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有着惊世骇俗的畸形关系,但真能被称为爱恋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号:论戏书影(PictureWriter)
之前我写过一篇《马克斯,我的爱》的批评文章。在那部作品里,性感女神夏洛特·兰普林扮演了一个与猩猩出轨的女人。那是大岛渚远赴欧洲拍摄的作品之一,其争议程度和对伦理的挑战符合导演一贯的风格。这次,我打算回顾一下夏洛特·兰普林主演的另外一部影片,也是她传奇的演艺生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就是由意大利女导演,莉莉安娜·卡瓦尼创作的《午夜守门人》。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二战结束十多年后的故事,夏洛特·兰普林饰演一位在战争中被关入纳粹集中营,饱受折磨凌辱的犹太女孩露西亚。故事的另一位主角,是当时负责看管她的集中营医生。巧合的是,与大岛渚那部电影一样,德克·博加德饰演的这个医生,也叫马克斯。
故事以马克斯医生的视角代入,此时他定居在维也纳。影片的基调充满冰冷的压抑,因此这个诞生过无数伟大艺术家的城市,也被镜头打扮成了一个时刻处于阴郁环境下的地方。马克斯在这里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有一份酒店夜班门房的工作。这位看起来衣着体面,彬彬有礼的门房,实际上是二战时纳粹集中营的高级将领之一,以残酷无情闻名。“没有一位病人能从他的房间里活着出来”,这是影片中其他角色对他的评价。另外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维也纳也对希特勒年轻时期的经历有着重要意义。影片将场景设置于此,似乎是在暗示邪恶在这里生根发芽,又在这里被继承下去的过程。
在交代了马克斯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后,故事很快将焦点转移到露西亚身上。两人的偶遇激起了一连串回忆。影片在这里开始引入新的叙事时空,这段历史时空,呈现的是二战时期马克斯所效力的集中营的生活片段。剧情从这里开始,交替表现两人再次邂逅对方后,内心的复杂纠葛和对集中营的无法忘怀。这些闪回片段的次序,遵循着现在时空中二人的情绪轨迹。从重逢初期的惊慌失措,到对彼此的念念不忘,直至最后再次走到一起。闪回也由最初全景呈现犹太人的裸体排队登记,到马克斯对露西亚的羞辱,再到将女孩拷在床上,亲吻她的伤口。施暴者与受虐者之间的畸形关系,得以彰显。
集中营的片段,也是《午夜守门人》摆脱普通的伦理剧,提升电影整体艺术气质的关键段落。每一次将要切换时空时,影片都会以咏叹调的歌剧配乐作为标志。而在呈现那段回忆的时候,镜头的机位、景别和画面色调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影片在这个时空中,把纳粹美学体现得很到位,那种扭曲的仪式感,将故事氛围烘托得怪异惊悚。可以说,这些闪回片段是整部电影的高光时刻,它不仅仅是为了描述马克斯和露西亚情感纽带的由来,也为这段畸形的关系提供了有力注脚。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纳粹余党是如何在维也纳这个城市苟且偷生的,马克斯自然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这些人与他一样,用虚假的身份逃脱战后制裁,在这座城市里有着体面的工作。他们仍以曾为第三帝国效力而感到光荣,并且为了能过上安宁平静的生活,避免被指认出来,不惜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人证们采用极端手段。通过在楼顶开会的那场戏,和在黑暗的酒店前台中自说自话的段落,我们能看到马克斯似乎与这些人不太一样。他并不是很赞成同僚们的这种生活方式,以及对深入骨髓的纳粹意志,所产生的那种复杂情感。
在《午夜守门人》中,固有的观点认为,这部作品表达了人性的两重性。但我觉得,这里人性不仅是两重的,而是多重的,并且最终会化为统一。比如楼顶开会的戏里,马克斯阐述当夜班门房,是因为自己在阳光下感到惭愧,这个言论遭到了同伴的反对。然后,他率先举起了纳粹礼,同伴们机械性地随之举起。马克斯露出了意味深长的嘲笑,随即离开。他看起来已经对遗留下来的这种纳粹精神不认同了。但从另外一些言行上来看,他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纳粹余孽,与同伴们并无两样。他的思想所引导的行为,一直都在贯彻着纳粹精神。为了保护露西亚,他不惜杀死可以作为人证的意大利厨师。在对待这名犹太女孩的时候,他仍旧奉行集中营里施暴者的那一套。实际上,通过马克斯,影片给人感受更深的,是在战争中的绝对权力下,作为控制者的一方,可以肆无忌惮地释放人性中根深蒂固的那一面。而无论战争结束与否,一旦人性的恶得到释放,便再也无法收回,再也无法作为正常的文明人生活下去了。
马克斯的多重面貌终归属于纳粹暴徒的身份之下。相对的,露西亚的受虐者形象,则显得要简单一些。我们可以将之解读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又不能仅限于此。在极端残酷的、毫无节制的施暴与关怀之中,露西亚的人性也难免发生激烈的扭曲。影片在描绘集中营生活的片段里,没有选择连贯地展现马克斯对露西亚所做的施虐行为。但通过那些侧面描写,能看出露西亚最终屈服于这种绝对权力体现的精神意志。这不是简单的人质对刽子手产生的爱恋,而是在阐述暴力机器是如何将脆弱的个体粉碎之后,又将之重塑成一个符合威权需要的附庸品。
我认为,这部电影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SM题材。影片中仅有少量的性暗示和激情场面,两处大尺度戏份也都是威权暴力下一种仪式化的表达。锁拷和性调教的元素被描绘地异常含蓄。即便有性虐文化的成分在里面,由于发生在集中营这样的特殊环境下,服从于威权压迫之下的受虐者,和并无规则束缚的受虐者,也将这种成分转变成了一种盲目的邪恶形式。外在的性虐形态只是战争一体两面的高度浓缩,影片着重解构的,仍旧是战争的威权意志,将人性向不同维度拉扯,最终造成永久的悲剧性结局。人已成非人,甚至变成位于兽性之下的极恶深渊。合理的情感和观念终归荡然无存,普世性的人性光辉也完全陷入非理性的异化之中。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看不到任何有关爱情一丝一毫的线索,哪怕虐恋、畸恋这样的形容词,也很难准确形容马克斯和露西亚二人的关系。在马克斯眼里,这个犹太女孩代表着一种他用来彰显绝对权力的对象。只是在集中营里之所以选择她,无非是看中其难以遮掩的性感魅力,从而能使之后的控制拥有更强的快感。而在露西亚眼里,马克斯也是绝对权力的象征,在惊惶的、充斥着无因暴力的环境中,她作为弱小的个体,需要一个有力的威权去依靠。
从影片后段,二人窝居于公寓中可以看出,马克斯将露西亚视作纳粹威权赐予他的礼物,一种名为“小天使”的宠物玩偶。他把这个女人已经完全以物质看待了,幻化成一个自己不忍舍弃的财产,去掌控并呵护。另一方面,露西亚将马克斯看待成自己的主人,而这里的主人与SM中的主人有着本质的不同。露西亚服从的是精神重建后,信仰指向给她的那尊可以帮她排遣孤独,避免死亡的神。这就好比乔治·奥威尔《1984》的最后,温斯顿爱上老大哥那般绝对的屈服思想。露西亚最终成为的是广义上的奴隶,甘愿被马克斯奴役的“小天使”,而非仅仅性奴那么简单。她的人性被扭曲之后,已经无法辨识环境的差别,所以只能一味地去留恋集中营里获得的安全感。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斯和露西亚是无法产生虐恋、畸恋那种关系的。在二者眼中,对方都是抽象化的一种符号。二者悬殊的地位,也不允许他们有共生关系。归根结底,马克斯与露西亚更多的是征服与依赖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也是处于畸形的状态。肉体的高潮在这里被笼罩在征服欲和依赖感之下,是战争遗留下在灵魂深处的创伤。性,在这里也成为他们两人为了满足各自对绝对威权不同程度崇拜的手段,而绝非对彼此的爱恋。
用福柯、尼采甚至萨德与马索克的理论去解读《午夜守门人》,更多的是去给这种表象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解。影片的所有基调建立在那些闪回片段之上,作者式的剧作结构,也不方便用类型化叙事套用进去。从影片的诸多细节可以看出,马克斯是一名自私、偏执、甚至捎带点儿理想主义的纳粹分子。露西亚则是一个早已失去自我人格,无法融入到和平年代的,充满奴性的集中营受害者。因此二人相逢之后,那种思想上的存根自然如干柴烈火般,一碰即燃了。二人在歌剧院后重新生活在一起,通过碎玻璃和果酱等进行调情,虽然充满暧昧,但鲜红的色彩和迷离冰冷的意象,让这些场景时刻处于战争威权的阴影之中。他们试图用这些方式去回溯集中营里那种依附状态,最终失败了。
因此,在影片末尾,我们看到马克斯又换上纳粹军服,露西亚也穿上了集中营里的少女装。二人不仅是出于饥饿,更是对这个和平的世界早已失去活下去的欲望。马克斯不肯放弃自己的财产,露西亚也只在神旁边才有安全感,他们满心希冀享受在暴力机器赋予的征服欲和依赖感之中,却再也无法实现了。两个人的悲剧结局,更多是因为不满于困在现实的牢笼,向往回到曾经的监狱而不得的绝望。
所以,在我看来,《午夜守门人》的虐恋只是一个幌子,影片着重刻画的还是战争给人带来的巨大伤害。这种创伤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对高高在上的入侵者,还是卑微的受害者而言,都是一种永远无法抹去的梦魇。这种力量轻易就能使人性扭曲到一种无法被我们理解的地步。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将故事的内核包裹在一种情感剧的构架下,又让影片的主旨显得暧昧不明。也是这种模糊的属性,让影片一经问世,便引发了强烈争议。
也因为这种气质,我们很难讲《午夜守门人》是一部旷世经典。但是,在镜头语法上,影片亮点颇多。导演莉莉安娜·卡瓦尼,深入洞悉了男人与女人两者间的区别。在这部作品中,男人以视觉动物、女人以感觉动物的形态登场。影片在交代第一段集中营回忆时,马克斯扛着摄影机,不断地让镜头逼近裸体的露西亚,将视觉动物的属性描绘得淋漓尽致。相反的,露西亚在回忆时,常常目光呆滞地叼着烟。在抒发自己的欲望和不安时,也是通过被纳粹扭曲化的感知,去引导自身作出反应。
电影为了表现马克斯追寻露西亚那场歌剧院的戏份中,在有限的景别里,将调度做的非常精彩。通过长焦镜头,交叉剪辑和跳切的手法,令画面形成多层次的叙事空间,充分展现二人情绪的强大力度。
影片最高光的时刻,公认是闪回里的两段舞蹈。第一段是马克斯的同僚伯特,几乎全裸的在纳粹军官的观望中跳舞,这一段让我想起了费尔南多·索拉纳斯导演的《探戈》。伯特对肢体的完美控制,让情感得到充分宣泄,是对纳粹美学的生动映射。
另一场舞则被奉为经典,已经屈服于纳粹调教的露西亚穿着纳粹吊带裤,全裸上身,极富挑逗意味的唱着著名德国歌曲。周围的军官,有的带着诡异的面具弹奏乐器,另一些则用男性特有的眼光注视着。充斥着诡异、压迫和冷酷的性感美,甚至让这段舞蹈成为许多流行时尚设计的灵感来源。在舞蹈过后,马克斯送给了露西亚一个礼物:一颗欺负过她的狱卒的人头。这显然在指涉圣经中莎乐美,也让这场戏成为整部电影的戏眼。然而与莎乐美因爱生恨,索要施洗约翰的头颅不同,露西亚被动的震惊让这个富有宗教意味的礼物显得更加邪恶残忍,也标志着女孩的信仰自此完全臣服于纳粹的极端威权之下。
不光是《午夜守门人》的这几段舞蹈,大量音乐剧的引用也让影片体现出一种不同的气质。莫扎特的《魔笛》在这里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反差和恐怖,咏叹调和女高音在每一次集中营闪回段落中,有着鲜明的形式上的烘托效果。除此之外,歌剧的运用也在不断强化维也纳的地标性,从而表达一种美丽背后的罪恶存在。这些形式让影片流露出不一样的艺术风格,同时将这个仅发生在两三个场景里的简单故事,赋予了某种哲学上的深刻意义。
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演绎、建立镜像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任何违反本声明的行为均属于非法行为。
非盈利用途须在保持文章图片完整性、完整标注作者信息(与作者本人联系以取得详细信息)和文章来源的前提下,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盈利性用途,须提前联系作者,在完整标注作者信息的前提下,征得作者同意并支付相应稿费后方可转载。
————————————————————————————————————
我的值乎入口,什么都可以问我~~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3564815645167616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的微信公众号:PictureWriter (论戏书影),可以读到更多我的原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