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电影(十二)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一、奇幻 《道士下山》 《冰封:重生之门》 二、喜剧 《人在囧途》 《分手大师》 《心花路放》 六、打斗 《老炮儿》 《隐秘而伟大》 八、哲思 《Hello!树先生》 《亲爱的》 《后会无期》 《山河故人》 九、悬疑 《无人区》 《狼图腾》 十一、纪录 《夺冠》 《中国合伙人》 十二、青春 《垫底辣妹》
续文见上篇:影视:电影(十一)
动荡的时代下,武功高强的道士何安下(王宝强 饰)被师父送下山自谋生路。不谙世事的他来到大千世界,因抢了荷叶鸡而拜入医生崔道宁的门下。老板娘玉珍(林志玲 饰)如花似玉,同时周旋在丈夫和叔叔道融之间,由此酿成一场悲剧。此后何安下独自经营药房,却无意中卷入江湖恩怨之中。他被隐姓埋名的扫地道士周西宁(郭富城 饰)高强的武功所折服,自愿拜其为师。与此同时,周的师弟彭乾吾杀气腾腾找上门来。而曾与周一同练功的查老板更将风波推向了高潮。上山,下山,何安下在短短的时间内悟出了许多真理……
崔道宁的路。很明显,他们出身相同,都有可以混饭的一技之长,都爱上了世俗的女子。崔道宁的医术、何安下的一段身手在街头的赏钱。都让他们可以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占据一席之地、占有喜欢的女人。影片里,崔道宁当的医生,并不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割双眼皮、割包皮,都是可以换来更多利益的医生,而这些利益,是他纵情于(林志玲)的资本。他为了世俗的情色不仅出卖了自己的“道”,还将一种与“道”相背离的鱼水之欢最为人生的终极乐趣。这些乐趣,何安下也想,他说他想和师母睡觉,说他想帮助王香凝,但这时如松长老出现了,何安下仿似进入一个与自己对话的仙境,“是善念还是淫邪?”何安下自己也不知道,但他没有去选择和崔道宁一样的道路。
彭七子的路。每个人心中是不可能没有恶念、没有欲望的,而何安下吃下的脏物,便将这一切激发了出来,他忘记了自己杀人的痛苦,说他想和师母睡觉、想抢钱、想喝酒,钱和色,无非万恶本源,他们变得面目狰狞、晕头转向。我很喜欢这一段的表现手法,夸张又形象,尽管我们见不到真实的人变成这样,但是他们被利欲熏染的心,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周西宇为他们解毒后,彭七子的第一反应是跑,何安下的第一反应是留。几乎趋于本性,没有思考利弊的,留下,道歉,拜师。也因此走上第三条路。
周西宇的路。在之前的回答中,我似有偏颇的从“人的价值”否定了周西宇的人生——认为他尽管是高尚的、超脱的,但他的人生没有意义,他的付出并没有完成他的任何愿望、带来任何的社会价值、影响任何的人(虽然他影响了何安下,但那不是他主动的行为)。导演的愿意想表达的,就是 道 。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道。 于是我想起周西宇在和何安下彭七子打架的时候,地板上出现了太极图,阴阳两极的和谐。
当中国功夫遭遇美式科幻 ,甄子丹穿越古今暴力升级,最硬甄“功夫”对决“贱帅”王宝强,好戏才开始!《3D冰封侠》的故事开始于明朝嘉靖末年,锦衣卫高手贺英(甄子丹饰演)奉皇帝之命前往天竺国押运相传可以预知未来的国宝“时空金球”。归来途中,突遇元龙、聂虎和萨獒这三个曾经嗜血为盟的兄弟前来捉拿自己。原来朝廷重臣杜大人一家被人杀害,现场杀人证据一并指向贺英。众人正在争斗当中,地动山摇,巨大雪崩将四人淹没……
400年后,意外解冻的贺英来到了现代社会,并在万圣节的晚上偶遇醉意朦胧的都市女孩小美(黄圣依饰演)。小美时尚靓丽,表面拜金,但其实心地善良。在小美的帮助下,天资聪慧的贺英很快学会了使用手机、电脑及网络等现代高科技产品,自身也蜕变成现代都市时尚型男。同时,随着在生活中的相处与了解,二人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但此时,聂虎、萨獒、元龙三人也相继从冰封中解冻,当年的兄弟如今已反目成仇,三人为了各自的目的不停追捕贺英,一场昔日兄弟间的生死争斗就此展开……
随着“时空金球”的再次出世,四兄弟与“时空金球”之间的秘密也因此相继揭开,在爱情与忠义之间,贺英最终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大老板李成功(徐峥 饰)遇上挤奶工牛耿(王宝强 饰)之后,旅途便频出状况。被情人逼迫回长沙老家跟老婆摊牌的李成功,机场遭遇到前往长沙讨债的乌鸦嘴牛耿。牛耿人如其名,不但耿直憨厚,而且透出一股傻气。先是登机前安检一口气喝完一大罐牛奶,后来又飞机上让乘务员开窗,好不容易折腾到飞机到达长沙上空,结果让他咒得因长沙大雪飞机被迫返航。无奈挤上火车硬座车厢的李成功刚松了一口气,却又一次在人群中看到牛耿。牛耿就像李成功生命中的瘟神一样,只要他“金口一开”,便会出现如他所言的意外。由于途中的频频意外,两人从火车换乘巴士,又从巴士爬上拖拉机。尽管牛耿的乌鸦嘴让李成功吃尽苦头,但这个混身透着傻气的青年却用自己真诚与乐观感染着李成功。一路的颠簸之后,两人最终到达长沙又回到各自的生活轨迹中去,然而旅途中所遭遇的种种却影响着两人之后的生活……
严格去讲,这部片子真正做到了为公路喜剧正名,诙谐捧腹的外衣下却没有缺失真实严肃的内核,让大家在嬉笑怒骂后,开始深谙其中的人性和道义,悲悯和感情,即使抛开专业考究的电影艺术理念,这部商业电影单从戏剧效果而言,已经尽然出彩。
影片的背景设置平凡真实,将镜头投射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中,混乱不堪的车站,熙熙攘攘的人流,远在异地他乡的浮云游子在踏上归途之际,内心抑制不住的急切和不安分,随着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一众“黄牛”大军,如此多的现实元素勾勒出不加渲染的社会本相。
片中人物的设定也极具代表性,老板李成功和民工牛耿,一个是锦衣玉食下不知人间疾苦的商业精英,一个是在生活重压下苟延残喘的普通老百姓,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森林中,两个人本是游走在不同阶层中的人物缩影,但却因缘际会下踏上了结伴同行的归乡之旅。
而后情节的设置开始荒诞戏剧化,把“囧途”这两个字扩大的淋漓尽致,从飞机被迫返航到火车上的“假票风云”,再到大巴车遇到塌方受阻,再到两人中彩票喜提小面包,最后却因为疲劳驾驶惨遭翻车……在回乡热情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过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所幸是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还是以国人喜闻乐见的“皆大欢喜”式结局所收尾。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人在囧途》的导演和监制人员都是香港人,因此该片能够聚焦在内地人民都能产生共情的春运环节,不得不说两位也是颇具慧眼,正是在如此贴切生活的宏观故事框架中,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极具参与感,正是这样,故事中关于“冲突和转折,诉求和追逐”才能真正的触人心弦,起承转合间才会让观众觉得更加自然鲜活。
片中的李成功虽然才能卓越,坐拥名利,但是油滑世故,内心自私冷漠,缺乏悲悯心和同理心,相比之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牛耿,性格憨厚淳朴,善良温情,这里还要说到导演和编剧在对“牛耿”的角色塑造方面,拿捏得恰如气氛,没有过度贩卖土味,也没有强凹落差,让整个人物笼罩着天然的烟火气。
两个人极具反差性的两个人碰撞在一起,一路走来从最初的路人到最后的搭档,这是一场关于归乡的追逐之路,也可以说是李成功个人自我救赎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正是牛耿的仗义和纯善,渐渐的唤醒了李成功内心沉睡的真善美,最终也促使了李成功重归正道,把人生中最珍贵的收获揽入怀中。
相信很多观众都深有同感,到影片的结尾,一身疲惫的李成功终于叩响了远方的家门,看到了一家人的守候和等待,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内心的坚冰也瞬间消融,与妻子深情相拥的刹那,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也感受到了由衷的温馨和暖意。
片中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及,那就是李成功的情人曼妮,年轻貌美的曼妮对李成功一腔爱意,痴心不改,起初她单纯认为,在李成功的心目中,她是抹不去的朱砂痣,之所以她只能隐居身后,不能见光,是心爱的男人出于对自己的护佑。直到最后她选择先行一步去李成功家中,对方表现出的恐慌和躲闪,她才恍然大悟,这份情实质上脆弱不堪,曼妮最终选择了知难而退,中途退出,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和尊重,在这段有悖道德的关系中,及时止损,杀伐决断,无疑也是人性的迂回折返。
梅远贵(邓超 饰)是一个情感经历极为丰富的男人,虽然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败恋情,却也帮他铺就了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康庄大道。现如今的梅远贵生活在首都北京,与其精英团队操办起帮人分手的奇葩业务,无论你有着怎样的感情和生活,只要票子给足,他总会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爱情那么虚幻的东西太不可靠,还是钱最让他放心。这一天,梅照例接了一单生意,那就是帮客户甩掉美丽女孩叶小春(杨幂 饰)。小春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北漂姑娘,她渴望可以让之依靠休息的港湾,同时也为了美好的明天奋力打拼。原本踌躇满志的梅远贵,从和小春接触的第一天起,他们彼此的人生就发生了改变……
看出来邓超极力的想复制泰囧的神话,在影片里数次无下限的男扮女装搔首弄姿,这样的出丑确实能让人发笑,但就像故意挠你让你笑一样。由于剧本只有初中课本剧的程度,影片空洞乏味,剧情支离破碎莫名其妙。而且杨幂的公鸭嗓屡次让我浑身鸡皮疙瘩想退场。
二手音响商耿浩(黄渤 饰)婚姻失败,他想用锤子爆小三的头,却迟迟没有勇气,幸亏在剧组做制片的兄弟郝义及时发现自暴自弃的耿浩,他决定带着耿浩开启一段“治愈之旅”。于是一对好基友带着一只狗上路,邂逅三千公里的“桃花”。“阿凡达女郎”、“杀马特”周丽娟、“白富美”,各式各样的女人接连登场,耿浩一路艳遇一路疗伤。时光倒转,5年前的此时,大龄文艺女青年(袁泉 饰)因为听了一首流浪歌手耿浩的歌,毅然前往大理……在经历一连串奇葩遭遇之后,大家都放下了心里的“阴影”,找到了通向幸福的道路。
这张图是黄渤从机场出来的第一个场景,思情很性感很悠然的站着(脸上还带着宠溺),而对面的脏辫女则一副傲娇的秋后算账模样。这个画面脏辫女占的画面要比思情多所处位置更在显眼位置,且身体略向思情倾斜,难免让人有种在当下的谈话中脏辫女正处于攻势的感觉。
曾经风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爷 (冯小刚饰),难以适应社会巨变,蛰伏于胡同深处,过着溜鸟、管闲事、发牢骚的无聊日子。某日,六爷和“小炮儿”儿子晓波 (李易峰饰)父子间产生巨大情感冲突,导致小炮儿负气离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爷”小飞 (吴亦凡饰)非法拘禁。为了解救儿子,并偿还当年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六爷重出江湖。六爷用自己的规矩,试图摆平事件,却无奈的发现,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自己的身体,早已今非昔比。一场父子恩仇、新旧势力的对决无法避免。在解决烂摊子的过程当中,老炮发现自己身体也出现了问题,真正力不从心。但同时也在抽丝剥茧的查询过程中抓住了 “三环十二郎” 的把柄,两人下了对战书决定来一场单挑 。
六爷在胡同里有些作为,被人尊重几句就不说了,他跑到别人家,咣咣咣地砸开门,一言不发走到人家里,到处溜达着看,换你你不毛你不气啊,人嘴上骂两句,这边就动上手了,还顺便教做人,说什么你爹妈没教你好好说话教你规矩吗?请问私闯民宅是你家规矩啊?
自己儿子把人女朋友睡了,知道自己理亏了,不报警,要去私了。说这是规矩。一来二去就找人凑钱(我就不说他开始为了赎人找许晴借钱顺便脱人裤子的流氓行径了),借钱靠什么的,就靠过去那点情谊跟面子,后来诸发小中有个人发达了,一眼看出他不是来叙旧的(废话现在人都这么忙谁他妈没事儿跑来叙旧啊,你突然收到一个许久没联系的同学的短信你就该知道这货要结婚了是问你来随份子钱的),人生意忙,也没多说什么,把钱给他了。他还不乐意了,觉得没受到应有的尊重。合着借钱给你还得求你啊?借钱给你还得照顾你面子跟自尊心?人是老板,不用为自己公司,为公司员工负责啊,就他妈得为你一人负责啊? 他别的那些兄弟发小没肯借钱给他,你站在主角的立场肯定觉得人不仗义,可如果换一下,某天你爹的老基友来了张嘴就是十万八万的,你能乐意?
后来去还钱,猪队友把人车直接给磨了…………他知道自己赔不起钱,就直接要动手,还说什么按北京的规矩来去颐和园后面的野湖上约架……我他妈真是服了………………几百万的价钱是一场架就能解决的?什么都诉诸武力这是哪个年代的规矩跟价值观?人家同意你就赶快磕头谢恩吧好吗?
六爷整个人,他只贯彻他自己的规矩,丝毫不顾及别人。觉得自己这个年纪要获得应有的尊重。一旦有不如意的地方脸上就写满了“这都是世界的错”,觉得这世道变了,觉得“哎呀呀人怎么能这样?”他还觉得自己挺体面…………这么大年纪还这么中二,也他妈不嫌丢人,知不知道害臊啊?
老板并没有一见面就赶六爷走,虽然是客套了几句,可能让六爷觉得不习惯,但你别忘了,从两人的交谈中可以得知两人应该是许久没见了。那么两个以前关系好但又许久没见的朋友见面后不聊些客套话聊啥?
人家是生意人,不是六爷这种每天提着鸟笼到处瞎逛的人,忙是很正常的事。你六爷走过来有一句每一句说些不搭边的话,人家也说了,咱是过命的交情,有什么困难就直说,不管是钱还是力都愿意帮助。结果六爷倒开始装逼了,说就来看看你。我就纳闷了,你儿子在别人手上,对方说了三天不交钱就剁手,已经是火烧眉毛的急事了,居然还在这摆谱。足见在六爷心中,面子比儿子重要。六爷在这,典型的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你既然那么清高你特么从一开始就别进这个门啊!
洋火是聪明人,知道六爷这来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琢磨着可能是经济遇上困难了,也知道六爷估计是好面子不好意思开口,二话不说就去保险箱里取了几万元。这下子六爷装逼却到了高潮,你给我钱是侮辱我!我勒个去,你要是不来这,人家脑子有病啊掏那么多钱给你。这个社会总有那么一群混账,找别人借钱还态度不好。
六爷病重趟医院里,那可是北三院啊,可是洋火儿却不计前嫌地把大多数的费用给包了,像那种病房那种设备,怎么着也得好几万吧?临走还留下一笔钱。洋火在他醒来的时候就走了,并不是不敢见他,而是不想见他,不是说那种讨厌的不想见。而是他知道六爷是个什么性格,不就是清高好面子吗?行!你做你的面子侠,我做我的出钱侠。
洋火在最后看见六爷单刀赴会,二话不说操起家伙就上了。洋火才是片中最值得称赞的老炮儿。而六爷这种人说真的,我就很看不起他。他第一次跑去找话匣子借钱的时候,你看看他那个态度,一副你爱借不借的模样。
青壮年时不务正业抛妻弃子,是为不仁。女孩偷来的钱瘪瘪嘴就收下不还,是为不义。用暴力解决经济纠纷,是为不理。本来十万可以解决的事情,最后把事情搞得乱七八糟,是为不智。最后用自杀式约架意图骗保,我也不知道这算无知还是缺德。总之以上一环扣一环,造就了他的悲剧,只要其中任何一环没接上,事情都不会发生,命运对他够好了,一点都不值得可怜。一辈子没怎么奋斗过的刑满释放人员,老来居然衣食无忧还有不动产,再不济还能凭着北京户口领低保,社会主义社会待他真不薄,社会地位也高啊,上敢打国家机关人员下能咋呼小偷,黑白两道通吃。就是这么个混蛋家伙,到死都没有悔过之心。是为无耻。
两年前,朝鲜5446秘密特殊部队派出五星组组长元柳焕(金秀贤 饰),潜入韩国某个村庄担当间谍。元化名方东久,以傻子的身份在一位吝啬的大妈家落脚,他清楚村中每一个人的身世和动向,同时为了不露马脚不得不经常做出一些傻里傻气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来。随着金正日离世,祖国方面似乎发生些许变化。当年与元互为竞争对手的黑龙组组长李海浪以及视元为导师恩人的后辈李海真相继出现在村中。孤独的东久在两位同志面前会稍稍作回自我,而在和“敌国”百姓的相处中,他心中的冰冷也慢慢地发生改变。 某天,一道针对5446部队间谍的命令传来,三个年轻人的命运迎来了最严峻的关隘……
电影讲述三个被派遣到南韩当间谍的北韩间谍面对自身对任务的疑惑和善良的村民所发生的故事。首先被派到南韩的是人体武器元流焕,出征之时,教官金泰源的临别叮嘱就定下了整部戏最后的结局:“我们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再相见,一是南北统一之时我们会以兄弟的身份相见,二是作为敌人的我们互相解决。”统一之日遥远而漫长甚至是不可能的,作为敌人相见的结局反而来得更快,而作为间谍的元流焕一早就知晓最后会牺牲的结局,唯一的希望只是党能够照顾好自己的母亲,这样就算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在村子里执行着以傻子作为伪装来观察和搜集情报的任务,等待党最后的召集为伟大的统一事业奋斗。
第二位派入南韩的是将军的私生子李海浪,看似乐天毫无牵挂的他其实有着可怜的身世,执行着成为一名摇滚歌手的任务,外表看上去一副不羁的样子,却是最重感情的一个。而第三位是作为监视者来到首尔的是年纪最小的李海真,伪装成高中生,其实来到南韩只是为了追随那个他心里的英雄,元流焕。当三人渐渐适应在南韩的生活,感受着村民们的热情和淳朴,却接到了最后一个任务:自杀。
很多人看的时候会觉得,他们这样子的牺牲,到底是为了什么?所谓的潜入南韩的到的情报,有用吗?最后明明可以投降保命,为什么还要自取灭亡?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带着同样的疑问,不死心的地再去电影院看一遍,试着从角色的心态转变来感受人物的动机。
元流焕,一个像怪物一样存在的人体武器,作为北韩秘密精锐5446部队的五星组组长,无疑从心理素质到作战能力,都是一流的。被派遣南韩,对于他而言,除了是光荣的任务,还是保护母亲的唯一办法,但天真的他并不知道,母亲在他进入部队的那一刻就被关进了收容所,而在他接到最后一个任务的时候,母亲就已经被处决了,但这些他都不知道。他只是一直努力执行任务扮演傻子东九的角色,收集情报,其实随着不断地深入了解村子里的人,他的心一早就起了变化。看着大家和乐融融的聚在一起,他内心害怕自己会改变的时候,他就已经改变了。所以到后来,他才会说如果他还在这个村子,村子里的人就会不安全,所以就算要死,也要死在不会威胁到村民的地方。而在不知不觉中,他成了村子里的知心哥哥,阿兰喝醉酒会找他倾诉自己的过去和秘密,小孩哥哥不见了会来找他帮忙,大叔要表白心意找他来买花,老板娘儿子会找他诉苦和他聊人生道理,这一切都建设在人与人的信任上面。而对党绝对忠诚的信仰早在他心里生根,但这种信任和温暖其实在不断地让他过去的信仰崩塌。他以为,只要他信任党,党就会信任他并且帮他照顾好母亲,母亲是他执行任务的唯一支柱,当徐尚久教授级对他揭开一切真相的时候,他的支柱在一瞬间土崩瓦解,失去了所有的动力。他原以为的一切都只是谎言,但是内心的信仰又提醒着他不能够以自己同胞们的流血换取自己的生存,他们的牺牲是为了能够荣耀地留名而不是以一个叛徒的身份被除去。发现被背叛失去支撑的力量以后,却发现大婶留给他的存折,里面钱的数目不断地增加,就算他是个傻子大婶也把他当做二儿子来看待,大婶的儿子也把他看成是亲弟弟,而村里的人也完全没有嫌弃他而是宽容地对待他。他很想活下来回到原来的生活,可生存下来的唯一方法就是投降。这种方式是没有尊严的,所以最后宁可纵身一跃也绝不投降。元流焕是一个悲剧色彩很重的角色,他的心情很复杂,看似有得选择,但是无从选择,一切从一开始就注定,最后的选择才是他唯一的解脱。
李海浪,同样是组长,同样矫健的身手,嘴里说着毫无牵挂的话,却在进入部队的时候偷偷地把组员的家人从收容所里救了出来,外表不羁的他,一直都很潇洒,潇洒地弹着吉他,帅气地击退来处决他们的同胞,枪林弹雨中撑着元流焕离开,直到最后一刻他说,人生就是这样的嘛,匆匆地来这个世界上玩一会就走了,多无趣,最后这个英雄就我来当吧。和开了手雷的总教官一跃而下,救了所有的人。他会贱贱地说下辈子要当他们长得很辣的邻居,然后把他们都勾引过来然后甩掉,但同时他也知道,鲑鱼逆流而上最后就算回到家,也难逃产完卵以后死去的命运,他知道最后所有人的结果,都只有一个。
李海真,年纪虽小但是一直知道要生存下去的道理,因为这个道理是元流焕教他的。元流焕对于他,是一个近似于兄长甚至是亲于兄长的角色,元流焕的一刀对他后来的生涯有着太大的影响。正是元流焕给他的这个不断渴求活下来的信念,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致命任务中生存下来并成长为五星组组员,所以他才会不断地想要靠近这在他心里像是神一样存在的组长,用尽力气保护甚至献出生命守护的兄长,一个教会他成长并让他可以一直活下来的人。这份情谊实在令人感动。也有人问说为什么元流焕的一刀对他来说反而是救了他,那是因为元流焕插的那一刀,再插深一点就是致命的,元流焕用这种极端的方法告诉海真濒临死亡的疼痛让他知道要活下去就必须记住这种感觉,用尽全力生存下去才能当上组长,而且同为间谍的两人,虽然海真尊敬流焕,而流焕也把海真看做弟弟,但被训练成杀人机器的两人并无法像兄弟一样相处,所以元流焕选择用这种方式提醒海真,是为了教他如何生存。
最让我觉得寒心的并不是党给他们最后的任务,而是徐尚久教授的实验理论。原来在某些人的心中,他们只是实验的一部分,只是用来证明理论的一个实验品,而且发现都是失败的实验品以后,就应该被舍弃和杀掉。其实教授由始至终都在利用着元流焕的忠诚和善良帮他完善自己的理论。但一个人思想上的转变,并不应该只从主观意识上来分析,教授觉得元流焕在南韩一定会变成叛贼,但他从来没有分析过客观环境是什么,他没有看到村民们的淳朴和真诚,就算他在村子里生活了十六年依然是为了能够证明自己理论能够早日回家而自私地去伤害那个一直信任他的元流焕。同样地,总教官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都会变成这样,明明就是训练有素的精英,那也是因为教官并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过,平凡的爱和国家才是生存的支柱,而为了统一而产生仇恨、恐惧和杀戮只会让他们变成怪物。封闭式的训练从来没有让他们感受过温暖,他们面对的都是冰冷的墙和冰冷的训练人偶,元流焕原来也只是这个洗脑工厂产生的一个部件,但因为周遭环境的影响,他才从一个怪物变回一个正常人,其他的两位也渐渐地同样被他,被村民感染。而正是这两方的矛盾,产生了后面的结局,前面是喜剧,也完全没有办法冲淡后面的悲伤。
另外看过加长版以后会觉得整部戏完整了许多。加长版里的好几段其实都是缺失了的剧情转折和情感转折,很多人问为什么一个南韩警察要去就北韩间谍,其实加长版里有解答。那位南韩警察以前曾是5446部队的成员之一,看着现在的元流焕就好像看到弟弟一样,所以希望他能选择保命投降。还有一个加长版中觉得没有删除必要的点是,超市大婶让村长去查元流焕的身世却没有查到些什么,但村长却找来元流焕对他说:不管你的过去是什么,但你在这村子就是这村子的人。这句以后元流焕的表情突变更让人有理由相信在村子里生活的两年以及村民们对他的态度让他有多大的转变。而动作戏在加长版里并没有加入很多,所以不太影响。
他们的牺牲是伟大的,为了荣耀和尊严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些隐秘的情谊,都藏在心里不曾用语言表达过,行动却表达了一切,所以说隐秘而伟大的,正是这些政权斗争的牺牲者,同时也是醒悟者。正如元流焕在最后所说的“我下辈子只想在一个平凡的国家,一个平凡的家庭出生,做一个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在没有国恨家仇,没有任务,没有矛盾,没有身份危机,只有和平和爱的世界里,不需要考虑太多,真诚地活着,多好。
村里有个单身男青年叫做“树先生”(王宝强),常去村口的酒馆和朋友喝酒,在村里闲晃。“树先生”在汽修铺受工伤后,在医院被解雇,心生悲戚,竟无所事事调戏护士。一起长大的伙伴,有人开着好车成了煤老板,有人远在省城办私立学校。村子里的煤矿日夜开采,地面下沉,整个村庄不得不迁往别处。常被取笑被漠视的“树”干脆远走省城在学校打工,孩子们让他想起自己的童年。父亲和哥哥在“树”小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常梦到自己的父亲,却从来梦不到哥哥。与聋哑女孩小梅一见钟情,相爱过程颇富戏剧性,婚礼前夜,“树”终于梦到了哥哥一一在寒冷冬天,在“树”的婚礼上,哥哥带着女友为他唱了一首诡异的八十年代流行歌《冬天里的一把火》。从此,“树”意识到自己能够通灵。村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验证了他的预言,“树”成为受人尊敬的“预言家”,被人尊称为“树先生”。
王宝强仍然是一个演技夸张,只懂搞笑的喜剧演员。其实在以前,我也是如此认为,甚至觉得以王宝强的演技和姿态,他的戏路过窄,除了憨厚的农民形象以外,他无法演绎其他角色。直到我看了王宝强主演的《hello!树先生》。
这是一部自我标榜喜剧的“欺诈”电影,因为但凡是看懂电影剧情的观众,没有人可以笑得出来。在电影里,王宝强完美演绎出了树先生那因为紧张而无处安放的双手,以及自卑却又虚荣的可悲性格,完全打破了我对他的刻板印象,让我对于王宝强这名演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对于这部超现实主义的魔幻电影,在网络上有着诸多不同的解读和分析——他们主要争论的焦点在于,哪些是树先生的臆想,哪些是现实发生过的事,树先生到底是在哪里真正开始发疯。
上世纪末,树在农村的一个修理铺里当焊工。虽然在村子里,大家见到树都会喊一句: “hello,树哥。” 但是在心底里,没有人看得起树。树的大哥86年的时候,因为流氓罪被抓进了派出所。 派出所回来,树的父亲把大哥吊在树上打,失手把大哥给勒死了,之后不久,父亲也去世了。 除了一个死去的大哥,树还有一个在城里跑出租的三弟,但是三弟在心眼里,一直不太瞧得上自己的二哥。 在一次电焊期间,树因为火花伤到了眼睛,跑回村子里的三弟给树垫付了一千块医药费,就匆匆赶回城里。
照顾树的护士是同村的萍萍,按辈分,她得叫树一声叔。 在萍萍给树取下纱布,滴眼药水的时候,修理铺的老板来到了医院。 老板劝树好好在医院养伤,树却使劲睁着泛白的双眼证明自己伤无大碍,并笑着说道: “这伤都好了,还养啥,明儿就能回去工作。”
对于树来说,工作是他在村里最后的遮羞布,也是他仅剩的一点尊严。 但是老板却告诉树,人我已经找好了,你不用再来上班了,并结清了最后的两千块钱工资。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树不知所措。 在萍萍给他包扎的时候,树紧紧握着萍萍的手,耍起了“流氓”。
出院后,树在村子里闲逛碰见了关系不错的高朋。 高朋邀请他结婚的时候来家里帮忙,并带他和二猪一块喝酒。 在酒席上,二猪阴阳怪气的叫着树哥,还邀请失业的树给自己厂看门。 “有树哥在咱家看门,我看村里谁不给树哥面子。”
喝酒期间,门外传来了二猪皇冠车的鸣笛声。 众人跑出去发现,车被村里的小庄给划了一道。 二猪平时在村子里作威作福,没有人敢惹他,他撵着小庄一定要他赔自己三千块钱。
小庄是树村子里唯一的朋友,也只有小庄真正把树当一个人看。 夹在中间的树让二猪给自己一个面子,放过小庄,但是二猪根本不予理睬,用手推开了树。 最后,还是高朋出面让小庄道个歉解决了这场纠纷。 众人回去继续喝酒,只留下尴尬的树一个人在原地打转。
这时,恰逢三楞要送人进城,树便上车和他闲聊。 车的后座,坐着一个女人,树盯着这个女人愣了神。那个女人叫小梅,是村里按摩院的女儿,还是一个聋哑人。 对小梅一见钟情的树通过高朋母亲的介绍,来到小梅家提亲。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斯文点,树特地用弟弟的钱去城里配了一副眼镜。
几天后,树和高朋母亲捎着礼物来到小梅家。 在屋里头的小梅虽然百般不愿,但是在母亲的劝说下,还是答应和树见一面。因为不懂手语,小梅和树的交流并不顺利。 树费尽心思,总算让小梅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就想和小梅一起吃个饭,也没别的啥意思。 但即便如此,小梅还是拒绝了。
在回去的路上,高朋母亲问树谈得如何。 自尊心极强的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被拒,反而说得考虑考虑,并挑起了小梅的毛病—— 可惜了,就是不会说话。 高朋母亲直呛的回道: “人家要是没毛病,能看得上你呀?”
几天后,在高朋的婚宴上,树如约来这帮忙,并碰见了发小忆贫。 从小一起长大的忆贫改名成了忆馨,现在开着轿车,并在城里办了一所奥数学校,俨然一个成功人士。 和树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树想委托忆馨给自己在奥数学校安排一份工作,但是混的不错的忆馨却开始犹犹豫豫,没有立刻答应。
在婚宴上,喝得半醉的树突然起了胆儿,一改往日畏畏缩缩的样子。 他借着酒劲儿跑到二猪酒桌上讨要自己家被占用的土地。
地头蛇的二猪嚣张惯了,根本不搭理树,甚至非要树陪自己干一杯。 酒壮怂人胆。 树见自己再一次被无视,抽了口烟,对着二猪说道: “你不就仗着自己姐夫是村长,装牛逼是吧。”
二猪火气上来,让树在当众给自己下跪道歉。 作为婚宴主角的高朋及时过来把他们拉到了屋子里。 在屋子里的二猪还是不依不饶。 树说: “兄弟,刚才外面人多,哥不对,下跪道歉。”
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感到一股窒息感扑面而来。在影片里,无数个细节都在向观众传达一个信息——树虽然被人瞧不起,但他是个极度自尊的一个人,但是这一跪,彻底撕碎了一切。忆馨把跪地不起的树搀扶到床上,树倚靠在床头握着忆馨的手,说道:“活着,没意思。“之后,陷入了沉睡。
婚宴过后,虽然忆馨没有答应给树一份工作,但树一番思考后,还是决定去长春找忆馨。 碍于面子,忆馨留下了树,并给他一些扫地的杂活。晚上,趁着教室没人,树学着忆馨在黑板上教书。 这时,紧闭的大门突然打开,树的父亲从门外闯了进来。
第二天,忆馨带着树出去办事,在车上百无聊赖的树吞云吐雾,心里仍是惦记着小梅。 他鼓起勇气,给小梅发出了短信。 让树没想到的是,小梅居然也回了短信: 哈喽,树先生。 这时,在车里的树看见忆馨和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外面调情。 原来,看似老实木衲的忆馨早已出轨,而他老婆心知肚明。作为一个多余的外人,树不好意思干预别人的家事,便自己悄悄来到教室给小梅写了首诗。 而小梅,跟之前在按摩院的态度截然不同,分外热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手机恋爱,小梅答应了树的约会请求。 在约会中,树提议让小梅回去和她爸妈谈一谈结婚的事宜。 但是小梅却说,结婚是咱的事儿,为什么要听爸妈的安排。 听别人决定自己的命运,难道不可悲吗?
亲事谈定,兴奋的树特地嘱咐三弟,借一辆皇冠来做婚车。 极不情愿的三弟答应了下来。 但是结婚前夜,三弟开来的不是皇冠,而是帕瑟特。那一天的树喝了很多的酒,两人积压已久的不满终于爆发。 树和三弟扭打在了一起,甚至引发了火灾。 神情恍惚的树梦见了穿着黑大衣的父亲,也终于梦见了大哥。 他知道自己要结婚了,大哥一定会托梦来找我。
梦里,大哥带着自己的女友在树的婚宴上跳起了流行的热舞,并唱起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但是在现实里,树却像是神游天外一样,任凭周围人怎么叫,都没有反应。在婚礼上,众人推搡着还没缓过神的树强行完成了婚礼。 而树的眼里,没有其他人,只有在旁边支持欢呼的大哥和在人群后头远远望着他的父亲。
婚礼后的第二天,树听到外面救护车的声音,他好像预感到了什么,匆忙跑到了医院门口。 果不其然,矿场出了事故,小庄遇难了。 至此之后,树终于开始变得疯疯癫癫神志不清。他找到二猪说他身上跟了东西,玉帝一定会收了他。在村会上,他预言21号村子会停水。村民只当树是个笑话,没有理会。但是在21号那一天,村子真的停水了,小梅因此回到了娘家。那一天之后,村民们都把树当做仙姑一样的半仙角色。
随着树的名气越来越大,二猪越来越害怕树上次说的玉帝收自己这事儿。 他带着村长一起来找到树,并拿出五万块钱示好。 树让二猪下跪,并在二猪的头上做了法。 甚至,矿业公司的人也来找到树,想让他算一个开业的黄道吉日。 树掐指一算,说道: “13月18日8点,准时开业。“
在开业典礼上,树不仅作为剪彩嘉宾,甚至和老板畅谈了未来蓝图—— 这矿只是初步计划,未来我们还要造原子弹,去月球开采更多资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树在路边听到了熟悉的车声,小梅从娘家回来了。 此时的树不知为何,已经双目失明,他牵起小梅手走在油柏路上,笑着说: “小梅,咱们搬到新房子里。” 小梅说道: “走吧。”
田文军(黄渤 饰)和妻子鲁晓娟婚姻破裂,儿子田鹏是二人唯一牵绊。一天,田鹏外出玩耍,一去不返。寻子路上,田文军夫妇偶然结识了一群同样失去孩子的父母。大家相互扶持慰藉,从不放过一丝线索希望。多年过去,一个看似可靠的线索再次降临,促使田文军等人跋涉千里穿州过省,终在一户偏僻村落人家中,看到一个像极儿子的身影。在孩子的身后,却站着一个他喊着“妈妈”的农村妇人李红琴(赵薇 饰)。丢失的挚爱能否找回?残缺的家能否真的破镜重圆? 寻子背后,一场亲情风暴正席卷而至…… 适当加入喜剧元素
整个故事并未跌入一个深不见底的绝望之中,黄渤曾建议导演:“我觉得悲喜剧特别好看。可以适当加一些喜剧元素。不能一个劲悲伤,不要一直往下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感谢宴上,黄渤对张译说:“韩总你帮了我们这么大忙,他应该叫你爹。”这句肺腑之言是一个感动点,但不免让气氛尴尬,张译灵机一动,对着孩子喊了一声“爹”,化解了尴尬,让观众一笑,也卸下了心防。之后,张译半瓶酒下肚,趁你不备,声称放弃寻子,深情鼓励田鹏,宛若己出……直接偷袭你的泪腺。类似的例子还有大家电话调戏骗子的段落。 角色设定虽然境遇凄惨,却非懦弱无能
众角色都充满了主观能动性,面对命运无常,再苦再累都没有放弃,而是穷极一切去努力争取。人物命运虽然悲凉、冰冷,人格却积极、温暖。终使得“难受”进化成为“感动”。譬如黄渤亲赴骗局,遭到片子围追堵截,按照“套路”处理就是被拳打脚踢,满口吐血,钱被抢走……但本片却让黄渤精明地带上了一把刀,并最终纵身跳河,用命保住了救命钱。同样的处理,是赵薇被寻子的家长围殴时,导演没有拍她被揪着头发痛打的慢镜头,而是安排了佟大为、黄渤帮忙解围。黄渤抢子,遭到围殴时,警察也是及时赶到,一枪定神,阻止了滥情场面的发生。他们不是弱者。只是命不好罢了。虽然失望,却不绝望。这是我喜欢这片子的根本原因。就像当年喜欢《桃姐》一样——不是一味渲染桃姐的孤独终老、养子无义的“惨”,而是把刘德华塑造成一个深谙世事、绝不吃亏的精明人,看他尽各种努力照顾桃姐,给人一种安全感。人终有一死,那是天命,看着主角把人事已尽,观众就会含泪微笑,不再感伤。 用情境来煽情
搞笑分两种,一种是语言包袱,一种是情境幽默。后者的最好例子是《西游降魔》里,黄渤那句“你看我干嘛?我他妈还能去哪啊!”。同样的,煽情也分两种:一种是“纯感官煽情”,无非就是撕心裂肺地哭啊、拉扯啊、音乐烘托啊……另一种是情境式的煽情。譬如赵薇在巷子口,温情嘱咐黄渤:“大哥,别让孩子吃桃,他会过敏”。又比如,赵薇在福利院看女儿,镜头突然一拉远,发现她竟然站在了二楼空调上……这两处我都泪崩了。
表演有说服力,观众不出戏你也许会说,这不是最基本的吗?观众要是都出戏了,那还了得?此话不假。“不出戏”对于一般电影而言,只是底限;但对于本片,却是致命难关。赵薇彻底颠覆形象,饰演一个初中辍学、种地为生、满嘴方言,衣着落伍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果她一出场,你就想到了小燕子或者花木兰,或者像看到《一代宗师》里赵本山出场那样全场哄笑,这部戏就彻底毁了。不仅要解决违和感,还要拿捏好人物在极致处境下的纠结和绝望,既不能绵软无力,又不能用力过猛。难度系数之高,让赵薇数次望而却步——她第一次看完剧本后,明确表示自己演不了,倒是对于中产白领鲁晓娟有一点想象,愿意试试。陈可辛却坚持让她演李红琴。赵薇犹豫再三,还是推掉了。一个月后,赵薇致电陈可辛,问找到人选了么?陈导说太难找。两人再次见面,陈导再次给出鼓励。赵薇也恰好档期空着,才答应一试。
后来接受采访时,赵薇说,这一次形象丑,命运惨,如果再演不好,自己就彻底毁了。而陈可辛则说:“你说我是不是开始就知道她成,也不是。我也不是先知,怎么能知道。大家拍戏就是赌。”结果呢?自然是让人惊喜,就像蒋方舟说的:“演员们都拼了!”陈可辛则评价道:“她怎么演得跟新闻纪录片一样?”黄渤说:“你跟好演员搭戏,感觉心是通的。哪怕(演的)是痛苦,也是一次特别愉快的沟通。你知道她在干什么,我回馈的,她也懂。大家就把戏饱满起来了。”都说赵薇奉上了影后级的表演。对于我而言,不让我出戏,甚至一度让我忘记她是赵薇,这就是成功的表演。
在一部130分钟的电影里,一个香港导演竟然拍出了大陆各阶层的众生相——农村妇女、底层打工者、中产家庭、土豪、公务员、警察、律师、福利院长、法官……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不是仅仅有一个身份,而是有性格、有立场,跃然于荧幕上。以土豪韩总为例,我们不仅知道他的身份、立场、寻子年份以及最终结局。这个“配角”不仅完成了帮助黄渤寻子、映衬黄渤命运的戏剧任务,他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承载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看到最后,你会理解每一个人的立场和困境,即便这些角色是对立的,你依旧会产生认同,无法给出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
在这部电影中,「亲爱的」陈导不止是把他对电影技术层面上的理解发扬光大,甚至快到了计算机级别的程度:什么时候应该铺垫情绪,什么时候应该给大特写让演员淋漓尽致发挥演技,什么时候音乐响起镜头放慢节奏卡停让观众有时间抒发情绪,什么时候该来个大哭戏顺便感染戏院里的群众们哗哗哗的掉泪;甚至是,什么时候夹带点大众喜闻乐见的,但其实不痛不痒的,黑体制、黑政府部门、黑公检法的环节,这一切全都按着商业电影的流程图精心的计算和设计着。而在这种设计感之上,又套上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本身就是产生了一种让人不舒服的违和感。
李红琴这个角色的违和感最为典型。赵薇演的好不好?从语言到动作到神态,她都竭力的在演一个农村女性,配合上化妆和衣着,甚至赵薇本身就不算很摩登的五官,至少从表演的角度看,就算不能说她演得精彩,角色的外部特征却是让人信服的。但是呢,导演和编剧为了让这个角色身上积累更多的戏剧冲突,赋予了很多这个角色原本不应具备的行为模式:与福利院院长沟通时以律师相威胁,找律师看似无知的讨价还价,为了让唐青山作证而和人上床。但是这些细节,仔细一想,怕是更符合小城镇或者城市人的行为模式,和李红琴这个非常农村的角色定位并不相符。结果,李红琴这个角色在大部分时候让人别扭。
「寻子联盟」的这个组织,影片表现的也不尽人意。切入这个组织时,镜头首先出现了几段类似访谈节目的切换式大特写长独白。然后画面一转,变成了一个集体聚会,张雨绮类似圣女念经般的一段台词,之后则是类似「宗教聚会」之类的仪式。大特写独白,当然是为了体现各类丢失孩子的父母们的痛苦和挣扎;而集体聚会的部分,则是想表达对孩子的四年甚至上升到了信仰的程度。但是但这两部分的镜头语言是有很大落差的,前者是纪录片式的,而后者又是舞台性的。两者镜头语言的错落感,事实上导致了人们对这一组织的属性产生了疑惑感。直接了当的说,有多少人在开始时怀疑这个组织近似「邪教」?那几段大独白,以及之后郝蕾的情绪崩溃,包括他们所强调的「绝对不能再生一个」,这些都是基于人类本身的情感的。但是,如果是要现实主义的表达,应当在几个大独白之后,多去揭示一些组织诞生的基础以及时代背景,然后在跟上后面的那些仪式和煽情的桥段,我猜想大家体会到的东西会是不同。
故事开始于虚构的中国最东边的小岛“东极岛”,智力低下的青年胡生(高华阳 饰)讲述了关于他的两个哥们儿马浩汉(冯绍峰 饰)和江河(陈柏霖 饰)的故事。浩汉在外闯荡多年后回到故乡,却发现全岛面临着拆迁问题,而他最好的朋友,岛上唯一的老师江河也将被调到更为偏远的地区。于是 浩汉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开车送江河去三千多公里外的学校报到。兄弟三人踏上了前所未有的旅程,途中他们见了当临时演员的童年玩伴周沫(陈乔恩 饰),误入歧途的苏米(王珞丹 饰),还有浩汉心仪多年从未见面的笔友刘莺莺(袁泉 饰),以及不羁的摩托车手阿吕(钟汉良 饰)。看似平常的旅程却暗藏伏笔,浩汉和江河最终走到了终点,开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三个年轻人,从大陆的最东边出发,一路西行,他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见到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时候需要一些黑色幽默与自嘲,需要一些对世俗的反抗,同时又屈从于世俗,怀有理想的人有时候也要背弃理想,那些我们憧憬的美好感情,也不暇以失望甚至虚假的面孔来对待我们自身。我们行走在路上,可能什么都不会明白,但我们最终都能抵达目的地。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内心走过的一段长路,曾经我们以为心比天高,但是我们最终发现,天永远比心要高,曾经我们以为终成眷属,可我们明明又经历了许多的不得善终。我们一度奋力的锤击现实这堵墙,但最终,我们中的一些人,总会匍匐在墙下。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让我们发一些声音。这是韩寒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他就像一个握着宝剑的我们,所以很多年轻人喜欢韩寒,是因为韩寒在理想与世俗间,努力的帮我们寻找答案。
这一次,韩寒也试图将这种情怀体现在胶片上,看这部电影的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喜欢《小时代》,有人说,需要一部电影来告诉世人,青年人还是需要声音的,玻璃房子与法式简餐,并不是我们平凡人的故事,我们需要三个落魄的年轻人,一同带着我们上路。那么所有这些情怀,我相信韩寒的本意就是用一部电影去完美的诠释。在这些清晰,精致,并且漂亮的空镜头,远景与俯拍之中。但这些,这些我上面所说的东西,都是文字。这不是电影。电影,不是散文。如果作为叙事诗或者散文,这兴许是一部佳作,但作为电影,它非常的,非常的不合格。失望,糟糕,无趣,说教。
我写到这,无非是在说,我理解韩寒的立意,他的情怀也毫无问题,可落实在胶片上,落实在电影表现上,充满了说教味道与沉闷的叙事节奏,所以它失败了。我并不否认,我也喜欢韩寒,我甚至有他当年签名的书,上面写着送给朱炫,我与我的大多数朋友们,都对这部电影寄予希望,我们等着首映的日子很久很久,但我不得不失望的说,这部电影不好看,不,它糟糕透了,而作为韩寒的一名喜爱者,我也将尽我所能的去分析这种糟糕之处。我不认为喜欢韩寒,就应该喜欢他的所有作品。我也不认为,韩寒是一个欣赏这种行为的人。
时间在这部电影里看起来几乎无限的长,它没有剧烈的冲突,也没有强烈的动机,他只是一群人,上路了,他们开车,他们交谈。他们遇见了一些人,然后他们与这些人交谈。但这种交谈又绝非伍迪艾伦式的,它没有对抗,也没有观点,它只是不断的在下结论,它告诉你,你没有观过,哪有世界观,它告诉你,小孩子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它还说,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这些话本身非常好,是很好的句子,可在电影中,你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剧中人如同教书一样,直白的念出来。这些作为主旨,并没有通过一个事件来体现,甚至无从讨论,只是剧中人坐在车里,站在街上,他们突然的,直接的,冒出这些句子,这就像你买了一本三国志名人名言,没有打斗也没有辕门射戟,只有他们说过的人生句子,第一章,刘备:莫以善小而不为。这种说教对于我们这样已经有了辨别能力的观众看来,是不适的。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等句子的念头,前期营销植入的大量优美句子,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念出来,贾樟柯与冯绍峰对话,王珞丹与陈柏霖对话,没有推搡也没有道具,他们只是面对面站着,你一句,我一句。句子到了,我听到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这样想。
沉闷的叙事技巧。文学与编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本身,而不是语言魅力。当冯绍峰遇见袁泉时,也许在书中,我们会写(我会避免剧透),冯绍峰走进了什么地方,在一种怎样的灯光下,看见了袁泉,那一刻如何如何,随后袁泉怎样怎样,他们来到台球桌边,冯绍峰心里怎样怎样,随后,袁泉说。但是电影镜头中,非常简单,冯绍峰走进了,两个人简单的互动,来到台球桌边,袁泉开始说,真的说,没有任何其他杂质的,一边打台球,一边把冯绍峰的身世交代了,他的爱情在袁泉的念白中,完成了希望到破灭,这一段我认为是将冯绍峰从勇猛浩瀚哥拉回平凡青年的最佳时机。但是却只有袁泉的念白。这样的念白就像有人翻开一本书,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然后怎么了。这里面涌动的情绪,对于爱情以及英雄梦的破灭,没有体现在画面上。电影是一个无法让你直白表现人物内心的东西,它需要动作,以及冲突。我虽然理解了冯绍峰的想法,可我知道,电影仅仅是理解是不够的,如果我是为了了解这个道理,这件事,我看书就好了。我看电影,是希望我想看到这里面的画面。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钟汉良的故事里,钟汉良就这样,把头盔放在车上,说完了自己和老婆的故事,说完了就是完了,就这样,导演甚至懒得用一个闪回去演绎。这部电影本质不是一群人在演绎故事,而是一群人在讲故事。
角色设定。陈柏霖的角色江河,实在太沉闷,这是一个几乎昏睡的角色,实际上沉默的角色不是没有,但陈柏霖的江河,却实实在在的没有发挥,他缺少《蓝色大门》时代的灵气与稚气,只剩下了别扭。我知道江河是一个局促又温柔的人,可电影大多时候只是通过他的沉默来表现,而他的面部表情几乎没有变化,导演在要这个镜头时,对演员似乎没有太大的要求。他就像你的一个聊不到一起的朋友,你偏偏又要和他踏上一段悠长的旅途。你们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电影却在进行。全篇我觉得就孔连顺还挺有意思,他只是个龙套,且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哑巴。
散漫。电影里一共出现了四个故事,陈乔恩,王珞丹,袁泉,钟汉良,他们分别是小演员,骗子(或妓女),台球室老板(多年笔友),热血驴友。初期的陈乔恩,大抵是想体现小人物在奋斗中的无奈,她的几次错位设计也很明显交代了导演的思路,但整个故事,就是从片场的这头,走到那头的一段对话,过于安静的处理,即便有一些颇有心思,也拯救不了整个故事的无味。王珞丹是唯一有互动的故事,出现了陈柏霖与王珞丹在房间里的互动,这种互动也是全片,唯一的,让我们觉得还算是好看的地方,冯绍峰腿麻了到追至加油站,这个故事至少是可看的。袁泉就是台球室的对话,无味。钟汉良引出了卫星,他的那一段我的梦想是一颗卫星,本是一段热血的演讲,即便他的广东话发音,甚至别有一番风味,但仍然差强人意,不过最后的翻转,让这个故事至少值得有个回念。我相信四个演员都不是那种不会演戏的演员,但故事本身就是这样。这应该是导演的问题。
更不要提,前期的胡生,最后就这样丢了,这简直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别扭。王珞丹的故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亢奋点,没有起伏与波澜,我们追随着导演的镜头,似乎一直在一条笔直的,没有急转弯也没有发卡弯的公路上。什么叫散漫就是有一天,我们去西藏,看见广阔的天与无穷的海,真的好美。可让我们看整整一个月,我们会觉得痛苦。因为它只有这些。
笑点。很多人说很好笑,所以是有趣的,精彩的喜剧片。我并不认为韩岳父是想拍一部喜剧片,就像我开篇说的,他必然有他的情怀,他要展现这些情怀,是他的骨架,笑点只是轻松的点缀,这绝不该是喜剧片。非常好理解的是,就像韩寒的一些小说,在那些句与句之间,我们总会会心一笑,回味这用词的趣味性。但我们都知道,我们不是在看笑话大王,也不是在看某个喜剧故事。有人说,那就是荒诞公路片?荒诞不是段子。这些诸如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知道,命根子一定硬的段子,我首先不说这些段子本身高明与否,我也不想说,但我明白的是,这些段子原本是服务于故事主题的。现在却被当成了主题。我在微博看见有人数段子,说这是好片子。如果韩寒的电影是这样,我无言以对,我并不认为曾经那些在课桌底下看他小说的人,只是为了笑笑。
精致的亮点。韩寒精致的部分,如果不考虑骨架破碎的话,一些细节是非常戳人的,我们会很喜欢。那首《女儿国》,我觉得简直完美。初期陈乔恩故事中,枪声与刑场的女学生,富有意义,而这个意义是很棒的。甚至包括王珞丹的手机铃声,而陈柏霖翻译的时候,台词与人物的呼应,这里面儿有诗意的浪漫,我是不介意在电影中看见这些在专业人士眼中,比较蹩脚的东西的,因为我确实喜欢,但这些东西不能左右整个电影,灵性是细碎的,一闪即灭的。温水煮青蛙并不好,这个层次太简单,太直白,不够巧妙。大概只记得这么多了。
到最后了,说点自己心里话。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大家都在捧,说捧显得不尊重,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欢,他们梳理了韩寒的路程,甚至还有朴树,我也爱朴树,说实在的,我有很高的期待,我很希望这部电影打败《小时代》,因为我喜欢他的立意,但是出来这样的东西,我会觉得很难堪。我大概难过的是,这部电影韩寒拍得很糟糕,而我原本希望它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很多人只是因为喜欢韩寒,就在这部电影里寻找各种亮点,段子好笑,镜头好,明星漂亮,所以电影好。我不否认有些人是真的这么想。但我大抵认为,韩寒不会是希望这样一份回答。作为小说家,韩寒是个不错的人,曾经我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那个写书出名的小孩儿,不会有出息,是个垃圾,我很不服,后来韩寒做到了,我明白这个世界,年轻人是可以做一些,你们不让做的事情的。但是作为电影导演,韩寒这部作品,很糟糕,我不喜欢他的这部电影。这是我对韩寒的敬意,就是说出我的心里话。
本片讲述的是三个好朋友两代人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命运变迁。1999年,中国北方小城汾阳,沈涛一直徘徊在煤矿主张晋生和矿工梁建军之间。最终沈涛嫁给了张晋生,梁建军远走他乡。 2014年,重病缠身的梁建军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故乡,病床前沈涛与梁建军相望唏嘘,沈涛已经离婚,前夫张晋生准备带儿子张到乐移民澳大利亚。从此以后母子天各一方。 2025年,张到乐长大成人后,住在澳大利亚海边的未来城市。他独立而有些叛逆,不会讲中文,爱上了自己的英语老师米亚。温柔成熟的米亚令张到乐依稀回想起母亲的样子,但相隔千山万水,他渴望而又有些怯于回到故乡……
从《三峡好人》再到《山河故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创作对我来说意识不到改变,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的,跟着不同题材寻找不同方法的一个过程,要说改变巨大的,就是剧组伙食变得越来越好了。所以《山河故人》应运而生。这个电影跨越了三个时代,每一段都运用了不同的画幅。99年我用DV拍摄了很多纪录素材,用了一些在电影中,打开1999年的DV素材,看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在迪厅跳舞,觉得这样的画面已经很难复制了,当时素材的画幅是4:3的构图,那些非常有时代气氛的镜头,很难再用剧情片的方法重现当时的氛围。我决定用这些素材,就把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都拍成了4:3画幅。第二部分也用了这几年的纪录片,当时就用的16:9的构图,后来索性最后一部分用成宽画幅的,这样通过三种画幅正好能够带来不同时代的清晰辨识,最主要的还是忠实于过去拍的那些老素材。
在配乐上,我选用了两首歌曲,一个是《go west》,一个是《珍重》。这两首歌早在写剧本的时,就很自然的、不自觉的写进来了。《go west》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开始时间是1999年,表达的又是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所以我在想99年的时候,年轻人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娱乐的?自然而然的想到那个时候流行蹦迪,《go west》这首歌是当时的迪厅金曲。对我来说,只要这首歌响起,我就能想起自己的青春时代,这首歌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青春记忆。而《珍重》则是因为我一直喜欢叶倩文的歌,从90年代一直听到现在,一直反复在听。我觉得叶倩文的歌具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情义的感觉,就好像(两人)共赴江湖路,面对共同的危机,不仅有情,还有义。情义相连(的感觉)在目前的流行乐中比较减弱了,《山河故人》是一部有情有义的电影,所以不自觉的使用了这首歌。
关于一些隐喻,比如『枪』的段落,也有网友问过我。1999年,张译所饰演的角色张晋生刚刚下海经商,那个时代崛起的新富阶层,很多人游走在灰色地带,也有很多人身上有枭雄般的鲁莽,动刀动枪可能是常有的事。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宣言,不一定会实施。当张晋生移居到澳大利亚,50多岁的时候,他买了很多枪,这些枪实事上带给他对故人的思念,甚至对敌人的一种思念,因为在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似乎连过去生活中的敌人,也成为渴望靠近的对象。
还有一个是影片结尾赵涛的一段舞蹈,好多人说这个前后呼应,其实片尾赵涛的舞蹈是计划外的产物,原来的结尾只是赵涛幻听,听到了儿子在澳大利亚叫她,是一个魔幻的处理。但是在看景的时候,我站在汾阳的一片空场上,听到远处城市里传来我青春时候特别喜欢的一首歌。当站在那里与过去所喜欢的这首歌相遇的时候,有一种和青春重逢的感觉。我一下子觉得应该把结尾改成赵涛这个人物,在50多岁的时候,她也听到了一首她青春时候的歌,与青春重逢。而跳舞这个动作,在我的理解中,(是为了表达)这个女性仍然具有一种生命力,无论她过去经历了什么。
最后,我想说的是,阔别银幕9年,我有一些感触。9年我的故事片没有在大银幕上放映,可能更多的是生气,而不是遗憾。希望这次《山河故人》大家能来电影院来看。因为我们整个电影创作的思路都是以大银幕的想象为基础的,包括分镜头的方法、景别的选用、演员的表演,只有在大银幕前才能比较完整的感受电影的美感。
小有名气但利欲熏心的律师潘肖(徐峥 饰),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巧舌如簧的庭辩技巧,成功帮盗捕国家珍禽阿拉泰隼并残忍杀害一名警察的西北盗猎团伙老大洗脱罪名。老大承诺十天后付清余款,潘肖则要求对方用一辆红色轿车抵押。在此之后,他驾驶着新车踏上从西北荒漠返回大都会的路程。谁知路上险情不断,先是和一对开卡车拉茅草的哥俩发生摩擦,导致人伤车损,接着又不慎撞飞一个似乎拦车求助的男子(黄渤 饰)。自知摊上人命的潘肖辗转来到一家专事不法勾当的黑店,并在此结识了受困于此的妓女。与此同时,盗猎老大尾随其后,似乎另有凶险计划。此时潘肖还没真正意识到,他前方是怎样一条充满凶险的旅途……
《无人区》里一切人物塑造都在为事件推进让路,典型的情节驱动人物动作变化,而不是人物变化驱动情节发展。人物的动作和动机随着事件转变而无理由的转变,这样就会形成人物性格前后矛盾、逻辑混乱。而最终为了推进情节使人物逻辑混乱也不会得到好故事。
潘肖和余男,一个疾奔回城有着近在眼前的名利双收,一个靠卖肉两年才攒下两万块钱,准备逃出魔窟开始新生活的妓女,没有心理激荡过程和“激励事件”,突然转变。一个没有道德感的冷酷律师对一个满嘴谎言的妓女冷漠厌恶到突然互相为对方舍生取义,这种转变没有过程也没有任何依据,转变的动因逻辑不存在,所以这两个人物到后面就立不住了,人物性格和心理模糊不清,人物的后续动作就不会合理,一切看来就假了。其实转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导演让我转,我就转了。典型的人物塑造为了故事情节让路。鹰老大这个人物也是这样,一开始的鹰老大塑造的是阴狠毒辣,逻辑思维十分清晰,但是杀个人他还是怕的,所以他会请律师把他捞出来。但后面为了才一百万一只的鹰,搞得扫荡金三角一样大开杀戒。这种人物塑造逻辑矛盾,就是为了给故事铺路,一切为故事圆满服务。
关于黄渤的角色,正如他对夜巴黎父子的台词“你还真是个傻子”,他才那个最傻的角色。一出场被撞飞,再出场还被撞飞,三出场彻底被爆头就此没下文。这个角色是个没有价值的角色,他的命运全部是被动的,连主动的机会都没有,剧作里这种角色就是龙套角色,两个货车司机演这种角色很合适。按黄渤四年前的咖位这种角色他不会接演,至于他为什么演了,我想原因有两个:一、人情;二、随便什么角色,最重要的是哥们一起去大西北撒个野。
另外片中几路人马,无一不变着法的为了纠缠而纠缠,统一面目狰狞,满屏的黄沙飞扬、撞车、爆炸、刀刺、枪战,宁浩的劲全部使在了这,尽可能用黑色暴力的外衣来弥补人物和叙事上的不足,视觉感官十足,但人物成了事件中的道具,这些人物你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他们已经符号化。
说节奏就要说电影的叙事结构,《无人区》虽然弱化了《疯狂的石头》典型的多线叙事结构,试图摆脱抄袭的影子,但模仿盖里奇的叙事结构痕迹依然明显。几股势力反复纠缠,你追我赶的情节反复堆砌,始终保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队形,整体的叙事节奏在激烈交火的纠缠中一直持于紧张高位,却没有拉开反差。什么是好的节奏?有松有紧有反差,《无人区》只有紧没有松自然也没有反差。编剧行话里有三翻五斗之说,说的俗一点一部电影或者一集电视剧,三分钟一小抖五分钟一大抖、情节翻转为的就是拉出节奏反差,用张弛有度来牵引观众。
《富春山居图》烂在没有逻辑,林志玲上天入地,想扮尼姑扮尼姑、想扮空姐扮空姐,一切只要导演想,人物就能做,故事就能走。所以它是烂片,这种“想当然”的逻辑bug《富春山居图》里平均3分钟一个,而《无人区》是平均30分钟一个,有也不妨碍,只是会有点低俗的味道,影片格调自然就不会高了。
对《无人区》我听到的最高褒奖是“真正一部可以软实力走出的国产电影”。既然这么说,那就来说说好莱坞经典叙事。《无人区》是模仿美国犯罪片模仿地并不高明的作品,结构的架子模仿的还算有样,但细节填得并不高明。作为男主潘肖他的每一次死里逃生都是外因的救助,没有主动动作,这是最大的败笔,所以这个人物塑造是软弱无力、前后矛盾的。具体的细节我记不得了,回想每一次潘肖身陷绝境之时,救他出困局的一定不是他自己,要么是两个蠢司机撞上来了,要么是鹰老大撞上来了。但在好莱坞剧作法则里,作为影片的hero他必须要自救。《被解放的姜戈》里姜戈最后被装进笼子押解上路,这个hero怎么能脱身,也学《无人区》来个蠢货把他撞飞么?当然不是,姜戈利用押解人员的贪钱心理轻松骗取出笼,并解放了黑人兄弟,在一片崇拜目光中策马奔腾救他娘子去了。《超人》里超人被打的观众都觉得快疼死了吧,但就算你两半了也不会有人来救你,你必须自己挣扎着站起来把敌人干掉。这就是剧作法则,这才能体现一个人物的魅力,这才能大快人心。而《无人区》里是用几股势力的相互扯皮、精疲力尽,最后大义凌然、同归于尽来大快人心。
国产电影走出国门,不能只看这些商业类型片是不是向好莱坞越靠越近,《无人区》无非就照抄了个美国犯罪片的外壳,做了个形似。作为不同的需求标准,商业片只是一个方向,好莱坞也只是一种风格,还有艺术电影、艺术片方向。国产艺术电影有很多水准之作,我们对于自身和世界的思考并不比欧洲人迟钝。而对于商业类型片,《无人区》确实是我们模仿好莱坞黑色犯罪题材最像的一次,但论到软实力和走出去,我想我们仅达到偶尔能讲清故事,但大多时候还是讲不清的阶段。很明显,《无人区》连故事都没讲好,叙事能力太弱,这方面《北京遇上西雅图》和《泰囧》做得比《无人区》好太多。所以要论软实力,怎么都轮不上《无人区》,我想宁浩自己心里特别清楚。
电影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以作者自己主要在文革时期在蒙古草原的亲身经历、以近乎自传体的叙事角度,描述了狼的活生生的世界。北京知青陈阵(冯绍峰 饰)和杨克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噶斯迈一家,也见识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需要更正的是原著《狼图腾》,严格来讲,并不能算一本比较优质的小说,只是新颖的内容激发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加上原著中一些对狼的崇拜情结,使狼更为神化,并解读为一种狼文化。这当然很棒,但归根结底,还是一本畅销小说。小说的好处在于读者的二次创作,使原著中狼的多面性没有那么突兀,放到影片中,过于流于表面且浮夸:当峰绍冯说出:“我被狼迷住了~”时,不觉突兀。且最令人期待也是本片最应该着力的地方——人与狼的相爱相杀,也没有得到体现。
似乎腾格里都偏爱着狼,于是在狼都要饿肚子的时候,一场暴风雪如期而至,这一场的狼马人大战堪称本片最精彩的地方,也是瞬间值回票价的所在。
《狼图腾》讲的是一个很奇怪的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我认为这是一个所有人要么拼着命的整别人要么拼着命的填饱肚子的年代,而我们的知青主人翁则高瞻远瞩与众不同,宁肯空着肚子也要思考一系列的终极哲学历史问题:“当年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进行大屠杀?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发出叩问:我们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当然作者还养了一只小狼,不过养死了。可这依旧阻挡不了作者按人类的思想解释狼的行为并添加自己的感叹: 啊!狼是桀骜的!狼是聪明的!草原蒙古族是狼,中原汉族是羊!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VS美国。戴着金丝框眼镜的郎平(巩俐 饰)坐在美国队教练席上,大气沉稳,目光如电;中国队教练陈忠和(黄渤 饰)站在场边,全神贯注,面带笑容。陈忠和望向郎平,目光充满深意,不断经过的人影遮蔽了他的视线,中国女排三十余年的沉浮图景被缓缓打开……
我对中国女排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2008年,郎平说着一口熟练的英语,指挥着美国队,在北京国家体育馆,当着涛哥的面,赢了被寄予厚望的中国队。那时候,作为郎平死忠粉的爸爸说,中国女排输了,最难过的一定是郎平吧。我当时不以为然,觉得我爸就是自己的情怀和滤镜太重。对当事人而言,执教美国队不过是事业和工作而已,反正输赢都会被人骂,赢了好歹美国人不会觉得她故意放水,她肯定是希望美国赢的。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战日本女排,郎平是解说嘉宾。最后关头中国队惜败日本队,在直播间的郎平哭到不能自已,最后都无法接受采访。我忽然就回想起来2008年她率美国队打败中国队的情景,郎平当年,到底在想什么呢?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宿舍一起看女排直播,每赢一个球,宿舍楼里就会有非常明显的骚动和欢呼声。最后夺冠的时候,隔壁男生宿舍楼的欢呼声都传到了我们这里。刚看完比赛,我爸就打来电话,跟我讨论战况,还说不知道谁家真的放鞭炮了。后来看到统计,2016年中国女排对战塞尔维亚女排的决赛,直播收视率高达70%,是当年春晚的两倍还要多。
很多人批评说,就怕这部电影拍得过于煽情、过于强调集体精神、爱国情怀,过于强调“夺冠“这件事。然而,在看到电影之前,我最担心的却是相反的事情——我生怕一个香港导演,他不能理解这些集体精神、爱国情怀在那代人心中的意义,他会不会刻意去忽略这些东西,去淡化“为国争光”的分量,他会不会拍成一部“郎平牛逼”的个人英雄故事。
有人说,我们中国不需要那么多奥运冠军,大家越来越不care奥运冠军才是好事。我可去他的吧,我就是爱看中国队拿冠军,我就是喜欢看颁奖典礼的金银铜三面五星红旗。我不仅爱看,我还不满足——我还没看到我们的篮球拿冠军,还没看到我们的足球拿世界杯,我们要反对的是僵化的、不合理的体制和管理,从来不是奋斗拼搏和为国争光的中国体育精神。
这个电影,可以说是最无悬念的一部电影了。老女排的故事早已万人传颂,成为一代传奇;新女排的队员,除了比赛,就连日常生活,都因为直播和微博的存在而被人熟知。如何把早已剧透到无可剧透到情节,组织成节奏紧张有张力的故事,就要看导演功力了。
如果大家看过陈忠和、郎平的个人采访,就会发现,这两个人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人。所以,电影里各种插科打诨式的小幽默,除了是调节气氛需要,我想,也是两位指导的真实性格反映吧。电影前半段是1979年备战日本世界杯的开始。其实这段故事怎么拍都不会太错,画面色调一调,再煽情一波,哪怕就是放当年的纪录片,也是能够感染人的。然而,陈可辛还是加入了很多除了情怀之外的东西。有一个情节,却让我真的动容。体育总局的干事说,美国女排有计算机技术加持,能够统计所有人的信息,分析大家的技术特点。当时的教练袁指导沉默了片刻,他让大家把网抬高15cm,让大家更狠地训练。『这样计算机就算不出来了吧?』我们技术不够,要想赢,就只能用透支队员身体的方式来填补。
看着那些女孩子浑身是伤却依旧在大年三十加练,她们用透支自己下半生健康的代价,用几近自虐的训练方式,去赶超身体素质、训练条件以及专业程度高于自己的外国队,其实真的会忍不住想,这是何苦呢?这是何必呢?真的值得吗?是的,在我们这个年代,自然是不值得。然而,中国女排,又何尝不是中国的缩影。那个时代的我们国家,在国内刚结束动荡、经济远远落后、技术严重代沟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要想赶超欧美日,除了吃苦和自虐般的奋斗,还能靠什么呢?所以,中国女排五连冠会在当时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会成为当时人的精神寄托——面对有着技术代沟、经济巨大落差的发达国家,我们是可以赶超的,我们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即使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你为什么打排球?可能那个年代的老队员们,答案大概就是,使命。自己在那个年代的这个位置上,使命就是如此,即使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使要承受下半生的伤痛。郎平“脖子以下没一块骨头是好的”,她自己也说,女儿小的时候朝自己跑来,她都不敢抱女儿,因为怕自己抱不起来。曾经的“铁榔头”,却早早地成了需要特殊照顾的“残疾人”。美国保安惊讶地问,打排球怎么会打成这样?她只是苦涩一笑。那种特定年代使命召唤下的不顾一切的拼命,别说美国人,我们现如今的年轻人也不会懂。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时代。
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的年代,民族自尊和自信早已不需要我们优秀的年轻人去不顾一切透支生命争取来的一个体育冠军来维系,那种时代赋予中国女排的错位的使命感,也逐渐在年轻一代身上卸下包袱。然而,卸下包袱的同时,也带来了迷茫——打球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人说,电影前半段和后半段,有明显的割裂。然而,时代赋予这两代人的使命,早已不同。大概这也是为什么,重新执掌中国女排的郎平会问年轻的队员们,你们为什么打排球?你们喜欢排球吗?这是她和她的队友年轻时根本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国家使命在此,喜欢和不喜欢,又有何区别?然而卸下时代包袱的年轻女排队员们,不喜欢,就真的不值得。为了一个想不通为什么要做的事业,弄得满身伤痛,不值得;把大好青春浪费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吃青春饭的行业,不值得。所以,有队员离开了,即使打进国家队了,她依然头也不回地去考大学了,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了。而留下来的队员,在郎平的一次次追问下,也逐渐想通了那个“为什么”。
郎平带她们到当年的训练室,两代人交织在一起的青春,穿越时间,重合在了同一个空间。这些姑娘们,透过厚重的时间积尘,也触摸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特殊使命感。电影处理很精彩的一部分,就是郎平2013年重新任教这段。用交叉剪辑的方式,高度概括和揭露了中国女排存在的问题,也对郎平的大刀阔斧改革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广选队员,全球聘用教练员,加强营养指导,加强对队员的科学训练指导,甚至比赛的时候,实时使用计算机分析对方球员的特点,立马进行现场指导——之前我们没有技术,也没有钱,只能用队员的血肉顶上;现在我们都有了,是国家该投入到这些女孩身上了。2016年出战里约奥运会前,郎平和陈忠和这对老朋友、老搭档,又一次在北京国际机场喝咖啡,这一次,还是陈忠和送郎平。可能现在的人都不需要女排精神了,但我需要。女排精神,是陈忠和与郎平以及那代人的共同回忆,是中国一代人的集体情怀啊。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最精彩也最惊险的一场比赛,不是决赛,而是对战巴西的那场。巴西队的主场优势,加上之前中国队的不佳表现,大家其实心里没底。比赛拉锯般地进行到了最后一局的最后焦灼,巴西发球员堪称入党申请书般的两个关键失误,中国队顶着满场嘘声的逆风翻盘,即使早已知道结果,再看依旧会很紧张。
最后的颁奖典礼上,我们的姑娘们站上领奖台,陈忠和接到了郎平的电话,电话里的国歌声和直播的国歌声交织在一起,老一辈的情怀,新一代的热血,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五星红旗再次飘扬赛场的时候,有了答案。
我是看完电影才知道,原来,饰演青年郎平的,正是郎平的女儿。这个美国生美国长、在美国大学打排球的美国姑娘,重新走过母亲当年的路,体验她不曾体验过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我想,真的也是一种难忘的经历吧。
找女排队员们来演自己,真的是非常有趣了。不知道她们演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奇怪hhh,但确实除了自己演自己,也找不来这么多个子、球技都过得去的演员。而且感觉姑娘们都还演得挺开心的,也算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吧。
黄渤和巩俐的演技更是没得挑,尤其是巩俐,郎平的很多小动作都模仿得极为到位。陈忠和指导的一口闽普话,黄渤也模仿得十分像。要说提缺点,郎平、陈忠和这俩人都属于妙语连珠的活宝级别,郎平虽然淡定,但绝对不阴郁,巩俐演的郎平总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成东青 (黄晓明饰),农村出身的土鳖,两次高考落败,眼看就要屈服于当农民的命运,他最后一搏,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从明眸变成近视眼,第三次试考,考上北大。孟晓骏 (邓超饰),精英知识分子,强烈自信,内心认定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那个。王阳 (佟大为饰),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样子俊朗,热爱文学,一生梦想是当个诗人。这样三个各走极端的人,居然就在燕京大学碰上,戏剧性的建立友谊。三子跟八十年代莘莘学子一样,怀抱着一个美国梦。申请签证的结果是:两个成功,一个被拒。土鳖成东青延续失败的命运,眼看两个好友出国完梦,他失望透顶,他只有留在燕大任教,却又因在外私自授课,被校方发现,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毫无余地的成为一个真正“失败者”。美国那边,孟晓峻正要一展抱负,却未料堂堂燕大高材生,在美国根本找不着工作,落得在餐馆当侍应助理的命运;王阳签证成功,却因一个一见钟情的美国女孩放弃出国,贯彻其浪漫派个性;成东青一无所有,只有偷偷在肯德基办补习班,其独特的自嘲教学法,却渐渐吸引不少学生。这是命运的安排,他从没想过,被拒签这个人生最失败的挫折,亦是成就他人生中最成功的契机。成东青请王阳加入一起办补习班,成东青毋忘孟晓骏,让他回国强势加盟,正式开办“新梦想”学校。三人凭借个人魅力,包括成东青的自嘲式幽默教学法,孟晓骏的美国经验和签证技巧,以及王阳的创新电影教学,让新梦想空前成功。新梦想再扩规模,成东青被媒体和青年塑造成为留学教父,不由自控的散发着一股从土鳖蜕变成领导者的光芒,让孟晓骏看不过去,二人渐貌合神离,王阳左右做人难。孟晓骏远走沈阳,三人的友情面临重重考验。然而大时代一幕又一幕的挑战,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还有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来,共同面对新梦想的困境 。
孟晓骏等人罢课引发群殴,成为三个合伙人友谊的开端。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景会出现在大学校园,即便是老师的跟屁虫,因同学罢课(并未干涉他人上课)而拳脚相加也太过分了,更别说群起而攻之。在学校里,过于维护老师的利益几乎和告密一样被人瞧不起。编导也是从学生过来的,何以对学生心理如此陌生?
影片的高潮部分,三个合伙人因退股闹得不可开交,打作一团。这是中国精英还是街头混混?精英当然也可能向朋友举起拳头,但你得给出足够充分的理由。莫名其妙地发飙,僵硬的表演、僵硬的冲突、僵硬的人物,在艰苦创业行云流水般的节奏之后,影片后半部分落入没有冲突就强行制造冲突的窘境。
新东方(新梦想)和ETS的版权之争贯穿影片始终,匪夷所思的是,在承认侵权、同意道歉和赔偿之后,孟晓骏“希望ETS在中国市场实现版权规范化”。失主看管不严能够成为窃贼偷窃的理由吗?还胡说什么中国留学生不愿留在美国,对比《中国人才流失居首位,科学工程领域滞留率达87%》的新闻,真是够讽刺的。
成冬青宣称的新东方的上市好处亦令人啼笑皆非:“当我们成为全球最大教育产业股的代表,ETS就会真正尊重我们,再不需要通过打官司来沟通。”打官司是因为你侵犯了人家的版权,你产业做得再大,只要发生侵权事件就不可能赢得业界尊重,人家该起诉你照样起诉你。至于“上市是为朋友赢得尊严”就更不着边际了,不值一驳。
《社交网络》对成功的质疑、成功后的寂寞和孤独,《中国合伙人》是看不到的,一富遮百丑,暴发户心态之露骨、铜臭气味之浓郁,连影片原型之一的俞敏洪也看不下去了,指出《中国合伙人》的两处关键硬伤:新东方和ETS之争,是新东方的错,不能用什么文化霸权主义去指责人家;新东方上市完全是商业行为,不是什么为国争光。
就读于名古屋某女子高中的工藤沙耶加是一个打扮入时、 甜美可爱的时尚女孩,她每日里浓妆艳抹,和朋友们昏天黑地地玩耍,对于学习全不上心,所以学习成绩早就成为全年级倒数第一名。沙耶加自暴自弃,觉得反正自己很笨,有一搭无一搭浪费着绝不能重来的宝贵青春。她的妈妈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担心这样下去即使内部升学也很危险,所以建议女儿能去补习班突击一下。以此为契机,沙耶加来到了坪田 开办的补习班。第一次见面时,坪田着实被女孩金色卷发、浓艳化妆、耳环脐环、短衣短裙的超时尚装扮吓得瞠目结舌,不过这对师生各自坦率爽朗的性格使他们很快打成一片。经过测试后发现,已经高中二年级的沙耶加其知识水平竟然仅相当于小学四年级,此外还闹出了把“圣德太子”念成“圣德胖子”的笑话。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坪田既没有嘲笑,也没有气馁,他反而称赞沙耶加的想法是“天才级的构思”,甚至还做出了一年之内要帮助沙耶加考上名门学府庆应大学的保证。虽然无法理解沙耶加为何在学习方面会有如此大的缺漏,但是坪田老师敏锐地察觉到女孩那甚至连她自己本人都未发现的实力和潜能。为此,师徒二人携手朝着山一般高的目标奋进。在此过程中,挫折和打击接踵而至,早已习惯了失败的沙耶加其自信心接连受到打击。好在坪田、母亲以及喜欢她的不良少年森玲司 等人时刻在旁边鼓励,她才能鼓起勇气站起来,擦干泪水和汗水继续奋进。不知不觉中,曾经成绩垫底的小辣妹距离她的目标越来越近 。
因为成绩不好又不乖,在我努力之前我一直都被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排。所以我决定努力的第一秒,就是去找老师把我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坐第一排太羞耻了,非常适合我这个上课喜欢开小差的人。我也给自己挑了一个上课绝对不会说话的同学当同桌,哈哈哈哈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真的从来没跟我在上课的时候说过话。为了充分发挥第一排的优势,我还去找了老师,说,“老师,如果以后上课看到我打瞌睡,或者开小差,请一定要点我的名字,让我站起来。“害,这种自杀式的要求,真的让我在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一个上课精神高度集中的强者。接着我从走读生变成了一个住宿生,虽然家里很近,但是我更想留下了体验每晚四小时的晚自习。自从住宿之后,真的体会到了高三能把人逼到什么地步。所以强迫自己在一个必须学习的环境里,是逆袭的第一步。
先说明我没有看不起任何成绩差的朋友的意思。我确实在逆袭的第一时间就抛弃了我曾经的狐朋狗友,我知道那是我被诱惑的很大原因。你跟一个不学习的人呆在一起就是真的不会学习啊!!!接着我就死皮赖脸去跟班里前几名玩。有她们在的地方就有我。记住一定要死皮赖脸哈!我深刻记得我住宿的第一个晚自习,我去找我们班当时的第一名问数学题,那是我鼓足了一晚上勇气踏出的第一步。他给我讲了两遍,我都没听懂。他说出了一句我此生都很难忘记的一句话:“你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笨的人了。”人啊!不蒸馒头争口气!你以为我会去缠着他继续问问题吗?并没有,我果断去找了第二名哈哈哈。第二名是一个,就是不怎么学习但是成绩就很好的那一种人。每天都看她在那儿画画。因为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所以我一直很怕被拒绝。但是,可能是人家真的太闲了,她不仅开始教我数学,还开始教我英语?!当时我都要落泪了。所以我每天晚自习都跟第二名呆在一起。第二名还会带我回家吃午饭,然后我看着她清华的爷爷和北大的奶奶一边包饺子一边看着纯英文的国际电视台我就明白了为什么我这么菜。除了她以外,我还会去跟各科前几名搞好关系,因为我刚开始努力,基础真的很差,但是拿基础题去问老师又感觉很尴尬,所以问成绩好的同学是最好的办法!哎呀,忘了说,我上面提到的那个不讲话的同桌,也是我们班当时英语第一名呢。所以我选同桌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哈~(发出贵妃一样的笑声)因此!想逆袭,先让自己去沾染上学霸们的气息,跟学霸们做朋友!不吃亏不上当,是你逆袭路上的好帮手!
熬夜学习非常不可取!我本人,高三一年都是23:00睡,6:30起。我睡觉的时候宿舍里没有人,我睡醒的时候宿舍里依然没有人,可见我的舍友们都有多拼命。但这么拼命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上课萎靡不振,午休昏昏噩噩。而我保证了每天的充足睡眠,上课神采奕奕,下课就跑办公室和老师聊天,午休就拖把椅子在教室门外的走廊背书。我的一整天都是充实且高效的,每到23:00真的就睡死过去了。别跟我说什么作业做不完,什么失眠之类的!作业做不完宁愿早起做也不要熬夜做。我们老师说过一句我奉为宗旨的话:如果你没有沾到枕头就睡着,证明你学得还不够努力。至于已经熬夜成瘾的同学,我建议是强迫自己白天不要睡觉,再困也不睡,宁愿站着也不要睡,就逼着自己清醒,等你到晚上就自然困了。
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跟老师就好像上辈子是结了仇似的,就是要跟老师对着干。你如果去跟老师说你想好好学习,即使是再不好的老师都会放烟花庆祝你终于清醒了意识到自己该努力!我数学和英语都非常差。英语我是每天都会抽时间去找老师的,老师说我哪里不好,我就一定改。老师给我额外布置的任务我就一定要完成。作文10分我就一定要改,改多少遍都行,我一定要改到满分15分为止。老师曾经在家长会上说过因为我太认真了所以让她也想变成更好的老师。我一开始自己独立完成一篇英语阅读,要两个小时。因为我不会的单词太多了,一个个查完都好久。我至今都记得我查的第一个词是“pressure”。很搞笑吧,一个高三生居然要查这个词。但我当时没意识到我好像用了一个蛮高级的方法在学习。因为很多人会推荐题海战术,觉得短期内提高就是要靠这个。对于基础很差的我来说,反而是精读一篇文章带给我的提高更多。英语老师是基督徒,她每周都坚持去教堂为我祈祷,因为觉得我太努力了,值得更好的结果,所以我后来知道的时候特别感动,非常能理解那一句:“当你真的开始努力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帮你。“数学就又要感谢我遇到的第二名,每天中午都不午休给我开小灶疯狂补基础。因为她讲的比较通俗易懂,所以我进步特别快。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有一次函数专题考试我考了137,这对于曾经18分的我来说简直像梦一样。我当时变态到每次中午背完知识点,为了提神,会做一道圆锥曲线大题。我不太喜欢高三的数学老师,但他确实非常厉害。即使不喜欢,我还是对上他的课很渴望。数学老师也没有因为我时常对他表现出来的敌意而对我不好,而是我每次去问问题的时候能给到我两个以上的解题方式,即使我真的笨,也没有嫌弃我,一直鼓励我让我继续加油。对老师带有情绪是高三学生非常愚蠢的做法,因为这个时候真正能帮到你的,就是老师。
续文见下篇:影视:电影(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