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优秀医生事迹范文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篇1

  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广大医务工作者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形象,按照固原市卫生局党委《关于印发市卫生局开展“三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天将在我县举办固原市“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出席今天报告会的领导有固原市卫生局 ,市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志军主任,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闫固林主任,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部主任、副主任医师牛红玲主任,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马立贵,县人民医院神经脊柱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宋让,参加今天报告会的还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等100多名职工参加本次报告会。

  下面,首先请陈志军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闫固林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牛红玲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马立贵副院长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宋让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以上五位“最美医生”从医多年,他们在工作上始终兢兢业业坚守在医疗一线。在好多同仁外出淘金时,他们依然坚守在这片热土上,用饱满的热情和拥有的医术拯救家乡的诸多病患,挽救许多将要亡失的生命,为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事业献艺尽瘁,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也代表了医院的一面旗帜,值得我们为之喝彩,更值得我们以他们为榜样。

  下面,我针对这次巡回报告会强调四点。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篇2

  在过年前几天,经过我几天努力的不断询问和寻找,我终于找到了一名优秀校友。

  雷验兰 ,女,28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湖南省蓝山县人。自2009年至今担任所城中心卫生院所医生,几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扎根农村,爱岗敬业

  二、 崇尚医德,乐善好施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 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

  三、 遵纪守法,规范管理

  她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服从上级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 她所在社区服务站,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各站内人员严格服从主管部门及村委领导,配合镇防保所,在那里她努力工作,与站内人员相处融洽。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还加班工作,尽可能多地接诊病人,参加手术,增加知识,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还获得了医院的一致好评。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四、与时俱进,支持医改

  她们还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在谈的过程中她还对我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还有不足之处,还要不断学习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使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 虽然在基层医院不能成为一名高新知识领域中的医务塔尖精英,虽然他平凡的像一滴水,但乡亲的需要,基层医院的需求,他的人生追求将根植于此。

  总的来说,她是一个谦虚、朴实、进取却又十分低调的人。声誉、头衔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在她看来都算不了什么;唯有病人和祖国的医疗事业,她将这视为头等大事。只要是关乎病人的、哪怕是有时自己有什么要紧事,她都欣然接受;只要是有助于祖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她尽心尽力,出力却不出名。我想她不需要、也不喜欢那种声泪俱下地高歌赞扬,她所希望看到的是乡镇卫生医疗系统中能涌现出许许多多一心只为病人,一心只为医学事业的悬壶济事者。在她眼里的医疗事业之路是没有尽头的,在她眼里救死扶伤的爱心之路是没有尽头的,在她眼里医学造诣更是没有尽头的!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篇3

  一、领导重视,活动主题切合实际

  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是局党委为深化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努力创建“卫生强区”构建和谐卫生而作出的重大举措。开展本次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切实加大各项工作的推进力度和创新力度,在落实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创造一个医患和谐的良好环境,全面加快农村(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有效化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从整体上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建立了主题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由陆国咪副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使活动能更好的深入到基层每个单位、每个职工,我们于3月份组织召开了系统党风廉政暨行风建设会议,学习传达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中纪委二次全会及省市区纪委全会的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XX年年全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情况,全面部署了2009年全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明确提出了通过主题活动这一良好载体,全面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加快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局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抓好贯彻落实,多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精彩纷呈

  在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手段,努力探索形成更多更好、更鲜活更有效的教育经验,不断增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召力,把开展主题宣传教育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确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同时也是现代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始终坚持把不断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的不同需求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今年我们不仅安排各单位到义乌北苑中心卫生院和萧山医院学习医院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果,而且邀请了邵逸夫医院何超院长和亚洲著名的泰籍管理学专家为全体领导干部就医院文化和管理进行了专题讲座,极大的开拓了视野。许多单位通过医院文化的不断延伸,极大的强化广大医护人员“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和“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服务理念,促使他们主动从病患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自觉规范服务行为和用语,提升服务品质,群众满意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开展“学规章制度、说规范话、行规范事”活动。通过对联丰村等地的调查研究,创新性的制定出台《xx区卫生系统服务行为与用语规范手册》,内容包含医生、护士、保洁、保安等各个岗位的服务制度、形象规范、接打电话礼仪规范、通用文明用语、服务禁语、语言及行为规范等,人手一册发放到全系统所有工作人员,并开展“学规章制度、说规范话、行规范事”活动,加强《手册》的学习运用,强化礼仪修养,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与用语,转变职工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杜绝医疗卫生服务讲话中生、冷、硬现象发生,促进医患和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护士技能操作比赛活动,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三)开展行风建设明查暗访。加大行风建设的考核与检查,建立了多支行风监督员队伍,形成了完善的监督长效机制。一方面局领导班子多次下基层暗访,根据信访举报件深挖根源,时常对单位领导“拉袖子”予以提醒,使他们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有力的促进了单位领导的思想建设。另一方面,分别邀请局级行风监督员、外来优秀务工人员、返乡大学生开展了3次调查暗访活动,对暗访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暗访结果逐家反馈,并给予通报,使系统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开展卫生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与区纠风办合作,于6月份开始,在全区30家医疗卫生单位内开展卫生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我们通过xx卫生网、动员会、座谈会、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卫生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中来,树立“人人都是卫生形象、个个都是对外窗口”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这次卫生行风民主评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以良好的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提升群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行风评议采取统一组织、分级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的方法,分宣传发动阶段、检查整改阶段、组织评议总结三个阶段进行。活动中,各单位主动收集患者的意见建议,建立了医患沟通、出院病人回访等制度,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和收集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信息,采纳合理化建议,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许多单位定期召开医患“面对面”沟通会,召开医院行风监督员会议,听取了解医院服务质量情况以及群众需求;通过对出院病人按一定比例进行电话回访,门诊服务台设立医疗服务征询单等等;有的还主动邀请附近社区群众组建义务监督员队伍,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期间,我们还开展了文明服务窗口和服务窗口标兵评选,行风促进月等活动,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处理患者的来信来访,使医患矛盾最大限度化解缩小,让患者的困难要求得到满意解决,努力建立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为保证评议评分的质量和公平性,9月份我们邀请了10余名优秀大学生组建了行风暗访评议队伍,对所有参评单位进行了行风暗访和行风测评问卷调查。暗访的内容涉及卫生行风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不事先通知、不规定具体时间的原则,由大学生自行决定暗访时间,并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有的还拍摄了问题照片作为证据,大大提高了暗访评分的说服力。

  (五)开展评先进、学先进、赶先进活动。开展向胡贤林和我区首届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十佳护士”等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特别是在抗震救灾期间,我系统涌现出了一大批救灾英雄,我们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各种形式,运用板(墙)报、宣传栏、网站等各种载体,努力营造弘扬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用他们在灾区的艰苦生活和先进事迹,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激发干劲,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还深刻报道了扎根在xx山区30多年从无怨言的xx医生的先进事迹,号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身边的好同志学习,为家乡的卫生事业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6月份,xx电视台《xx》栏目还专题报道了xx的先进事迹,他以其朴实的话语,踏实的行动展示了一个扎根xx山区医生独有的高尚品格。

  (六)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卫生服务。在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做好“两免两减半”、“药品限价”等惠民利民政策广泛宣传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陆续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新举措,如生育关怀工程、第二轮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医疗救助结对等等。我们还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优势,建立起医学影像远程诊断系统,使许多边远农村群众在当地就可以直接由区级大医院专家对影像进行诊断,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免去了群众重复就诊、重复拍片的费用。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奉献岗”、“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示范岗”等创建岗位的表率示范作用,开展结对助医、卫生下乡、健康宣教等形式多样的义务奉献活动,把先进的医疗卫生知识和医疗技术带入社区、学校、企业、工地和农村,不断提高群众防病意识,丰富群众的卫生知识。尤其是今年5月份开展的“百名医师下乡送健康”大型义诊赈灾系列活动,以“服务百姓、弘扬医德、走进群众、惠及民生”为主题,通过义诊、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免费发放药品、有奖问答、健康讲座、结对助困等多种形式,为全区百姓尤其是咸祥、鄞江杖锡等边远地区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一致欢迎和认可,形成了医患之间健康和谐的良好氛围。仅5月份,全系统200余名职工送服务至10余个镇(街道),7个村,1家企业,10余家农户,增送药品物资价值8万余万元,惠及群众6000余人次。此外,我们在世界红十字日、国际护士节、母乳喂养宣传日、世界无烟日等重大宣传纪念日,多次组织义诊、宣传活动,加强对群众的健康宣传教育,改善卫生形象、和谐医患关系。

  三、群众满意,活动成效非常显著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篇4

  在这举国欢庆迎奥运的大喜日子里,文学界与医学界的各方精英欢聚在“中国药都”。

  背景:盛会因震灾而推迟

  这次大赛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共同发起,共历时8个月。活动自2007年10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立即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报告文学作家、散文作家、媒体记者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踊跃参与和大力支持,并在医药卫生界和文学艺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短时间内,即收到参赛稿件3000多篇。历经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和我国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散文作家,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组成的评委会的初评、复评和终评三道严格的评审程序,最终在参赛作品中决出了特别奖和一、二、三等奖。同时,通过同样的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及其主人公和被报道单位对社会的贡献,参照推荐单位的推荐意见,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了全国“十大医德楷模人物”、全国“十大医药杰出人物”和全国“十大医药创新人物”。

  据组委会副主任刘志学在这次大会上所作的本次赛事的工作报告中介绍,这次大赛原计划于2008年5月在北京颁奖,但在征文活动开展期间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发8.0级强烈地震!全国各行各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迅速投入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之中,致使大赛评审工作也因此而暂时搁置下来,同时组委会调整了原定的评审计划和颁奖计划,将颁奖时间由当初确定的6月份推迟到现在,同时将颁奖地点也由当初确定的北京移到了石家庄。本次大奖赛评委、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宗仁在接受采访时说:“震灾过后,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散文作家和新闻记者,冒着余震不断、随时都有性命之虞的危险,亲赴抗震前线采写了大量反映白衣天使抗震救灾的光辉事迹和卓越风采的优秀稿子,这些陆续收到的来自抗灾一线的稿子,让我们的这次活动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此,大赛组委会临时调整原来的奖项设置方案,专门为这批来自抗震一线的稿子的作者和报道对象,设置了特别奖。

  据张皓臣介绍,本次大赛得到了协办单位郑州济仁中医院的鼎力支持,故冠名以“济仁杯”。韩式平衡学创立者、郑州济仁中医院院长韩振山认为,本次大奖赛将医学与文学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为文学界和全国医药卫生界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据记者了解,这次大型征文活动进入尾声后,组委会还结集出版了《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优秀作品集》。

  现场:来自地震灾区的“勋章”

  记者在现场看到,颁奖大会开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作者及报道对象迈着轻快的步伐步入会场并纷纷落座。颁奖大会由《中国医药导报》副社长、本次大奖赛组委会副主任张皓臣主持。会场里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各位莅会领导分别讲话,分别对这次大奖赛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大家认为大赛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讴歌医药卫生行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感人事迹,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指示精神的一次成功实践。

  颁奖典礼开始后,活动承办单位河北中医肝病医院院长耿束华致欢迎辞,之后,《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副总编、组委会副主任刘志学先生首先代表评委会和组委会作工作报告,介绍了评奖办法和过程;随后,执行总编、大奖赛组委会主任詹洪春先生宣布了获奖结果(附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各获奖作者上台领奖,并合影留念。

  颁奖会上,刚刚从四川灾区赶回来的海军野战防疫队的谢天顺政委和周国胜主任也来到了大会现场,他们带回了由什邡灾区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授予的“抗震救灾纪念章”,并郑重地赠予了对海军野战防疫队进行倾情报道的记者赵晓霜和贾茹,将大会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大会为报道对象颁发了“十大医德楷模人物”奖、“十大医药创新人物”奖和“十大医药杰出人物”奖,为报道单位颁发了“十大医药卫生先进单位”奖。参会代表对这些长期工作在医疗一线,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们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孙隆椿在颁奖典礼最后作了重要的总结性讲话,他说,很高兴被邀请参加本次颁奖大会,胡锦涛同志曾深刻阐述了医药卫生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指明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本次大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医药卫生工作者。最近几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从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出发,在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控制重大疾病,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柱,发展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院管理,严格卫生监督,维护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和医疗安全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医疗卫生部门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探索,从实际出发,从自我做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时效。医药卫生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埋头苦干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工作和得到的成效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大力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了解卫生部门及医务人员所做出的努力。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举办了这次大型征文活动,其目的就是用文学艺术形式讴歌医药卫生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感人事迹。这次大赛首开了大规模地以报告文学和纪实散文的整体形式推出本行业先进事迹的先河,是献给改革开放30年的厚礼,将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表扬了先进,弘扬了正气,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光大。

  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石英、王宗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溪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报告文学评论家李炳银,分别从文学的角度对这次大会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生动幽默的语言令会场传来阵阵的笑声,使大家在笑过之后又思考很多,收获很多。

  傅溪鹏说,文化的进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全面发展。报告文学以其高水平的文学性和敏锐的思想穿透力,唤起公众的热情关注和共鸣,不仅有一般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各种功能,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现实的镜子。它能净化人们的思想,清除心灵上的灰尘,增强人们眼光的敏锐性,激发创造力。

  王宗仁认为,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大型征文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再一次说明,文学传播的意义和文学创作本身的重要性具有同等显在的价值,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源于新闻的文体,在现代社会中,将更加凸显其广泛的传播性。

  周明在讲话中说,深入生活、直面生活、讴歌生活,是我们历来倡导的文学创作态度,因为火热的生活会让文学走得更深更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相信“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大型征文活动”将会越办越好!我们也热切期待,为了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医药卫生界能涌现出更多更感人的优秀人物和先进单位,期待更多的记者、作家和基层的作者们能将这些优秀人物、先进单位的突出事迹挖掘得更深刻、传播得更广泛!将这次活动真正创造成一个在国内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文化品牌、打造成一个高层次的医药卫生行业文化名片,对促进文学艺术以及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起到更加广泛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深:代表纵论“文学”与“医学”联姻

  会后,记者分别采访了各位与会代表。对于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与会代表普遍反应强烈,热情高涨,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有意义,并纷纷建言献策。

  石家庄市卫生局党办主任树怀友和局长闻宏海说,很高兴来参加这次大会,使我们享受到了医学与文学联袂演出的精神大餐,相信医学与文学的联袂必将会为文学的创作和医学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大会承办单位河北中医肝病医院院长耿束华在欢迎词中曾说,本次大会是全国医药卫生界和文学界的共同盛会,作为东道主,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一定尽全力服务好每一位与会代表。耿院长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我代表全院职工祝贺大会圆满成功!从结果来看,代表们对大会本身和我们的服务都比较满意,他们普遍认为本次参会收获很多,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会后,代表们还参观了石家庄傅山中医肿瘤医院及其博物馆。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一家私人博物馆,院长易南勋先生详细介绍了他的个人收藏,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光明中医》杂志社社长范竹雯女士充满赞叹地说,《中国医药导报》发展很快,短短四年就达到如此高的知名度,举办如此高层次的大会,并创新性地将医学界与文学界相结合,这在医学期刊界都是罕见的。她认为本届大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办下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宣教中心主任海慧芝深有感触地说,她是通过《健康报》和《中国医药导报》发出的邀请函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在此之前,也收到过很多各种各样的邀请函,但唯独觉得这次会议特别好,因为这次会议办出了“首届全国医药界和文学界相结合”的特色。海慧芝主任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为医药界和文学界人士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这是非常好的开端,希望第二届、第三届……一直办下去。作为三甲医院的宣教中心主任,海慧芝说,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有一位行医64年的老院长,后来得了肺癌,在他病重的时候,她为老院长写了一篇文章,但是苦于没地方发表,只能自己留着。如果能放在这时候写,那么《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优秀作品集》就能给这种稿子提供发表的平台。海慧芝主任说,每年她写的类似稿子很多,据她了解,其他的三甲医院如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的宣教中心主任每年也会写很多这样的稿子,而且写得也都非常好,但是很遗憾这次会议没有进行这么大范围的邀请,如果下次举办会议的时候,也邀请他们,那么会议的影响力就更大了。所以,她建议《中国医药导报》作为主办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三甲医院参与进来,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最后,海慧芝主任非常兴奋地说,有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以后还要多写类似的文章,双方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

  北京香山医院院长司福河是一个十分随和的人,他认为本次大会组织严谨,内容丰富,规模较大,多参加这种活动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大会除了为作者颁发奖状外,还为报道对象评出了全国“十大医德楷模人物”、全国“十大医药杰出人物”和全国“十大医药创新人物”,覆盖面广,层次丰富。另外,参观医院可以增进交流,特别是对于院长们来说,是一个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机会,为医疗界的同仁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办好医院、当好医生、干好医疗、树好医风”是河南省登封三康医院在总结管理工作、临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康文化”。来自三康医院的李多敬主任说,三康医院在“三康文化”的指引下得到了全面发展,办出了医院的特色,而本次大会也办出了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第二届时还能有幸参加。

  本次大会,因为有抗震救灾的特别报道和抗震救灾勇士的参与而显得非同寻常。荣获特别奖的报告文学作品《我们一起,忍着悲痛重建家园》,报道了海军野战防疫队队长杨建军大校率领所属防疫队在四川什邡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实现高强书记提出的“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而奋战于救灾一线的动人事迹。在大会开幕前,海军卫生防疫队的勇士们才刚刚从一线回到北京,而杨建军大校则顾不上休息,就又投入到了“支奥保障”工作中,谢天顺政委和周国胜主任代表海军卫生防疫队参加了本次大会,并展示了由什邡灾区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授予的“抗震救灾纪念章”。他们对大会给予抗震救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全国首届百名优秀中医药科普专家、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的王劲松副主任医师认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很需要这样的交流、互动平台。这次会议,医药界来的都是医生、院长以及其他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人,但没有看到护士,希望下次会议能够开得规模更大一些,把护士也要吸引进来,并且还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因为很多人也想参加这样的会议,但却看不到这样的信息。

  山东文登整骨医院纪委书记王占海对能够参加本次大会感到很荣幸,感谢组委会对他们选送的文章的厚爱,很高兴使他们的整骨技术让更多的人知道,为更多的患者造福。

  北京蓝天医院有三位代表出席本次颁奖会,董事长颜建辉除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外,还热情地建议第二届时,增加对医药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女性的报道。

  北京知医堂的杨建宇教授、李彦知教授对本次大赛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奥运一天天临近,中国受世界瞩目的时候,把咱们医药界的优秀人才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推出,想法新颖,对咱们奥运期间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有力的证明。”

  《老院长的情怀和风采――记青海省民和县人民医院原院长秦应章》的作者张世梅医生说:“我来自大西北的基层医院,恶劣的地理环境使得青海省的农村很贫穷,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为了减轻农民的看病负担,涌现出了很多像秦应章老院长这样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值得写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高兴有了《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优秀作品集》这样的报道平台!”

  《一个“小医生”的从医情怀》的作者刘广才和主人翁贾景成院长同为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中心卫生院职工,这次他们一起来到了大会现场。生活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工作中他们是一对好同事,两天的大会期间他们也形影不离,甚至还把他们在大会上的合影烤在了茶杯上,成为永恒。采访前记者认真读了两遍《一个“小医生”的从医情怀》,每次都会被贾景成院长的事迹所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业务副院长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头衔,在他心中,自己就是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外科大夫,工作职责就是为父老乡亲们解除痛苦,治愈疾病,即使累得自己生了大病也无怨无悔。初次见面,记者就看到了贾院长咽部因喉癌手术留下的梅花切口,身形魁梧的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声音响亮地说话了。刘广才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应该对我们贾院长好好报道一下,作为同事我对他很了解,他真的很让我们感动!”谈及对本次大会的感想,他们都认为,大会的参与者上至北京的三级甲等医院,下至乡村医生,各个层次都顾及到了,这让他们这些来自基层的医务人员很欣慰,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鼓励。同时,会后对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和石家庄傅山中医肿瘤医院的参观也使他们增长了见识,了解到别的医院是怎么样管理的,对于基层医院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让父老乡亲花最少的钱治病》的主人公刘杰,则是来自河南省封丘县黄陵镇大山呼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代表。这是一位慈祥安静的老人,淳朴的乡村风情造就了老人敦厚淳朴的品质。老人家虽然近70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刘杰老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父老乡亲花最少的钱治病,事实上他也努力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医德、医术可谓远近闻名,方圆百里人人皆晓!尤其擅长“脑血栓后遗症”、“胃溃疡”的治疗。在记者采访期间,甚至还有慕名而来的人为亲朋好友向刘老先生求方,老先生也非常慷慨,毫无保留地将方子告之。当记者问及既然有这么好的方子为什么不保留起来作为秘方时,老先生道出了一句朴素而又感人的话:“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为更多的父老乡亲看好病。”刘老先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他说:“一定要对病人负责,千万不能对病人说沮丧的话。”刘老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曾经有一位患者,本来得的是肝部脓肿,却被某不负责任的医生误诊为肝癌,甚至向患者直言相告,这是最为典型的医德、医术均不称职的医生。说到此事,刘老先生表现得非常气愤!

  邓格伟老先生是阳江市书画学会联谊部长,原中新社特约记者,弘一大师研究会(浙江)名誉理事,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地域文化与文化基地委员会委员,阳江市地方志编审,江苏江阴巨赞纪念堂筹委。集诸多头衔于一身的他,工作之繁忙可想而知。他说,为了参加本次大会,他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开来。对于本次大会,老先生打出了他心目中的分数:90分,这个分数从这位具有非常丰富的办会、参会经验的老先生口中说出,无疑是对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充分肯定,同时老先生根据自身经验,还热心地为大会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指出细节上需要完善的地方,他说,第二届大会更加圆满成功是所有参会者的共同心愿。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咏慷先生则从文学的角度对大会作出了评价,他认为医学界与文学界的结合还是首次,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有利于发现医疗卫生界的优秀人物,那些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大夫应该大力宣传,以促进医疗卫生界的风气净化。同时他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优秀作品集》中的文章从文学性来看,还需要不断提高。不过因为作品的作者大多都不是专业写作者,甚至有的作者本身也是一名医生,被身边的优秀同事所感动而有感而发,从这点来看,咏慷先生表示可以理解。他希望大会主办方在下一届时可以从文学性上有所提高。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篇5

  一、启动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履行本职工作能力(4月-12月)。通过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活动,形成一支政令畅通,运作高效,廉政规范,技能高超的优秀卫生队伍。

  (一)提升政治素养和行政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典型事迹报告、座谈授课等方式,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行政管理水平,增强科学执政,依法能力。

  二、完成六大课题调研,推进卫生跨越式发展(4月-10月)。

  (一)完善卫生系统监督体系的思考与建议。当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监督体系不健全,还存在许多管理漏洞,迫切需要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健康医疗服务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和健康发展。由邱向真局长牵头,政工科负责,开展完善监督体系的调研。

  (二)乡镇、街道卫生院的职能定位及人员编制配备。当前的基层卫生院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外来人口的冲击、疾病谱的改变,原有运作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重新职能定位及调整人员编制配备。由吴昌黎副局长牵头,政工科负责在2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开展职能及人员配备的调研。

  (三)直属医院的功能定位及应对措施。双层制卫生服务已经成为世界卫生发展的先进模式,我区高层次综合医院已饱和,区级医院走综合性发展道路日显艰难。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将区级医院及时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功能转化,致力创建惠民医院、专科医院,走出在夹缝中求发展的路子。由叶洪康副局长牵头,医政科负责开展区级医院功能定位及应对措施的调研。

  (四)外来人口的防保长效机制及信息化管理。我区有居住6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80多万,这些免疫屏障较差人员的流入,对我区的计划免疫、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大挑战、大考验,如何对他们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由褚坚副局长牵头,疾控监督科负责开展外来人口的防保长效机制及信息化管理调研。

  (五)国有资产的现状及处置方案的研究。卫生系统国有资产较多且存在分布不均衡、所有权不清淅情况,如何规范管理,盘活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公益性价值,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由邱向真局长牵头,办公室负责调研国有资产的现状与处置方案。

  (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与发展策略研究。我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所,其中6所为社会资本所办,2所为国有资本所办。如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发展,走鹿城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之路。由叶洪康副局长牵头,医政科负责开展此方面调研。

  三、促进八项工作的开展,解决基层实际困难(9月-12月)。

  (一)确定八医的发展方向。20*年12月30日,八医和附一医的合作即将到期,充分分析继续合作和分开的利弊,确定八医发展之路。

  (二)明确红旗医院的建设方案。红旗医院拆迁已经4年多,目前红旗医院新院建设还没有落实,完成新建工作已迫在眉睫,尽快制定相关建设方案,启动新院建设工作。

  (三)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方案。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方案,以此为契机,理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种关系,完成全区9个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工作,建成2所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20*年度“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的目标。

  (四)出台人员编制调配方案。当前,卫生系统人员编制还存在不合理性,明显制约卫生事业的发展,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人员编制调配方案,提请区编委会审定。

  (五)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是卫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体现,要整合利用现有的传染病、计划免疫、新农合、社区卫生服务等信息管理资源,形成一个整体平台,并向外拓展,实现与公安、民政、计生等部门信息共享,进一步方便群众,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六)拟定卫生系统用人制度。依据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拟定卫生系统用人制度,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七)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向社会广泛宣传“0358”制等行政审批服务承诺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八)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考核机制。依据科室职能和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量化目标,制定相关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出成效。

  四、采取十项措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4月-12月)。

  (一)奉献爱心,结对60名辍学女童。积极响应区妇联号召,充分动员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关爱女童,帮助60名特困职工家庭品学兼优的子女完成学业,让他们重返校园,安心学习。

  (二)回报社会,百名医生下基层。积极响应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以组织部提倡的高级人才和拔尖人才汇报社会行动为契机,组织百名优秀医生下基层服务,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三)树立典型,表彰10名农村基层老卫生工作。农村是卫生工作最重要的地方同时也是卫生工作的薄弱之处,优秀卫生人才匮乏。表彰在农村基层卫生一线工作时间25年以上的职工,营造热爱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

  (四)倡导公平,帮助2万名新温州人建立医疗保障。新温州人是温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弱势群体,加快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帮助2万人新温州人建立医疗保障,让他们更好的融入温州的生活,努力实现“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目标,实现社会公平。

  (五)以人为本,救助1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贫困精神病患者因贫不能得到有效救治,肇事事件常有发生。以人为本,为1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给辖区居民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和谐的居住环境。

  (六)执法前移,为10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倡导以人为本的文明执法。执法单位主动上门,为10家企业提供执法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实际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

  (七)防范疫情,为1000名对象提供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深入实施艾滋病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免费咨询检测宣传工作,为1000名提供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区的传播。

  (八)服务农村,为5万名农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受益面,为5万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让农民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九)和衷共济,慰问20名特困职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给系统特困职工无微不至的关爱,对20名特困职工进行慰问,帮助他们共渡难关。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篇6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一)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自高中毕业,xxx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政治头脑。85年至87年自学

  中文函大至毕业,87年至88年在吴堡卫生院临床进修各科,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认真复习做作业,经考核获得全科合格证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现在读在岗乡村医生中专补偿教育,用当兵时的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业务上提高,技术精益网求精,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服务站是由原三个行政村合并组建的,在组建这个服务站上花了大量心血,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苗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在防洪排涝,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峰在前,为群众一户户的送上洪涝后防大疫的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饮用安全卫生水等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社区服务站,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服务站被扬州市命名为示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本人在部队服兵役四年,连续四年受大军区嘉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防控非碘被评为先进共产党员,曾二次参加过镇党代会和江都市残联代表大会。

  能团结站内人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公正廉洁,任劳任怨,服从主管部门及村委领导,配合镇防保所,顶住了来自站内站外的压力,统一站内人员思想,使他们认识到乡村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率先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使服务站工作人员走上正规,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所在服务站是一家真正的集体单位。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肢残疾、精神残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在门开展35岁以上测血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还有不足之处,还要不断学习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使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二)

  xxx,女,农民,乡村医生,1951年出生于xxx乡,1968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8这一年 里,xxx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xxx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 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 1970年,北京医疗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派xxx乡,xxx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 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xxx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到家,田里 埂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 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xxx比比皆是,如今xxx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 干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 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 年,当xxx来到xxx镇xxx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 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 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xxx的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 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 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 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 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 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 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xxx的群众可以为证。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

  作 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xxx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 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xxx的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 配,xxx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 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xxx 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xxx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xxx 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 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xxx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xxx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 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05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6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 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三)

  XXX,女,32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山东省商河县XX街道办事处三里庄村人。自1998年至今担任三里庄村卫生室医生,13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XXX同志自从担任XX街道办事处三里庄村卫生室负责人以来,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扎根农村基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群众好评。

  二、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爱心是XXX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扎根农村基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XXX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三、积极完成上级部署任务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XXX同志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室长,她个人投资30余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合作医疗门诊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卫生法规来规范医疗活动,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严把采购药品质量关,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及过期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同时,2011年为辖区内2000余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完成儿童免疫400余人次,并圆满完成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与时俱进,提升自我

  XXX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积极参加卫生局、县医院及中医院等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于2011年7月考取了济南华洋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以优异成绩结业,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篇7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体现了对某职业从业人员的软约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某一特定行业对社会所应尽的道德义务。关于医疗行业的道德规范,归纳古今中外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主要有如下七个方面: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为病人保守医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由24字概括,函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内容提纲挈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对一般的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射在医疗行业,表现为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应遵守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包涵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之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医务人员对待工作、对待病患的基本要求,与“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医者仁心”等要求是一致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医务人员要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要互学互尊,团结协作,端正行业风气,担负起文明社会建设的责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要求医务人员要勤奋努力,敢于创新,钻研医术,勇于承担医学使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由此可见,医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服务行业的具体体现,它的七个方面的从业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高度统一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对医学生的要求

  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医学生作为青年学生中的一个群体,将来从事的是有关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学业负担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更严;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勤学苦练,修德明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生的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社会意识也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逐渐发生着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的效率、竞争、效益在医疗和医药行业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医、药勾结,过度医疗,欺瞒病患的医德缺失行为屡见不鲜。医疗改革的目标趋向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时代的医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极力推进医疗改革,做时展的支持者和实现者。

  (二)医学生双重价值实现的保障

  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治病救人,服务病患,投身医疗事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工作人员,与其他职业相比,所从事的是关系人们健康和性命攸关的职业,不但要“精医”还要“尚德”;医学生既要不断学习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也要有对生命的“敬畏感”,时刻为病人所想,救死扶伤,尊重病人的人格,体贴关心病人,病人的隐私要保护,一位爱岗敬业,医德双馨,受到病人认可的医疗工作者,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可以同时实现,是核心价值观具体到医疗服务这一行业,具体到医务人员个人的最好诠释。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教育内容

  (一)“以学为本”的基础知识教育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术、有效的治疗是从事医疗服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当前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医学生要不断追踪医学发展前沿,要有学而不辍的态度,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不断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做到博学多识,学以致用,更好地应用于医疗服务。“医为生人之术,医而无术,不足以生人”,医学博大精深,因此医学生要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积累储备医学知识,不断实践,练就精湛的医术,这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建立,对医生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医学生不但要扎实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还要积极探索医学前沿,掌握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在努力积累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医学心理学、人类行为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期主动适应新医学模式,才可能在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以学为本”,努力为行医、医人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即是对自己更是对病人负责,是良好医德的基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实践。

  (二)以专业思想教育为基点的“爱岗、敬业”

  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是医学生将来从事的医疗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医生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培育医学生践行“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结合当前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医德讲坛”,通过学习道德模范或者身边医生的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报告等,讲解社会主义道德及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职业精神;通过号召广大医学生参加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送医下乡活动,或者鼓励医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在社区、乡镇举办义诊活动,在志愿实践活动感受作为医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医学生“学一行,精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与人为善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以人为本的“诚信、友善”教育

  诚信、友善是医生对待患者应该持有的态度,在医疗服务中,医生不但负责疾病的诊治,同时还要对病人进行情绪安抚,心理疏导,医学教育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责任,这正如张淑美等提出的对医学生应注意“五心”的培育,即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和精心。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行业也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这就要求要求医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技术,还应当具有爱人助人的仁爱精神,如果对待病患态度粗暴,不耐烦,缺乏细致、耐心的交流与沟通,甚至在医疗过程中存在欺骗,隐瞒,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医学生进行诚信友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以从多方面引导,比如鼓励医学生到医院做义工,导医员等,见证病人之病痛;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敬老院、学校等,举办医学知识宣传,义诊等,扶老助幼,激发爱心、耐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授课时可以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案件等反面事件为例,引导医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待人友善。

  (四)社会责任感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也被推向了市场,功利主义在医疗行业凸显,部分从业人员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医学生应明辨是非,勤学苦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为建设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终南山院士把“三个一样”作为他的座右铭:“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三个一样”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倡导社会公平、人人平等。在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可以举行像“医德观”、“医生的价值观”等相关内容的大讨论,引导医学生们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注重道德实践,扎实做人,踏实做事,从学生时代做起,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以解除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为最高准则。

  (五)历史使命感教育

  医学生应牢记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应牢记自己担负着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历史使命,医学院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目前的卫生事业状况,分析当前的医疗卫生改革方向和改革内容,使医学生了解自身将来要从事的医疗行业在社会发展中所要担负的任务。通过让医学生走向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农村,通过调查实践,让医学生看清当前面临的形势: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还不够健全,医疗服务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慢性病,精神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食品药品安全,职业危害,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也有待加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到医学生身上就是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以提高全民身心素质。医学生们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所属行业领域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舆论引导

  大众化是就是把核心价值观生动化、具体化、生活化,为大学生所接受,所理解,从而认同,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步,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大众化,传播途径非常重要,一是视觉效应运用,校园内宣传橱窗,教室、食堂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可以明确张贴核心价值观24字内涵,营造学习贯彻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二是要注重新媒体的应用,如网络社区、微信、微博、APP等通讯交流平台,用大学生所喜爱的方式进行宣传;三是语言叙事的运用,结合校园文明建设及校园文化活动,传述蕴含核心价值的故事,如话剧、榜样人物、先辈事迹等。综合使用各种传播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环绕在大学生的周围,逐渐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增强价值认同

  从熟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到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自觉追求,中间的“认同”过程非常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发挥它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并把这一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让医学生们所接受。医学生在“认同”价值观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与以前所认为的观念相冲突,甚至背离已有的价值观念,在观念冲突斗争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要紧扣医学生的教育规律探索课程改革及教育模式改革,把有关医疗的社会热点融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要兼顾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有效性。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借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正确引导医学生树立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固化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三)内化价值追求

  当核心价值观为医学生们所认同接受,要把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密切结合,正确处理国家、集体、社会、个人利益关系,把核心价值观从纯粹的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要有效地引导医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变为自觉的主体选择,把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自身的梦想相统一,通过不断地实践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深植医学生的内心,成为自觉的意识形态、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也就达到了内外一致,知行合一,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被不断巩固和提升。

  (四)外化价值共识

  核心价值观的外化是医学生内化的最终目标,从社会的角度看,必须先让个体认同和内化社会核心价值观,然后促使个体将其转化为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完善个体的认识。因此,医学生不断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医德,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德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的重要途径,在此方面,学校应与实习单位建立互动机制,医德理论教育由学校重点抓,医德实践教育由实习单位重点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医德的培养,对医院的医德医风也是一种促进;在医学生的实习大纲中应列入医德实践,让医德实践成为临床实习的一项要求、一项任务,使医德实践的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强化核心价值观,对良好医德的养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医学生的医德培养,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行业的要求;但是,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和教师要有计划,目标地进行,既要重视医学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要注重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的作用,这样才能完成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的任务。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篇8

  目的:“看病难”问题的持续凸显,医生加班情况的持续加剧,医生“休息权”问题应当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重视。方法:文章通过对医生“休息权”现状的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无法得到保障的原因。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和实施对策。结论保障医务人员休息权与和谐医患关系密不可分。

  [关键词]

  医生;休息权;医患和谐

  我国《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我国学者就休息权的研究关注过很多群体,但是医生的“休息权”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加之一直持续的“看病难”问题,医务人员加班加点仍然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医生的合法合理“休息权”一直被弱化[1]。

  1医生“休息权”保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多起“医生自杀”,“医生过劳死”等事件在全国各地发生,医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应当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休息权”是个体发展的需求,也是医生群体应有的一项不容侵犯的权利。大多数疾病爆发的随机性、现今医疗服务需求猛增与医务人员供给不足、医院工作时间多采用倒班轮休制等因素都使医务人员的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医疗行业存在其本身的特殊性,紧急抢救、院内会诊都要求医生在下班时间也无条件地再投入到工作中去,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另外,医患矛盾的持续加剧,侵犯医生权利案件的增多,也给医生的工作压力再添“一根稻草”。在实际的医疗纠纷当中,普通群众包括立法者普遍认为患者是弱势的一方,因而注意力大都在维护患者的权利上,忽视了医生的权益的维护。医生群体的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医务人员不是工作的机器,长时间超负荷高压力工作不仅身体健康会有影响而且心灵方面也会遭受创伤[2],医生“休息权”的保护既可以减轻医生的压力,使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又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医生“休息权”的现状

  2.1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在我国,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有持续工作50小时的情况。而在加拿大,医生的最长连续工作时间在15小时左右。以住院医师为例,年轻的住院医师需要早到1小时提前查房,晚上常会加班,4到7天需要值一个大夜班(一般情况,小夜班零点前,大夜班零点后),星期日或法定节假日也需要轮流值班。如果遇到病人太多的情况,补休的医生也会随时被召回医院帮忙[3]。中国医师协会的《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90.97%的医生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53%的医生每周需要工作6天,而29%的医生则需7天连续工作,84.71%的医生最近一年都没有带薪休过假[4]。大型综合医院的加班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医生的“休息权”的维护一直未得到关注。

  2.2医生维权困难医生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执行者,医生的地位举足轻重,医院管理上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在具体工作当中时刻关注医生的切身感受。福建曾有一名医生将其所属医院告上法庭,诉其法定节假日未经同意安排加班,且没有按规定发放相应的工资报酬,最后被法院以主体不适合为由驳回,双方庭外调解[5]。医生与医院之间,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地位相差悬殊。医生普遍希望通过到大型医院这个大平台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较好的医生大都集中在大型综合医院,大医院医务劳动力实际需求人数一直是“供大于求”,每年优秀的医学院毕业生也都设法涌进大医院,就业压力较大,使得医生在医院面前很难平等,维护自己的法定“休息权”也就难上加难。

  2.3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的《劳动法》主要适用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调整,而在公立医院,在编医生与医院间建立的是“人事关系”,严格地说尚不属《劳动法》调整之列[6]。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1条中关于医师执业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规定并不明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34条中规定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内容也并不详细。没有完备明确的法律保障,医务人员的“休息权”无法得到保证[7]。立法机关应就医务人员“休息权”问题修订执业医师法,保证医务人员的休息权切实得以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层应增强顶层设计,提高法律意识,积极从体制机制上完善让医务人员享有合法休息权益保障。

  3医生“休息权”无法得到保障的原因

  3.1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我国是医疗资源相对较为缺乏的国家之一,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秀医生的数量不足。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加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医务人员相对紧张的格局,医生编制严重不足,导致了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持续高压、高强度工作。综合医院人满为患的“看病难”现状,医院通过安排医务人员加班加点,加强工作强度来接待更多的病患。但医务人员辛勤付出,并没有得到群众的了解、社会的尊重。医院实行的是主治医生负责制,如果医生负责的患者,在三更半夜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或需要马上手术的,医生必须随叫随到[8]。此外,医生不仅需要治病救人,不少大型综合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同时也承担着教学、科研的任务,需要不懈地进行学习,医学水平发展的迅速,医生需要终身学习[9]。

  3.2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关系不对等

  3.2.1医生和医院的法律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医院工作人员分为正式编制内和编制外,编制外即常说的合同工,合同工与医院的关系是劳动关系,正式编制内医生和公立医院的关系是类似于公务员管理体系的人事关系[10]。在我国,医生和公立医院的“人事关系”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劳动法》规定的“8小时工作及补休制度”对医院和医生之间是没有强制的约束力的。

  3.2.2医生和患者的法律关系维护医生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条文,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一些部门法律法规中,医生在维权时,往往是一种无法可依的艰难状态。传统观念上医生具有较高的地位,但司法现实中很难去平等地对待医生和患者,法院往往拘泥于传统观念倾向认为患方是弱者,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处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大都采取侵权行为模式进行审判。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诉求于法律进行维权,一些钻法律空子、利用社会舆论、炒作热点的“职业医闹”出现,对医生进行敲诈勒索[11]。有相当比例的医生迫于医院管理实际的压力,在面对医患纠纷的时候选择私下协商、和解、赔偿、息事宁人。

  3.3社会大众的观念误区

  3.3.1社会过分强调医生的“救死扶伤”的天职中国古代中医出身于农民,所以中国的百姓很难将医生和科学家联系在一起,在传统认知里,医生是“悬壶济世”,不求回报的。医生的奉献精神早已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每当出现紧急情况,医生每每都会挺身而出,非典、地震、国际救援,医务人员全都战斗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公众普遍认为医生“救死扶伤”是份内之事,几乎听不到医生也需要保护的呼声。

  3.3.2公众基本医学常识的缺乏中国自古以来医生都是“治病救人”,“妙手回春”的形象,所有老百姓心中没有意识到医生也需要保护和休息。古语有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医生的形象和地位总有不同程度的神化,而“神”是不需要休息的。在绝大多数“外行人”心中,医生应当是和扁鹊、华佗一样,随时等待召唤,随时出现解决困难,解痛救人,药到病除,一次性治好病症,没有任何并发症。公众因为对基本医学常识的缺乏,而对医生治疗疾病时的期望值过高,当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不明显或者产生并发症时,在医患局势紧张、媒体夸大的情况下,患者就更加普遍地认为是医生没有尽全力治疗,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3.3.3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医疗纠纷一旦发生采取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即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6]。这就使人民群众普遍认为医生是医患关系中的强者,也使大众媒体在面对医患问题时更倾向于站在“弱者”的角度思考。医生编制严重不足,居民医疗需求的增加,使得每个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过大,“看病难”问题得不到缓解,公众相对普遍认为“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是医务人员导致的,认为是医生收红包、拿回扣,看病依赖昂贵的医疗设备检查结果等等行为都加重了患者看病的医疗费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原本就比较紧张的医患关系。

  4意见和建议

  4.1政府层面:观念引导与法律保障

  4.1.1加强宣传引导,改变社会观念医患矛盾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关注度的社会问题。人民群众的善良受到一些媒体的引导,致使不少人对医生产生误解,医生在奉献和为人民服务之时同时承受着巨大社会压力。医生过劳死,医生晕倒手术台的事件频发,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医生为公众付出、奉献,却没有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应有的体谅。卫生相关部门应当宣传表彰医生中的优秀个人,感人事迹,为医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逐步地引导公众认识到医生群体的无私和伟大,改变原有的医生万能的观念。

  4.1.2健全医生保护法律体系,并认真贯彻执行当前,我国并没有完备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许多医疗问题仍存在争议,没有统一标准进行判定,应当建立完整的医事法律体系,对医患关系中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调整[8]。《劳动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对医生行业并没有普遍约束力,福建医生诉案正是因为“不适用”而不被受理。医疗行业专门法亟待确立,约束医院管理,规范患者行为,保护医生群体,确立病人的权利与义务、医生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医疗卫生服务的行为规范;通过医疗风险补偿制度,详细确定赔偿项目和赔付的标准;非医务人员过错的医疗事故医生如何维权;对破坏正常诊疗秩序行为的具体处罚项目和标准;医生的日常诊疗管理制度等,避免专业性太强,调整的内容太宽泛,缺乏实际操作性等现象[10]。保证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和医疗秩序的正常维持,根据法律的公平性原则,平等医生和患者双方的地位,和谐医患关系,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4.2医院层面:积极改革与文化建设

  4.2.1改变薪酬制度,及时支付报酬医院的正常运行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和药品差价,医疗机构自负盈亏,趋附于获取更多盈利,公立医院应当具备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一直都被忽视。应当设法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医生的工作条件,提高医生工作积极性,广纳“医”声,增加对医生实际情况和内心世界的关心和爱护,加强沟通理解,在交流中发现矛盾,并采取有效手段缓解这些矛盾,为医生群体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医生满意度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4.2.3加强文化建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医院管理层应当营造一个和谐的医院氛围,通过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医院就诊秩序结构的调整、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管理、医院信息制度的建设,为患者提供一个较有秩序、较为合理的就诊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此同时,医院也应当加强自我宣传,通过网络、报刊、电视传媒、医疗机构内部刊物等宣传先进事迹和优秀医生,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帮助医务人员赢得更多社会尊重,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谐医患关系。

  4.3医生层面:医学服务与人文服务医生的工作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这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医生应当有一种“基层服务”意识,配合国家医疗改革政策,在自身不断学习的同时,到基层为社区居民服务,不是一味地往大医院扎堆。此外。当前医患关系紧张,语言沟通、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原因引发的医疗纠纷占绝大多数,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而且需要一颗“父母心”,确立起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服务亲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4.4社会层面:客观报道与促进和谐社会媒体应当基于客观角度对医生做出真实的报道,不应盲目追求新闻炒作,危害公共信任机制。社会媒体的报道不要带有过于浓厚的主观情绪,误导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媒体也不要对个案事件过度地报道和评论,激发社会不和谐因素。应当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扮演好一个桥梁沟通的作用,帮助医患双方实现和谐共处;宣传基本医学知识,避免患者因为认知角度上的差异而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应就影响医患关系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并能够传播积极策略,真正促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5结语

  医生休息权的保障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分不开的。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保证医务人员合理合法的“休息权”,医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医患双方应当地位同等、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加强必要的沟通。保障医生休息权,关心医生的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卫生事业才能进一步发展。医生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是一个崇高伟大的职业,社会也应当尊重医生,体谅医生。

  [参考文献]

  [1]周绿林,张婷婷,王森.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14-17.

  [2]廖静茹.医务人员休息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14):176-177.

  [3]任华玉,宋红,徐连英.关于构建对医生人文关怀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14-16.

  [4]石景芬,龚永,李元峰,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问卷研制及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8):586-591+622.

  [5]李建涛,郑建中,武振华.山西省医务人员劳动休息权益保障调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2013,30(3):185-187.

  [6]李斌,孙晓阳,王锦帆.医患沟通障碍因素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2-304.

  [7]刘静,万立华.论医生保护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及相关建议[J].重庆医学,2013,42(19):2296-2298.

  [8]闫英.医疗改革中医生权利的保护[J].长白学刊,2014,(1):75-79.

  [9]袁和静,胡兵,赵丽.医生职业安全调查与风险防控机制研究———以北京中青年医务工作者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3):303-307.

  [10]黎志敏,潘雪,王萍.浅析医生执业过程中人身权利的保护[J].医学与法学,2013,5(5):30-33.

  [11]高金庆,马旭之,杨威.医患矛盾的产生与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3):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