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论文15篇

  本文阐述了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在大型企业中加强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提升大型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创新路径。要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形式;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合理运用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办公室秘书的作用,助力于企业行政管理的发展。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在大型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行政管理在企业中的创新也得到不断体现。行政管理工作实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各大型企业应高度重视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加快行政管理制度化建设的脚步,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让行政管理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

  二、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说的狭义就是指政府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其内部组织进行的规范管理活动。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在一定权限内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就是广义上的行政管理。其涉及的面非常广,大到国家的公共部门,小到私营企业的内部管理。总的来说,就是国家运用其意志力对社会事务进行强制管理和规范。

  三、行政管理在大型企业中的重要性

  大型企业与行政管理存在密切的关系,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良好的行政管理氛围。随着市场经济和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改革,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它是大型企业参与市场角逐的重要保障。企业展开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可以实现管理者和员工的有效沟通,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作为目前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矸石电厂,应该切实抓好行政管理项目,利用行政管理的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员工的意志力。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价值,争取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经济中脱颖而出。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应该着力于培养一批合格的行政管理工作者,努力提高行政管理组织的水平。鼓励他们为公司谋划合理的发展计划,努力协调和处理好各部门的关系,确保每个环节有序衔接。还要对所实行的措施进行评估和监控,以求最大限度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铺路。

  四、提升大型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创新路径

  1、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要大力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相关事宜。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应该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促进其不断发展完善。其次,要积极完善作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机构,确保工作的高效率。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可以进行人员的精简和再选拔,切实履行机构改革的职责,建立一支高素质队伍。最后,积极健全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应该基于我国依法治国的国情,加强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为提升行政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努力完善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对行政管理的权利部门进行完善。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构成进行整改,不断细化各部门的职责,确保行政管理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其次,积极整顿相关体系。建议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从一些基层的事项出发,在实践中加强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最后,要着重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革。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企业正常运行的根本。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高科技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加大技术方面的改造,实现每个环节和相关部门的实时交流沟通。

  3、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形式

  企业的管理形式直接影响着它的生死存亡,良好的管理形式也会对行政管理工作产生积极效应。因此,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应该对现有的管理形式进行全面的考量和评估,革除以前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大力引进科学的管理形式,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引进相关模式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了解企业的市场份额,确保有益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引进的管理形式进行创新,让其服务于本企业的发展。

  4、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当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行政管理与信息技术快速结合的趋势。所以,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高度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加快升级信息系统的步伐,将高科技与行政管理融合起来。首先要大力完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其次,要积极致力于提高员工的计算机水平,定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和组织考核,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5、合理运用激励手段

  正确合理的运用激励手段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可以尝试推行激励机制,在确保公平的情况下实施奖励制度。创造一些激励项目,将工作人员划分为多个小组,给予表现优秀的员工一些福利。落实激励方案的相关原则,让大家在激励中共同进步,提高大家的协调能力,强化员工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6、办公室秘书要发挥作用,助力于企业行政管理的发展

  办公室秘书作为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工作内容虽然是一些琐事,但却极其重要,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高。

  作为一个专业的办公室秘书,应该具有扎实基础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价值观。要深刻反省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同时也应非常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工作中树立强烈的集体意识,对组织安排的事情尽心尽责。工作之余,着重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尽最大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完善创新贡献绵薄之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在大型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也十分重要。所以,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要改变以前的管理理念,大力引进新的行政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行政管理工作气氛。作为办公室秘书,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相关技能,为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行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做出应有的努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观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对建设和谐社会与良好社会风气有重大指导意义。地税部门是国家税收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对促进地税行政管理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任何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思想路线和精神层次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就是总的思想路线和精神指导。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强大的邦国在发展的强盛时期必定有较之当时更加先进、优秀的思想、精神作为发展的指向灯,物质文明的发达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在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地域都是适用的真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层面上的发展和进步是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便是现阶段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核心精神。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进一步清晰地描绘深入改革的蓝图,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积蓄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税部门的体现

  (一)国家层面。从国家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税部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上。“富强”是指国家整体、长期持续的富裕,而不是一时不稳定的富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对国民收入提升的保障,国家的富强无济于事,只有国民和国家共同富裕起来,才是国家的好事;“民主”则体现在税法的制定上,纳税人更加广泛的参与到税法的确立中去,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文明”指的是征税的方式要遵从法律;“和谐”为税务机构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和谐共生。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地税行政管理在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自由”主要是针对市场上的价格机制所言,税收要尽量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平等”指代纳税人与征税人双方在法律地位层面上的平等。纳税人既享有参与税法制定的权利,又承担着纳税的义务;“公正”指的是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有半点挑战税法权威的行为;税收改革的最高追求即为“法治”,这不但要求已有税法的普及性,更要求制定出的税法具备高质量,依法征税,依法征收,执法规范。

  (三)个人层面。国家公民个体作为纳税人,有履行合法纳税的自身义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实”“友善”四大美德充分体现了作为纳税人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公民个体的支持和理解,按时缴纳税款是对国家发展的支持,体现了爱国的美德;而征税机关的税务人员依照税法合法征税是“敬业”的体现;纳税人在缴纳税款时遵循不偷税、不漏税、不逃税、不骗税的原则是对待自己也是对待国家“诚实”的体现;而征税机关的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即“友善”对待纳税人。

  三、地税行政管理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发扬好学上进的良好作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学习楷模,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要在地税行政管理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深入研究地税行政管理工作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挂钩之处,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剖析二者之间的通用理论。例如,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待纳税人要以友善、和谐、融洽的态度,纳税服务不仅体现在和颜悦色,更重要体现在办税的便捷高效上。

  (二)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执法过程中给纳税人树立一个好的干部形象,地税部门执法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标准来衡量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牢记明镜高悬,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学会认清事情的本质,时刻警惕周围环境,做到自重、自持、自省、自爱,不被邪恶的势力所诱惑,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时刻用爱岗敬业来约束自己。在爱岗敬业上起模范作用,是地税干部职业道德的重要表现,对于地税部门来说,爱岗敬业主要就是在征税执法的过程中提供给纳税人好的服务、做好地税行政管理工作。面对新的税务改革关键时期,“营改增”的实施给地税部门带来了很多冲击和影响,就此,地税干部必须坚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秉公执法,依法依规办事。

  (四)在行政管理中坚持遵纪守法。遵纪守法不仅是作为地税干部的重要职责,更是每一名公民都要遵守的原则。地税干部在执法的过程中要遵纪守法,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管理,不仅为税法的普及和宣传提供了基础,也是维护政府形象维护的良好举措。

  (五)着眼于大局,立足于长远。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税务改革的重点阶段,地税部门在开展行政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上,立足于整体大局,全面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主动为纳税人的利益而着想,及时解答纳税人关注关心的问题。将办税服务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继续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长期的社会发展道路探索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思想,是建设我国伟大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方向。地税部门是我国财政税收机构的重要分支,在地税行政管理中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对进一步规范地税部门的工作,树立起税务干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生活化教学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将理论知识通过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使得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高校《行政管理学》课程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枯燥乏味且忽视实践性的单一知识传授的窠臼,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行政管理思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形成主导—主体的师生关系,构建互联网师生交流平台,加强建设行政管理实训基地等途径促进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行政管理;大学生生;活化教学

  《行政管理学》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研究政府组织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学问。由于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个体之外的政府如何进行行政管理,因此对一些倾向于个人利益考虑的大学生来说容易产生一种淡然的距离感。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使得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增强课堂亲和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思考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切实提升学生应有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实践的基础和出发点。他说:“生活世界对于我们这些清醒地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总是已经在那里了,对于我们来说是预先就存在的,是一切实践(不论是理论的实践还是理论之外的实践)的‘基础’。”[1]而教育只不过向自己提出了与人类其他实践不一样的目标罢了,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理论,着力于从生活视角去解释教育,即“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抱持类似思想,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但他的视角与杜威不同,着重于生活本身具有的教育意义,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2]综观这三位大师的思想,生活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的生活过程和受教育过程统一起来,让大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那么,什么是生活化教学呢?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指的是以现实生活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心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且回归生活,充分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领悟教育教学的内涵和真谛,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包含着以下四个方面解析:其一,从教学目标要求来看,目标设计不要过高,可望不可及的目标反而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而应该把教学目标既体现出一定的理想性,又能反映出现实性,让学生所接受。其二,从本体论层面来说,教育教学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生活实践,而不能单纯地将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作为全部内容。其三,在方法论层面上,要求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基本依托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世界的健康的、良性的互动。其四,在教学评价方面,不仅仅为检测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关注其在实际的生活情境或者类似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表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行政管理学》生活化教学缺失及其解析

  《行政管理学》作为行政管理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在管理公共事务和内部活动现象、行为及规律,并把相应规律转化为社会管理实践活动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行政管理过程的认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敏锐性和适应性,提高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由于《行政管理学》是从政治学分支出来,在政治学、法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起步比较晚,学科性质有着一定的模糊性,办学目标定位缺乏特色,加上受办学经费不足、办学场地有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严重不足,以及传统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目前这门课的教学相当程度地存在生活化教学的缺失现象,其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教学理念的偏颇和教学能力的制约

  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向更加广袤和纵深领域发展,社会危机频发不断,各种对内、对外的公共关系处理、组织的危机处理等情况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致使行政工作的内容以及需要的任职人员的能力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必须紧随时代的需求,精心研究生活,选择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生活情景,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使之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消化。生活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客观上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总体上有一些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新要求。一方面,他们没有主动转换自身角色,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主体—客体关系,而不能很好地转化成主导—主体关系,因此其教学观念也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层面上。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敏锐地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事件,国家、地方的某些相关政策或者条例给予及时地分析,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启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此外,从资历来说,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中从事过行政管理实践又具备较高学历的教师比较少,多数是理论型的或者是由政治学和法学专业转型的,有的则是刚从学校毕业任教,在专业能力上与现实的行政管理实务脱节就不可避免,从而导致教师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中难于切实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难以充分应用“新鲜出炉”的行政管理案例,难以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偏重理论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弱

  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安排不合理。目前《行政管理学》教材多是停留于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从笼统的层面上阐释政府的整体概念,基本上都缺少对不同层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能、机构、人员、职责等全方位介绍[3]。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一些教师也往往乐意于进行理论教学,理论灌输远远多于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忽视了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同时,考查也倾向于对相关理论知识、结论的记忆。这势必导致学生处理社会现实问题和交往能力的技能很难有所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明显存在不平衡,很难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学严重薄弱。虽然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一般都设置了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但由于其时间短、任务重,而且管理松散,缺乏常态化和规范化,所以收效与实际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出现实际能力明显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现象。只有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训、实践教学含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才能铸就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的预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处理能力,形成工作积极、团队协作和谐、办事灵活的管理人才。

  三、《行政管理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不能脱离现实的需求而对学生进行“闭门造车”,而生活化教学是一个比较“接地气”的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乏味且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之不足,让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生活世界为视觉切入点,将行政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置于生活情境中,使得课程学习有新鲜感,充盈着兴趣盎然。这样可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他们之前所接受的义务教育阶段在知识上存在的距离感,消除其因知识跨度引起的困惑感,引导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大学生尽快进入大学生活及其以后立足于社会的角色。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行政管理思维

  行政管理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认识行政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目的、有条理的一种对行政管理问题思考的路线、方法、规律的思维模式。行政管理过程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具备行政管理思维对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展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以社会生活实践为视觉,探究社会生活实践的种种样式所蕴含的行政管理,涉及日常的行政环境、职能、组织、领导、人事、财政、信息、政策过程及分析、伦理、法治、监督、危机、后勤、绩效和改革发展等各个环节,从中挖掘行政管理环节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不断培养大学生的行政管理思维,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索求知欲,提升学科的创造思考能力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三)有助于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伦理、道德作为人类实践理性并无自身的纯粹独立的感性空间,总是存在于社会实践生活的各种具体领域之中,并通过这些领域显现自身,因此《行政管理学》教学必定与道德教育“纠缠”在一起,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必然的行动。实施生活化教学,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事迹、感人事件、感动人物等案例,讲好“政府故事”,诠释公职人员超越一般个体“社会人”身份,在工作中始终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为公众达成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奋斗;与此同时也就培植了大学生的公共性价值观念,端正大学生价值选择取向,在未来工作中所持有的正确的政治态度及行为方式,让大学生树立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四、《行政管理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

  将生活化教学法引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一是通过建构生活化语言课堂。课堂语言的生活化即是将理论知识以生活化的语言讲解,以更贴近我们生活的表达方式进行课堂语言应用,而不是一味应用专业术语。二是教学方式生活化。高校教师要研究我国国情,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进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必须从生活源头挖掘有效的生活化内容,深入研究我国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分析这些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答案,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消除行政管理过程对于学生的神秘感,使学生真正体会行政管理过程,从而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提升对理论的感知度,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转变传统师生关系,变主体—客体关系为主导—主体关系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教师要结合自身和大学生实际,以生活视觉为切入点,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成就感,变教师独白式的课堂为师生互动的课堂,激发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加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同时满足于社会实际需要,着力考虑社会实务,增加操作性强的课程,理论教学精讲管用。

  (三)建构行政管理专业交流平台

  新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教师可以以课业任务为导向,利用网络媒介,建设年级或者跨级行政管理交流平台,由教师布置任务,用学分积累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行政管理有关的议题,并放在平台上讨论,真正把行政管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不足造成的,这需要教师充分与学生沟通,使学生认识到就业存在的竞争状况,利用社会人力资源招聘的数据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专业学习意识。

  (四)建设模拟行政管理社会

  一般情况下,学生班级设置班委,并赋予班委职责,各班委各司其职,负责班里各项事务,主要是传达学校和系部的各项通知并组织班级同学落实和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各项活动。这其实与行政管理的程序有相似性,如果在行政管理专业班级建设一个行政管理社会,包括让学生把分组扮演社会各个部门,让学生体验行政管理的过程,赋予学生各项模拟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行政管理模式融入学生生活,使行政管理过程日常化,并通过积分等形式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将有助于拉近学生与专业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形成行政管理思维。

  (五)建设行政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要解决教师与现实的行政管理实务脱节这一问题,需要高校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定期输送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或者跟班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知识储备,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衔接。同时,建设学生见习基地,形成“学校—政府”、“学校—公司”模式,以学生兼职的形式进行实践,改变以往集中一个月实习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现实的行政管理过程,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实效性如何与教学生活化程度的深浅有着直接关联,必须切实贯彻生活化教学使之充分到位,最终有效实现《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高校教师必须保持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创新教学措施,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从生活世界这个基本源头掘取有效的生活化内容,使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网络交往、社会实践等形成生活化教育教学的合力,促进《行政管理学》教学生活化工作有效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72.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289.

  [3]叶毅.高校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改研究[J].科教文化,2014(3)(上):92-94.

  摘要: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类推入了大数据时代,近几年,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大数据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技术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优化工商行政管理的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

  1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医疗、教育、金融、军事、国防等,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和数据联系比较密切且频繁的工作,包括对各个工商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备案管理、执行各种工商法规等,并且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归纳、处理等。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想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将现代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助推企业的规范化稳定快速发展。

  2大数据技术概述

  大数据技术是在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中进行分析、处理和检索等过程,提取出对当前工作最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大数据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2.1处理数据的信息量巨大

  如今我们所说的大数据比以往我们所说的海量信息的数据量还要大的多。谷歌公司每天要处理超过24PB字节的数据,这意味着其每天的数据处理量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所有纸质出版物所含数据量的几千倍以上。

  2.2数据类型多样化

  在大数据中数据类型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其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性数据和半结构性数据等。如表格数据、图形图像数据、音频视频数据、金融交易数据、电子邮件数据以及通过聊天工具产生的数据等等。只要我们可以接触到和了解到的数据几乎都可以囊括在内.

  2.3大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参差不齐,不好确定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实时分析功能将大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为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最有效的数据资源。四是处理数据的快速高效性。如今,数据的网络传输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远程实时数据流的控制。大数据必须有很高的扩展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匹配,才能发挥出其更大的利用价值。

  3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3.1以传统工作模式为主,大数据分析不到位

  从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引入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法,但是在工作模式上仍然比较传统。在进行数据信息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仍然按照填表、存入电脑、统计分析三步走的传统工作模式。另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收集数据信息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大数据技术人员网络传输技术做支撑,在数据处理方面很难做到对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的高效检索和提取。

  3.2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采集与应用

  缺乏技术支撑像图像摘要技术、互联网搜索拦截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磁盘恢复与解密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应用和数据,在工商系统既无采集也无积累。由于没有充足完整的数据信息量做支撑,工商信息化还处于相对简单和小规模的阶段,依托海量数据或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动态应用暂时还不存在。

  3.3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处理大数据信息资源的要求

  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现有的宽带传输速度难以支撑大数据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传输,硬件设备的云计算能力、联机处理能力、大用户量访问承受能力都还有待尽快提高。视频设备、电子监测设备、语音设备、移动电子设备、传感设备等新型应用还有待深化和普及。

  4大数据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的优化策略

  4.1创新工作模式,提高信息共享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商行政管理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企业发展速度的要求,必须进行改善和创新,首先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信息共享意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实现信息的有效价值最大化。其次是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这是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强大数据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专业化素质过硬、技术能力突出、创新意识较强的团队,实现大数据信息的高效采集与反馈,及时规避不必要的财产和人才损失。

  4.2引入现代化数据信息采集技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信息处理意识,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先进的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统一的工商系统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资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六个方面。从满足工商行政管理的要求来看,它们必须是能够满足宏观决策层面对大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的需要,工商部门主要的市场准入、监管、执法指标的核心数据采集标准;必须是能够兼顾微观监管执法层面迅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地方性需求的需要,真正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

  4.3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进程和工作效率。国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是在数据采集方面,还要在归纳分析方面进行作业。建设好基础的硬软件设施,有效保证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一定能够有效的保障大数据技术合理的运用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上。

  5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同时也给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更快地适应大数据技术的时代,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的通畅进行,从而节约成本、提高工作的时效性。相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科技化,越来越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浅谈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J].科技展望,20xx,30(04).

  [2]姜奇平.大数据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影响[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xx,15(02).

  [3]徐林.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J].电子政务,20xx,20(10).

  1、简析什么是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

  高校的行政管理规范化,基于工作中重视制度的态度,制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促进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它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完善高校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增强高校的活力、凝聚力和竞争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2、分析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特点

  掌握高校行政管理的特点能够为其规范发展产生积极地意义。首先,它具有民主性。民主管理在高校的管理制度中是必不可少的,当高校在进行行政管理规范化时,需要通过民主的形式来进行参与和表决。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离不开民主的监督,来确定和执行它的建立和修正必须经过教代会、职代会、学代会等各项重要会议的集体审议才能通过;高校在进行行政管理时通常采取分级治理的形式,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关心学校、人人关心管理、大家自觉遵守行政管理规范的风气和格局,促进学校行政管理的和谐发展。其次,高校行政管理具有超前性。高校既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又像一个小社会,它是面向全社会输送人才的最终阶段。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在行政管理时应当注重管理手段和形式的创新。高校在进行行政管理规范时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式和需求,要高瞻远瞩,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再次,高校在进行行政管理时一定要注重科学合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用先进的理论作为高校发展的依据,在理论和时间上都要做到有效可行,在规范化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完成。在行政管理规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汲取多方建议,与当前的发展紧密结合,考虑规范化过程中师生的反应和感受,思想道德和政治水平应当与行政管理规范相适应。最后,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应当对师生产生激励的作用。高校在进行行政管理规范化是发展和建设的必然,但是一定要关注规范对师生所产生的影响,因为任何制度的更改和完善都会存在一定得利与弊。因此,规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师生的意见,不能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要对高校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3、分析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首先,学校要注重对风气的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对校风、学风、教风、作风等方面的建设。优良的风气和习惯对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专业学习等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加强规范化可以使强制管理的手段进行弱化,使自觉逐渐替代管理。高校的管理必须适应教育的发展规律,在规范化的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重要方面,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树立主人翁意识、早日适应社会环境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高校要加强制度的规范与合理。高校中针对各个方面都有着相应的制度和体系,一套完整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对于高校的发展起着积极地作用,这主要包括有关于行政工作管理、科研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后勤管理、大学生社会实践及招生分配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于学校的稳定运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次是高校应当加强责任制。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在强化责任时,必须对高校的责任进行明确的细化。对于在不同岗位上的工作者来说,根据工作的性质来划分责任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这样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找到相关责任人,做到逐级管理,就会对学校的行政管理规范化产生积极地作用。

  前言

  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交易行为的复杂化,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利益驱动下的主体、资源、信息流动加快、公众的法治意识增强、利益诉求多元等,都给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实施市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打破单一和封闭的管理方式,加强工商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企业社会责任,调动社会资源,改进新的监管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一、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解读

  (一)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的含义及背景

  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基本内涵是,将市场秩序管理上升至社会管理的层面,借助社会管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综合性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能;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作、行业规范、企业自律的监管格局。由此看出,工商工作社会化不仅仅是市场秩序管理问题,而涉及工商管理改革发展的大局;不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涉及工商管理的各方面各领域的综合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监管,而是涉及到各市场力量、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监管。

  (二)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信息化和新技术的进步,给社会管理提出新的难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叠加发展中,成熟的信息技术不可能用过时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更不能用限制技术发展或技术扩散的方式来解决,信息化的核心是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极大的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递送的深度、广度和效率。随着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监管领域不断拓展,网络市场、微博、微信等电子商务经营行为监管任务不断加重,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工商管理部门履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实现工商工作社会化,是工商为破解这一矛盾而提出的新的举措。

  二、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管理社会化的理念认识不足

  由于对管理社会化理念认识不足,导致政府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发展趋势等认识不足,极少数党政干部存在不信任社会组织,认为其不可靠,一方面,他们对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和异己力量的存在高度敏感,限制其发展,甚至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市场规制是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化应按照行政监管为主的模式展开,以致在工作中,出现将社会组织牢牢抓在手里不放,大事小事都有自己说了算,直接行政干预;或放手不管,对所属社会组织工作不闻不问等现象。

  (二)多元主体参与不充分

  根据合作治理理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是社会管理有效性的基础条件之一和发展趋势。在市场监管进程里,市场组织和其他行政系统外部部门有各自的优势,但他们的力量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行政和非行政力量之间平等、协商、合作关系。如食品安全监管的市场,虽然有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由公民和媒体曝光,甚至企业维护自己的荣誉和秉承社会责任和自动回收或处理,但这一社会监管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不仅是行业组织,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明显不足,有些部门和组织对于媒体的控制和干扰未曾减弱。

  (三)管理社会化的共治能力局限

  增加公共服务的数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不只是强调多主体参与,还需要更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作为基础保障。这意味着,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不仅着眼于民间社会,党组织作为公共服务体的提供者角色,应该更注重和强调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一起工作产生的乘法效应的爆发作用。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中,工商部门与社区、行业协会、物业、企业志愿者能否形成有机的协同合作,发挥资源共享的效益,获得参与者及被服务者多赢的效果,体现在管理社会化的共治能力能否满足治理要求。

  三、合作治理视角下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化优化选择

  (一)加强多元主体间利益平衡

  加强利益引导,实现利益共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应加强利益引导,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使得个人、集体、社会、国家,经由良性的互动过程,使社会主体间行动管理及其模式化结构达到最佳状态。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参与社会管理意识淡薄,参与能力匮乏,要引导其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加强利益引导和公民意识提升,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达成一致的利益共享意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目标。

  (二)推进多元主体共识达成

  寻找管理职责的共同点,引导社区参与管理。社区之所以能够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管理,基础条件在于在管理职能上与工商管理部门具有共同点,形成对管理职责共同点的共识,使社区组织认识到参与市场秩序管理不是为工商管理部门解忧,而是在落实自身的职责,从而将部门职责转化为属地政府与工商管理部门共同的职责。工商管理部门与街道共同对社区有关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则使得管理职责共同点得以强化。

  结语

  当前,由政府职能转变到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面临新要求:充分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基本职责的同时,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然而,切实履行市场监管基本职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关键: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树立信用监管理念;强化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树立协作化理念;构建社会协同共治机制,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全方位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加快职能转变,是工商部门站在新起点上不断开拓新局面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立旭.论社会管理创新的文化精神基础[J].浙江学刊,20xx.

  [2]李建华、蒋林峰.创新社会管理与社会道德建设[J].求索,20xx.

  [3]王磊、胡鞍钢.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背景[J].探索与争鸣,20xx.

  摘要: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管理行为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经验型、依靠政策型转变为依靠法律管理的科学型、现代化管理型。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注重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以及管理体制的合理化,注重人才竞争机制运行的活力和人事管理机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效率。

  关键词:

  工作岗位劳动力工作氛围

  一、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合理安排

  最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应该是人力资源潜质的结构与岗位需求结构的动态结合,在配置上重点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资历结构,即工作经历、工龄、学历、职称等条件。二是知识结构。知识方面避免单一化,一方面每名职工应尽量容纳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力争作通才。另一方面,整体队伍需要吸纳各个专业的人才,以便形成决策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全面。三是年龄结构。注重老中青的搭配,将资历老的员工的经验、阅历、谋略、锐气、成熟与年轻人的朝气、活力、开拓精神有机结合,发挥人才“联合舰队”的威力,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企业的岗位管理必须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是对岗位的动态与制度化管理,同时开发出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通过工作再设计以适应劳动力多元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的内在激励性。

  二、企业行政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的总趋势是以人为本,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是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必须运用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协调处理单位的劳资纠纷,从而求得人与事相适应,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竟其功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变化与角色的扮演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等方面。我们要适应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行政部门对企业员工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激励方式简单

  我国企业目前采用的激励形式主要有工资、奖金、年薪制、管理者持股、股票期权等,多数方式属于物质激励,缺少精神激励的补充,忽视了精神激励的强大作用。员工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兼顾企业的长短期利益,但由于持股比例偏低,作用甚微。

  2.激励层次单一

  现在的激励机制通常是面向所有员工,缺少个体针对性,并不考虑员工需要的差异性,在激励时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时期,只重整体目标,不重层次需要,造成激励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呈层次状分布的,满足高层次的需求更具有明显的激励效果,而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对高质量的人才尤为重要。

  3.评估考核体系不完善

  绩效评估是激励机制的必要支撑基础,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缺乏明确导向的员工绩效评估理念,在评估体系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1)企业对于绩效评估缺乏一套系统、客观的评估标准,在具体评估过程中只考虑员工的绩效,而不注意影响绩效的各方面因素,比如员工的工作环境、机会的偶然性等;(2)评估结束后,不把评估结果与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结合起来。(3)员工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脱节。多数员工工作中不能有效地将部门目标分解为员工个体绩效目标,存在着较严重的主观臆断;(4)评估的公正性无法保证。

  4.薪酬制度存不平等

  薪酬是员工工作的直接动力,合理的薪酬能够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但是现实中,有些企业的薪酬并没有完全发挥激励作用,其薪酬制度普遍存在问题:首先,薪酬分配不公平,没有做到同工同酬。企业利润分给员工的过少,引发了员工的不满,进而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 行政部门改善企业员工管理主要方法

  1.创立有效激励机制

  创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激励制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高低和发展程度。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而且可以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力。一是薪酬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工资、福利以及股权等方式,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不过,这种激励如果过量的话,会加大企业的负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因此,薪酬激励必须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二是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包括对企业 员工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正确运用精神激励可以有效地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如果做到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是事业激励。人都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以科技人才为例,他们都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对提升专业领域的成就、名声、荣誉以及相应的地位比物质利益有更强烈的需求。因此,对他们来说,事业激励主要就是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他们能够施展才华。四是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通过企业文化激励能使员工体验因能力差异而引起的收入和地位差异,激励员工不断自我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以人力资源价值的良性循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激励,反过来又促进企业形象的自我完善。

  2.建立科学有效考核制度

  使激励更加有效和充分的基础是对工作绩效的科学考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目标任务、任职标准、考核制度,对企业来讲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凡是员工积极性高的企业,都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与个人收入挂钩。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工资决定于个人任职岗位的薪级、个人的资格条件以及绩效情况。这种工资制度的特点是,透明度高、便于监督、人随岗走、岗变薪变、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减少了人为的影响。采用绩效工资就必然牵扯到绩效考核的问题。绩效考核是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是物质激励里一个重要部分,对于不同的员工层次要制定不同的考核制度。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它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对员工的一种奖罚手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企业的工作改进和业绩提高,并激励员工持续改进业绩,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3.加强企业员工培训

  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只有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开发,企业的潜能才会得到开发,只有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企业才会更具竞争力。合理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潜能,相当于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条件下,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总量,这对企业效益的增加和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利。企业应把人力资源算,通过有效的培训真正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之前,要充分分析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结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科学地设计培训体系,建立并完善培训与用人相结合的机制。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企业的培训要紧贴自身实际,增强针对性,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进行。一是做到人才培训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保证培训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可以采取全脱产、半脱产和业余短期培训相结合。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特定专业对象和非业余的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采取选送高校、联合办学、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来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急需的骨干人才。四是注重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设计是在了解员工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订相应的计划,为员工个体的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路径。企业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了解并整合多种类型的人力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目前,企业单位已经有所变革,而事业单位还没有真正过渡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我们需要按照上述的要求,在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等方面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以便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摘要】

  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整个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为了企业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必须大力加强行政管理。想要提高行政管理单靠规章制度的约束的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相关制度,企业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行政管理作用

  新钢集团公司建厂57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千万吨级省属重点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政管理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良好的行政管理做后盾,企业的发展也是短暂的不长久的。正是认识到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集团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制度来约束激励员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对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员工也只是在表面上遵守,内心里并没有认同。这对大型钢厂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单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付出与贡献。思想政治一人为前提进行思想强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可以让每位员工更加了解企业,认同企业文化,从面达到统一思想,激发干劲的作用。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先,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我们都知道企业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拥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作为基础才能发展好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要开展好行政管理工作,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必须与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相适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反之企业将无法长期生存发展下去。新钢集团公司通过制作企业文化手册、利用新钢管理杂志及新钢每日新闻等宣传媒介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建立起自身内在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思想上形成统一,在目标上达成一致,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其次,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指明灯。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员工充分学习企业文化知识,用教育者的思想影响广大员工的思想,使员工将企业思想转化为个人思想,从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等工作中,在公司内部建立起精神激励机制,帮助员工树立崇高的理想,倡导“创新、奉献、超越”的企业精神,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维护内部的安定团结,创造一个“明事理、晓道理”的稳定环境促进生产经营。最后,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即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理念要求,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心理需求,是一门系统的学科。集团公司就是一个小社会,拥有2.6万名员工,在员工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一种融洽、愉快的氛围,营造和谐相处的环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过不去的险关,有利于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导向的作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企业行政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变革时,往往会引发企业员工的聚众议论,造成不稳定因素,甚至引发安全生产设备事故,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或管理团队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发出正面的声音来引导员工,帮助员工正确认知,让员工认识到与企业同心、把工作做好就是对企业、对自己最大的负责,进而发挥其在改革发展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企业行政顺利完成一系列举措。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调节的作用。行政管理工作表面上看具有强制性,都是通过各项行政管理制度来实施的。实际上大家都明白“弦过紧,易断”的道理,集团公司只有通过对员工进行不断地思想政治教育,用学习、互动、沟通等方式来达到对员工情绪的有效调整和人际关系的有利协和的目的,这样的方式方法比直接用行政管理制度来约束来得更有成效,也更有说服力,温和的说教、与员工探讨的结晶更能增强集团公司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保障的作用。行政管理制度对企业正常运行起到约束和管理的作用,但如果企业发展仅仅依靠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合理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员工提供无偿地心理疏导、增长员工见识、扩大员工知识面,有效防范员工的逆反心理,并且在员工内心深处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与企业血脉相连的命运观、亲情观,员工自然而然地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为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激励的作用。员工的行为一方面受到行政管理制度的约束,思想上又存在消极、被动地接受这些制度的怪象,如何转变达到心口一致,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说理、精神激励,只有企业好了,员工才能得到更多的福利和保障,企业承诺的“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变成现实,员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不遗余力地奉献一切。

  参考文献

  [1]唐文玉.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向何处去?——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J].思想战线.20xx(01)

  [2]张艺.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背景[J].人民论坛.20xx(02)

  摘要:凉山彝族家支观念对基层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家支指的是在凉山彝族中,凭借父系血缘的支撑,采取父子连名的谱系方式形成的血缘群体组织,家支将彝族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家支见面,家谱是名片,天南地北都有人帮;家支村民选举帮着拉票;国家政策利益分配家支优先考虑;家支的一份子出事,全部家支出动;家支遇到什么困难,其他的家支团结帮忙等等的家支观念影响着乡镇行政管理的发展,从而影响着管理思想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家支观念;行政管理

  一、引言

  1956年之前,全社会三大改造未完成,凉山的民主改革也未完成,当时的凉山被人称为独立的“倮倮王国”,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依然处于奴隶制度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吗,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是以家之为主,并作为整个社会的支架存在。家之是由原始氏族演变而来的,储运奴隶制度阶段的社会形态带有原始的父系氏族特点,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一个大的家族联合。家和之分别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家是父系血缘关系的家族联合,之是经过数代的繁衍之后,原有的家族分家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分支,称为之。作为家和之的统一概念-家之是由具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家、之、房、户构成的体系,这和中原文化中奴隶制时代没有天子的宗法制十分类似。民主改改完成之前,凉山地区有近百个分区统治的黑彝家之。他们掌握统治权利,势力范围较为固定,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为政。在每一个占据统治地位的黑彝家之之下还有1-2个较大的白彝家之作为统治支柱。在如此恶劣和自然环境下,占据统治地位的家之人口的多寡决定着其势力范围的大小和统治权力的强弱。

  二、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消极方面的.影响

  乡镇行政管理是我国的基层组织管理,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权体制,乡镇是我国的最低一级政权,农村广大农民所要直接面对的就是乡镇政权组织,乡镇组织是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衔接点,是国家政权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政权也是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输出终端。

  (一)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民主选举的影响

  家支观念作为凉山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当乡镇行政管理进行换届民主选举的时候,如果有人得到换届代表的提议,那么他的家支就开始帮他拉票,首先代表提议的人找到他们的家支里有权力、有信誉、有威望的家族,开始在本家支里为他宣传,还拜访其他家支里的亲戚朋友进行说服和宣传拉票,自己的家支之中是强制性的规定必须只能选本家支的代表提议,不然则拿族规也就是习惯法里的家支法来处理,其他拜访过的亲戚朋友有的顾于面子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选了该位提议代表,这就破坏了民主选举的初衷,严重影响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民主选举,同时也破坏了选举的民主性、公平性,而且人民选出来的可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个提议代表而是家支势力最强的那一个提议代表,从而埋没了人才,优秀的提议代笔可能因为家支势力不强而被埋没,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知识的发展,影响了单位的用人公平的竞争性。民主选举出来的人民代表应该是代表最底层人民的意愿,体察民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由于可能受家支观念的影响,选出来的代表就会对自己区域的民族不一视同仁,会对家支政策倾斜或利益倾斜,这为后面的利益分配不均埋下了伏笔。

  (二)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利益分配不均的影响

  由于凉山彝族家支观念根深蒂固,在民主选举时为这一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在乡镇行政管理中,当有国家的什么优惠政策的时候,乡镇工作人员就开始优先考虑其家支,政策倾向于其家支,而没有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其他人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严重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违背了乡镇行政管理追求利益最大化,有违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根本目的为人民服务和为国家服务的宗旨。就现在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村级民主管理都是完善的,恰恰相反,存在很多的的不完善,在村级的选举中,有很大部分的选举收到家支宗族意志的影响,体现了宗族的利益,而家支观念使利益分配倾向于家支,利益分配不均严重影响了乡镇行政管理的发展。

  (三)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的影响

  家支宗族兼纳了多种关系和利益,强化了其他在当地的势力也必然成就家支宗族势力的坐大,这就养成了人们有事就找家支宗族的习惯,遇到不平的事情或者有矛盾、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依靠家支用习惯法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政府或其他正常的途径,在民主选举的时候体现了家支观念的意识,在利益分配的时候掺杂了家支观念,使得家支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法制建设。

  三、凉山彝族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积极因素

  凉山彝族的家支作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基本的政治单位,并没有随奴隶制的瓦解而消灭,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对盐源县双河乡古柏村的调查研究来看,家支观念对现阶段的乡镇行政管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其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强调团结意识,有利于共同发展

  家之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政权体系,家之族人有义务维护家之领地的完整,反之,家之也承担起了保护族人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本族利益的责任,它的意识形态责任就是向本族人传递家之成员之间团结一致对外,维护家之完整。盐源县双河乡古柏村在广大的个体家庭中家支是基层单位,也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在这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是基于社群关系的道德使然而是基于家之有保护族人的责任的这一传统。在农业的收获季节,遇上天灾人祸的时候,组成家之的个体无法承受农忙的劳动强度,亦无法承受天灾人祸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家之中所宣导的团结一致的意识形态开始起作用,这既是传统使然,也是在自然环境下家之社会社群关系的发展必然。团结一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力量帮助本族人渡过难关,也是地理决定的社会形态发展必然,必然会受到彝族群众欢迎。也是家之社会形态发展存在所依靠的,因而,在彝族的谚语“蛤蟆生存靠水塘,猴子生存靠树林,彝族生存靠家支”也是体现了团结、互助的意识。

  (二)强调互助意识,有利于和谐发展

  家支发挥着家支成员在生产、生活上的互助互济的作用,依靠家支的力量执行作为大家自觉遵守的社会秩序的准则的习惯法,对家支与家支的关系,家支与其成员的关系以及家支成员间的关系进行着有效的调整,维护社会秩序,在乡镇行政管理的条件下,如果遇到家支成员有婚嫁、殡丧、生病无钱救助医治、孩子求学无钱、孤寡老人的赡养,孤儿的抚养以及发生矛盾纠纷等都会有家支介入帮助解决,通常由家支聚会订立相关规章制度,以保证实施的效果。团结互助,资助家支内家庭有困难的子女上学,家支成员的子女考大学,家支规定其成员每一家必须拿出多少钱来资助,抚养家支内孤儿,照顾本家的孤寡老人等这对乡镇行政管理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强调自我意识,有利于我发展

  凉山彝族人的家支观念里有“我强,家支强,我荣,家支荣,家支衰,我衰”的意识,觉得个体千万不能丢掉这个家支的颜面,觉得自己要争气,积极进取,为家支争光,发扬家支的优良传统意识,所以家支成员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强调自我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促进了社会的自主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家支成员自强不息严格要求自己,强调自我,这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的自主发展。

  (四)强调民主意识,有利于政策执行

  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里从来不会有抢夺族人事物之事,都是以礼相让,即使个体非常需要帮助,也不会去要、去抢,当有政策的执行时家支成员就会竭尽全力的做好,会冲在第一线做事,而有利益分配时家支之内是相让的,即使自己最需要也会让给家支内更需要的人,不存在家支之间相互抢,所以做事情大部分都是为了让别的家支佩服的五体投地,让自己的家支光荣,所以都是跑到第一线进行组织执行,这种民主意识有利于乡镇行政管理的政策贯彻落实。

  四、促进凉山彝族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建议及其对策

  乡镇行政管理对于凉山彝族家支观念要进行正确地引导和管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使之成为促进乡镇行政管理的发展,以加快凉山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凉山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舆论引导,我们树立群众大繁荣的整体观

  推进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乡镇行政管理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策输出的终端,也是整个国家治理系统的基础设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说法,生动地表明了乡镇行政管理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加强舆论引导,树立正确地科学的家支观念,促进社会的发展,树立群众大繁荣的整体观,树立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发展的整体观,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表率作用,树立干部大发展的时代观

  促进多方良性互动合作和管理,现阶段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行政管理与公共事务的互动合作和管理,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应该加强表率作用,如今是社会主义社会,领导干部应树立干部大发展的时代观,树立与时俱进的家支观念,把家支观念中的精华与乡镇管理的发展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以便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加强知识教育,树立公民大社会的法制观

  提高乡镇行政管理的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知识教育,树立公民大社会的法制观,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习惯法与法律规范缺失问题,使乡镇行政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坚持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凉山彝族的家支观念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家支观念,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富,则国富”,加强对新一代的科学家支观念的灌输与教育,提高对家支观念的认识水平,树立与时俱进的家支观念,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宣传法制理念,树立公民大社会的法制观,促进乡镇行政管理的稳步发展。

  五、结语

  1.家支作为凉山彝族父系

  家支是凉山彝族以父系血缘为纽带,采取父子连名的谱系方式形成的血缘群体组织,是彝族人们构建社会生活网络的依据。家支见面,家谱是名片,天南地北都有人帮;家支村民选举帮着拉票;国家政策利益分配家支优先考虑;家支的一份子出事,全部家支出动;家支遇到什么困难,其他的家支团结帮忙等等的家支观念影响着乡镇行政管理的发展,从而影响着基层行政法的建立和完善,本文为了让更多的当代彝族领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科学的家支观念,发扬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基层行政法的建立和完善;摈弃家支观念对乡镇行政管理消极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商聚德:孔子的智慧[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2]李振纲:智慧的叮咛[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

  [3]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5]刘禄玲,杨勇: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6]唐任伍:儒家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本文基于禄丰县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现状调查,对农村违法用地问题的主要原因与整治对策展开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农村违法占地建房; 现状调查; 整治对策。

  1 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的现状。

  云南省禄丰县国土面积 3 536 km2,辖 3 乡 11 镇 165 个村委会( 社区) ,常住人口 42. 9 万,人口密度较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广,全县有基本农田面积 43. 64 万亩( 1 亩≈666. 67 m2) .据调查,目前在一些乡镇特别是经济发展好、群众收入多的东中片乡镇,不批就建、违法乱建的情况比较突出,具有以下特点。

  1) 公路沿线建房现象突出。公路两侧交通便利,房屋建成后有经营、租赁等收入,公路两侧违法占地建房愈演愈烈。

  2) 建房点分布零散杂乱无章。农民建房选址随意性很大,哪里地势好、“风水”好、交通方便,住宅就建到哪里,形成大量路边店、独家院,居民点分布零散,大量的良田好地被占用。

  3) 超占面积现象严重。很多农户从村内迁出后,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同时由于配套修建畜圈、厕所、柴草房等附属设施,每户占用耕地往往数百平方米占到几百平方米。

  4) 非法流转交易土地问题突出。在城乡接壤地带由于经济比较活跃,形成了自发的宅基地私自交易隐形市场,集体土地大量流失。

  5) 违法占地案件发现迟、处置难。基层土地管理部门人员少、执法条件不够,面对土地案件发案范围大、土地管辖面积广,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同时由于土地管理部门在做出处罚决定后对继续施工的行为制止不力,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群众的违法占地行为。

  2 农村违法用地问题的主要原因。

  1) 群众收入增加,建房愿望强烈。建房造宅是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加之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特别是东片的碧城镇、仁兴镇、勤丰镇及县城所在地金山镇,人均纯收入都大幅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同时受攀比思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居住方面追求越宽越好,房子越多越好,当通过正常审批渠道难于满足自己的建房需求时,就催生了占用耕地违法乱建行为。

  2) 农村村庄规划相对滞后。农村建房缺乏统一规划,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管控作用却并不明显,加上农村居住较为分散,要选择理想的建房位置比较困难,因此往往出现公路修到哪里、自己的责任田在哪里、房屋就盖到哪里的随意现象。

  3) 非法占用耕地建房执法难。现行法律法规未赋予土地执法监察人员一些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力,其往往只能向违法主体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缺乏强制力。同时,土地案件查处,走完法律程序历时较长,走完法律程序,房子早已盖好入住,以罚代批、以罚代法的处理方法更是助长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蔓延。

  4) 农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农村干部对《土地法》等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贯彻不到位,一些干部群众片面认为土地是集体的,建房就变成自己的。不少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公路沿线土地建房,有的村民私自买卖公路沿线集体土地获取利润,由于未办理合法手续,形成了事实上的“小产权房”.

  5) 农村宅基地供给和需求间存在矛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农村改、建新房日益加快,向城镇边缘或平坦地区迁移,但村集体组织没有应对这一需求的措施和条件,只得任由村民选定承包地作为宅基地建房,村民从正规渠道,比如到小城镇挂牌购买土地,既受制于经济条件,又增加了购买土地的成本; 离开原居地,又受制于农业的生产管理。向小城镇转移条件并不成熟,导致农村建房者或向迁移地村民私自购买地基,或占用平坦地区的承包田、地作为宅基地。

  3 整治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的对策建议。

  1) 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农村土地的空间布局。按照“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要求,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乡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调整修编,通过加快建设集镇群,统筹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发挥集镇承接县城、带动农村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提高整治农村违法建房的科学化水平。在村一级的新农村建设编制规划中,要因地制宜,按照科学、统一的原则做好村级土地的长远规划,同时,深入开展“田、水、路、村、房”整合治理,引导群众建房向中心城镇集中、耕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结构。

  2) 建立健全农村违法建房查处的科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查处农村违法建房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实施一票否决制、定期通报制和跟踪问责制。建立主要领导负全责、主管领导具体抓、主办人员抓落实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领导机制,为查处违法建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大对责任的追究力度,坚持查事与查人相结合,经济处罚与行政处分相结合,行政制裁与刑事制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与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联合办案机制,形成统一组织、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严肃法纪,突出抓好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树立起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权威。

  夯实农村土地执法基础,要充分保证基层土地执法的人员编制、经费和办公场所,配置交通工具、执法装备、调查取证设备等。同时,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业务过硬、执法公正的基层土地执法队伍。

  完善防范和监管机制,创新土地执法观念,改变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的做法,健全和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制,把案件查处工作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和依据。

  3) 因地制宜地探索特色民居建设,缓解农村建房用地需求。立足全县 92%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半山区的县情,积极谋划“多用山地、少用平地,保护耕地、守住良田”的城镇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留足坝区、留足平地、留足耕地、留足水面。借鉴碧城镇下村麦地岭、恐龙山镇小阁楼及勤丰镇勤丰营村、芦柴冲村特色民居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通过调整、搬迁、征用等,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以群众自愿、规划先行、产业带动的原则,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扶贫安居工程、异地搬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项目资金,大力实施特色民居建设示范工程,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逐步缓解农村不批就建、违法乱建的现状。

  4) 把好土地关,严格农村建房用地审批。农村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调控、统一供应”,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实行农村建房用地计划管理制度,由各乡镇根据上一年度农村建房新增用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好年度用地计划,建房有空闲地的,不再审批新的宅基地,杜绝一户多宅现象。简化农村建房用地报批程序,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应在接到申请后及时完成现场踏勘调查工作,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上报审批工作。

  5) 建立共同管理责任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建房的行为。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监管。县国土部门要会同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土地执法监管,坚决制止乱占用耕地及良田地进行违法违规建设的行为。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农村建房,各部门要依据本部门职责,形成执法合力,坚决给予处理。进一步落实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完善动态巡查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健全乡( 镇) 、村执法监察信息员、协管员制度,及时掌握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把握工作主动权。

  6) 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守耕地红线。通过送法下乡、编写标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召开主题报告会和印发材料,编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土地管理法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依法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健全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认真执行耕地质量补偿政策,探索市场化的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 认真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永久保护前期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机制、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与承包耕地农户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碑,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标准以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破解农村违法占地建房,应立足县情,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完善城乡总体规划、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积极引导农民改进建房模式,创新土地监察执法机制,建立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制,坚持“防查并举、标本兼治”. [ID: 004167]

  参考文献:

  [1] 王亭婷。农村土地违规建房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2( 22) : 277-278.

  [2] 徐红新,高国忠,王楚琛。农村土地违法行为: 现状、原因与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 4) : 127-131.

  [3] 陈红霞,赵振宇,李俊乐,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与探索[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 1) : 96-1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省级妇幼保健院,共有20个护理单元,护士长20名,实行三级护理管理,护理部主任1名,分管护理质量与安全副主任1名,分管教学和培训专干1名,部门干事1名。科护士长3名,其中大妇科片为专职科护士长,大产科和大儿科为兼职科护士长。

  1.2方法

  1.2.1护理督导专家组分组方法和工作职责

  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共设11个护理督导专家组。分别为:护士素质组、病室管理组、基础护理组、护理安全组、消毒隔离组、爱婴医院组、特殊护理单元组、护理文书组、健康教育组、护理教学组和护理科研组。各护理督导专家组由5人组成,组长、副组长各1名,组员3名。每个护理督导组负责对本组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督导、反馈、整改和追踪。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引起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执行。改进措施有:调整管理措施,加强个别督导,加强单项工作的培训,组织学习等。

  1.2.2护理督导专家组工作方法

  护理督导专家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将组内成员分成两组,对院内各护理单元分组进行督导。小组督导范围保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不变,目的是保持护理督导专家督导工作的稳定性,对相应问题有持续的追踪。每季度各护理督导组都对本组的工作在全院范围内进行督导,其他时间各护理督导专家组根据临床实际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全院范围内的督导,也可采取对小范围的护理单元进行重点督导的工作方式。

  1.2.3护理督导专家组督导问题质量分析

  各护理督导专家组对督导发现的问题,需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组内深入分析的前提下,提交护理部部务会讨论,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在护理部的组织下,各护理督导专家组每半年进行工作汇报,向全院护理管理干部介绍所督导内容全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品管圈等,不断推进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1.2.4护理督导专家组发现问题和反馈问题的方式

  各护理督导专家对每次督导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督导检查表上。同时将发现的问题当场反馈,并记录各护理单元的《病室护理护理质控周检查记录本》上,并于当月对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复查,在下月的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上通报上月护理督导发现问题及复查情况。各护理督导专家发现的问题,每月进行汇总,汇编成《护理简讯》,在每月的护士长和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上进行通报和解读。

  1.2.5护理督导专家组与护理部行政管理的关系

  护理部行政管理与护理督导专家组的属于相互交错,相互支持和相互渗透的关系。护理部成员和科护士长都需担任1~2个组的组长。在进行护理督导工作时,护理部成员以督导专家的身份工作,不以行政职务出现,体现护理督导专家的专业性和专一性。各护理督导专家组提出的改革和管理措施需在护理部部务会上讨论通过,体现出护理部行政的管理职能。

  2效果

  2.1建立了随机进行护理督导的模式

  不再有原来每月指定的护理质量检查日。各护理督导专家组根据自己时间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机动的安排到各护理单元进行相应护理工作督导的时间,建立了随机的护理工作督导模式。随即督导模式的建立,促使了各护理单元建立始终如一的工作思路,打消了以往在检查前进行突击的工作方式,促进了护理工作长效改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