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电影推荐]《饮食男女》:探讨家庭伦理关系,重构人本身的理智与情感的抉择

  《饮食男女》好看吗?如果可以,我愿意打10分。这部1994年上映的电影隐藏了多少人生的奥秘,想必会讲故事的李安最清楚。

  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故事传说。而人类又是善于说故事的物种。每件物体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感知故事,我们对故事饶有兴趣。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怎样讲故事,怎样用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来讲一个特别的故事。”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它就是这个特别的故事。

  一 不完美的主角,才是真实的生活

  《饮食男女》讲述了一个看似简单,但情感内核充沛的故事,顶级大厨老朱,中年丧妻,独自一人将三个女儿拉扯长大,现退休和三个女儿住在一所老宅子里。

  多年来,老朱对女儿们精心照顾,可三个女儿都怀有心事,每周固定日回家吃饭都是一种负担,只想逃离。

  不知何时,父亲早已失去味觉,饭菜已变味,面对满桌佳肴,女儿们都没有吃出喜悦,隔着屏幕都让人心生遗憾。

  最早在饭桌上宣布要搬出去的二女儿朱家倩,在一家航空公司任高管,最终她是唯一留下来住在老房子的人。看乖巧的小女儿朱家宁(未婚先孕)和看似古板的大女儿朱家珍(化学老师,阴差阳错的与本校体育老师迅速相爱)却是最早离开的人,而父亲老朱,也终于在家庭的一次聚餐中,出其不意的宣布他与邻居梁伯母的女儿、大女儿家珍的同学梁锦荣相恋,并打算结婚,搬出老房子。

  当家里所有人都搬出老宅子之后,家倩似乎承担起了以往父亲的角色,精心地准备着周末的聚餐。因为大家各自忙碌,前来赴约的却只有父亲一人。

  电影的最后,老朱味觉莫名其妙的恢复,在餐桌前紧握二女儿手的画面,让人动容。

  这部电影里面有完美人设吗?

  可以说没有,一直默默付出,含辛茹苦养大女儿们的父亲,突然宣布要和与自己女儿年龄相当的离异妇人锦荣结婚,女儿们难以接受;看似古板的大女儿家珍,其实内心情感极为丰富,作为基督徒,也会表达激烈的情感,在一场误会中与体育老师闪电结婚;乖巧的小女儿,要是放在当下,那她的名字就叫“绿茶”,轻轻巧巧的就把闺蜜的男朋友撬走了;美丽优秀的二女儿家倩,在情感上也是屡次碰壁,她以为是爱,在对方眼里只有性。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电影里多次展示厨房和餐桌,只有心中有爱,观众才看出那一桌菜的美味,而不是食不知味。

  《饮食男女》中的中国饮食,更是把这种满足人类生存基本需求的技能上升为一种艺术,通过影像在电影中刻意表现,让观众垂涎欲滴的同时,对这种艺术上所承载的中国文化的神韵领悟一二。

  不管是老朱给锦荣的女儿姗姗做便当,还是一家人终于不在压抑自我,敞开心扉的坐在一起,筷子碰着碗沿,热气腾腾的吃一顿饭。

  很多时候,蒙蔽我们双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执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选择最好的方式过一生,的确是艰难的选择。

  李安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关注,其中构成视觉奇观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多条线索并进的关于爱情的喜剧故事,让这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和多项国际大奖,标志着李安的导演艺术得到世界上更广泛的认同。

  二 任何理想主义,都带有伤感情调

  木心在《素履之往》里写下:任何理想主义,都带有伤感情调。

  张爱玲说:中国人爱看传奇,“无奇不传”。

  电影的前半部分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小王国,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为王。可渐渐的发现,好像每个人都在偏离自己的生活。观众自以为是的理想主义,不过是骗自己的把戏。

  突然发现,一家人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好像从来没有好好沟通过。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自认为是对别人好。

  正如影评人对李安电影中人物的评价。

  李安的影片,人物大都有一种交流障碍,无法正常地沟通,其心理呈现一种封闭和压抑状态,因此封闭的家庭空间正好衬托出这种“食不能言”的味道,使人在这种空间中更加受到挤压,因而突然爆发的戏剧冲突才有张力和更合情合理。李安属于一位对画面造型并不刻意经营的导演,一切空间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剧情,然后才会考虑其他。他注重的是讲故事以及故事当中的人,以至于都不会轻易移动摄影机打破观众对人的注视,他对自己故事的戏剧结构本身投入了比空间更大的注意。

  家倩明明有做菜的天赋,小时候也常和父亲去后厨玩,最终却走上了高管的道路;她明明是心疼父亲,刚说出话,就让父亲剑拔弩张;明明和大姐想推心置腹的交心,说着两个人就莫名的吵了起来,彼此还生闷气;明明一家要高高兴兴的吃饭,说了几句话,就感觉出压抑的氛围。

  这种情感处理,非常中国化。或者说,是我们留下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父亲集权意识。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一书中则认为“延传三代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传统。”传统是不能选择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传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一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存在。

  儿女与父亲之间似乎隔着什么?

  记得很早之前看《千里走单骑》,当我坐在电脑前,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也走了进来。我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看完电影。最后,他默默的走出去,在拐弯处,我看到他的脊背没有记忆中那样挺拔,头上有很多华发。

  是的,父亲老了。借着《千里走单骑》的余味,一个人坐在那默默流泪,如果可以,我想抱抱父亲,但是没有。

  而在《饮食男女》里,最深刻的感情表达,也只有紧握的双手,再无其他。但是连内衣都给女儿们洗的老朱,身上有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一种敬仰。

  纵观李安的影片,大都是立足于人性和文化,以家庭为切入点,探讨文化冲突之下,固有的伦理道德所受到的冲击和人本身的理智与情感的痛苦抉择。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的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理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树,挂着青皮的果,苦是一定的,甜也有。

  三 打破观众的期望,活成自己的模样

  吴清源说:总是担心结果、考虑之后的事,就会没完没了,所以我对此并不挂心。孔子在教育弟子时,曾说过如下类似的内容:事情实施之前应该考虑两次。只考虑一次就行动,容易因为轻率而后悔,但如果考虑三次,就会心生疑虑,结果什么也做不成。

  《饮食男女》中的父亲是台湾顶级厨师,走进后厨的他,脚下生风,在人们一声声“朱师傅”叫声中,足以证明他事业非常成功;天天早晨跑步,生活规律,身体健康;与温伯伯互怼互助的关系融洽的一生,可以说走的是“完美人生”道路。观众也许认为老朱就是这样过完此生,或者找一个和自己年龄相当的女性,走完余生。但是没有,他和如同自己女儿的锦荣在一起,彼此相爱,搬新家,开始孕育新的生命。

  以为优秀的家倩可以骄傲肆意的生活,找到和自己旗鼓相当的人,开始新的人生。但是没有,她陷入一段自认为是爱情,别人看她只是用品的情感中,男方还恬不知耻的说画廊后面有房间,随时可以,她也只是默默离开。在所有人离开老宅子,她开始使用起父亲曾经留下的餐具,找到其中乐趣,她做饭的样子很帅。

  总以为家珍会孤老终生,家宁会重视学业,最后发现都错了。电影里的人没有成为观众期待的样子,但她们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饮食男女》中每一个人在一番选择中,最终获得人性自由的心路历程。

  正如父亲老朱在餐桌前的一番话语:“我这一辈子,怎么做一而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了才下锅,当然,吃到嘴里是酸甜苦辣,各尝各的味。”

  《饮食男女》不同时期看,心情也不同,领悟也不同。李安内心情感的表达和释放在银幕的虚幻世界中找到了皈依,观众在他的电影里找到人生变幻的答案。

  这个多次问鼎奥斯卡,几度斩获金狮、金球、金熊、金马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世界百名导演之一的李安,早已经跻身电影大师的行列。

  借用梵乐希的名句: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