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看不懂《搏击俱乐部》?
本题已收录至「寻找全网最强影视解说」活动,发视频,参与报名,参与「解说大魔王」争霸,万元现金等你来瓜分,还有机会获得专属身份标识。戳这里查看活动详情 >>> 活动详情 | 寻找全网最强影视解说
先看的电影,看不懂又看原著,还是看不懂。
先说结论,这是个伏笔狂魔讲的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我纯粹是为了秀智商(简称装B)给大家分享一个正确打开搏击俱乐部的新姿势。就可耻的匿了。
如果你也是一个重口味患者,那么这样一部充满负能量反社会的电影一定能满足你刁钻的口味。当然,如果你喜欢的是小时代栀子花开之类的,那你干脆直接跳过吧,这片长绝对够你跑个20公里的(已亲测,减脂效果简直棒棒哒)。
其实像这种精分的电影有很多,不管是致命id还是禁闭岛,它们不过是在单纯讲述一个真实的精分患者幻想中的所作所为(有点拗口,请原谅我小学水平的表达能力),然后故事的最后导演说嗯前戏够了你们high了吧,好,现在可以告诉你这个精分的答案让你high to the hell。当然第一次肯定会有种智商被尊重的满足感咯,毕竟被国产电影践踏了那么多年,不过经验告诉我们同样的姿势撸久了也会性冷淡的。那么大卫芬奇能把精分这么老套的故事拍出脑洞来实在是把膝盖跪碎了也不嫌过。
那么,脑洞的开口在哪里呢?
=============================================脑洞分割线===========================================
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常教育我们要凤头猪肚豹尾,如果你看第一遍,你会发现这从头到尾貌似合理的逻辑线在自圆其说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点隐隐的违和感。
比如影片的最后a(杰克)对b(泰勒)开枪,然并卵,你杀不了我,我也杀不死你,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共同体,于是a选择自杀来阻止b,那么为什么明明人格b后脑勺开了一个洞挂掉了而本体a却只不过是打穿了嘴巴居然还能和c(玛拉)手牵着手共赏窗外绽开的盛大烟花,这是为什么呢,仅仅因为a有主角光环、伟大的爱情战胜了常识、导演嫉妒皮特长得比他帅、或者是皮特作死要涨工资。不合理嘛对不对。撇开a不死的不合理性,c此刻出现的合理性也就变得极为可疑了。回头来看看c的存在,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另类的吸引力,坏坏的有点离经叛道,有自己的主见,同时也是个对爱情充满渴望的纯情妹纸,饱受失眠的痛苦,需要靠安眠药、大把花钱(败家娘们=_,=)或者参加各种抱团取暖的小团体来哄自己入睡… Wait a moment!!发现没,只要把主语换一换,a和c是如此相似的两个人,是不是有种命中注定的感觉,就好像同一个人一样,同一个人一样,同一个人一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才是所有的不协调露馅的地方,如果b是a分裂出来的一个人格,那么c会不会是a的另一个出口呢,他们共同代表了两种解决困境(失眠是标,对生活的不满才是本)的态度,b是叛逆,c则是顺受。b通过破坏所有社会上某些约定俗成看似合理其实在他看来一钱不值的规则来进行宣泄,c是在不破坏既定明规则利用暗规则的方式来自我解决。而b和c之间之所以一开始能愉快的玩耍,还真是臭味相投:b偷车c偷衣服,c偷袭a的小伙伴,b拳击别人的小伙伴,都对别人的小伙伴充满了无限的恶意=_,=。(这里插一句,所以啊爱好相同只是交朋友众多准入门槛之一,能不能长久,三观很重要,当然看脸最重要咯!~)
a和c是一条不那么显而易见的暗线。(多图预警,流量杀手 )
结尾的时候,a对c说“相信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在我人生当中最诡异的时刻遇见了我”(经典的泡妞语录,点赞),这句话很有趣,因为a遇到c的时候,a还只是个普通的宜家购物狂重度失眠患者,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精神分裂,真正使a开始变得诡异是从b的出现开始,而b又是在c之后出现的,这不是悖论吗?
嘘~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大卫芬奇白手套下的障眼法
WTF!b早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在那里了,也就是说诡异一直都在,只不过他此时像幽灵一样不被a觉察而已。
那为什么是你遇见我而不是我遇见你?也许是我想多了,a作为人格的主体,他一直在面临选择,从房爆后在电话亭里纠结打b还是打c的电话开始,他是纠结的优柔寡断的,所以b和c挺身而出帮他选择,a接的两个关键电话,要么是b打的,要么是c打的,就是这两个电话他们三个缠在了一起无法分离。
所有违和感的答案其实就在这里,他们是本我超我和自我的关系,是一体的三种人格。
你以为这里就解释了一切,都完了吗?nonono,不要小看大卫芬奇恶作剧的天赋,他可不满足于凤头豹尾,他要的不是猪肚,而是龙身。
这里有一个隐藏的大boss不知道你发现没?影片一开始他就在那里哦,也是唯一一个让a在他怀里哭泣的男人(这画风好像有点不对哦~=_,=),这个人就是Bob(d)。d才应该是全片当中最不应该被忽略的人,大卫芬奇刻意减弱他的存在感,简直就是幻影第六人般的存在,想象一下如果现实生活中身边有这么一个顶着让所有女人羞愧的双峰而且还特么是个高大魁梧的汉子,你的眼睛不是被亮瞎就是被亮瞎还是被亮瞎。
多么杯具的一个存在啊,毫无疑问他才是一个典型的美式中年危机,只不过别人中年危机最后是上演屌丝逆袭,而他是不成功到连小伙伴都没了的极致典范。吊诡的是我们能看到a痛苦纠结的过程,原因却含糊不清,也不过30岁有那么点童年阴影而已,他身上有着明显中年危机的元素却找不到根源,有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别扭感,难道他也是中二病患者,迟来的叛逆期吗?d这么一个杯具的人森有什么理由不中年危机一把呢,但我们却看不到他挣扎的过程(大概是吃了颜值低的亏~)。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大卫芬奇这个伏笔狂魔简直丧失到了顶点:因为荷尔蒙的原因d需要经常去做胸部抽脂,而b拿去卖的手工肥皂原料刚好是抽脂诊所废弃的人体脂肪,a之所以会连有瑕疵的玻璃盘子都会去买仅仅是因为它们是纯手工制作的,而这些餐具能够体现他的个人风格;d身材肥胖,有两个孩子,a去判定出事车辆是否该被召回时,事故中遇难的是一个肥胖的父亲和两个孩子,b和a因为争执也出过车祸;d曾是个健美先生,现在如此的娘,却能在搏击俱乐部这么一个弥漫着雄性荷尔蒙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a买过一个阴阳形状的桌子,对去健身房充满不屑,在宾馆里手拿一根卫生棉签满脸的疑惑,在机场被讽刺可能携带有自慰器,b有着八块腹肌显示自己的男性特征,c又刚好是女性的代表;d因为癌症8个月前失去了小伙伴,a失眠有6个月的时间,在警局里险些被三个大汉割了小伙伴,b就不用说了,明目张胆的攻击成员的小伙伴,连市长的小伙伴也不放过,c不光是一开始讽刺a有小伙伴还偷袭过他的小伙伴(森森的恶意啊!);d是全片唯一死掉的活人,是被爆头的,a朝自己的嘴巴开枪,b是后脑勺被打穿的。
这些巧合是不是很有意思?
电影唯一挑明的一条线就是 a和b的关系,他们是一体的,一起来回味一下一个合格精分的自我修养。
我们再来看看abc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最后把时间留给存在感稀薄的大boss
左边墙上4个MYSELF,明白了吗?
=============================================吐槽分割线===========================================
演一个精神病无疑是最讨巧的方式,比如希斯莱杰、小李子还有尼科尔森,他们都是通过出演一个神经病来告诉大家我不光帅还演技精湛哦老天爷就是这么不公平我也没办法打我啊哈哈哈,诺顿演技没话说,不过吃亏就吃亏在他没有皮特那诱人的八块腹肌,以及b这样一个个性深刻逆天的角色上。
如果说阿甘正传是个虚构的真实,那么搏击就是真实的虚构,到处都是可以让人产生联想的伏笔,莫名会想到李安的少年派,这是一个残酷的轻松寓言,中文片名奇幻两个字把故事的不合理性很巧妙的让人产生一种合理的错觉,故事的内核简单但也复杂,可惜的是李怕人看不懂他的伏笔故意在最后自接谜底,有种被低估的感觉。而搏击很复杂但核心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人性的选择题,恶俗得很新意,就像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身边总会有人装出一副道行高深的样子说世上最难写的就是个“一”字(所以啊不光是出名要趁早,装B也要从娃娃抓起~),如果说少年派是一,那么搏击就是壹。
最后丧心病狂的补充一点:别惹女人!别惹女人!!别惹女人!!!
欧拉,装也装完吐也吐完,码字真累,晚上跑步去~
搏击俱乐部我至少看了十遍吧,当初大概大一的一个下午两三点在A站开始看的,虽然第一次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猜到泰勒是分解出来的人格,(可能是我看过太多这种类型的高智商电影)但是完全被这个电影震撼了,一遍看完,我立马又看了一遍,晚饭都没吃。看完两遍的感觉就是真特么累,还有就是真特么饿,出去吃饭满脑子都是这部电影,然后晚上十点多又看了一遍。第二天又看了两遍,之后基本没电影看了就会把这部点开看看。
剧情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大多数都像杰克一样上班族,老老实实,朝九晚五,有时还要加班。我们遵纪守法,努力奋斗,活的得人模人样,但是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想想你小时候的梦想,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小时候看战争片你是不是梦想以后做一个战士,战场冲锋。看武侠片的时候你不是一样自己是的武功高强的江湖侠客。你是不是梦想过成为画家,大明星,古惑仔,科学家,情场浪子,杀手,煤老板,贪官。。。。。。总之我们小时候一定做过很多梦,各种可能和不可能的梦。但是我们长大了变成什么样了?我们活成别人告诉我们应该活成的样。我们开始循规蹈矩,遵纪守法,我们开始按部就班,追求稳定。我们没有了激情,像动物般过活。等到事业稳定,家庭稳定,身体发福,头发谢顶。你想起自己年轻的梦想,会不会像徐峥的港囧中一样各种不甘心。肯定会不甘心!!!!!!
杰克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平凡人,但是有一天他觉醒了,他发展这种模式化的生活已经让他迷失自己了,于是他四处去寻找解脱的方法。但是他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他开始放弃生活,仇视社会,他讨厌那些在生活中迷失而不自知的人。于是他从自己的生活中出走,住进废弃的房子,创建搏击俱乐部,并一发不可收拾,他发现这个社会有太多像他一样的人,表面上你可能是白领,政府职员,老师,司机,,,,,,但是到了搏击俱乐部,你就变成了一个战士,释放自己内心深处的不羁的灵魂。搏击俱乐部就是一个给是人释放自己深层灵魂的地方,在这里你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家庭,你只为了你自己而活,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慢慢的杰克开始认为是这个社会体制绑架了人们的灵魂,使得每个变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杰克开始想办法解放会员的灵魂,派他们去执行各种任务,同时他开始策划重组社会体制,办法就是炸掉信用卡大楼,炸掉它整个社会就将回到原始,一切制度都讲不在存在,绑在人们身上的枷锁就不存在了,人们就会活成自己内心深处的样子。(可能有的人不理解为什么炸了信用卡总部,就等于毁了社会体制,解释下,首先美国人都是用信用卡消费,而且社保号,身份证号这些和信用卡都是绑定的,在美国一个账号就能解决所有,炸掉信用卡总部,没有的消费记录都没有,没了贷款,你的各类信息也都没有了,所有人将变成自由的人)
杰克也确实开始这样做了,他要改变这个世界了。
但是慢着,我们忘了一点,杰克也是一个像我们一样懦弱沉沦的人,他也是被社会体制洗脑的人,他也是和我们一样敢想而不敢做的人啊。他不敢做,所以他就分解出了泰勒,这个放荡不羁,敢想敢做的人,他成了杰克的小跟班,他不敢做的,泰勒全替他做了,但是他还是害怕,还是会偶尔醒来,阻止杰克,但是又被自己的深层灵魂打败。
就在毁灭体制的计划就要成功的时候,杰克反悔,他又退缩了,他发现她爱上了一个女人——玛拉。他开始退缩,开始犹豫,他找到了他生活的意义,而他就要毁掉这一切了!这时候他想赶走泰勒,然而事态已经不可控制了。
好好想想,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很像杰克,在生活中迷失,然后不断追寻,找到活的意义,再完成自己救赎。
这是我最爱的电影,大卫芬奇,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海伦娜,这是电影史上最好的组合。
写了一个多小时,到站了!
再见!
我很庆幸是在现在这个年纪看了《搏击俱乐部》,如果我再小一点比如说读初中我可能会不知所云;如果我老一些,不一定能有时间看到这个电影。我难以言说看这个电影的惊喜,有深度不晦涩,有剧情不平庸。
整个电影,不知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泰勒象征自我天然的本性,而诺顿则是在社会体系中循规蹈矩被同化的另一个“我”。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问题。
首先,社会发展的意义在哪?
其实社会发展最有利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人类”这个集合体。个人已经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被忽略不计了,很少有个人能主宰自己的人生,绝大多数人都成一个螺丝钉。你的人生价值被社会所定义,但这真的是你自己想要的人生?
看看电影里这一段泰勒的台词:
“在你的世界里,你不自觉的被限制住
你的衣着为外界所定型
为了生存遗忘本身的才能
应该往下看着密密麻麻的小生物。
高速公路上只是空荡荡的”
说完以后,泰勒看着地上的诺顿——另一个我,看似轻蔑的一笑就走了。
4岁开始,我们被送进幼儿园,上各种培训班;
小学要学这学那,为升初中焦头烂额;
进入初中,三年时间就是为了中考;
高中又是三年,高考;
大学,你为了什么称号疲于奔命,求职考试;
就业后,整天拼酒陪笑脸
…
过了很多年,你混上了所谓的处长(佼佼者),对着领导点头哈腰,然后小孩又开始重复你的道路。
最后,game over。
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是吗?
黄宗羲说: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人渴望自由不受束缚,按照自我的意志去生活甚至是改造社会,但是被牢牢地框束在社会体系之下,运行法则、伦理道德等等。
这点,常常是不自觉的。就像诺顿一样,循规蹈矩,他觉得泰勒就是错的,因为它觉得维持社会现有秩序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反过来从泰勒的角度,他已然具备了重塑社会秩序,按着个人意志改造社会的愿望,从这个角度他是对的。
问题在于,是不是要区别自我以及贴上社会标签的自我。所以你怎么评价斯大林?
真的有对错吗?
也许有。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放长了看,不见得。
中国古代女性失贞下场会很悲惨,是绝对错误的,但是在今天大学普遍放开的情况下还会有人这么觉得把她们浸猪笼吗?有人说这是旧时代的陋习,然后他看到了伊朗石刑。
历史上蒙古人、满族人与汉人都各自为政,他们被视为蛮夷,他们屠杀了大量的汉人,带来巨大的耻辱,这种耻辱不比日军侵华的耻辱要轻,但是今天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春秋战国列强并立,到南北朝有十六国,蒙古人征服了大半个亚洲,再到今天的中国,所以国家又是什么?
还有一个问题是:真的有道德吗?
在历史长河中,好像这都不是什么。我们只是被裹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面,扮演着一些角色罢了。你未必认同但又不得不认同。
为了在这个社会生存,你必须适应整个社会文化与规则,像戴了面具一样在这数十载里游荡。可曾听过你内心的声音是什么?
说点终极的,人就这么一辈子。
人就这么一辈子。
电影里泰勒说:我们都只是来这世界走一趟。
所以,你想及时行乐,见缝插针。从心底里你还是想做你自己。
我在纪录片里看到张京川说:人总是要死的,家里是死,爬山也是死。
我在历史里看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彼可取而代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我看到朋友圈的长辈说 :我的理想,就是在太平洋边上走走路,看看书,顺流而下,不逆流而上,累死在三里之外。
我也听到过喝醉酒以后的职校生叫喊:一生不操十个B,纵是神仙也枉然。
…
太多了。
没有对错,只有你自己。
按照某些学说的理论,“性欲”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欲望,还是欲望。
泰勒对诺顿说:
“你想改变你的生活,
但你一个人办不到
你一直想要变成…
我这个样子“
泰勒就是诺顿内心深处那份强烈的欲望。
但那份欲望,社会不一定认可。它把人性这些欲望包上伦理道德与法律,成为了合法与不合法,道德与不道德。
所以泰勒/诺顿打架斗殴释放欲望建立搏击俱乐部都是地下的。
它不断积蓄力量,最终成了反社会,因为本来两者就是对立的,只是谁会取得这个控制权。
最后,社会下的自我打败了人性的自我。诺顿一枪让泰勒化成了青烟。不过最终面前的一幢幢楼宇还是经泰勒之手轰然坍塌。也许那坍塌的只是诺顿的心墙。剧终,诺顿紧握着玛拉的手说:遇见你,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荧幕最后留下的是永恒的背影。
其实泰勒想做的不过是彻底释放自我的本性与欲望而已。
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努力做自己?
之前一直都是听说这部片子,前几天终于看了一下,因为在看之前没有看预告片,豆瓣简介,百度百科,所以事先是完全不知道剧情的。然后看的过程中,前三分之一,都以为是写事的片子,然后慢慢发觉,这片子根本不是写事的,就是写人的,写人物内心和人物状态的。所以其实外部故事情节都是片段化的,像PPT一样,刷刷刷的过,但是人物的内心状态的变化是连续的,且反复的。
这部片子说白了,是文艺片的内核穿了一件商业片的外衣。对于分析剧作技巧来说,意义不是蛮大。主要可以看人物的塑造。很有趣的是全片都用的内心独白的旁白,有点主角一直在做梦的感觉。
感觉,结尾反转是最大的亮点,就是主角发现所有人,甚至包含了政府工作人员都已经被洗脑之后,发现四面都是敌人,这点设计还是比较好的。
然后,节奏能明显看出,导演希望给观众“紧张+悬疑/悬念+放松”这样的节奏。
人物一直处于两种矛盾的价值观之间,在不断的自我博弈。
你要硬是用救猫咪来套结构,发现,也能一一对得上号,结构上还是符合三幕的。
另外,说句题外话。很久没更文了,因为最近工作上有些变动。本人离开湖南,来北京工作了,在某影视公司做全职编剧。开始北漂了,期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线下交流聚会。微信17671460037。
想是没有用的,去做,才有用。
其实这部电影会让我想到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人内在的冲突和疯癫被人类社会的符号语言给规训。我们看似成为了文明人,但原本可见的疯癫却被压抑到了阴影之处。譬如说主人公和其阴影人格泰勒的关系,男主是被规训后文明人格的象征,而泰勒则是疯癫的象征。福柯指出,疯癫与理性的对立和分裂不是天然的,而是近代社会产生的特殊现象。他将疯癫与理性的关系史追溯至中世纪对麻风病的排斥。在中世纪,疯癫并不与理性处于截然对立的位置。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待疯癫的态度还是暧昧的。而且,在故事和道德寓言中,在学术作品、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疯癫都成为中心意象。疯癫是启示性的,人们正是借助疯癫,表达了对凶兆和秘密的直觉性领悟。人们只是将疯癫看做是最大的弱点,但没有危险,它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1]懒得截图 借用下网友的截图
暴力(攻击性)和搏击俱乐部则可以让人释放并理解这种疯癫。(所以适当健身搏击有利身心健康?(大雾XD))
而(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稍有不慎阴影则有可能和我们心中的“阿尼玛/阿尼姆斯”产生“婚姻关系”。譬如说电影中的玛莎作为女主人公,其实映射到男主的精神活动而言对应的是与阴影相通的阿尼玛原型(男性身上的女性形象)。而阿尼玛原型一般是链接无意识(阴影)的桥梁。在电影中一开始的伏笔是:男主在教堂冥想时,走进山洞,真正看到的灵魂动物是玛莎(XD)懒得截图 借用下网友的截图阿尼玛_百度百科阿尼玛与阿尼姆斯:潜意识世界的永恒伴侣 转载自YouTube 中英双语自制字幕_哔哩哔哩_bilibili
在意识层面男主难以与自身的阿尼玛达成和解,于是其阴影人格泰勒便承担了这部分欲力,在男主失去意识而阴影人格浮现的时候便与玛莎发生了实质性的男女关系。这象征着第一步的失控,男主开始被阴影/无意识所占据。而回到男主本身的意识而言,他对玛莎的态度是“厌恶的”,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态度看作是男主的反向形成(为了否认内心的爱欲,男主将其表现为了对玛莎的厌恶)。
玛莎在文明社会中的符号象征是低俗且堕落的,当男主还维持着社会中文明人的身份(通俗点叫“白领”)时,他无法接受玛莎的存在。而他的阴影人格泰勒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他是最“内裂”且对玛莎的态度是最恶劣的。即使在玛莎自杀时也是持厌恶的回避态度,而他始终无法真正回避对玛莎的爱欲,因此他切换出了泰勒这个阴影人格去与玛莎产生联系。
然而当泰勒更多与玛莎发生实质性关系,出现频次更多时,他的主人格也开始变得更像泰勒了。但是他依然回避承认自身的爱欲,这就导致了泰勒这一阴影人格的疯癫被放大。泰勒展开了“混沌计划”后,主人公的意识与无意识(阴影)对抗地更加激烈。也才借由这个契机去真正认知到了玛莎(映射到心中的阿尼玛),发现了自身的内裂与副人格泰勒的存在,这个时候他才承认泰勒(阴影)与自己是一体的,是同一个人的关系。
由此内裂与身份认同危机开始修复,男主承认了对玛莎的爱欲后才开始慢慢战胜阴影。可以说的是,结局中男主之所以能够杀死泰勒,得益于他真正地与心中的阿尼玛原型,那个在文明社会中堕落的女人形象产生了关系。
我得到的启发: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男性的阿尼玛(非理性的女性部分)与自身阴影的关系。我们也可以得到女性的阿尼姆斯与自身阴影关系的启示。在被符号象征充斥,人被规训压抑疯癫的社会中,面对自身的“异性部分”去认知自身的无意识尤为重要。否则其所带来的内裂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男主的内裂一开始表现在:1.对华而不实家具的符号性认同2.感知不到自身的情感,抽离3.失眠,自身的意识看起来一直清醒,但其实已经为阴影人格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大白话:疯癫的积压与爆发)4.实质上他和泰勒的互殴是自己打自己,相当于是内在冲突的外化隐喻。。攻击性无法得到释放的时候,首先作用到了自己身上。直到后续搏击俱乐部的成立与泰勒对玛莎爱欲的释放,这种携带着疯癫的攻击性才得到好转。(后续男主主动阻止了混沌计划,并与自身的阴影人格泰勒厮杀)我不是笨笨:拉康精神分析 - 侵凌性、多重人格、内裂、游戏
如果男主才是那个副人格就更好玩了,那么这个电影则会变成“文明是如何规训疯癫”的视角XDDD毕竟最后那十座信用卡大厦不还是被炸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