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04-情爱隐喻

  狐信从产生开始就与人类的性意识密不可分,“九尾狐主祥瑞”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生殖崇拜,九条尾巴的狐狸当然屁股大,屁股大能生养,不得不服不得不崇拜。“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文明发生之后,虽都能意识到性乃是人类本性欲望,但用理性压抑本性却受到政治、伦理、道德的追捧。这种理性压抑固然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文明进步,但也造成对本性欲望认识的迷茫和过于讳忌。

  鲁迅的《而已集—小杂感》中说过:“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传统礼教的禁锢是如此之深,视性欲为洪水猛兽,但这股洪水总是要流向大海。正统文学在道德规范的监督之下,对男女情爱的描写过于抽象,而荤本子过于粗俗,狐仙传说这种介乎两者的形式成为性意识宣泄的绝佳出口。谦谦君子们满可以正大光明的拿来批判性的读一读,读完还可以有感而发“狐者,妖媚之兽。”来劝诫他人。

  遭遇狐仙的人失去了理智变成了纯粹的人,礼教在此时失去了作用,人的性意识完全可以任意驰骋,获得暂时的自由,这也许是人狐恋类型故事如此之多的缘故吧。

  狐仙脱离动物性的生殖崇拜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当时社会动荡,社会禁忌还不多,再加士大夫流行及时行乐的思想,房中术非常流行,性观念很开放。因此唐以前的狐传说充满性享乐主义描写,恩怨功利、恐吓劝诫并不多见。

  宋代,来自父系社会对于社会秩序的焦虑,致使以前的狐仙爱情故事,被掐头去尾变成狐仙吸取男人精血,导致男人早亡的恐怖故事。宋、元、明时期男女关系受礼教束缚,对性欲多贬抑,但狐仙传说在情理之外,成为酣畅淋漓宣泄性情苦闷的最重要途径。封建社会中的钢铁直男,对女人和性爱怀着极其矛盾复杂的态度,一方面赞许狐女的敢爱敢恨,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女人红杏出墙,表现出对热烈情爱的渴望和恐惧,白嫖骂婊子的心态罢了。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娼妓就是最符合这种心理要求的形象,既不否定礼教伦理,又满足钢铁直男的无限幻想,所以狐仙娼妓化的倾向越来越多。

  清末评花主人写的小说《九尾狐》中就阐述过狐与娼妓的关系:

  不知狐而人,则狐有人心,我不妨称之为人;人而狐,则人有狐心,我亦不妨即比之为狐。盖狐性最淫,名之为九尾,则不独更淫,而且善幻人形,工与献媚,有采阳补阴之术,比之寻常之狐,尤为利害。若非有夏禹圣德,谁能得其内助?势必受其蛊惑而死。死了一个,再迷一个,有什么情?有什么义?与那迎来送往、弃旧恋新的娼妓,真是一般无二。狐是物中之妖,妓是人中之妖,妓是人中之妖,并非在下的苛论。试观今日之娼妓敲骨吸髓,不顾人之死活,一味贪淫,甚至辨戏子辨马夫,种种下贱,罄竹难书。虽有几分姿色,打扮得花枝招展,妖艳动人,但据在下看起来,分明是个玉面狐狸。即有人娶她归家,藏诸金屋,幸而自己有命,不曾被他迷死,也可算德侥幸。只是他拘束不惯,终究要兴妖作怪,不安于室的,你想可怕不可怕? 然这几句话,仅就大概而言。如今在下编成这部书,特地欲唤醒世人,要人惊心夺目,故标其名曰《九尾狐》。是专指一个极淫贱的娼妓,把他秽史描写出来,做个榜样罢了。

  书中所写的娼妓胡宝玉如何淫贱,各位看官考不考究自便,但狐女与娼妓的映射已是众人心中默认。

  其实早在唐宋时期,狐女就已经有娼妓化的的倾向,故事中这些狐女变化的娼女往往卖淫赚钱,或者以歌妓身份媚人。最早的狐妓故事出现唐戴孚《广异记》中:

  唐代河东人薛迥和他十来个伙伴在东都洛阳嫖娼,一连好几夜,每个人都给赏钱十千。之后有一天的半夜里,有个妓女要离开,薛迥留她等天亮走,妓女烦躁不安,好几次要求离开,拿着钱出门去。薛迥吩咐守门的人别让她出去,守门人不给她开门。妓女拿着钱仔细地寻找出路。找到一个水洞,变成一只野狐狸,从水洞中出去了,那些钱也就留了下来。

  故事中显然将狐与妓划上了等号,狐与妓的结合,也开创了以狐比喻妓的先河,为娼妓文化史注入了新的观念,薛迥真乃拔吊无情、白嫖始祖,值得载入史册。

  唐传奇小说《任氏传》中的任氏,在嫁给郑六之前,经常留宿他人,自称会所名流,姐妹众多,要什么样貌性格的都能联系上,这分明就是娼妓界资深从业者。

  到了宋代,狐女娼妓化现象更为普遍。从诸多史料来看,宋代娼妓业极盛,两宋都城开封、临安高中低档会所遍布全城。一方面公私声色业的发达,消费群体庞大,另一方面理学发展,理学家纷纷批判人们纵情声色。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狐精的妓女化趋势更为凸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到了清代,在狐妖雌性化的倾向中,人们确立了狐妓形象,而在对娼妓的认识中,人们又引入了狐女观念。从狐之妓到妓之狐,终于实现了狐与妓的最终结合,形成了狐妓一体、狐妓相通的观念。那一时期的男人和女人几乎是不存在恋爱而生的爱情,而爱情有时人类永恒执着的美好情感,于是在礼教束缚下通过妖异的狐仙找寻玄想中的爱情,夹杂着不安和焦虑,在文人的笔下,演绎出一场场的精彩故事。

  清代盛行狐仙信仰,人们常以善意看待狐仙,蒲松龄笔下的如青凤、莲香一般美丽多情的狐仙着实令人着迷,以至于许多人“以未遇斯狐为恨”。正是“丈夫何畏鬼狐?雄来吾有利剑,雌者尚当开门纳之”,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奇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