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节”来临!这片子的困境比“女友老妈掉在水里”还严重!

  曾几何时有个朋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杀了你可以挽救100个陌生人的性命,你愿意死吗?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不愿意。”

  作为局外人你可以用道德来绑架我,但是我想每个人都会为了生命来接受大众的谴责,或许这就是人自私的本性,我知道这个发生的几率渺小,但是我不愿意用谎言回避这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问题。

  于是我反问朋友,“如果执行的权利在你手里,你会选择杀了我,而解救另外100个人吗?”,朋友沉默了,因为他无论选择那个,都做不出一个完美正确的答案。今天给大家安利一部名叫《天空之眼》的反恐电影,以监控的形式,给我们解释了上文所提出悖论问题的答案。

  

  外文片名:《Eye in the Sky》?导演:加文·胡德?编剧:盖·希贝特?主演:亚伦·保尔?,艾伦·里克曼,海伦·米伦?,伊恩·格雷?一句话点评:当科技与道德伦理相互冲突时,你会站在那一边??个人评分:8分(满分10)

  1、安全与隐私那个更重要(有剧透,自由进入)

  

  片名与其说是天空之眼,不如说上帝之眼更为贴切,一群政客与军人站在上帝的视觉俯视索马里的一切,是科技让他们拥有了和上帝一样的权利,顷刻之间决定凡人生死,无论是穆斯林的恐怖份子还是普通公民都一丝不挂被一览无余。且不谈安全与隐私那个重要,光本片引入的道德与人性也够我们深思了。

  故事发生在艳阳高照的索马里,一切都是显得那样沉静,空气沉静的快让人窒息,一个当地小女孩如以往照旧卖饼,谁也不会想到这里的一切,正被一群人偷窥着,小女孩也不知道将会成为天空导弹的陪葬品。正如开篇第一句话“在战争中,第一个倒下的是真理。”,在功利主义眼里没有道德与真理,只有推卸责任与利益最大化。

  

  一开始英国女情报官,对美国的无人机飞行员提出,我们的白鹭计划“不是杀戮和抓捕,而是作为他们的天眼”结果发现这群恐怖份子正在筹谋一起自杀式袭击事件,他们不得不制定对极端组织远程导弹打击计划,可是这其中有个牵绊,其中一员是美国国籍公民,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合法的途径,来完成这次打击计划,之后接二连三的波折,让所有人卷入一场道德与政治的风暴。

  首先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场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情报局(女情报官、二个无人机驾驶员、控制导弹伤害范围的预测员)第二部分,内阁五人组(将军、司法部长、首相、政治女顾问、外交部长、)第三部分,肯尼亚当地情报组(操控电子虫,操控电子鸟)。

  

  其中女情报官和将军一直是支持这次导弹攻击计划的,而政治顾问一直持反对意见,司法部长等人为骑墙派意见随风倒。由一开始的间谍用手机和电脑,分别监控室内和室外的电子虫与鸟,可以让我们震惊到未来战场将是一个无硝烟的战争,都是各国的情报人员与间谍来监控,将所有预发性袭击扼杀于萌芽,科技总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安全的时候,却无情的剥夺了我们的自由与隐私,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国安局与情报局的眼皮地下,所有公民在他们眼里就像一丝不挂的小丑一样。

  

  看过棱镜门《斯诺登》的电影和纪录片的人,都知道美国与其盟国,建立了一个全球数据库,里面有一个搜索引擎可以搜出所有人的一切,包括你手机储存的照片与视频和文件一览无余,甚至可以通过手机预装的暗软件,时时监听你的日常活动,不仅仅是获取你的邮件,而是连你在写邮件的修改历史都能动态全览,你的摄像头在你没有拔下插头即等于已经拍摄。

  

  这一切都不是耸人听闻,国际情报局的人早已凌驾与宪法之上,并且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情报法。受监控的不仅仅是欧美地区,其中包括了,中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当年斯诺登负责的先是日本地区。

  2、著名的电车悖论

  

  女政客提出了“一个历史上曾经有过,一艘英国驾驶的无人机袭击一个,未在交战中的友国城市”,她提出这是一种“宣战思想”,如果击杀盟国公民会引发的是一场战争,战争往往由很小事件引起的,虽然咨询法律顾问,一切行动已经合法,但是合法不代表合乎政治,于是接通在北京的美国国务卿官员,经过美国授权终于执行轰炸计划。可见一项行动要执行,必须通过法律合理,政治授权才可以执行。

  每一个功利主义,都会在为自己做一件错误事情之前,找到一套合理的理由,也是将来媒体曝光的一个推卸责任的手段。然而正当一切就绪,将要发射导弹的下一刻,卖饼的小女孩出现在了要攻击的范围了,这样引发了一个如同著名电车悖论的问题。

  

  攻击范围附带额外损伤,他们提出这样的理论,这些恐怖分子一旦离开这里,自杀袭击预测将会造成80多名无辜公民死亡,如果在这里直接导弹攻击恐怖分子,将会导致无辜女孩有65%—75%致命的伤害。

  这个现实版电车悖论将会让这些高层官员陷入道德困境。无论选择那一方都会将接受道德的制裁。如果执行斩首计划,第二日媒体与youtoube网站这样报道,政府为了制裁恐怖分子,害死无辜公民,这样的反恐还有意义吗?如果放弃斩首计划,第二日这样报道,某某恐怖份子极其可恶残忍造成80多名无辜公民惨死,我们的国安局干什么去了?

  

  在这紧迫的时刻,他们接通美国白宫的高官,高官站在自己立场说这根本算不上“争议”,你们会为了一个小女孩,而导致商场或类似五角大楼的场所,被炸飞到天,这样将会面对来自白宫以及全世界各地人的愤怒。一下把所有责任推到了情报局与国安局身上,于是接通了外交部长的电话,最后外交部长提出什么也不作为是能得到道义的。

  

  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恐怖分子杀死80个人,我们将赢得道义。如果我们杀死小孩,他们就赢了。恐怖分子将离开这里,所有场景陷入了让人揪心的寂静,所有人陷入焦灼的深思中。

  3、如果以剥夺无辜他人生命为代价反恐,是否会越反越多

  

  最后决定当地出生入死的特工去买完小女孩的饼,她就可以走了,结果饼没买成,差点被恐怖分子杀了。或许这一切就是小女孩的命吧,却也掌握在一群高层的手里,我想这些高官绝对心在说,“我给你磕头了,快走呀,小姑娘!”

  

  最后他们一致决定,必须有所作为,即便牺牲道义,但不能让事态扩大。人之所以称作人,因为人是无法跨越一个障碍,如同《星际穿越》老教授的话,人们不能跨越以牺牲自我的人性去拯救全人类的障碍,也就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把自我陷入一个不仁不义的处境。

  尽管所有的高官最后都有所作为,但是每个人仍找到了一个推卸责任的理由,定位员说:“这一切只是个估测。” ?女政客对将军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保住你的位置。”将军说:“永远不要跟士兵说,他不懂战争的代价”女情报官说:“我看不到,还有别的选择。”尽管他们做出了利益最大化选择,但是他们人没有要承担责任的意识,但能从许多人落泪看出他们的诚意,无论这些决策换谁都一样,他们都已一套,我们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不得不去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但不管哪种决策,我们局外人都没有资格去指责他们。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以谎言去揭穿谎言这样的真相还是真相吗?影片最后父亲趴在女孩尸体上愤怒的流泪了,我只是在思考,他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恐怖分子”?

  4、影片的表现形式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成功的政治惊悚片,导演通过俯视下的视觉镜头,以及迅速的切换各个场景,各个线索交叉转换,加上安静的音乐的渲染,让剧情表现的更加紧促。如同在听一曲节奏很紧张的古筝演奏时,结局忽然缓慢下了,让屏住呼气的观众吐了口气。

  

  当小孩再次要离开危险范围时,观众已经不是绷紧的心弦了,而成了担心与着急,因为这时以监控的各个视觉角度,分别切换到情报监控人员身上,和发射导弹,小女孩,三个镜头同时转换,没有过多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细腻的微表情与动作,来刻画每个人焦灼的内心起伏,加上音乐节奏的追赶,这波高潮将观众的心推到了巅峰时刻,最终小女孩还是没离开,导弹的尘埃落定,把观众顶峰的心一下打入深渊,以及最后各方人物内心的独白,让盯住屏幕的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回味无穷。

  

  反转的情节看似黑色幽默的形式,激烈的唇枪舌战与性命的危及,却让人笑不出来,以及各个封闭空间危机下的压迫下,或许这是本片创造的一种新颖独特的形式,以往多数反恐片侧重于对罪犯与间谍的智谋与打斗刻画,此片则从人性到政治的探讨,开辟出了新的题材,将“以静写动”运用的了极致,所有画面与场景安静的过分,更强烈的反衬出人物波涛汹涌的内心。

  

  无论画面与音乐的观赏性与实用性都让影片提升了一个高度,特效也让事件具备真实性,美中不足的是剧情世界观反转套路不够深,如果最后加段这是恐怖分子故意导演的一处戏,以自我牺牲的风险给情报出了道难题,最终政府还是输了,输给了道义,这样剧情也丰满了。

  原创:?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