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七记 | 沉浸式体验北大开学第一周

  关于MBA开学一周的“流水账”

  燕园七记

  作为一个好不容易考上北大的普通人,我曾经设想过在北大门口的各种仪式感,但都被一场大雨和核酸检测浇灭。

  2021年9月6日

  The Guanghua MBAer @ PKU

  对沦为平庸的忧虑

  第一天 2021-9-6

  今天,上北大的第一天。

  作为一个好不容易考上北大的普通人,我曾经设想过在北大门口的各种仪式感,但都被一场大雨和核酸检测浇灭。走在校园,跟优秀学子格格不入,只好摆出一副“本女将军久经沙场”的气势。

  今日课程:

  13:00-14:00 桌牌案例

  14:00-17:30 哲学与人生

  18:30-22:00 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

  是的,很赶,上厕所都用跑的。但是,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人文的力量。都说北大是常为新的,“常为新”是谁?真幸福!

  第一课:桌牌案例

  作为一个常年搞活动的人,对桌牌再熟悉不过。本课讨论的,就是每个人座位上的桌牌,到底该不该有?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讨论上课该不该有桌牌或者对利益相关方的评估。我们真正要感受的是北大的思辨与内省,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MBA学生们的思路,让你知道桌牌不是拿来点名的,而是在你心里摆好一个桌牌,告诉你:你已经是个学生了。

  挺酷的,感受到了光华管理学院的用户思维,永远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大家心里都有了自己的桌牌。

  第二课:哲学与人生

  下午两点敢安排哲学课,就是北大的底气。

  课堂上打瞌睡和偷偷处理工作的打工人都很少,鼓掌时长却很长。由此看来,这是堂非常非常非常精彩的哲学课,疗程到位,以至于我种草了一个叫安·兰德的哲学家。

  北大光华MBA培养的是未来商界领袖,需要体力更需要“心力”,从哲学找答案,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去解释现象并绘制一张地图,找原因做解释,对超乎寻常东西做超乎寻常的发问,因为我们需要站得足够高。

  教授把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描述到了我能听懂的程度,甚至我们讨论了“爱国”的“国”到底是territory、nation还是state。我们所说的爱国,到底是对领土的深情、对民族的认同还是对政府的认可?这种思辨的角度让我真的感觉到醍醐灌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也许这就是哲学的意义,让我们有存在的勇气,而不因为人生漫长或知识的贫瘠感到无聊;让我们人生获得方向,过上“反思且反复论证”的生活;让我们远离平庸之恶。

  当我们讨论国内外新冠疫情防控方式时,我们在讨论健康与自由的关系;当我们讨论美学时,我们在追求美传递的某种观念;当我们讨论什么是真理时,我们在反复论证与论伪。

  我,可能真的理解了哲学之美。

  第三课: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

  这堂课是大多数北大新生的开学第一课,真的,值!

  本来以为是一场思修课,但是上完后却有种对知识的感激与治学的激情(比如现在还在写小作文)。从北京的历史到燕园的变迁,多年来与隔壁的竞争合作,让我身上有了点“北大文化人的气味儿”。

  北大人的心结就是对沦为平庸的忧虑,北大的未来就是燕园深夜的灯光,被击中。这真不是内卷,也不是PUA,是被优秀的人们带着不得不往前的紧迫感。教授反复建议让我们去其他学院听听讲座,去“一塔湖图”看看,逛逛园子。对北大的自豪和对“北大人”标签的守护,这就是最好的思修课。

  啊,夜深了还是很激动,这学费真的值了。至少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游得很快乐,课程中有些精彩无法在这里显示,只能说一句:北大教授就是酷啊。

  大学的精神就是思辨

  第二天 2021-9-7

  北大的第二天,天气可穿衬衣和一步裙。

  今日课程:

  09:00-12:30 世界百年大变局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

  14:00-18:00 中美创新商业化战略比较-后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及全球经济走向

  为干货干杯。两个老师上课各有特色,旁征博引,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北大学者风采”。

  第一课:世界百年大变局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

  三个半小时的课程,是老师十堂课的浓缩精华,让大家对这些平时在新闻联播和政治考试时才能看到的词汇的理解丰富了起来。

  从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欧亚地区资金流与商品流的走向,到特朗普“美国优先”和拜登政府“联盟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再到新冠疫情对世界格局及部分产业链供给端的冲击,国际力量的“东升西降”趋势被湖南口音的老师串联得非常生动。我们探讨了百年历史变革中能源格局与能源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我才知道有些国家所奉行的“霸权主义”真的是好不讲道理。我们重温了“十四五”规划的各大要点并结合自身企业实践去思考战略方向,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五年规划这种顶层设计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如果我早点看出来五年规划内容都是先“定性”再“定量”,那么当年考试时要背的那些“既要-又要-还要-更要”长段落就更好理解了,这些好美的中国话背后有好科学的逻辑与严谨的智囊团队,这些顶层设计不是纸上的空话而是那么多优秀学者的思想结晶。

  搞清政策,看到商业机会,再做决策,是未来商界领袖们的必备功课,怎么抓准时机进入市场,也许正是我们今天学这堂课该去思考的。

  第二课:中美创新商业化战略比较-后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及全球经济走向

  如果说上午的课是理论思辨,下午的课更像一个企业家的内功心法和眼界拓展,毕竟这堂课平时都是EMBA们听的。

  以Netflix用大数据为《纸牌屋》匹配演员与改编故事情节为例,知识型企业在中国的稀缺不证自明。通过数据汇总,再处理信息整理成知识并转化成商业价值加以应用,才叫创新。

  所以,我们平时在讨论的智慧、创新,到底是突出的科研创新成果,还是真正将这些创新产品与技术做到商业化?难道一个配有L2级别自动驾驶的园区就是“智慧园区”?难道一个公司宣称有了百万级日活用户那就是数据驱动业务?可能不见得。智慧,是将发明与创新之间的规律搞清楚。数据驱动业务之前,先好好管理起数据才是要义。

  希望中国未来的投资大佬们能够明白投资最重要的也许不是技术或者产品,投资是该投资“团队”,也就是投资这个人。毕竟新时代的MBA们学习的不再仅仅是管理财富,更重要的是创造财富。

  回到标题,为什么大学就是思辨?每天的知识太多,如何分辨如何理清内在联系并融汇贯通,需要一点悟性和时间,以及老师的指引。

  所幸,我在全中国最好的商学院(我觉得没有之一,但是又怕其他学校同学不点赞,所以我打了括号)。

  感谢你们读到这里,感谢催更的各位朋友,是你们让我上课更认真了。

  晚安。

  一天就是上下五千年

  第三天 2021-9-8

  北大的第三天,天气太晒了,不想午饭后去未名湖遛弯。

  今日课程:

  09:00-12:30 从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历代入仕概论

  14:00-17:30 十九大以来中国治道变革与反思:中国共产党的融合主义及其意涵

  周三,职场人的小周末,意味着周末快了,对“幸得同学再少年”的我来说,今天意味着课程过半,舍不得。今天的两堂课逐渐体现出了北大的兼容并包和光华 “敢请其他院系教授来讲”的开放,历史学家的治学幽默和政治学家的言语生猛,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天让你穿越古今。

  第一课:从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历代入仕概论

  只看题目,可能你觉得熟悉,真细究下来,你是否知道什么是世卿世禄和世官?九品中正制到底是不是古代职场人专业任职序列?察举制和科举制有什么区别?

  教授用三个多小时讲述了历代选贤任能的制度与利弊,中间穿插了不少严谨学者的小幽默并科普了一些饭局上很有用的冷门小知识。更指出了一些深刻的但是被忽略的问题,比如,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开始的举孝廉开始,选拔人才都是分科选人、专才专用,但到了更发达明清科举制时,为什么开始只靠一门课了呢?诸科合一,跟社会竞争流动不无关系,并且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社会公平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放眼现在,除开教育资源匹配一说,高考、考研是相对科学的选拔人才方法了。你看,你认真努力,说不定也能考个北大光华。

  第二课:十九大以来中国治道变革与反思:中国共产党的融合主义及其意涵

  总的来说,就是开展了一场科学的智慧讨论活动。

  这种课,也只有在北大能听到,像听了一场One Liner风格的脱口秀,教授的话语节奏有点像这种脱口秀风格,每句话都很长且结尾会有一句快速补充细节,每一句都有“梗”但是藏得很深,需要一点悟性和党性。

  但是严肃的事情就应该被讨论,我们所看所想就应该被打开,不是吗?学点生意之外的事,做个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商界领袖,也很酷。

  当然,课要听,饭也要吃,吃饱饭了才能好好学习,明天见。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第四天 2021-9-9

  北大的第四天,天气是跑完17km以后半身不遂,太阳再晒都只能慢慢走着被晒。

  今日课程:

  0900-1230 佛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格局

  1400-1730 中国古代文明当前研究概况

  周四,工作消息依然很多,学习任务也有点重,课间休息时能看到同学们接电话、查邮件甚至在门口开电话会。对职场人来说,学习是种极大的奢侈,希望我的这几天分享,可以给来不及做笔记的同学和因疫情暂时没有机会亲临现场的你们打点鸡血。

  第一课:佛学与中国思想传统格局

  教授先进行了长达50分钟的儒道互补社会结构及儒释道三教合流“扫盲”沟通,坚持放映着第一页标题PPT而坚决不入课程主题,这基本上已经奠定了本堂课的思想基调:沉下心来,才能听得进去。课程与其说是佛学讨论,不如说是人生感悟和对时下社会现象的解释。当“缘分”、“觉悟”、“单位”这种佛教用语在平时生活中无所不在时,你不得不承认儒家思想中所强调的社会属性也融合了佛教的理念。

  “公司让每个人都取个花名就是在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这就是内卷的开始”、“养生就是让自己等死的生活质量高一点”。果然,50岁以上的大学老师,讲课就是如此诙谐幽默。

  宗教的底层逻辑概念是让人相信死后还有另一个世界,佛教讲究的是让你“认命不任性”,一切皆有因果,“莲花长出来是因为下面有藕”,你要顺应自己的命运活出真实的自己,但是你不能不知进退,要感受当下自己的感受,不要委屈自己。毕竟你要知道好景不长,但逆境也不会太长,也要知道苦恼往往来源于“念念不忘”。

  第二课:中国古代文明当前研究概况

  我希望我82岁时也有老师的可爱与认真,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带教具来的老师,轻轻松松调侃“光明顶是我发现的”、“进埃及金字塔里面参观没有中文向导但是有德语向导,我能听一点”、“秦始皇陵考古现场照片里面那个人就是我”,真是北大考古的高级凡尔赛。

  本堂课讲述了“现代人起源于东非”、“马踏飞燕其实是汗血宝马”、“大月支贵霜王朝把融合希腊文化和中亚文化的佛教传入中国”等历史细节,配合考古证据刷新了大家的固定认知。老师的执着可爱在回答同学们各种“道听途说天马行空”的提问时更加明显,“我只研究过去的事情,未来的事我不参与”、“这不是我的研究范围”、“人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你能做什么才做什么”,有一种老考古人的执着与专注,让人想鼓掌。

  今天凑巧的是,两位老师都是潜心专注于自己研究领域的匠人,他们都致力于内省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任性与自由,让人心生羡慕。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希望我们在感受大千世界的同时,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是软肋也是盔甲

  第五天 2021-9-10

  北大的第五天,天气是五点半起床参加开学典礼依旧很晒人。

  今日活动及课程:

  06:45-09:30 开学典礼

  14:00-17:30 美的回归

  周五,北京同学们纷纷请假来参加学校开学典礼,可见北京的周五也挺容易请假的。随着回程时间临近,终于在桌牌的帮助下对上同学的名字和脸,慢慢地开始有了“社会属性”的集体意识。

  这群平均年龄33岁,平均工龄10年的中青年可以为了班级荣誉临时买件统一的白上衣,也可以在六点四十五准时到达集合地点并且乖乖站成一列等待出发去操场。纵横职场多年还能回到北大读书,不禁有点小骄傲。

  第一课:北京大学开学典礼

  今天有一万名师生在五四操场参加典礼。

  民乐乐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蹈社团轮番上场让我这个中年人感慨青春真好,我录了一段三分钟的阿卡贝拉《十七》,直接可以让你起鸡皮疙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小窗我发你。

  接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药学博士生、老师及校长的发言,没想到吧,我还做了笔记。总结起来就是北大是一所家国情怀常在心的学校。本科生说努力才能改变,博士生说进步是为了报效社会,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与同学、自己、社会沟通,校长希望我们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时代、读懂自己。

  很感动的是,我们不再将成绩和好好学习拿到台面来炫技,这是这所学校最基础配置。读懂自己,完善自己,不给自己设置天花板,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成物”中“成己”。这就是北大的情怀和责任,对我们这样一群人来说,这些话可以抵达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软肋也是盔甲。

  第二课:美学与美好生活

  作为人文课程的最后一课,这堂由艺术学院院长教的美学课值得一听,干货且有用。

  Aesthetic翻译成“美学”其实限制了对部分感性认识领域的关注。美学研究美、感性认识和艺术。教授也总结说内在的生物法则影响审美判断,比如根据一项历时数年的调研,全球人民都喜欢东非草原的风景,说不定跟现代人类起源于东非有某种关联。你看,跟昨天的考古课呼应上了。

  因学术而思想

  第六天 2021-9-11

  北大的第六天,天气是再晒也得逛园子。

  今日课程:

  09:30-11:30 批判性思维与商业伦理

  周六,体检加游园,步行突破15000步。再次意识到不会骑自行车阻碍了我求知的道路,后怕自己如果来读本科,每天该起多早去赶课,嗯,好像自己没读北大本科是因为不会骑自行车一样。

  课程:批判性思维

  从今年6月班级认亲会开始,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何德何能可以加入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至今我也没找到自己的答案。

  今天听了刘俏院长对专硕研究生的期待以后,我想我可能是光华在尝试去实验和包容的那类学生吧:从业背景一般,所处行业也不算节点行业,个人更是资历平平,今后唯一的努力方向可能是做个好校友,好校友的功能不言而喻,革命还需努力。

  在这个师资力量堪比一所211大学的学院里,我们的开学第一课是“批判性思维”,是自省,这可能是光华带给我的“因思想,而光华”。

  在光华的两年,是走出舒适区的两年。这过程可能无比痛苦,但学习就跟健身一样,是别人看得到却拿不走的东西。用批判性思维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与判断,才不会对人生和社会有过多的困惑。

  毕竟我们的征程是“引领风骚”。

  批判性思维和“杠精”有何不同?我想是底层逻辑上的“逻辑”不同。批判性思维是“问正确的问题”,基于事实和推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批判性思维重视因果,让我们基于不同立场假设可能的结论,去包容和富有同理心。相反,杠精往往就是用逻辑谬误让你无话可说并败下阵来。

  因学术,而思想;因思想,而光华。这几天的更新下来,我好像懂了一些道理,又发现了更多未知。才入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感谢一路同行的你们,感谢始终努力的自己。

  我们明天见。

  敢当,在暴风雨中跳舞

  第七天 2021-9-12

  北大第七天,天气是雨中有晴,是即将回到职场的心情。

  今日主题:

  10:00-12:00 光华管理学院开学典礼

  周日,一般到这个时候会习惯性看工作邮件,向周末说拜拜。而此刻我坐在登机口附近,给一周的学生生活说拜拜。

  2021级共1400名新练习生进入这个团队。

  今天我三生有幸,见到了这辈子能够见到的最多数量的状元、博士生聚集在一起。也因为EMBA大佬们的加入,今天打开最多的界面是百度百科。当然MBA同学们也是藏龙卧虎,待会儿举个例子。

  在这个微缩的小社会,你能够看到一个个小小的生态圈,这种有趣的相似与不同,在新生代表发言时更加明显。

  本科生代表是宁夏状元,主要感谢自己并以家国情怀鼓励同辈们继续努力。金融硕士代表、商业分析硕士代表、会计审计硕士代表们的发言稿都是专业特色稿,学术研究生博士生代表脱稿演讲很值得尊重,作为成熟的研究者,主要聊了愿望、责任、敢当。

  对我而言,全场的第一个亮点出现在MBA代表春秋航空的张武安(Title太多,建议你们百度)的登场,3分钟的脱稿演讲让同学们纷纷鼓掌(可能是想告诉旁边有很多问号的大一新生们:小朋友,你们的路还很长)。

  张大哥班上最小的同学,只比他儿子大了两岁。一个DBA逆流回来读MBA,用行动告诉我们:躺平很容易,向上很难。年龄、资历都不是我们停止学习的借口。

  EMBA代表是个中文不太好只能英文演讲的外国朋友,一段很好的英语听力练习材料。翻译下来的就是“师夷强技以自强”的美中关系版,只不过是反过来的版本,厉害了我的国。

  全场的第二个亮点是校友代表秦昕教授,重普段子手,诙谐幽默地鼓励状元们要敢当最后一名,毕竟这样你后面就没人追赶,而你想追谁就追谁。

  而最发人深省的则是刘俏院长致辞,学会在暴风雨中跳舞,竭尽全力打一场好仗,培养坚毅的品质,用伟大的思想付之于长期目标服务,讲完即可预见这又将成为金句,详情可以看公众号链接(点击阅读:在暴风雨中跳舞)。

  这一周“长时间暴露在学术中”的生活结束了,我收回第一天说学习是最轻松愉快事情的论断,拍PPT讲义很轻松,但是理解讲义上的每个字都很难。北大很小,几小时就能逛完,北大很大,包容我们肆无忌惮的梦想,培养我们人文的精神并受益终生。在经历了一周的自省与思考之后,着实有点累了,该回到职场去乘风破浪放松一下了。

  毕竟如果你真正深爱一件事情的时候,用它来放松就很幸福。

  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在各自的战场上继续披荆斩棘,来时相见时更是有酒有故事了。

  再见了,随笔。

  再见了,大家。

  随笔作者:余可欣

  2021级北大光华MBA

  在职2、3班

  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部长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推荐

  原标题:《燕园七记 | 沉浸式体验北大开学第一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