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这四种关系里的真谛

  原标题: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这四种关系里的真谛

  每个人都离不开关系,每个人也都需要活生生的关系。

  就如心理学中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的,人活着是为了寻找与他人的链接。

  譬如,在一段好的关系里,不仅可以收获幸福感,还可以互相滋养,你的人格与心灵也是被对方不断地抚慰着的。

  因此,当一个人拥有了丰富饱满的人际关系与真实的情感互动,就像是在给自己不断地注入心灵能量。

  那么,都有哪些滋养型的关系能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一个被无条件爱过的人

  会自带光芒

  为什么说一个被无条件爱过的人,会自带光芒?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很容易陷入“有条件的认可”。

  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符合一些世俗上的硬性标准,才可能获得别人的喜欢,获得自信。

  譬如,学历高、工作好、家境好、能力强等等。

  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只要自己达到了这些条件,才会因此感到自信。

  那什么叫做自信?

  实际上,自信是源自于关系,来自于爱。

  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中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在客体关系。

  形象地表示出来,就是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

  而这个内在客体关系,其实就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当我们从父母那得到了足够的爱,足够的无条件的认可,就会因此感到自信。

  所以,自信来源于准确的表达。

  其实就是你在关系中,如果得到了足够的爱与认可,那么你就会形成所谓的自信。

  而一个能够被无条件爱过的人,之所以能自带光芒,也是源自于关系中的爱。

  让这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得到无条件的接纳、认可。

  因此他也会把这份自足感,应用到更多的事情与关系中。

  于是在做任何事情,或与任何人相处时,即使是遇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也是能够保持一份独有的自信心。

  所以,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获得这份自信,就要学会无条件的爱、接纳、信任与认可。

  而如果你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也可以去寻找其他关系的认可,又或者是自己给与自己无条件的接纳与认可。

  而不是总是用高要求,高标准来评判自己。

  

  好的父母拥有容器的功能

  什么是容器?

  心理学认为,好的父母应该是一个好的容器,能够尽量给孩子一个自由伸展的广阔空间,允许孩子的活力在这个容器内肆意流动。

  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提出过一个理念,叫做:抱持性环境。

  意思是指: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遭遇到挫败时提供支持。

  抱持性环境,就像是孩子最初获得的一个外部容器。

  当他能将这个外部容器内化到自己的心中时,就能形成一个高稳定性的自我。

  所以,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最初获得一个好的外部容器,就要具备这3个特点:

  当孩子将事情做好时,认可孩子;

  当孩子遭遇挫败时,支持孩子。

  让孩子的活力、各种情绪、攻击性在你们的关系中肆意地流动。

  

  真爱是如其所是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都喜欢将对方改造成自己所期待的样子。

  如果对方达到自己的期待,这就是一份真爱。

  但如果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那就证明对方不爱自己。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也就是说,如果是真心地爱一个人,就应该去爱这个人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打着爱的名义,在这份爱里隐藏着对对方的控制,自己的自恋心理,希望对方的一切行为能够“如自己所愿”。

  那这就不是真爱,因为你都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甚至你可能对对方原本的样子都完全不感兴趣;

  只是想把对方改造成自己幻想出来的完美伴侣的模样,而这一定是一份严重的“假爱”。

  真的爱一个人是什么样的?

  是“如其所是”,是接受并看到对方真实的存在,是放下自己的自恋、对对方的控制,是看到对方本来的模样。

  

  要在关系中构建“我与你”

  而不是“我与它”

  什么是“我与你”和“我与它”?

  这来自于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这本书。

  马丁布伯说,这个世界上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我与你”和“我与它”。

  什么是我与你的关系?

  是说我放下了自己的所有期待,我对你没有要求,没有判断;

  只是拿出我的全部本真与你相遇,这样的关系就是“我与你”。

  而我与它的关系,是说我与一件事情或人视为实现目标的对象或者工具。

  那么这个时候构建的关系,就是“我与它”。

  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构建“我与它”的关系。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以后的社交,大多都是功利式的社交。

  但是,我们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想要更加长久,最好的相处方式,也一定是真心换真心,也就是“我与你”的关系。

  所以,如果你想要构建一份更真挚的关系,就要拿出自己的本真。

  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放下自己所有的预期与目标,与一个事物或人构建关系。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有可能构建出“我与你”的关系,与对方全然地相遇。

  ▽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独地活着的,一个人的一切幸福感的来源也必定是源自于关系。

  但同样,一切烦恼的来源也同样是源自于关系。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一双在关系中的心灵之眼,去看透一些关系中的本质,也许就能让我们避免掉一些在关系中的张力。

  愿我们都能掌握关系中的真谛,活的轻松而惬意。

  来源:微信公众号“晓萍萍萍”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