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有效果的补充维生素 D 和钙?
体检发现骨质减少,缺少钙和维生素 D,也在网上查了哪些食物含有,想了解下有效的补充方式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营养素。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维持血液中钙和磷的浓度。维生素D在甲状旁腺激素及降钙素等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在骨基质上进行钙化作用,使骨质坚硬。因此维生素D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好帮手。
维生素D缺乏症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疾病密切相关。在我国70~90%年龄大于60岁老年人25-羟维生素D水平小于50nmol/L。随增龄,维生素D缺乏更严重,80~89岁人群维生素D不足比例高于90%。
那么如何补充维生素D呢?都说晒太阳以及通过饮食摄入是补充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不过要怎么“晒”和怎么“吃”呢?一起了解一下。
维生素D的家族成员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当数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这两种维生素D具有同样的生理作用。
维生素D3(又称“胆钙化醇”)是由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因其与阳光关系密切,故又称“阳光维生素”,这个途径是人体维生素D最主要的来源。此外,维生素D3还可以从一些肉类食物(如动物肝脏、海鱼、蛋黄、瘦肉、乳制品、奶油等)中获取。
维生素D2(又称“麦角钙化醇”)是由植物中的麦角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而来,但是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D2含量较低。
①不充足的日晒:老年人外出时间较短,或者长期卧床,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不足。
②部分慢性病(吸收不良、肥胖、肝肾功能不全等)。
③药物(抗癫痫药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利福平、糖皮质激素等)。
④高龄:大于70岁时,同样光照,皮肤生成的维生素D仅为青年人的30%。

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0~64岁普通人群每天需补充维生素D400IU(IU是国际单位,400IU维生素D为0.01毫克)。
?6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因为缺乏日照或是摄入及吸收不好,每天需补充维生素D 600IU。
?骨质疏松患者,每天维生素D的应用剂量应达到800~1200IU。
人体维生素D的来源有三:阳光、食物及补充剂。其中,增加日光照射和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春、夏和秋季10:00~15:00,将面部和双上臂直接暴露于阳光下10~30分钟,每周3次即可达到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目的。

蛋黄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之一,普通鸡蛋的蛋黄通常含有37-40IU维生素D。富含油脂的鱼类(特别是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经过晾晒的干蘑菇,以及牛奶、酸奶、橙汁、豆制品等食物中都有不同含量的维生素D。

老年人由于皮肤生成维生素D的水平下降,使用药物,长期居家等原因面临维生素D缺乏的挑战,维生素D的适当补充有助于缓解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其相关疾病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当晒太阳,选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必要时可选择维生素D补充剂。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骨代谢疾病学组. 老年人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科学出版社,2013.
文章来源: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