作为凝视主体的“油腻哥哥们”,终于被群嘲了
原创 活字电波 活字文化
《追光吧!哥哥》这档综艺播出后,全国不知有多少新媒体小编忍着工伤在看这些普通却自信的男人们跳着魔鬼的步伐。
《追光吧!哥哥》中杜淳的舞姿
显然这档节目是想对标今年的现象级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但不同于“油腻哥哥们”的盲目乐观与故步自封,这些30+的姐姐是面临着真实且严峻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与生存焦虑。虽然高开低走,但这档综艺可堪为一个让观众洞悉当代熟龄女性核心焦虑的社会学观察样本,它展现了女性作为凝视客体时的自我规训、展现了她们面对“自我实现”与“相夫教子的女性归宿”时的纠结与挣扎、展现了她们面对婚恋的焦虑与自怜。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活字文化旗下的播客节目“活字电波”中,活字君小天与巴黎第三大学电影学博士缴蕊对“浪姐”的观察与思考:只有又美又有钱的姐姐才可以乘风破浪吗?以瘦为美的审美观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当代女性的身材焦虑从何而来?东亚审美为何独独青睐“白瘦幼”“少女感”?“颜值即正义”的逻辑背后,折射出了什么样的时代症候?如果你也为“化妆究竟是取悦男性还是取悦自己”而烦恼,为“30岁之后,人生的可能慢慢变少”的说辞而愤怒,那么就不要错过这期节目。
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是如何建构的?
活字君:和今年的两档少女向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创造2020》几乎同时走红的,还有一种被称为BM风的穿搭风格,这种穿搭风格就是上身是紧身针织小衫,下半身穿的是格纹短裙,必须身材特别纤细的女生才能穿出某种独特的美感。这种穿搭源于一些青春靓丽少女风格的女艺人的带货,譬如欧阳娜娜、韩国女团Blackpink中的Lisa、Jennie,还有《青春有你2》中的人气学员虞书欣等。这些爱豆们在微博、小红书、个人vlog和ins上秀出了自己穿BM的照片,就引发了中国女性的追捧狂潮。
但是BM风对女性的身材的瘦削程度是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的,像我这种身高1米68的就是体重就不能超过98斤,所以这种穿搭风格已经和前两年的反手摸肚脐、A4腰一样,就成了在社交网站上的一种炫耀资本,秀自己好身材的这些动作的或者这种穿搭风格,它们的一个核心的审美点就是一定要瘦,请问一下缴蕊对女生身材的苛刻要求,就是要求女生必须要非常瘦,这种审美标准是怎么建构起来的?
BM女孩身高体重表
缴蕊:我觉得首先需要定义一下或者我们溯源一下美和瘦的历史分别是怎么被建立起来的。我们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美和瘦它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关联起来的,而且美和瘦分别从这两个方向上都有自己非常多样化的发展。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虽然各文化环境的艺术作品发展过程中,美得到了相当多样化的展现,但是这些艺术品的作者和它的主要审美者基本上还都是男性,所以我们也很容易从观看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体验到男性目光的在场以及女性的身体作为一个审美客体,以一个被动的对象存在。
在公元前25000年的雕塑上面,它其实是20世纪初在奥地利附近出土的一个女性身体的雕塑,大家都把它叫做沃尔道夫的维纳斯,但是实际上它就是一个非常小的一个女性身体的雕塑。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那个身材真的不能算美,它就是一个标准的梨形身材,比较健壮,性别特征非常明显,这也就契合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女性身体美的表现,其实是和对生育力的崇拜、对性别特征的强调是分不开的。
沃尔道夫的维纳斯于1908年由考古学家约瑟夫·松鲍蒂(Josef Szombathy)在奥地利沃尔道夫(Willendorf)附近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雕像由一块非本地的、带有红赭色彩的鲕粒石灰石雕刻而成。
我可以推荐一本书,就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史学家艾柯的《美的历史》,他在这本书当中也是非常详细地溯源了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各个历史时期,女性美中实用主义的这样一个取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女性她如何能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她必须需要健壮,她不可能骨瘦如柴;而且她为了生育繁衍,按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她不一定是非常瘦的,就是说美和瘦在历史过程当中,她并不一定是一个天经地义就要相伴相生的关系。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美是要冷静、理性观察的东西,还是会牵动灵魂的媒介?在艾柯的引领下,我们走上这么一趟引人入胜的审美之旅,探索多变的“美”观,从古希腊以降,直到今天,并研析历世与美相伴相随的价值理念。除了密切检视视觉艺术,并援引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印证,他还扩大探讨范围,考虑爱情、女性的角色,以及丑、残忍,甚至魔性等课题。
在近的古代,比如说3500年前,在埃及文化当中,我们非常熟悉的图坦卡蒙法老和他妻子的画像,以及对皇帝皇后他们形象的一些塑造。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可能埃及人的美是比较偏向对纤瘦身材的追求。我们看到在这些画像当中,法老和他的王后他们其实是比较瘦的,但其实并没有过分的瘦,还是我们今天看来一个比较匀称的身材。
bbc揭露图坦卡蒙法老和他的真容
然后到了古希腊时期,大家其实非常熟悉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这样以她为代表的一个女性的身材,是他们理想中的身材,其实你看维纳斯她也不是很瘦,她还有腹肌是吧?她也是比较强调人体的曲线美,所以在古典时期我们可以说美和瘦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雕像表现出的爱神维纳斯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思想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然后到了中世纪,我们在留下的一些主要是欧洲的图像当中能看到人确实都变瘦了,非常非常瘦,对吧?都是一个平板化的表现,但是它和美有什么关系呢?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中世纪艺术品往往是在宗教背景下产生的,而且中世纪的艺术又比较强调禁欲主义的方面,然后女性也经常是和原罪这样的不是很正面的东西关联起来的。所以说反映在艺术当中,这个人物形象可能就非常地二维化,非常苍白无力,它避免说你身体散发出这种吸引力,特别是性吸引力,所以这些人就非常地瘦,很多也没有什么美感可言。
然后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打着回到希腊这个口号,人物才重新丰满起来,像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一些画作,《维纳斯的诞生》,就是一个非常丰满的女性形象;然后还有对后世影响非常深的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是一个卧姿的女性,她也是非常圆润。这种丰满的风潮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维纳斯的诞生
然后在17世纪巴洛克美学占主流的时期,我们看到鲁本斯的艺术作品当中,这些女性形象按我们今天的标准完全可以称作肥胖,但是他可能认为那个东西是美的。所以直到17世纪,美和瘦还没有关联起来。
鲁本斯画作 美惠三女神
17世纪晚期,在巴洛克风格结束之后,我们称作洛可可风格,我们看到在画作当中的女性穿上了束腰服饰,当时也是在贵族阶层中比较流行的,其实它这个瘦也不是说全身都要非常瘦,她也是很有曲线,而且腰部要非常非常地细,这点在他们的画作中也非常明显,而且整个人的身体也按比例地感觉瘦了一些,没有那种像鲁本斯的那种肥胖的形态,也没有说可以看得到什么脂肪、赘肉,束腰其实就像我们今天的时尚一样,在在贵族阶层当中影响非常大。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印象主义发展起来,你在他们的画作当中也会看到非常多女性,腰束得非常细,但臀部非常的丰满,它其实追求的还是一种凹凸起伏的这种曲线的美感。但是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艺术史当中,一方面是男性主导的目光,另一方面实际上它反映了阶级的区隔,就是这些美的潮流和趋向,事实上和劳动阶级或者说平民阶层是关系不大的,束腰等等的这些风尚,也都是流行在贵族或者说不怎么劳动的这些妇女中间。
欧洲女性的束腰装束
真正说我们普通人也能够参与到美的风尚和文化当中,还是要到20世纪,大众媒体的发展和消费主义兴盛的时代,我们可以买到的商品、广告,然后和时尚行业所宣传的风尚,以它的模特、它的服装为载体传播出来这种观念才深入人心,然后我们也以消费者的身份得以加入到美的文化建构当中来。这个时期也没有一开始就把瘦和美完全关联起来,我们看30年代好莱坞的女明星,其实还是比较多样化的。
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女主角扮演者费雯丽
但到了40年代,我们可以注意到,除了电影明星在建构着我们对美的想象,服装行业像是我们今天都很推崇的这些名牌——迪奥他就设计了一些服装,对身材的要求就是优雅和纤瘦,如果你胖你是穿不上它这个迪奥的衣服的,而且它选择这些模特也都非常符合他这些服装的设计,这种风尚或者说这种倾向,其实它是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甚至在一些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
我觉得其实以瘦为美,如果我们今天把它奉为圭臬的话,我们当代的服装时尚行业其实是从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60年代之后,瘦与美基本上是分不开了。如果说我们说之前的历史还是丰满和纤瘦交替统治我们对美的认识,但是在60年代以后也恰好是大众传媒爆发式的发展时期,这个年代之后,以瘦为美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
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女装风格
谁占据了权力中心,那谁就有可能来定义美是什么样子的
活字君:我觉得任何时期的审美都有献媚于统治阶级的趋向。譬如在封建时期的唐朝,只有地主阶级可以吃饱饭,大量的底层劳动人民都是骨瘦如柴,所以当时的审美趋向即为以胖为美。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中,占据主流话语权的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是以自律精致来自我标榜的,那么瘦削的身材也就满足了中产阶级的自律性。因此占据主流话语权的中产,把这种审美趋向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主流。
我之前思考过中产阶级为什么特别喜欢炫耀自己跑步,像村上春树所著《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想什么》,那本书好像成为了中国很多中产阶级的跑步指南、健身圣经一样,变成一种中产趣味。有一些分析类文章也讲到,标榜自律性的中产阶级非常重视身材管理、时间管理,他就是要把自己跟大腹便便、肥胖油腻的暴发户形象区别开来;但他的这种瘦还不是说底层的那种骨瘦嶙峋或者是营养不良的瘦,他必须要有几块腹肌、要有线条感,给人一种特别健康的感觉,所以这就成了一种阶级自我标榜的方式。
中产跑步指南:村上春树所著《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缴蕊:实际上美学已经和消费观念,或者说我对我身份的追求也捆绑了起来:我瘦我就是有自律能力,我能管理自己,我的人生就得到了掌控;而你胖你可能就会被污名化,捆绑上一些你不好好管理自己身材、不优雅的罪责。我觉得这都是一种文化霸权,就是说谁占据了话语权利,那谁就有可能来定义美是什么样子的。
活字君:刚才缴蕊从艺术史的角度追溯了美的历史,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审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在消费社会来临之前,都是和普罗大众无关的一件事,都是独属于上流社会的特权。那么我想说,即便到了我们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时代,美依旧有着非常严苛的阶级性。
比如说在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面,这档节目是打着关注30+女性生命状态的旗号,但实质上节目只是呈现了这些拥有金钱、资源,身材、面容依然较好的女性,她们怎么样洒脱随性,不服就怼。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在输出一种慕强的逻辑,是不是只有有钱又美丽的姐姐才可以乘风破浪?是不是一个女性她拥有了足够多的财富、资源,就可以突破年龄的桎梏,永远保持少女的情态?但这就是熟龄女性最有魅力之处吗?很显然不是。但是年长者更为开阔的价值观或者更为丰富的生命经验,在这个节目中完全没有展现,只是输出了经过精致包装的一种阶级化的审美。
努力保持20岁的姐姐钟丽缇
这就让我想到在电影《寄生虫》里面,就是他们一家人趁主人不在、在大别墅里面肆意取乐的时候,妈妈说的一句话,“不是因为善良才有钱的,而是因为有钱才善良的,钱就像电熨斗一样,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所有的烦恼全都给熨平了”,包括后来富人夫妇挑剔爸爸身上挤地铁的味道。
其实我们现在去评判一个人的阶级,我们可能都不用去了解他的家世背景,或者是了解他的从事的职业、他的领域,我们可能就是从一个人的穿搭、从他的精神状态、或者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可能都能评判出来一个人所处的阶级。在我们的国家,曾经有一个时代,我们以有着古铜色的肤色、汗流浃背的劳动者形象为美;但现在我们推崇的是纤细精致、吹弹可破、一看就从来没干过活的形象是美。所以这或许是有产者、或者是资本本身居于权力中心后,我们时代所建构的审美观,和所呈现的审美的阶级化。
电影《寄生虫》台词
如何理解东亚的“少女向审美”
与“好嫁风”?
活字君: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我身边有很多很优秀的女生,在学识上或者是在人格上非常完美,但她没有办法让自己因为学识或者自己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熟稔,就让自己外在于或者是不被这种男性凝视所裹挟,而反之她会把更强烈地把这种男性凝视或者是这种很粗暴的男性审美给内在化,她会更加的外貌焦虑和身材焦虑。所以我就觉得现在可能当下对于颜值过分地追捧,这种追求卓越的人格可能会更加不吝惜一切地来这种对自己的身材施虐。
缴蕊:你的观察我有强烈的同感,我觉得这是亚洲女性具有的一种普遍特征,在我出国之后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我认为韩国女生特别努力,比如说她7点钟要做一个presentation,她5点钟起床,开始敷面膜。我觉得这也不能简单粗暴地说她没有摆脱男性的凝视,而是她用一种实用主义的心态,我觉得在我出国之后,我感觉特别明显,就是我们东亚的这种实用主义的思想似乎是非常明显,而且很有效是吧?
我最近关注了网络上的一种受欢迎的穿搭风格,叫“好嫁风”,它就给你宣传那种把自己穿得毛茸茸的或者是小仙女、白白的、软萌这种风格,然后在求偶市场当中找到价值更高的伴侣。其实这个穿衣风格不一定是她们喜欢的,对吧?就是她也非常明确地知道,我这个风格可能不是最好看的,但是它有用,它就是最有效的,我穿了这个风格的衣服之后,喜欢我的人确实变多了。
日本女星石原里美在《失恋巧克力职人》中的穿搭,被称为“好嫁风”标准穿搭
其实这就是一种实用主义,也就是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商品的心态。因为商品它最终目的是什么?它把自己卖出去,我自己觉得我好看,可能我这个标准就不是很符合这种容易卖出去的逻辑,我就要把自己包装成容易卖出去的样子。不光是求偶,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多多少少我们会有一点这样的心态,我们也不能说这些人看不透这个权力结构,或者她成了男性权力、凝视的一个附庸,我觉得她就是想利用现有的游戏规则,然后自己把这个游戏玩得更好一点。
活字君:缴蕊所说的这个好嫁风,我觉得其实它受欢迎的一点就是因为它非常地降低自己的攻击性和侵略性,它就显得整个人萌萌哒、有吸引力,这个风格就比较符合东亚男性他们的审美:就是我不需要什么很强悍的女生,我不需要独立的女生,或者我不需要很自信的女生,我需要的就是一个依附于我的这种萌萌哒的女生。
缴蕊:这种审美,它其实和我们刚才说的在艺术史上的禁欲主义,我觉得是有些贴近的。那白瘦幼风格它其实是不要求你释放很直接的性吸引力的,它其实是比较禁欲的,有点儿向未成年方向发展的这种趋势,它也不强调你的性别特征,但是它就要营造一种乖巧、没有攻击性、容易控制的感觉,然后这个人就是一张白纸,让人感觉很舒适,这样一种形象,那它也有它实用主义的一方面。比如说男性目光主导下的审美,它有很多是要实现对观看客体的操纵,打扮成一个未成年人的形象,我是不是就有一种就可以对你操控控制的一种幻觉,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影响这种单一审美的一个因素吧。
活字君:东亚的这种少女向审美,其实也让我想到了日本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在她的著作《厌女》里面有一章专门讲到在日本的首都圈,穿女校制服进行援交的十几岁中学少女的价格其实是高于平均市价的,是因为少女的身体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在社会伦理上这是禁止使用的身体,所以这就会为身体的拥有者赋予一种特殊的价值。男性在使用这具身体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有一种突破禁忌的感觉。
日本电影《无人知晓》中穿学生制服进行援交的少女
那么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这个女生她穿的是名门女校的制服,那么就会为这具身体再添加上一重附加价值。因为就像福柯所说的,性本身是具有阶级色彩的,就是名门女校的制服其实是代表着普罗大众是触碰不到的一个阶级,所以是在使用这具身体的时候就会有着突破双重禁忌的快感,另外一重就是突破了阶级的桎梏。
缴蕊:我这几年都生活在欧洲,我观察他们社会的举止行为,我觉得男性霸权这个说法稍微有些片面。比如说我长期生活在法国巴黎,这里的男性对自己身材的焦虑我觉得比女性还要严重,比如说他很胖或者太瘦没肌肉,都很不好意思,健身房里这么多撸铁、练肌肉的都是男的,而且男的对自己的穿衣打扮也很在意,他不一定好看,但是你会看出他们都非常用心,我觉得背后逻辑其实和我们说亚洲女性比较注重打扮是一样的,就是想受欢迎。在法国、在巴黎,男性时尚相关的产品都特别特别多,是不是生活在这种社会,你感觉就没有那么不公平?
巴黎街头的男性时尚
在看综艺节目也好,或者说在生活当中也好,不一定要把自己放在那个被看的位置上。尤其是看综艺节目,我们是一个消费者是吧?我消费了这个综艺节目,我不能让这个节目来消费我。
“颜值即正义”的话语背后,折射了怎样的时代症候?
缴蕊:颜值即正义,今天听这句话听得太多了,它其实背后还是一个“看”与“被看”的权利关系,这对关系其实在近代的理论批评当中也受到了哲学家和理论家的关注。
我们可以引述20世纪非常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福柯的权力结构的一个解释,在他的《规训与惩罚》当中,用了一个被大家引用非常多的环形监狱的结构,来阐释看与被看的关系。那么“看”在他这里就更多的是一个规训和监视的行为,环形监狱它其实是在18世纪一个英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杰瑞米巴森设计出来的一个理念,而且它也被付诸实践了。环形监狱有点像古罗马斗兽场,然后被分隔成一个一个小房间,犯人就被关在里面。然后是谁来监视他们呢?就在这个圆场的中心建一个塔,监视人员就在里面管理他们,最高效率地看一圈就能看到这些犯人的情况。这些犯人时刻被监视,但是他看不到被监视的人在哪儿,他也看不到其他的犯人在做什么,所以就极大地提高他越狱的难度,也就同时提高了规训和管理的效率。
福柯用这个环形监狱的模型,其实是想来分析我们当今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我们每个人和这个社会的权力中心是什么关系。其实我觉得到今天可能基本上还是这样,我们当然有了更多的发展,比如说环形监狱最根本对每一个被管理的人来说,就是他被看,但是他看不见,被动接受了知识、大家灌输给你的东西,但是他不能和人交流,他也无法表达他自己的观点。
那么其实我觉得在当代更合适的一个模型,可能是已经成为经典的英国迷你剧《黑镜》,它在第一季的第二集当中所展示的。就是在一个大楼里面,所有人的每天的劳动就是跑步给这个大楼供电,同时也赚取他消费的点数,维持他基本的生活。在疫情期间,我们每个人宅在家里,可能我们的娱乐活动跟《黑镜》里边的人们差不多,就是看电视,四周布满了屏幕,我看到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和我的生活边界已经非常模糊了。被看的人成为这个体制制造出来的商品,你所输出的观点还是这个体制灌输给你的观点。
英剧《黑镜》第一季第二集剧照
现在的权力中心可能还是流量,为什么我们会建构起以瘦为美的观念?它其实也是一个话语的交流机制当中被生产出来的一种概念。我们虽然好像是可以选择,但其实还是被无意识地灌输,然后我们也接受了一些观念。所以说话语当中的权力还是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到底是有助于我们进行一些平等思考,还是说它实际上给我们灌输了一个建立在话语权不平等的机制上的强行的输入,我觉得还是需要讨论的。
活字君:我觉得就是在两性没有办法达到真正平等的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分清,一个女生她化妆究竟是为了取悦自己还是在取悦别人,但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忠于自己的感受。如果说化妆让你感觉好,你就去画,如果说你觉得化妆很麻烦,或者也不想花那个钱,然后你就完全可以不画。但是如果说任何一个社会,它塑造一种文化,就是你化妆你才是个女性,你才能够出门见人,或者说你才能够证明你尊重别人,那这种文化我觉得就是一种霸权。
韩国女性的自述
原标题:《作为凝视主体的“油腻哥哥们”,终于被群嘲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