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而读 躬身而行 昂首而进——《躬身》读后感选登(一)

  

  

  (《甘南日报》2022年3月7日三版)

  虔敬躬行在甘南

  ——读长篇报告文学《躬身》随感

  ◎ 敏奇才

  2015年,州委、州政府在甘南全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域无垃圾”运动,五年之后,这一运动成了七十五万民众全民参与的另外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革命”,在雪域高原叩响了绿色生态的大门,真切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念,取得了不朽的成功。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任林举因此来到甘南,躬行数月,走遍了甘南的角角落落,用激情和感动写下了甘南践行绿色生态之路的长篇报告文学《躬身》。

  初读《躬身》时,被作者对甘南全方位的环视和了解所感动,也为作者真切地参与甘南的“环境革命”所感动。再读,就有所思考和参悟了。因为甘南是给了我生命的养育之地。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甘南这片热土,孕育了我粗犷、豪迈的体格,造就了我刚毅、拼搏的性格。更因为这片热土给了我耕耘青春的毅力和躬行大地的决心。

  我知道,今天的躬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昂首。

  七十五万民众躬行坐拥“三河一江”的大地是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耐力,我们不但说到而且做到了,在高原之上树起了一面高扬的旗帜,在世人面前树起了光辉的榜样。

  任林举先生被感动了,这场革命让他激动得彻夜无眠。

  同样,我们自己也被自己深深地感动着,激动着,心潮澎湃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亲自躬身参与了这场革命。我们都是参与者,是亲历者,是实践者,是目睹者。

  只有躬下身子亲历和实践了这场革命的人才能有切身的体会。

  前年夏季,家族组团在北山游玩,装吃食的一把塑料袋被风吹跑了,满山乱飞着。一家人着了疯似地喊着,追着,抓着,像追一群满山乱飞的蝴蝶。要是在以往,塑料袋飞了也就飞了,抓不住也就算了,没有人会拼着命去追去抓。两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小侄女也满山追着抓塑料袋,等全部抓到手里时,两个人的小脸涨得红扑扑的,满脸淌着细密的汗珠。大人说,追不着就不要追了,何必那样追呢?她们一脸正经地说,老师说了,垃圾不能随便扔。何况是塑料袋呢,扔在山里会破坏环境的,再要是叫牛羊吃了,那会中毒的。其实,谁都知道,“环境革命”从宣传到实践已经是深入人心了。没有一个人会丢弃任何破坏环境的垃圾。

  家族里大人的举动让我感动,小侄女的做法更是让我感动。

  只要人人对养育我们的土地有了敬畏之心,对大地之上的任何生命有敬畏之心,不惜躬身。那大地绝对会为我们捧出一掬清濯的泉水,洗涤广袤的晴空,清洗甘南的肺腑,为我们的“青藏之窗”留下无数“甘南之眼”。

  躬身,是人与自然的彼此拯救

  ——读任林举长篇报告文学《躬身》随感

  ◎ 花盛

  和任林举的认识,是一种缘分。2020年8月,我们在美仁草原相遇,四个人席地而坐。周身是辽阔的风和在风中舞动的绿绒蒿,远远望去,像无数的虞美人,开得正艳,舞得正醉。不远处是一顶帐篷和牛羊。天空高远,但云朵很低,触手可及。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像大自然的孩子,在其广阔的胸襟里,尽享生命难得的自由,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我们在高原纯净的美里,高原的美也在我们的心里。他说:人虽然离开了甘南,但有一股神经或一脉思绪依然不肯随自己一同离开。

  后来,缘于任林举对甘南“环境革命”报告文学的创作,又见过几次面,聊过很多话题。期间帮任林举整理过关于《躬身》的一些采访录音,在整理的过程深深被被采访者讲述的故事所感动。很多时候,沉浸在他们的故事里难以自拔,而事实上他们的故事每天都在我的身边发生,只是我们习惯于习以为常,习惯于视而不见。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我们都是故事的主角,只是很多时候被动地选择了活着,而没有真正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将自己推向深渊。在我老家有一片林,叫青草坡,绿树成荫,百鸟齐鸣,是我们小时候的“游乐园”。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青草坡在一次“开林”中,所有的树木几乎被砍光,只剩下无数树桩,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发出白花花的刺眼的光芒。后来,因暴雨发洪水,淹没了山下的庄稼和部分牛羊,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融合、渗透,具有一体性,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惩戒和唤醒了人们的良知,人们也从自然的馈赠了获得了生命的延续和归属。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逐渐形成。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特别是在我工作和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见证了生活环境从过去的乱垛乱堆、乱倒乱泼、乱烧乱扔、乱搭乱建、乱挖乱采到如今的干净整洁,也见证了人们从被动到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转变。每个人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逐渐化解了与自然的矛盾,与所处环境的握手言和,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任林举是一位优秀的报告文学家,从《粮道》到《出泥淖记》,从《虎啸》到《躬身》,创作出了多部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对于一个基层文学爱好者的我来说,要深刻而详尽地谈任林举的长篇报告文学《躬身》,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在前一段时间里,甘南地区各媒体早已连载了《躬身》的全部内容,我每期都一字不落地阅读,后来各媒体又推出了《躬身》的朗读版,激起了甘南大地上不少人心中的波澜。

  当我拿到厚重的《躬身》样书再阅读时,被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所惊叹。实际上我对报告文学的阅读相对较少,《躬身》可谓是我一字不落读完的唯一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我知道报告文学创作的不易,但他却能够在短时间内创作出了26万字的关于甘南“环境革命”与人文传奇的长篇报告文学《躬身》,于我而言,这本就是一个传奇。全书以大量真实感人的故事反映了甘南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甘南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壮丽画卷。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在我国,传统的生态伦理始终与不断发展的生态意识有着深刻的联系,是相融相通的。任林举的长篇报告文学《躬身》深刻体现了新时代文学的现实关注和人文情怀。真如他在《后记》中所写:无论对自然还是对同类,出于感恩的躬身,是最高尚、最感人的一种姿态,出于敬畏的躬身,是最有尊严、最令人敬佩的一种姿态。

  在甘南,躬身,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它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精神,孕育着无穷。然而,我们都知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任何事物的发展,越是到达一定程度就越难行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如此。所以,越是到关键时刻,越要坚持不懈,越要坚韧不拔,方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曾写过一句话——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体现着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内涵。那天,夕阳西下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美仁草原。多年来,只有一遇到困难和挫折,我总会选择一个人走进大自然,去聆听自然神奇,去感受自然的美妙,去发现自然的奥秘。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总能静下心来遐想,每一次都是一种治愈;总能在思考中使自己走出困境,每一次都是一种对自己的反思和再认识。与其说,自然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藏,倒不如说自然是人类拯救自己的良药之一。我所经历的自然万物,也都深深地扎根在心灵的疆域,为心灵撑起了一片片碧水蓝天。

  万物有灵,人与自然的相处,其实是一种彼此的拯救。

  甘南礼赞

  ——长篇报告文学《躬身》读后感

  ◎ 王莉芳

  2022年的甘南大地,响彻人心的一个声音:报告文学《躬身》,以微信文字版、有声版和书籍专著的形式,分八个篇章,如八瓣莲花将甘南各县市,2015年以来实施“环境革命”,进而辐射升华起躬身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传奇,昭示于省内外,让世人看到“素有两河源区、‘中华水塔’之称的地域,已然实现了华丽转身,一改往昔的旧貌,以虔诚的姿态,以纯净的禀赋,以圣洁的形象,为中华大地和现代文明奉献了一个深深的祝福”(摘自《躬身》小引)。

  一

  一篇有况味和深度的报告文学,不仅要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要有宏大的眼界格局,心系民生发展的人文情怀,报告文学《躬身》的作者任林举老师,就是以这样的时代担当、人文情怀,立足历史结合现实,以引人深思的理性分析,把甘南各县市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通过故事情节记叙、实事论证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给我们直观再现了实施“环境革命”的甘南,已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的华丽转身。这是对甘南的礼赞,更是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75万甘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礼赞!

  二

  报告文学《躬身》,记录了2015年以来,甘南州坚持以环境革命小切口推动经济社会大变革,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政策上全链条、主体上全参与、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天候、考核上全过程”的“环境革命”,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目标;2021年初,甘南启动“五无甘南”创建行动,持续放大“环境革命”品牌效应,让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迈出了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坚实步伐。

  遵从历史规律,承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厚重宝贵传统,报告文学《躬身》给世人讲述了甘南州在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探索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且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

  躬逢盛世,与有荣焉,生逢其时,责任在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而我们身处其中,每天都在见证历史,见证着祖国一步步迈向繁荣富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南绿色发展理念越发深入人心,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甘南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整体纳入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全州97%以上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甘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黄河、长江流域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维系生物多样性以及在维护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如今,绿色已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四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名丞曾国藩在《挺经》中说:“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成事”。在《躬身》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甘南各级干部以千万次的躬身捡拾“垃圾”,使人与自然之间有了更多的敬畏与和解,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和谐。

  凭借一个躬身的动作,凭借一个躬身力行中的坚持,如今的甘南人民内心多了一种情结,在生活上多了一种自觉和习惯,入脑入心,相因成习,进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走进城乡牧村,真可谓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处处是景,移步换景,人在画中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牧区变成旅游风景区,一举改变了几千年延续的生存生活状态。

  报告文学《躬身》,以详实的文字和事例,记录了全州城乡村镇各级干部,用躬身力行捡拾垃圾行动,叩开了群众的情感和理念之门,继而带领全州75万各族群众共同叩开了高原的绿色生态之门,迎来了甘南绿水青山的壮美画卷,折射出了甘南绿色发展的巨大潜力。

  感谢作者用炽热的激情和文字,记录了甘南主人公们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激励我们延续生态环境保护的甘南之举、绿色发展的甘南之效,彰显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甘南日报官微声明

  甘南日报原创微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及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按规定予以一定报酬。

  编辑丨邓永强 责编丨后晶晶

  审核丨张淑瑜 终审丨张大勇

  

  关注最走心的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