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通用六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11-01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伤口,如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脐出血、脐炎、脐肉芽肿,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工作中发现出生时正确断脐,加强日常护理及产妇的健康宣教,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新生儿470例,男258例,女212例,顺产108例,剖宫产362例,孕周均在37W―42W之间,无窒息及感染。
2 体会
2.1 正确断脐 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待大声啼哭后可处理脐带,我院采用在距离脐带根部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方剪短脐带,挤除残余血液,用碘酊消毒脐带断面,药液不可接触新生儿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灼伤,待断面干后覆盖无菌纱布,再用无菌护脐带包扎。若是脐带根部含有较多的华通胶时,用气门芯结扎易断裂,改用无菌粗丝线在距脐带根部0.5CM处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0.5CM处结扎第二道。处理脐带时切忌过短,24小时内注意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有渗血者再次结扎。
2.2 加强护理 脐带脱落前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每日沐浴一次,沐浴后用干棉签擦干脐部,再用碘伏棉签消毒脐带断端及脐轮后,用无菌护脐带包扎,保持干燥:若有渗血,应重新消毒结扎,若残端过长,可严密消毒后适当修剪,以促进创面愈合。
2.3 加强健康宣教 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是产妇及家属最担心的问题,因现在脐部护理方法与过去的不一样,所以做好宣传很重要。新生儿在出生后告知现在脐带的情况,教会产妇观察脐带,耐心解释护理要点,告知产妇保持脐带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教会产妇更换护脐带。
2.4 严格的助产质量管理让每一位助产士都掌握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定期组织学习,总结经验,讨论脐炎的发生原因,分析个案,并委派技术好的,责任心强的担任质控员,监督指导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脐部实施二次断脐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促进脐带脱落。
关键词 二次断脐;新生儿;脐炎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34
新生儿脐炎是儿科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与临床护理不当有关[1]。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脐带剪断后留下创伤,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外界病原菌容易通过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新生儿脐部感染,如处理不当可引起患儿败血病,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2]。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对预防新生儿脐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3]。为此,本文对110例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法以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风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在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出生时Apgar评分>7分。(2)均为足月出生儿。(3)住院时间为3~5 d。(4)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5)所有病例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宫内感染者及脐部先天畸形而不能结扎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58例,女52例;胎龄37~41周,平均(38.96±2.98)周;体重3586~3850 g,平均(2869.32±22.23)g;Apgar
作者单位:410007长沙市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科
李小花:女,本科,护师
评分8~10分,平均(9.32±0.85)分。观察组男57例,女53例;胎龄37~42周,平均(39.28±2.56)周;体重3512~3825 g,平均(2798.34±21.85)g;Apgar评分8~10分,平均(9.52±0.72)分。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重、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采用5%聚维酮碘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于脐带根部采用脐圈实施结扎,距离结扎部位1.0 cm处将脐带剪断,挤出残血,采用5%碘伏对脐带断面皮肤包括脐带残端、脐带根部、脐带周围进行消毒,采用无菌纱布将脐带残端覆盖包扎。对照组新生儿每次沐浴后采用5%碘伏对脐带周围皮肤进行消毒,24 h后将脐部暴露。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75%乙醇对脐部进行消毒,选取脐带根部与脐轮相距约0.5 cm处进行断脐,将残血挤出后,采用愈脐带袋芯将脐眼固定。新生儿于每天洗澡后及时更换愈脐带,并对脐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出生后30~45 h脐带干燥,但还没有完全过硬或过干时对其行二次断脐,断脐时应离开脐带根部受压处,同时操作人员应将牵引线向上提,并与腹壁呈30°,顺时针方向将脐带残端剪除,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贴上脐贴,24 h后暴露脐部。
1.3观察指标(1)新生儿脐炎是指由于断脐或出生后护理不当而引起的脐带断面被细菌入侵而出现的炎症。(2)两组新生儿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回访了解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及脐部出血率。(3)家长满意度分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理方式满意度,采用电话访谈方式完成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81~90分为良好,70~80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20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发生率比较(表1)
2.2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及脐部愈合时间比较(表2)
2.3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满意度评价(表3)
3讨论
脐带是连接胎盘及胎儿的管状结构,其作用将母体营养输送给胎儿以满足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需要[4]。新生儿出生后需行断脐处理,脐带失去血供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最终脱落。从断脐至脐带完全脱落一般需要7 d左右,而脐带残端在愈合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从而为厌氧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引起脐部感染[5]。轻者可出现脐周围皮肤红肿,并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则会发展为重度脐炎,并形成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6]。因此对新生儿做好脐部护理对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次断脐是指新生儿出生后30~45 h,脐带干燥,但还没有完成过硬或过干时对其再次进行剪脐。过早剪掉脐带因脐带残端未干燥而导致血管闭合不完全,易导致胶质水分过多,脐带潮湿,当脐带剪掉后容易出现渗液或渗血情况,因此增加新生儿脐炎的感染风险。当新生儿出生45 h后再对其进行剪脐,由于脐带过硬而增加剪脐难度,容易发生坏死组织残留。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30~45 h内实施二次断脐能有效减少脐带胶质水平分泌过多,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解玉娟[7]对127例新生儿实施二次断脐的结果一致,从而表明二次断脐方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出血率及脐炎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常规断脐采用脐带夹、棉线或气门芯在距脐根0.5 cm处结扎脐带残端,脐带残端需要自然脱水硬痂后才自然脱落,所需时间在6~10 d以上,而剪去脐带残端组织,脐部干燥,使脐孔闭合时间提前,避免了潜在的院外感染,方便家长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杨柳[8]认为,二次断脐可减少脐带胶质水分的分泌,从而缩短脐带自然脱落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由于二次断脐方法能有效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脐炎发生率,因此家长对该种方法均表示较高的满意度。加之从患儿出院后,本院一直对新生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并指导新生儿家长正确进行脐部护理,从而提高了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2]唐学敏.二次断脐护理在新生儿脐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2):940-942.
[3]张国英.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4):3088-3089.
[4]周晖,朱珠,夏家爱,等.产后居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脐炎干预中的效果分析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18-119.
[5]王秋菊.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06-207.
[6]李正兰,范红燕.护创液体敷料用于新生儿脐炎消毒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3662.
[7]解玉娟.家庭访视对基层新生儿脐带家庭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3,33(6):122-123.
[8]杨柳.二次断脐时机选择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120.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43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34-01
脐带连接着胎儿与母体,为母体向胎儿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的通道,在新生儿出生时会被切断结扎,新生儿出生后的脐部护理为围产儿护理的重点[1]。本文出于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的目的,从断脐护理、脐带的日常护理、脐带脱落的护理等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断脐护理
1.1断脐时间。目前关于断脐时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为早断脐,即出生后5-10s内,另一种为晚断脐,即出生后2min后,也可以在脐带搏动结束后断脐。晚断脐的说法认为延迟2min以上对脐带进行结扎可以对足月儿贫血进行有效的预防。曾有学者在新生儿出生后30s以后断脐,会使新生儿的血容量得以增加,正常足月新生儿经剖宫产时延迟1min断脐可以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胎盘血液灌输。早断脐说法认为[2],早断脐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早断脐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肝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1.2断脐方法。目前在临床上断脐的方法较多,其中以棉线结扎脐带法、气门芯结扎法以及脐带夹结扎法比较常用,然值得注意的是,在脐带结扎过程中应做好严格的消毒,特别是脐带根部及周围[3]。气门芯结扎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势;脐带夹结扎法的力量相对均匀,可以有效阻断脐血流,针对较粗或者是胶质脐带的效果较好。近几年有学者对气门芯脐带结扎进行了改进,采取双气门芯结扎,并保证气门芯下缘与脐带根部尽量贴近,从而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对于脐带干燥具有重要意义。
2脐带的日常护理
2.1脐带的消毒。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脐带消毒液包括:浓度为2.5%的碘酊、浓度为75%的乙醇、浓度为20%的高锰酸钾等,其中碘酊为一种高效消毒液,一般用于脐带断端消毒,在20s后应用浓度为75%的乙醇进行脱碘处理。曾有学者经研究证实[4],高锰酸钾外用在新生儿脐带断端消毒中效果显著优于碘酊。高锰酸钾属于一种强氧化剂,在实现消毒的同时可以达到干燥收敛的作用。
2.2脐带残端的护理。在断脐后知道脐带脱落期间,应对脐带残端的护理给予加强,主要包括:消毒后的暴露以及包扎处理等。包扎方法多是在对脐带断端消毒后经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包装,也可用防水敷贴、护脐贴等进行覆盖。在包扎的过程中应注意在消毒后应保证脐部的干燥,必要时可应用浓度为95%的乙醇或浓度为1%的龙胆紫溶液进行脱水,若是包扎使脐带不干,则很容易导致脐炎的发生。近几年WHO提倡对脐带残端不进行包扎,保证脐带以及周围部分的干燥与清洁,直到脐带脱落。新生儿脐带经暴露处理后能够保证断裂处可以充分干燥,结痂更快,使结痂的硬化速度得以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与成本。曾有学者经研究证实[5],脐带断脐后空气暴露并没有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值得关注与推广。
2.3二次剪脐。所谓的二次剪脐就是指经消毒后的剪刀尖部自不同方向沿着脐根部呈浅圆锥形对残留脐带进行修剪,从而避免脐带残端遗留造成局部渗出,促进细菌的繁殖。在二次剪脐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切忌一刀平剪,若是结扎的下方存在血肿,则需要连同血肿减掉并将血块清除。二次剪脐的时间应以脐带的粗细而不同进行合理的选择,剪脐的过程中切忌脐带过干、过湿。现阶段关于二次剪脐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二次剪脐可以将脐部的血液残留进行有效的清除,使脐基底部更好的暴露,对于脐带干燥游离,加速了脐带的脱落,可以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另有学者认为[6],二次结扎不利于保持脐带以及周围清洁干燥,并且,二次剪脐使护理成本增加,二次剪脐的时间以及技巧不易掌握,在剪脐的过程中会增加新生儿脐部损害风险。
3脐带脱落的护理
脐带有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在脐带脱落后会出现血管残端,若是脐带血管还没有完全收缩,则很容易出现感染,因此针对少量渗血者可经浓度为5%的碘伏消毒液进行处理,经无菌明胶海绵折叠处理后经无菌纱布进行加压包扎;若是出血较多经压迫止血无效者应及时采取血管结扎进行止血。
4小结
新生儿脐带护理为围产儿护理的重点内容,在临床上,对新生儿实施以上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还应加强脐带家庭护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家属对脐带护理的认识,保证新生儿在回家后依旧可以获得良好的脐带护理,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春利,贺艳丽,杨荣.自制脐带帽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23-3525
[2]莫暖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46-1148
[3]任成娥.坐式分娩法断脐时机与新生儿获得性胎盘血液灌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692
[4]胡新瑞,梁素惠.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03):307-309.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常规护理;不良事件;家属满意度
脐带是母体连接新生儿的重要通道,其向胎儿运输氧气、营养,促进胎儿成长发育[1]。当新生儿娩出后,脐带仍连接着胎盘,医护人员采用专业的手法剪断脐带,而残余部分会裸露在外,若护理不当,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引发破伤风、败血症等严重病症[2-3],故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至关重要。本次抽取120例新生儿展开研究,旨在比较脐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所用脐部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胎龄38~42周,平均(39.8±1.9)周,体质量2.6~4.2kg,平均(3.2±0.8)kg;试验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2.1)周,体质量2.7~4.1kg,平均(3.1±0.7)kg。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1)足月分娩;2)新生儿Apgar评分[4]超过8分;3)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2)存在重症肺炎、重症病理性黄疸等疾病;3)有宫内感染征象;4)出生时体质量过低;5)家属不愿意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脐部护理,即新生儿出生后立刻用5%聚维酮碘溶液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用双道气门芯于脐部根上0.1cm处行结扎处理,再往上0.5cm处将脐带剪断,残血挤净后,依次涂抹2%碘酊、75%酒精,加压包扎脐带断端。新生儿洗浴后,用5%碘伏对其脐部常规消毒,每日消毒2次。试验组:行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断脐护理:常规断脐,出生24h内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情况,若出现脐带过粗脆性大,或脐带过短致脐带夹脱落而引发渗血[5],应立刻采用止血钳,若渗血量过多,需重新消毒后再次进行结扎。新生儿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部,48h后行二次断脐,即常规消毒后上提牵引线,松开气门芯,使脐带与腹壁呈30°角,沿顺时针方向剪掉脐带残端,常规消毒,在肚脐上贴上脐贴,24h后去除脐贴,消毒,清理血痂,充分显露脐部。2)脐带脱落前护理:脐带结扎间断后会逐渐变硬变黑,一般于新生儿出生3~7天内脱落[6]。在脐带脱落前,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脐部时刻保持干燥:为避免细菌生长,护理人员需每天消毒包扎脐部,在为新生儿洗澡时,应采用防水贴保护,洗完澡后及时用无菌棉签将多余水分吸收,再消毒包扎。②尽可能减少脐部刺激:脐带断端经包扎后能迅速结痂,避免细菌定植于创面,但需注意的是,换尿布时操作不当,会过度刺激脐部,导致创面出现发红、出血情况,甚至引发感染[7]。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醒家属为新生儿准备透气、舒适的纸尿裤或纯棉尿布,排尿、排便后应及时清洗局部皮肤,在为男性婴儿换尿布时,注意将阴茎向下盖住,避免新生儿尿尿时尿液上冲浸湿脐带。③保持脐部透气:良好的透气对脐带断端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家属认知水平有限,擅自用油类或乳液涂抹新生儿脐部,导致局部闷热,延长创面修复时间,故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家属注意观察脐部情况,若出现脐轮发红、脐窝渗液、脐部周围皮肤糜烂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用3%双氧水将分泌物清洗干净后,用蘸有75%酒精的棉签沿顺时针方向对局部进行消毒,显露脐部,使局部保持干燥。3)脐带脱落后护理:脐带脱落后会直接显露新鲜肉芽组织[8],护理人员应定时为肉芽组织进行消毒,每日2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衣物、尿不湿等刺激肉芽,引发感染。因肉芽未长好,局部会渗出少量分泌物,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这是正常现象,肉芽结痂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并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渗液,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消毒,直至脱落面全部长出皮肤。脐带上存在2条动脉、1条静脉,部分新生儿在脐带脱落后可见血管残端并有少量渗血,这主要是因为脐带血管内部未完全愈合,注意用酒精消毒,加压包扎,若出血量过多,常规按压无效,则行血管缝扎术。4)出院指导:新生儿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具体注意事宜,特别是部分脐带尚未脱落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指导家属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技巧,提醒家属在为宝宝护理脐带前,注意洗干净双手,告知其如何正确为脐部消毒,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强调已污染的棉签禁止二次使用,以免造成创面感染。若2周后新生儿脐带仍未脱落,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结扎末端完全变硬,且未出现红肿、破溃、渗液等情况出现,无需特殊处理,仍保持原来护理操作,若出现感染征象,应立刻入院就医。
1.3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观察:统计两组脐窝潮湿、脐部红肿、脐部渗血、脐轮损伤等发生病例。2)家属满意程度观察:翻阅资料,自制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卫生、礼仪态度、业务技能、操作及时性、风险控制,共25个条目,各指标评分0~20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正态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家属满意度为正态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检验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控制情况观察
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67%,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估情况观察
对照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价量表单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脐部是细菌侵入的重要地方,新生儿出生后会剪断脐带,为细菌在脐部繁殖、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若护理不当,局部会出现化脓情况,据调查,约有30.2%新生儿会发生脐部感染[9]。加之,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细菌侵袭脐部后会经血管断口进一步渗透至血液中,进而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10]。优质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内涵,通过强化基础护理、落实责任制度,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适,提升社会满意度[11]。我院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制定了详细的脐部护理计划。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1)二次剪脐能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促进脐带脱落,降低脐部感染风险[12];2)脐带脱落前以脐带残余部分消毒为主,严格遵循干燥、透气、少刺激三项原则,能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3)脐带完全脱落并不表示万事大吉,若此期间掉以轻心,极容易导致脐窝渗液、渗血,故仍需加强管理,注意观察,切实保证宝宝健康;4)许多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不多,加强院前宣教,能提高家属认知水平,确保其能正确、有效护理新生儿脐部;5)脐部优质护理不仅能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且能提高新生儿舒适度,减轻家属焦虑、恐慌情绪,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照料宝宝,故满意度评分会增加。综上,做好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风险事件、改善家属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靖云.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5,30(43):209-210.
[2]张国荣.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350.
[3]杨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48-149.
[4]罗正琼.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5,5(9):203-204.
[5]吴琪.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3):212.
[6]钟玉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4):180-181.
[7]端木艳艳,刘彦彦,洪黎,等.优质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4):297-298.
[8]钟伟红.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129-130.
[9]孙爱华.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0):2852-2853.
[10]林晓芬.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J].饮食保健,2016,3(2):10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umbilical nursing method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omphalitis. Methods 80 neonat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second-severing of umbilical cor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nursing efficacy(the mean umbilical cord abscisic time, mean umbilical healing time, status of umbilical hemorrhage and incidence of omphalitis) and patients’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shorter mean umbilical cord abscisic time[(3.43±1.15)d vs (6.04±1.34)d], P
[Key words] Umbilical nursing; Neonatal omphalitis; Prevention; Effect
新生儿脐炎是围产儿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脐部炎性症状,是由于出生后脐带处理不当或脐部在医院内受到感染所致[1]。其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下,病原菌很容易通过新生儿的脐部进入身体。新生儿脐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脐部出现带有臭味的粘液和脓性分泌物,常伴随着脐窝周围皮肤红肿,症状较轻的新生儿并不会影响到食欲和体温,而严重者则会有发热症状,食欲低下,吃奶少[2]。新生儿脐炎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有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研究不同的脐部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该院给予80例新生儿常规护理以及二次断脐护理,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新生儿均无宫内感染。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经剖宫产分娩29例,顺产11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1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经剖宫产分娩30例,顺产10例;足月儿29例,早产儿11例。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步骤如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对新生儿脐带和脐部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液采用5%的聚维酮碘,在脐带根部处使用脐圈进行结扎,并于结扎部位距离约1.0 cm处剪断脐带,将残留的血液挤干净,再于新生儿的脐带断面处利用5%的碘伏进行严格消毒,擦拭脐带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和脐带残端,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24 h之后方可撤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断脐方法同对照组,在新生儿沐浴之后用75%乙醇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24 h之后暴露脐部皮肤,48 h之后观察新生儿脐带的干燥程度,再进行二次断脐。注意脐带根部受压部位应该远离气门芯,在操作过程中,将牵引线向上提拉,当其与腹壁大约呈30°角时,沿着顺时针方向将脐带残端用无菌剪刀剪断。然后消毒新生儿的脐部皮肤,并贴上脐贴,24 h之后完全暴露脐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在新生儿每日沐浴之后观察新生儿的脐部情况,若愈脐带外或袋芯部位有尿湿或者污染情况,应及时更换愈脐带。在新生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嘱咐家属每隔2 d更换一次愈脐带,直到脐部干燥脱落。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脐带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重要性,嘱咐家属加强家庭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包括脐带平均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情况、脐炎发生率,对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作出回访调查。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3]。
2 结果
2.1 脐带平均脱落、脐部平均愈合时间
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脐部出血、脐炎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脐部出血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次研究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发现,采取二次断脐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在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上均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短;观察组的脐部出血率为10.00%,脐炎发生率为2.50%,而对照组的脐部出血率为27.50%,脐炎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新生儿脐炎在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在脐带脱落后,脐部伤口会延迟不愈,并且潮湿有分泌液流出;之后便会出现脐部周围皮肤发红、脓肿、恶臭,常使得皮下组织受到波及。随着炎症加剧,脐部残端流脓、腹壁出现水肿现象并且发亮,导致蜂窝组织炎形成和引起皮下坏疽,严重影响脐部创口的愈合[4-5]。通常新生儿在断脐之后,血液供应随之中断,经过一段时间,脐带会缺水干枯,最终硬化自然脱落。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可在一周之内完全脱落,而脐部创口愈合则需要更长时间,一般在两周之内。据临床观察,新生儿脐带在脱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分泌少量的胶质分泌物,而这少量的分泌物极其容易导致病原菌的滋生,尤其以厌氧菌为主,从而引起脐部炎症的发生。大量医学实践表明,新生儿断脐之后24 h再进行二次断脐护理,可减少脐带脱落的时间,对于新生儿脐炎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二次断脐;脐炎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与胎盘断离的残端处是一个对外的窗口,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过长(≥14天),其脐断端创面对外开放,残端未脱落而变干、变硬,容易划破或损伤脐部周围皮肤,痂盖下更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1]。 因此脐部护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临床上普遍对新生儿脐带残端多采取二次剪脐法,它不需等待自然脱落,通过人为干预脐带坏死脱落过程从而缩短脐部创面愈合时间,减少脐带在液化脱落时分泌物的刺激和细菌繁殖的机会,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及脐带出血,是产科较理想的脐带处理方法[2-3]。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如何掌握二次断脐的有利于时机,是防止新生儿脐带出血和感染的关键,因此,本科室对二次剪脐的时机再次进行研究与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选取本院母婴同室2012年7月份健康新生儿219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月份健康新生儿219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新生儿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①脐部有畸形不能正常结扎者;②有难产史;③胎儿窒息;④早产儿;⑤需要特殊治疗的新生儿。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出血,渗液,脐周有无发红,有无脐炎发生。
1.2 研究方法
1.2.1第一次断脐: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行常规方法断脐结扎,用无菌婴儿护脐(护脐注册号:皖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640072号)内所备气门芯,在距离脐带根部皮肤0.5cm用气门芯结扎,在用丝线靠近气门芯出结扎,两道结扎可避免气门芯移位和脐带出血。
1.2.2第二次剪脐 实验组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晨间淋浴后行二次剪脐,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常规晨间淋浴后行二次剪脐。二次剪脐方法采用[3]:左手以高压灭菌的有齿镊夹紧脐残端的末端处,提直残端,绷紧脐周皮肤,右手用安尔碘棉签自内向外消毒脐轮周围的皮肤(包括脐残端部)直径约5cm,再用高压灭菌组织剪,以脐为中心,剪刀与腹壁成15-20°。自脐残端根部上方,沿脐轮与残端的交界处为剪切起始点,自左向右顺时针方向剪除脐带残端,脐残端分离后,用安尔碘棉签消毒脐窝。并用明胶海绵覆盖,一次性脐贴固定后再用一次性护脐加压包扎,包扎松紧适宜。
1.2.3日常脐部护理:新生儿在未断脐前,新生儿每日晨间沐浴,用安尔碘棉签自内向外消毒脐轮周围的皮肤直径约5cm9(脐带残端纵行),更换无菌婴儿护脐。新生儿断脐后用安尔碘棉签消毒脐窝及周围皮肤,以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1.3评价指标:(1)新生儿脐炎 脐部残端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脱落后伤口迁延不愈;脐部及脐周皮肤红肿、发硬深及皮下。有其中1项即可诊断为新生儿脐炎。(2)出血的评价 二次剪脐后观察剪脐24 h内脐部出血情况。若明胶海绵未见渗血、脐窝干燥为正常,若渗血、出血浸润明胶海绵或溢出脐窝为出血。(3)观察脐窝处局部有无渗出,如渗出浸润明胶海绵≥1cm为渗出。(3)脐部干燥愈合标准 新生儿出生后脐部经无菌结扎、二次剪脐后,局部无渗血、无渗液、无异味、脐周皮肤无改变,脐残端闭合为愈合。两组二次剪脐后规范观察脐部并认真填写脐部护理记录单。
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以 P
3.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带二次剪脐后脐窝局部情况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二次剪脐后脐部出血、渗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4.1从表1结果得出,掌握二次剪脐的时间和技巧,是防止新生儿脐带出血和感染的关键。表1中可见实验组新生儿二次剪脐后脐部出血、渗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2护士规范的观察与健康指导是二次剪脐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剪脐后一方面搂抱、哺乳,更换尿不湿等因素,使无菌婴儿护脐移位、松脱,脐窝局部失去加压止血、包扎作用,脐窝局部出现渗血;另一方面有的新生儿哭吵,腹压加大,也可引起脐部出血。因此剪脐后严格按照要求定时主动巡视新生儿,剪脐后4小时内每30min观察1次,无渗血后1小时一次,连续8次;再每2小时 1次,连续4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重点交接班。二次剪脐后,认真落实告知家长义务,指导家长掌握自我观察新生儿剪脐后脐出血的方法,喂养时采取正确的抱姿,以免无菌婴儿护脐移位。尽量避免新生儿哭闹,保持脐部敷料清洁干燥,若脐部出血或无菌护脐松散、打湿、移位,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利用产后课堂,讲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于家长掌握。两组中有二次剪脐后出血,护士规范的观察发现及时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
4.3据相关研究显示1200 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有66.9% 以上的存在脐部感染,给予适当的脐部护理方法,可明显预防新生儿发生脐炎[4-5]。新生儿二次剪脐可使脐带与脐带皮肤之处血液循环阻断,基底部早期暴露于空气中,利于干燥,使锯齿样表面被薄层皮肤所覆盖,瘢痕形成,缩短了脐带脱落的时间,促进脐部愈合[6]。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院内感染[7] 。从表1得到结果本组新生儿没有发生脐炎,说明本研究的护理措施是完全到位的,本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是有效的,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指导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脐部前后及时洗手,在产妇出院时,新生儿脐带已愈合或基本愈合,减少了产妇及家属对脐部护理的担忧和因护理不当引起脐部感染和出血的发生率。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新生儿出生后行规范结扎,48-72小时后脐带残端萎缩,干瘪较充分,二次剪脐后脐带残端并发症少,对于个别脐带较粗的巨大儿二次剪脐延长至脐带干燥后。实践证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歧英,崔淑敏,孙元美.新生儿脐残端修剪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787―788
[2]张翠琼,王冬梅,孙伟,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最佳时机探讨[J].护理学报,2009,16(6A):54―56.
[3]兰晓娥 洪惠珠 姚美蓉.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6-37.
[4] 喻丹,粟红梅. 早期家庭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24,135.
[5] 郑瑞莺. 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