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坏了!特斯拉还有这种灵异功能?
说起特斯拉,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电车新能源?还是高新科技?抑或是小资产阶级的代名词?
最近,特斯拉被贴上了几个新标签:灵界探测器,唯物论的挑战者,信息时代的桃木剑。
事情还得从特斯拉的辅助驾驶说起。内置“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的特斯拉电动车,依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工具采集汽车周围的环境信息,以视觉化方式在汽车中控大屏上显示,给驾驶者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挺厉害的系统,在推出之后却一直闹乌龙。国外推特一名叫做@Ovidiu Maciuc的特斯拉用户,前段时间在推特分享了一次“特别”的体验。当时,Ovidiu Maciuc 驾驶着自己的特斯拉经过一片公墓,在行驶途中,特斯拉的中控突然提示:附近有人路过!
可问题是,当时 Ovidiu Maciuc 立即停车检查周围,只见周围冷冷清清,根本半个人影子都没有。放眼一看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墓碑,而特斯拉感应显示的这个“人”,甚至还在走来走去......
自然而然,Ovidiu Maciuc 就联想到了某些“不干净”的东西......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撞鬼”了。放眼推特油管,不少人都遭遇了相似的瘆人经历。前几天,国内厦门的一名特斯拉用户也遭遇了“灵异事件”。该司机驾驶着自己的特斯拉驶入隧道,但随后在附近没有别的车辆的情况下,特斯拉提醒旁边有一辆公交车紧随其后,吓得人毛骨悚然…
为啥做自动驾驶的智能车这么多,就特斯拉这么容易“撞鬼”呢?官方给出的解释是雷达误测,车友猜测这也许和特斯拉采用的是视觉识别的单车路线,这种方案对软件算法有着非常深的依赖性。但是特斯拉官方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其实,和“灵异事件”一样,特斯拉的公关也不是第一次被人诟病。
以前,特斯拉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特斯拉买车重产品,不重公关。从不断降价被称“割韭菜”,到装配质量差、芯片减配、电池起火等质量问题,再到近年来频频传出的失控事故,特斯拉这个新能源汽车巨头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特斯拉在对每一次的同类失控事件进行调查过后,均表示依据行车电脑的记录,系车主误操作造成。特斯拉“质量不佳”加上爱甩锅的品牌印象,使得消费者对于特斯拉变得不再信任。
(数据来源:汽车公社)
一直以来频发的特斯拉失控事件引起了国内相关政府监管机构的注意。2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信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针对五部门约谈,特斯拉回应称:特斯拉诚恳接受指导,并反思经营不足,目前公司正在政府指导下,强化内部工作机制和流程,全方位加强内部管理,系统排查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态度转变之大堪比换脸。要知道,特斯拉公关曾被新华网公开点名批评:“回应消费者质疑,不能轻描淡写,更不能态度傲慢!”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约谈前公开承认产品问题。2月2日,马斯克首次承认特斯拉品控问题,包括油漆没干、座椅糟糕等。其还表示“我们的生产如地狱”……可能这就是特斯拉8号被约谈后态度180度大转变的原因吧。
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正在加强其在中国的公关团队力量,以应对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一系列失误。这家美国车企愈发感受到,面对与本土市场完全不同的车市大环境,其需要更加成熟且本土化的公关团队去应对。
在此之前,特斯拉的理念就是产品比公关更重要。早在2019年12月,特斯拉便迎来过一次PR集体大撤退,所有信号都在指向,马斯克坚定地认为特斯拉不需要公关。目前,特斯拉正在削减美国总部的核心公关团队,仅保留了欧洲和亚洲保留了一些公关经理。只不过没有想到,位于中国“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毕竟,在国内友商奋起直追的情况下,在失去国内部分追捧者以及政府高力度的扶持后,笼罩在马斯克与特斯拉身上的光环并没有他们想象的绚烂。相反,频繁出现的舆论风波,早已令其消费者身心俱疲,并不断消耗起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多年来积攒下的口碑。
因此,无论当下,还是很远的未来,这家代表着最新美国汽车形象的公司,急需“中国公关”为它扫清障碍。不过,至少特斯拉现在迈出了他公关意识的第一步。
所有的公共关系学里,都会讲到公关的5S法则,即:
责任承担原则(Shoulder)
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速度第一原则(Speed)
系统运作原则(System)
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而实际上,很少有企业能做到 Shoulder 和 Sincerity,既不愿意承担责任,也不愿意真诚沟通。一遇到问题就只会推卸责任,只会说出一些漂亮话来对付舆论。
1、勇于承担
一个正确的,负责任的公关,应该在危机出现后,第一时间正面回应,真诚坦率面对问题,并勇于承担。是自己的责任,就反思在这件事情在自己的问题在哪、以后怎么避免这样的情况再发生、企业自身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措施,而不是多次被实锤后仍编造事实甩锅。
2、承认失误
无论是什么时候,承认失误都是在面对危机时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大众可以接受一家企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绝不能容许企业耍无赖,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死不承认。不肯松口一时的利益,终将酿成更大的损失。
3、第一时间解决
企业出现危机事件时,首先就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调查真相、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推卸逃避责任,或是等到事件充分发酵之后,事件热度下降之后再去处理危机事件。
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时,企业应该本着对消费者、对公众和社会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危机事件中表明自己的态度,真诚道歉。解决危机的第一要务是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避免问题蔓延或升级,以高效务实的公关策略来挽回企业颜面。
4、道歉不是“万金油”
企业一旦触及社会问题、伦理道德、国家领土主权等原则性问题,即便道歉时机恰如其分,态度诚恳,也再难以维护原来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平时的管理疏忽。
当危机发生时,企业第一时间承认错误有时并不能缓解危机事件的发酵程度,道歉只是基本态度,对于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思考企业自身的原因。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是百花齐放,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决定企业发展的高度。消费者信得过,企业才能走得远;若是失去了口碑和公信力,营销做得再好也于事无补。新华网公开评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