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凯旋!

  

  2022年8月26日,结束了为期一年援藏工作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七批组团式援藏专家,圆满完成一年的医疗援藏任务结束隔离,凯旋返京。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医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善东,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肖渊、孙智利,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朱树梅,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莉鑫,医学部主任助理范春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副院长王建六,临床科室主任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现场迎接。

  

  乔杰院士代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对援藏队员们表示崇高的敬意,高度肯定第七批援藏队员不仅传承了北大医学的厚道担当,同时也发挥北大医学优势,实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方位、大幅度提升,应对突发疫情更是体现了北大医学人的担当。

  乔杰院士、赵越书记、王建六副院长、临床科室主任代表和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合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2021年8月到达西藏,接过接力棒,开启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工作。

  一年来

  援藏专家们缺氧不缺精神

  克服高原反应

  全方位无保留地传授

  各个领先领域的特色先进诊疗技术

  实实在在地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

  从医疗质量到技术水平

  全方面进行帮扶

  书写“组团式”援藏的“人民”答卷

  “组团式”援藏的“人民”答卷

  曹珊

  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多方位促进学科发展

  援藏是责任,也是情怀。一年来,我们收获了信任、友谊、成熟、坚强和泪水。唯盼西藏疫情早日结束,恢复往日繁华!

  消化内科的曹珊副主任医师在前六批兄弟医院帮扶的基础上,结合西藏消化系统疾病谱与内地有很大不同的实际,在医、教、研三方面,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她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制定了多项消化内镜诊疗规范,定期开展内镜读片,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开展了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常规治疗,完成手术例数80余例,并建立随访机制,降低了死亡率与再出血率;申请了内镜下内痔微创治疗的新技术,充分体现了消化内镜“”超级微创“”的理念;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带教等形式,讲解技术要点,带动科室后续人才梯队的培养。

  一年中,她多次参与科室及院内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在大后方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为患者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每周参加院内胆胰、胃肠的MDT讨论,帮助患者获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参与《高原特色病例集》、《高原常见疾病及预防》两部书籍的编写工作。

  同时,曹珊协助受援医院主任制订学科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计划,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重视科室年轻医生的培养。;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的医疗及护理团队,开展一系列线上教学;举办了内镜下治疗医护培训会以及第五届组团式援藏消化珠峰论坛,为全区的消化学界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平台。

  姜柏林

  默默守护患者安全 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因健康意识和医疗基础相对薄弱,西藏的手术患者常更为衰弱,未经治疗的合并症更多,手术风险更大。为保障手术顺利平稳,西藏的麻醉医师一直在用更为有限的资源撑起着更为沉重的负担,值得敬佩。

  麻醉科的姜柏林副主任医师在援藏一年中,切实保障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多例高危病人(包括,因风险高,内地三甲医院拒绝麻醉的患者)和高危手术(包括,因麻醉过程中无法保障患者生命体征,而从其他地市三甲医院转入的高危心胸外科手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强化麻醉管理的安全意识和规范,切实避免了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同时,姜柏林还十分注重科研和教学工作,引入的新技术获医院医疗成果奖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同时,他积极开展教学工作,向科内,、院内及区内的其他医生授课相关知识;开展教学研究,立项教学课题1项;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立项临床研究课题3项,含组团式援藏课题1项;积极参与医院及援藏医疗队组织的党建及下乡调研等工作。出色的工作得到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荣获“第九届援藏表现优秀个人”表彰。

  赵慧颖

  提高重症救治率 守住生命大门

  这一年是我们医院重症医学科援藏的第一年,我希望所做的工作能为接下来的队员们开好头,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西藏危重症治疗领域做点贡献。

  一年来,重症医学科的赵慧颖副主任医师发挥北大医学、人民医院的优势,注重从病理、生理到临床的分析,带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重症感染、脓毒症、重症镇痛镇静、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肾脏、重症神经、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诊治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并开展了多次培训,组织多次学术会议。同时,她充分发挥重症医学平台学科的作用,与科室紧密合作,为重症病人的救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8月13日,即将结束援藏工作返京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重症专家赵慧颖副主任医师,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委派,支援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建设。接到抗击疫情任务后,赵慧颖立即赶往定点医院,全身心投入到定点救治医院重症监护室建设工作和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隋锡朝

  多项首例 助推胸外科技术突破

  这一年来,主要在推动当地技术进步和学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希望能将院士团队精神带到雪域高原,实实在在为西藏百姓的健康做贡献!

  

  胸外科隋锡朝主任医师作为院士团队的首位援藏专家,牢记王俊院士的嘱托,指导胸心外科以微创为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开展前沿技术。

  在他的帮扶下,科室开展了多项自治区级首例手术或技术:引进西藏首台高清荧光胸腔镜,开展荧光胸腔镜手术;开展自治区首例食管癌免疫新辅助治疗联合微创手术;率先开展胸腔镜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和肺癌AI重建下肺段切除等,实现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常见病种的全覆盖,填补自治区空白,扎实践行胸科“大病不出藏”。他主刀的手术,患者年龄跨度2岁至80岁,食管癌、肺癌等胸科重大疾病手术患者年龄均创科室新高。

  他积极推动、筹建并成立了西藏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在他的帮扶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成为首届主委单位,由一个年轻团队成长为推动自治区胸外科发展的领军科室,实现学科建设的跨越性发展。

  王栋梁

  引进新技术 提升神经外科水平

  援藏这一年,我希望不仅能为当地留下新的技术和理念,也能留下北医人的医学温度。

  

  神经外科王栋梁主治医师在援藏期间兢兢业业,为科室学科建设、医疗质量、新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及教学研究等做出了贡献。

  一年来,王栋梁医生参加手术共150余例,主刀70余例,其中四级手术占95%,抢救危重症患者30余例;开展了全内镜下脑干肿瘤切除术、微创小骨瓣脑内血肿清除术、内镜下海绵窦区肿瘤切除术;眉弓入路眶/内颅底肿瘤切除术、三脑室底造瘘术、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开窗引流术等六项新技术。

  他还一直致力于在全区推广“微创”、“ERAS”理念,多次举办线下、线上学术会议。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他开展神经外科CBL教学,获批一项组团式援藏基金,发表文章1篇。

  他作为主要参与者创建了西藏自治区卒中联盟,参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科室获批国家卫健委“脑出血外科诊疗基地”。

  谢振伟

  把科研精细化管理留在雪域高原

  援藏经历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磨炼了意志,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雪域高原!

  临床试验机构谢振伟主管药师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科研体系,帮助提升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整体科研水平。他帮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章立制,制定一系列科研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科研工作的全方位管理;为了提升药物临床试验和伦理审查管理能力和水平,留下带不走的管理队伍。谢振伟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当地人才,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帮助他们能独立完成临床试验管理、人类遗传资源审核和伦理审查等工作;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优化科研服务流程;组织开展系列科研能力提升和援藏医生培训课程,初步培养医务人员的临床科研能力,提升医院师资带教水平;推进科研平台信息化建设,满足医院数字化图书馆文献保障服务工作。

  他充分利用“组团式”医疗援藏的契机,建立及完善各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组建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提升医务人员的科研思维和能力,让受援医院的科研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发扬“传帮带”精神

  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知识

  留在这片高原

  让“人民”精神之花

  在雪域高原绽放!

  

  来源 | 宣传中心、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编辑 | 李杨乐、师雨

   声明 |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号:rmyy 1918)

  下载APP  就医更方便

  我知道你在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