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距离类似郭德纲「人人皆知」的程度还有多远的距离?

  前面问题表述不太清楚让答主误会了很抱歉。加电影标签的原因是因为沈腾的知名度国民度其实比郭德纲低,提起郭德纲几乎人人都知道,沈腾可能还达不到这个程度,所以我就把所有跟他相关的东西加了标签,便于大家知道他是谁。其实之所以将他们做对比一是因为两人的年龄实际只差三岁———一位73年一位76年,都是同辈人。二是因为开心麻花和德云社都是非常有名的喜剧团体,而他们一个是德云社最出名的人,一个是开心麻花最出名的人。以郭德纲的成就来说,虽严格来说不如比他年龄上大一辈的赵本山老师,但也差得不多,勉强可以比肩,但以几年前的沈腾来说是不可能能与郭德纲相提并论的,不过沈腾这两年发展很迅猛,郭德纲因为相声这个行业本身处于衰落期,再想进步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谢邀。

  1.如果你说的是钱的话,那基本上永远赶不上了。

  郭德纲能在0506年左右一炮走红,得益于不可复制的时代特性:其以津京为中心向外辐射,本身在北京有一定的观众基础,天津正逢茶馆相声复兴,同时校园相声也随之兴起,几场省亲演出为其打下了基础(之后就不行了,在八一礼堂没干多长时间就黄了,现在在天津应该就剩初三初四的省亲专场了);当时他那种风格的相声,给包括津京在内的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津京、东北部分地区之外,一些人第一次能听到除晚会相声之外的相声,甚至有一部分是第一次知道相声是什么(当然了,知道的到底是什么就另当别论了);网络在那个时间段开始普及,其能在网络上为自己包装、宣传,乘着这股春风为全国熟知。到现在,德云社是集相声演出、培训、餐饮、娱乐、卖红酒于一身的集团了,这股春风没有第二次,其他人几乎没有可能再复制德云社的成功了,因为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开心麻花据我所知应该还是以演出活动为主,包括话剧、包括小品在内的喜剧形式、电影,好像是没有太涉及商业活动什么的,如果开心麻花也转向商业,那么他们也没被h……不是,他们也有可能做大,但是不会像德云社做的那么大了,单纯的演出永远竞争不过资本。除非德云社花钱如李德锡。

  2.如果你说的是表演,那真不太好比。

  都是表演喜剧,但是出发点不一样。比如德云社的本行是相声,开心麻花的本行是话剧,小沈阳他们的本行是二人转。

  相对于相声来说,个人感觉话剧更吃功夫,因为有时话剧是不靠包袱来影响观众的,这就比较看演员的功夫了,话剧演员得是有点真能耐的。不过德云社里也是有一些不错的演员的,包括但不限于郭德纲、于谦、高峰、栾云平(栾云平现在让高峰带的,翻包袱是越来越讨厌了……)、孙越,这些人也是从地上摸爬滚打起来的,从艺许久,师出名门或者有家传,也是有能耐的。但是话剧和相声的艺术风格还是不太一样的,并且话剧目前来看不算一个太大众的艺术形式,相声毕竟是从地上起来的,群众基础比较好。

  3.知名度:

  虽然通过春晚让全国观众都知道开心麻花了,不过12年郭德纲上春晚时,那已经是全国知名了,起点就晚了,不太好追了。但是有一点,对于除脑残粉之外的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郭德纲,还是沈腾,就是俩人名儿。

  4.创作:

  我看开心麻花的不多,听的郭德纲的也大多是十年之前的活了。从春晚及电影的表现来看,开心麻花的本子确实不错,听说他们好像有专门创作的团队,外加上演员的功底,有的包袱尺寸劲头挺好的。德云社感觉是没什么新作品了,既然不创作新的东西也能赚钱,谁还写新的呀?高峰倒是总在挖传统相声,但是有的太小众了,对绝大多数尤其是刚听相声没多长时间的人来说,不解渴。(印象最深的就是演《五兴楼/学吃喝》时,尹爷那句是“您看我在这儿说,您都乐成这样”,高峰在钢丝节演时成了“您看我在这儿说,您还有几个乐的了”,哎)

  不过感觉本子的作用在德云社商演上远没有在开心麻花的演出上重要,因为毕竟大多数人是奔着人去的,不是奔着玩意儿去的。牛群:净顾着吃了,谁知道吃的什么呀~

  创作的优势依旧是弥补不了已经成气候的形势,所以开心麻花一时半会儿还是不太可能赶上的。

  以上。

  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总结:

  德云社一直都属于郭德纲,开心麻花从来都没属于沈腾。

  麻花在资本注入之前日子并不好过,甚至连正常的演出也是艰苦支撑,所有的转机发生在资本注资之后。可以说慧眼识英才也可以说伯乐辨良驹,但是每次资本的进入带来利益的同时都是一次股权的稀释,类似的观点我在嘻哈拉到投资的话题下也做过评论。

  德云和麻花都是把剧场演出作为发展根本,区别在于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最简单的理解,郭德纲可以抛开德云的班子去开单口书场,比如《坑王驾到》;但沈腾不可能抛开麻花的班子去自己玩。

  再一个,拿相声演员和舞台剧演员比较电影没意义,电影本身就是舞台剧的延伸,两者不管剧本结构,表演技巧,角色分类都没可比性。

  说回话题,有多远的距离?

  很远,郭德纲只要不死,德云社推出的任何新人都会带有他的标签。沈腾现在是麻花的当家小生,但如果决策层不满足一个小生的市场结构时,他现在掌握的资源必然会分流,比如说常远等人。

  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精神支撑,而不是只在节目中追求立意

  有多少人每天是郭德纲老师哄着睡着的。

  可以从艺术成就和发展模式两个方面考量。

  先说艺术成就。

  沈腾与郭德纲,跟赵本山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陈佩斯朱时茂开辟了小品的艺术门类,赵本山则把小品推向了巅峰,独领风骚数十年。

  除此之外,赵本山在电视剧方面颇有建树,《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电影方面《落叶归根》、《幸福时光》含金量也不差。

  再说沈腾,才华不可否认,但作品还需要沉淀。我个人非常欣赏沈腾,他在欢乐喜剧人上的很多作品,都值得一看再看。但沈腾现在只是一名纯喜剧演员,还没有郭、赵的体量,知名度当然差一截。另外,评论一部作品,要等十年二十年后再来看。有人说开心麻花的电影堪比周星驰的电影,这就有点扯淡了!《大话西游》是94年的作品,你过二十年再来比较吧。

  至于郭德纲,我认为它的作品远远配不上他的实力。老郭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观众想要什么。解放前的相声,练地摊的表演方式,逼得相声人想方设法逗笑观众,什么荤的素的、高雅的低级的花样百出。建国后,相声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以马季为首的相声大家开创了新相声时代,之后相声就只能通俗不能低俗了(没有贬低马季老师的意思,在中国,政治正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郭老师的"说点电视上不让播的",一下子把观众压抑了许久的需求释放了,观众听的那个过瘾啊!记得2007年我刚听郭德纲的相声时,真的是茅厕顿开——原来相声可以这么搞笑!有一次,上班时间听,怕自己会哈哈大笑,听完一个笑点,赶紧按暂停键,等这股笑慢慢消化了,才敢往下听。但这个消化的过程特别痛苦,脸憋地通红、肚子发涨、喘气都有点困难。关键是心理紧张,生怕闹出个大动静来。事实证明:憋笑比憋尿难受多了。

  最近这两年,有人反应郭老师的作品就剩下了屎屁尿、伦理梗和黄段子了。以2017最新相声《多少偷点意思意思》为例。听完之后,凭良心说,笑的次数不少。只是吃饭时,感觉口重了一些。因为里面涉及到了以下关键词:鸡、破鞋、全裸、搂着亲、尿频、拉皮条、杜蕾斯、吃奶、洗浴中心、丁字裤......好家伙,信息量真大。

  是郭老师创作力不行了吗?不是,郭老师的天赋够他用到老,而且相声演员的艺术生命力很长。郭老师为什么自甘堕落?原因是:有名有钱之后,郭老师不愿意自嘲了。或者换个说法,不是不愿意,而是荣华富贵之后,找不着以前的感觉了。我们看他以前的那些经典作品:《我要上春晚》、《我这一辈子》、《我要幸福》、《我是黑社会》、《我要反三俗》、《我要奋斗》、《我要闹绯闻》。都是以一副屌丝形象,借自嘲,讽刺了对手、城管、春晚、有钱人、知识分子。所以,我们看的过瘾!

  而现在的作品里,那个草根郭德纲不见了,那个爱占便宜、没正形、爱显摆、想混出个模样的”二货“不见了,地气也就接不上了。台上的郭德纲变得金贵了,有地位了,弯不下腰了。靠什么吸引观众?只能是屎屁尿和黄段子了。

  至于郭老师的那些电影,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再说发展模式。

  赵本山在这方面思路很清晰,而且颇有远见。他借央视平台火了之后,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广收门徒。光他火,徒弟不火也不行啊,于是拍电视剧让徒弟们全都露面,借着电视剧马上商业变现,搞刘老根大舞台。徒弟们小有名气了,再往春晚舞台上带,小沈阳、赵四、刘能、宋小宝,拉出来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所以,赵本山即使退居二线,赵家班依然可以活跃在舞台上、荧屏里、电影里。

  所以说,一个人打拼容易,带领一帮人打拼难!从这个层面,你就能理解郭德纲为什么要去干主持、演电影等不务正业之举,因为德云社那么多张嘴要吃饭呢。德云社有门票收入?够交房租就不错了。

  可惜郭德纲的度量可能还不够大,好不容易火起来的曹云金、何云伟、李菁等德云社成员却分道扬镳,只剩下耍贱卖萌的岳云鹏。老郭有心通过欢乐喜剧人,把亲生儿子捧出来,无奈郭公子资质平平,老天爷不赏饭吃有什么办法?

  相比之下,沈腾依托开心麻花,大树好乘凉,暂时还没有带领团队的烦恼。但,开心麻花也是有局限性的。开心麻花属于公司化运营,商业利益摆在第一位。《驴得水》口碑极佳,但对于公司来讲也许是失败的。《羞羞的铁拳》这种爆款才是他们想要的。就像欢乐喜剧人决赛舞台,沈腾向卓别林致敬的作品,沈腾坚持不用台词。这种作品形式艺术表现力强,但曲高和寡,注定了市场不会接受。

  但愿这样的艺术追求,沈腾能一直坚持下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沈腾还没开始被摧呢。

  枪打出头鸟。沈腾还没开始被打呢。

  墙倒众人推。沈腾还没开始被推呢。

  差距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