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丨《网络传播概论》书目解析】网络内容研究
我,研大神,考研知识的勤劳搬运工,研究新传学科有很长时间了,目前很想为考研学子贡献我的一份力量,所以有了今天的分享,跟我一起来吧~
快来加入我们的新传研友组织:23新闻传播考研备战群【点击群名称入群或搜索群号:879561248 备注 知乎 即可】
转眼已进入暑假阶段,七八两个月是夯实提高、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期。同学们可以将学习重点转移到“制作专题”和“答题输出”两点上。建议同学们阅读过程中补充“论文之窗”“热点分析”板块中相关内容,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本次解读的“内容研究”板块主要包含书中第六章“网络信息的整合形式”中一至五节内容,其中,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规律部分有很强操作性,很多高校喜欢在实务中考察新媒体新闻标题的制作。“题好文一半”,标题制作不仅在消息、评论写作中占有分值更影响整体印象分。掌握五个制作要点:①兼顾提示要点与引导阅读双重需要②强化关键词③避免拖泥带水④格式相对规整⑤突出辅助信息对拟定标题大有裨益。
一、媒体信息整合模式创新
(一)信息形式在网中的应用特点
1.文字传播的非线性化
网络中的文字,常常可以用非线性化的方式来呈现。其技术基础是超链接。
超链接,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一个特殊手段。
报纸上的文章由文字以固定顺序形成,人们的阅读也就只能沿着这个固定顺序进行,这是种线性结构。
但在网络中,信息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被看作是网状的,信息之间往往存在着多样化的联系。人们只要点击设置了超链接的地方,就可以从一篇稿件跳到另一篇稿件,从一个网站跳到另一个网站。因此,传统的线性阅读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
与非线性相关的另一个特点是,网络中的文本可以用层次化方式来呈现。(一篇文字稿件的标题出现在首页,点击标题后进入下一层才能看到正文。)而文中的超链接或文后的延伸阅读还可以把阅读者带到更深的层次。
超链接可以打破一段文字的封闭性,丰富信息之间的关联,实现对内容的扩展。恰当地运用超链接手段,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2.图像传播的“可PS性”
在传统媒体中,照片加工后实现的效果有限。而对读者来说,印在报纸上的图像,只能用于观看,阅读者无法对照片进行加工与传播。
数字时代,图像的加工处理变得越来越简单,图像这个对象是可以反复修改的,这种修改既可以来自传播者,也可以来自对图像进行再传播的受众。于是,“PS”(意指利用Photoshop等工具对图像进行加工)图片开始盛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技术因素的威胁。对传播者来,审慎地运用技术,坚守新闻报道的基本操守,是其基本的原则。
对于用户来说,“PS”图像常常是他们进行恶搞的一种方式,也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典型表现。但是,恶意“PS”图像来制造谣言或假新闻,则会成为网络的一种公害。
3.图表应用的常态化
进入网络时代后,图表应用开始常态化。信息图表更是作为新媒体的一种新应用手段,日益得到重视。
信息图表是数据、知识等内容的一种可视化表现手段。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人的大脑处理图形、图像等视觉符号的速度远远高于对文字处理的速度。因此,可视化的确是信息的一种“快捷”呈现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其传播效果通常要好于文字传播效果。
4.视频信息的碎片化与传播的现场化
视频的生产,过去是电视台等专业机构的专利,但进入Web2。0时代后,视频网站开始兴起,而它们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UGC。用户参与视频生产与传播,对于整个网络的视频应用也产生了影响
从网络传播的特点来看,视频越来越趋向信息的碎片化与传播的现场化,特别是在网络新闻领域。
(1)碎片化与短视频
早期的视频网站主要是面向PC终端的,时长也没有特别限制。而进入移动时代后,网络视频生产开始向“短视频”倾斜.
短视频并不只是在时间上短,它还意味着叙事模式的创新,今天的短视频需要打破传统电视的完整叙事逻辑,用一两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长呈现那些高潮或富有戏剧性的部分,力求在几秒之内就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2)现场化与移动视频直播
网络视频更强调现场的参与和现场感的传达。移动视频直播进一步推动了这种现场化,甚至将其实时化.
移动视频直播是利用移动终端和相应的平台进行视频直播的应用。除了个人直播和新闻直播外,也广泛应用于各种垂直领域。
新闻直播是移动视频直播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媒体的移动新闻直播如果只是把过去的电视直播小屏化、轻量化,而不能传达出用户所期待的原生态的现场感和人们的在场感,恐怕难以完全满足网民的需求。相比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移动新闻直播如果要赢得更多受众,就需要在“语态”上做出较大调整。
具体而言,“语态”的变化包括如下几方面:选题多样化、角度微观化与现场化、适当地披露幕后及多角度地聚合素材等。
5.音频应用的多场景化
网络中的音频,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接收,使用的场景也有了大大的拓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的功用:
其一是承载基于声音的特定表现形式。以声音为基础产生了很多艺术表现形式,如歌曲、评书等。
其二是满足“听觉化动物”的偏好。
其三是作为伴随性信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获取量。当人们在用眼睛阅读时,音频内容可以成为一种伴随性内容出现,可以提高人们在单位时间里获取的信息量。
其四是针对人们的惰性,提供“朗读”服务。
在新闻内容的传播中,音频还具有实证和渲染气氛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闻的现场感和可信度。
6.动画应用的普及化
从Fash技术到JavaScript,再到HTMI5,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动画的创作与传播,动画也成为网络中主流的传播形式之一。
动画不仅是一种生动的信息呈现形式,还可以突破图像、视频等在素材采集方面的限制,进行更自由的表达。
Flash动画为网络新闻的多媒体表现提供了新的手段,它不仅可以模拟或再现新闻现场,还可以将各种信息手段整合在一起。动画也为网络新闻的互动创造了新的可能。在今天的HTML动画中,这种互动创造了更强的用户代入感、参与感。
(二)网络信息的层次化组织
1.网络文本的基本层次(了解)
网站或客户端中的内容是以层次树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的,在不同级别的页面上逐渐出现的。与之相应,在为网站或客户端写作或编辑新闻时,它可以采用将内容分层的做法。
通常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内容提要。
层次三:正文。
层次四:文中链接
层次五:延伸性阅读
通过这样的层次,稿件的信息呈现方式发生了改变。而要实现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主要手段就靠超链接。
这样一种分层写作模式,也适用于长篇文章的改写。改写时,留取文章的主要线索,将详细的论述部分,用超链接的方式展开。
2.标题的制作要点
网络时代,标题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网络媒体甚至某些时候被人称为“标题媒体”。
(1)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规律
①突出新闻亮点
对稿件中出现的事实进行分析、提炼,决定将什么样的事实放到标题中。
包括:强调重点或特殊性;突出接近性(与受众);突出阶段性特点;烘托关键数据,注意数字的“可感性”,也就是人们是否能真切感受到数字的意义或冲击力;释疑解惑;强化冲突性或戏剧性;做好“翻译”。有些内容可能会有一些知识门槛,通过标题需要将其中的一些重点进行“翻译”,不仅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也可以增强内容的可读性。
突出亮点的同时,还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②准确传达信息
从内容提炼方面看,要做到准确,就要求标题突出新闻时防止以偏概全。从形式方面看,要求用词准确,表达到位。
③符合标题规范
(2)网站、客户端新闻标题制作的特殊规律(实务部分)
①既是“入口”又是“路标”:兼顾提示要点与引导阅读双重需要
一方面,标题是新闻稿件的多级阅读的起点和入口,是新闻内容的最基本层次的提示。在很多情况下,受众只通过阅读标题来获得基本信息,而不再点击阅读正文。因此,标题应该能传达事实的基本要素。
另一方面,标题担负着吸引眼球、引导下一步阅读的作用。同一个级别的标题中,只有那些具有“亮点”的标题,才能赢得高点击率。在网络平台上,为了带来点击率,有些标题故意使用悬念式手法。这些“不确定”标题,往往能引发人们的好奇,从而带来较高的点击率。多数读者对这些标题也是认同的。
但是,为赚取点击率,一些网站或客户端把新闻标题的“煽情”“刺激”作为主要卖点,很多标题对新闻内容断章取义,有些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让人点击进去后大呼上当。以标题中耸人听闻的字眼吸引人们点击的“标题党”现象,似乎愈演愈烈。这些标题尽管对于网站或客户端的实时流量会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其品牌形象
对于专业媒体来说,在标题上下工夫,与保持自己的专业性追求,并不一定是矛盾的。通过对新闻价值的揭示、挖掘来提炼标题亮点,而不是用“煽”“色”“腥”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新闻标题同样能吸引用户的眼球
②强化关键词:标题制作要便于新闻检索
在网中,新闻在首次发布之后,并不是从此就消失了。它们都还存在于数据库中,随时
可能被用户通过数据库查询、搜索引擎检索等方式搜寻,或者被编辑作为相关新闻与其他新闻相链接,或者被新闻自动检索系统搜索出来后发布到新的网站。这些都是新闻的再次利用方式。一条新闻被再次利用的次数越多,传播面也就越广。为了新闻能被顺利地检索出来,在制作标题时,要尽可能将新闻中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名称等放入标题中。
③避免拖泥带水:标题的结构要尽量简化
在网络中有一种趋势,那就是标题结构基本上采用单一型标题而很少采用复合型标题。为了方便用户的快餐化阅读,网络或手机新闻一般不采用虚题,这就简化了标题的结构。另外,由于新闻导航页面上同一栏目的标题会集中在一起,供人选择,复合型标题因占用的版面空间太大,不便使用。即使有辅题,在栏目中也不出现,只与正文一起出现。
④格式相对规整:尽可能满足对字数的限定要求
很多网站或客户端会对标题做出字数上的限制,这是版面安排上的需要,在制作标题时,应该注意到这方面的限制。但是,字数要求不能成为一种机械束缚。
⑤突出辅助信息:适当强调新闻中的其他信息手段
在编辑中,越来越多的文字稿件在正文层次中会辅以其他形式的相关内容,为了让读者在标题层次即获知这些内容的存在,可以在标题中加上“(图)”“(组图)”“(视频)”等字样或便于识别的图标等,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拨:许多学校的实务题目会考察新媒体新闻的制作,如微博短消息、微信推文、系列采访报道策划等。其对新闻标题的拟定有严格要求,掌握这五点对制作新媒体新闻标题大有裨益。
真题链接
1、新闻写作与采访的关系(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440)
2、简述新闻报道的原则(西安外国语大学2020年334)
3、简述网络新闻的特点(汕头大学2020年334)
4、简述网络标题的制作原则(上海财经大学2020年)
5、简述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点(华政2019年816)
二、媒体内容产品形态创新
(一)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传播
1.数据新闻(制作专题)
也可称为数据驱动的新闻,数据可视化只是数据新闻涵盖的新闻生产的整套流程中的一部分。一切利用数据来发现新闻,呈现新闻要素,解释新闻的手段和形式,都可被称为数据新闻。
作为一种驱动和叙事手段,数据的优势在于:
其一,数据可以刻画事物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展现一个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还便于对相关事物进行对比。
其二,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整体面貌或深层表现。
其三,数据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看上去无关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时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才能得到揭示。
其四,数据可以揭示某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或提供相关证据。
其五,借助数据,我们有可能触及某些现象或事物的内在模式或规律。
其六,在预测某些事物的趋势与走向方面,数据具有独特的力量。
这也成为数据新闻的一个发展重点。而未来数据新闻与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结合,将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
拓展:
数据新闻在英文中也称DataDriven Journalism (数据驱动的新闻)。
《纽约时报》的阿隆?菲尔霍夫认为,数据新闻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它包括处于持续发展中的一整套新闻叙事工具、技巧与方法,涵盖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报道(使用数据作为“信息源”)到最前沿的数据可视化和新闻应用等。
2.信息可视化与数据可视化(DataVisualization)
信息可视化指的是用图形、图像等视觉符号方式来进行数据、知识或其他抽象信息的传达。还有一些信息原本是“非图形化”的,将这些信息转化成图形的过程,即为“可视化”过程。
数据可视化(Datavisualization)是信息可视化的一种。数据可视化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可以被用于分析的数据,二是其形象化的呈现。也就是说,数据可视化既强调“可视化”,更强调这种可视化的基础是“数据”。
尽管数据新闻并不等于可视化,数据新闻的结果也不一定要通过可视化方式来呈现,但在网络信息超载的情况下,可视化有助于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此外,在网络特别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可视化的信息图表,也更便于传播与分享。
3.信息图表:信息图表,是信息可视化的结果。
点拨:信息图表是一种将数据与设计结合起来的图片,它有利于个人或组织简短有效地向受众传播信息。它使可视化的数据或概念,它把复杂的信息传递给受众,使其快速消化和理解这些信息。
信息图表在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作用(结合书p244-250案例理解):
1、提示要点:一条新闻中的重要内容,如果用信息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关注、理解和记忆这些要点。制作信息图表的过程,也是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与提炼的过程。
2、揭示关系:新闻事件中,各种对象间常常具有各种复杂的关系,信息图表有助于梳理和揭示这些关系。
3、图解过程:信息图表可以将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图示出来,使人们有更直观的认识。
4、梳理进程:“时间线”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信息图表,其主要作用一使以时间为依据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二是以时间为线索揭示整个事件的变化过程。
5、展现情状:对于展现一个事物的状态而言,地图常常是一种很好的结构方式。因为它可以直接呈现空间关系,同时将其他维度的数据与空间进行关联。
6、阐释观点:有些信息图表表达或隐含了媒体或编辑的某种态度与意见,是媒体“借图说话”的一种手段。这类信息图表的视觉信息组织包含着一种内在的论证思路。数据以及其他视觉信息手段成了论据,当充分的论据按照合理的逻辑呈现、演进时,一些观点的达成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7、揭示规律:规律如果通过信息图表来表示则会给人更直观的印象。
8、实时交互:一些具有互动功能的信息图表本身就是一种数据“采集器”,可以实时收集受众意见,并且将它们马上转化为新闻内容的一部分,使其成为新闻延伸与深化的基础。
9、个性化服务:信息图表的功能正在向着深层次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发展。例如在一些个性化的交互式信息图表中,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将自己的相关数据输入进去,从信息图表里获得个性化的数据处理结果。此时,信息图表成为了一种个性化工具。
数据新闻及可视化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1.数据新闻及可视化目标下的数据处理流程
要完成数据新闻或数据可视化,其前提是获得有用的、可靠的数据,研究者保罗·布拉德肖曾提出数据新闻所需要的步骤:(1)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清洗(3)了解数据的背景(4)数据的结合
2. 数据新闻及可视化的数据来源
用于数据新闻或可视化的数据的发现或采集,可以依赖不同的渠道
(1)来源于新闻或媒体的数据。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可以是媒体已有的报道。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可以带来新的数据新闻。具有媒体属性的网站,本身也有大量数据,
(2)来源于政府机构、组织或企业的数据。政府机构、各类组织以及各企业都会发布很多公开信息,这些公开信息可以作为已有数据的背景或对比性信息,也可以加以单独利用。当然,对于这些来源的数据,特别是组织和企业的数据,需要对它们的可信度进行判断。
(3)来源于数据库的数据(各类报纸、期刊数据库或专业数据库)
(4)来源于用户的数据。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户主动生产的内容,二是用户的各种行为记录数据。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可以将个别的、分散的行为中蕴含的共同规律揭示出来。
(5)物联网数据。当物联网的传感器日益普及时,各种物体采集或发出的数据也越来越多。
3.网络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
(1)常用工具(了解)
(2)众包化数据采集,即利用网民的力量进行收集。这样一种方式,可以称为“众包化”的方式,也就是当我们需要的数据无法从一个来源中获得时,可以建立一个平台,通过刺激网民参与,使他们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或贡献者。
4.数据的预处理
在运用数据来讲故事或进行数据的可视化之前,我们必须对数据进行一定的预处理。
(1)数据“可用性”的鉴别
可用性的鉴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数据真实性、权威性等的鉴别
首先需要对数据的来源进行分析。尽可能以权威部门的数据为准。对于来自商业化机构的数据,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商业利益的干扰,常常可能导致数据出现偏差或者“不公正”。
对同一方向下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比较,往往可以帮助判断数据的质量。
②对数据产生背景的了解与分析
数据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生成的?它们是否还适用于现在的情况,是否适合我们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些分析,一是有助于我们了解数据的时效性,判断它们是否仍然有效,二是有助于我们了解数据的价值及适用范围。
③对数据质量的分析
数据的完整性,是判断其质量的一个基本标准。数据的一致性,也是判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一组数据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那么就应该对数据的质量存疑。
④对数据在特定主题下的价值的判断
这种判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对特定主题或观点的支持能力。二是在此主题下数据的完备性。
(2)数据的清洗(了解)
信息图表的应用方向及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信息图表的三大应用方向
目前的信息图表的应用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数据可视化,二是看图说话,三是以图整合。
(1)数据可视化:“量值”或“关系”的形象再现
目前的数据可视化主要针对三种类型的数据
一是针对数值型数据的可视化。主要是显示各个数据的量值,并进行直观比较,或展现其变化规律.
二是针对文本型数据的可视化。主要是对文本的特征进行直观呈现,如词出现的频率、出现的语境等。
三是针对关系类数据的可视化。事物、人或各种组织机构的关系,都可以通过网络图等进行呈现。
目前的数据可视化中的数据,主要是这三类数据,而音频、视频信息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还相对有限。这两个领域的数据可视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对于现成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相对简单,而要对新闻进行可视化加工,其基础在于将具象的新闻对象变成抽象的数据。新闻的“5W+1H”中,何人、何时、何地这三者本身就可以作为数据处理,但何事、如何、为何这些过去难以被当作数据看待的要素,以及复杂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揭示、影响分析等,如何被转换成数据,则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对于那些不能直接作为数据来处理的较为抽象的新闻要素或者概念化信息,可以考虑寻找其中一个或几个可以用数据来呈现的具体元素。
(2)看图说话:信息的视觉化萃取
即把文字信息变为形象符号,以视觉方式引导人们对信息的关注与思考。
今天的媒体,特别是网络,面对着一对极大的矛盾:一方面是信息的高度过载,另一方面是受众变得越来越懒这样一个现实。“看图说话”型信息图表的流行,在某种意义上是这种矛盾的产物。信息图表是信息萃取与精华提炼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受众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更快地获得信息精华。这种图表常常也引导着解读与思考信息意义的方向与路径。
(3)以图整合:多元信息在图形上的集成
在网络平台上,信息图表还有另外一种作用,即作为集纳各种信息的“容器”,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导航。那些具有互动功能的信息图表特别是时间线和地图,往往可以成为整合不同时间、不同来源的内容或稿件的框架。这些信息图表中的链接,可以将用户带向原始素材的来源。
真题链接
1. 数据挖掘(名词解释,北京大学620,2019)
2. 数据可视化(名词解释,内蒙古大学,334,2021)
3. 数据可视化表达(名词解释,河南大学440,2022)
4. 数据新闻(名词解释,复旦大学,334,2021;简答题;名词解释,四川外国语大学 334,2022;)
5. 简述大数据时代传播的特征(简答题,兰州大学637,2020)
6. 简述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简答,湖南师范大学831,2022)
7. 大数据对新闻业务的影响,(论述题,河北大学,440,2021)
8. 大数据如何影响媒体的运营(简答题,山西大学,334,2021)16.数据新闻生产的技巧有哪些。(简答题,上海财经大学,实务,2021)
9. 数据可视化在传情达意上的优势和劣势(简答,暨南大学809,2021)
10.请论述网络用户数据分享的权益和可操作性以及对产业、社会的影响。(论述题,北京大学(区分方向),637,2021)
11.大数据对新闻生产的影响(简答,陕西师范大学710,2022)
(二)智能化新闻与算法推送
(三)沉浸化新闻与场景传播(了解。结合以往推文,积累经典案例)
1.H5新闻(结合第六章第五节)
点拨:指的是HTML5.0版本标准。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是指页面内可以包含图片,链接、音乐、程序等非文字因素。利用它可以实现丰富的多媒体效果,能生成灵活的动画特效,可以形成强大的交互应用和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页面传播效果进行追踪、分析。H5页面特别适合移动终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也十分方便。
H5新闻:H5新闻:建立在HTML5技术上,包含文图音视频动画等交互设计。终端显示屏上以动态、综合的呈现形式H5新闻通过加诸图片、特效的报道方式,大量运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音乐以及动画等,带来新闻可视化的变革,打破了纯文字对受众视觉的掌控,增加了新闻传播视听感染力。
交互新闻:交互式数据新闻是数据新闻发展形态的进阶表现,是以允许读者查询和添加数据的开放式数据库为基础,以计算机算法和程序为手段,以鼠标点击、拖拽等指令触发为途径,将数据与数据、数据与其他媒介形式相关联,进行多维度可视化展现和实时互动的新闻。
人机交互是交互式数据新闻的基础,传受交互是交互式数据新闻的趋势。
交互式数据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多维度展现新闻关系,多用于深度报道;②鼓励和引导读者参与,“新闻共产”成为可能;③使新闻成为“产品”,要求后期维护。
目前,交互式数据新闻也面临着数据资源的获取困难;数据资源缺乏统一的格式,可操作性差;数据新闻团队建设仍需加强等困境。
真题链接
2022年西南大学名词解释
2.VR、AR、MR新闻
真题链接
1.有学者提出:虚拟是多么让人沉醉的向往,它可以带来快感,创造邪恶,它与善和恶都无关,它不该属于现代社会任何一种观念。结合实践以传播伦理对此进行分析。(论述,华南师范大学440,2021)
2。VR对娱乐的影响(论述题,深圳大学334,2019)
3. VR 对视频内容生产的影响(简答题,四川大学916,2020)
4. 简述并比较VR、AR、MR的特点(简答题,北师大745,2019;简答题,中南大学889,2022)
5. 虚拟现实(名词解释,南昌大学619,2021)
6. AR、虚拟现实对新闻报道的影响(简答题,内蒙古大学334,2020)
7. 简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征(简答题,中传334,2020)
点拨:考题多结合疫情或今年重大媒介事件考察。短视频使得疫情真相,高效传播。短视频传播具有短平快、可视化、互动性强的特点和优势,在抗疫宣传方面作用突出、效果明显,是主流媒体高效传播信息的有力武器。如疫情间,央视新闻客户端《主播说联播》推出了许多简短精悍的短视频产品,驾起了百姓连心桥,得到了众多网友肯定。
慢直播:新闻现场,实时呈现。央视频《疫情24小时》开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24小时呈现施工画面。
普利策新闻奖作品《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属于融媒报道(多链接、多介质、多层次)解困新闻、建设性新闻(女性遭受伴侣暴力致死,从社会求助文化法律角度分析成因和解决办法,成功将保护女性话题体制政府议程。)及“全息媒体”的案例。
未来密码《永不消逝的电波》7个月精心修复,首部黑白转彩色4k故事片,登陆大银幕。中国电影资料馆强强联合,红色经典焕发生机。
注意:案例最好准备两个,一经典一时新,灵活使用。案例再精不再多,以能灵活使用阐释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