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1.4万学子相聚“云课堂” 开启2022年“线上教学第一课”
1月17日上午8点整,西安交通大学近万名师生准时坐在早已调试就绪的电脑桌前,共同开启了2022年春季学期课程的“线上第一课”。今天,共有741门次本科课程、168门次研究生课程在线开课,721位老师“云端开播”,首日上课学生人次数达4.8万,同时在线人数逾1.4万人,形成了“千人云端直播,万人线上学习”的壮观场面。从教学反馈监测情况来看,开局良好,教学总体运行顺畅。
经历了疫情的寒冬,迎来了春季学期的第一课。鼠标化身粉笔,屏幕化身黑板,教师化身“网络主播”,宿舍化身课堂,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开启了一场特殊的“云课堂”。
将战“疫”鲜活素材带入课堂
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多途径多角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成为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线上教学第一课”的最大特点。
化学学院张雯教授所在的《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团队在授课中结合专业特点介绍了抗疫过程中化学起到的作用,比如,各类杀灭新冠病毒的化学品和使用注意事项,化学在核酸检测、疫苗开发、药物合成等方面的重大应用等,展现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学科地位。“这次的突发疫情是非常生动的课程思政案例,每个同学亲身经历,都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这种思政才是最深入人心的。”张雯说。
能动学院陈雪江教授所在的《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课程团队也是抓住了疫情这个鲜活的思政素材,在第一堂课上从“新冠疫情怎样能快速得到有效控制?”的话题引入,分析了为什么隔离和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隔离和核检过程中如何处理涉及的伦理冲突,正确认识防控政策,培养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安抚了学生在疫情期间的不安。
罗新民线上讲授《移动通信》
电信学部罗新民教授的《移动通信》今天上午准时开讲,教学方式的改变并没有让罗新民感到多忙乱,他认为这既得益于过去两年来老师们对雨课堂、智慧树、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平台的熟悉及从事线上授课经验的积累,也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一直推进的基于“思源学堂”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打下的基础。罗新民告诉记者,那些发生在身边的抗疫故事,是课程思政最鲜活的素材,他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会深入挖掘,用好抗疫这堂思政课。
医学部王福教授的2022年线上第一课是《基因的奥秘》。在接到学校启动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课程的通知后,他第一时间进行准备。如何将抗疫的鲜活素材引入课堂?王福从基因的角度向学生通俗易懂地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适当引入新冠肺炎监测技术及RNA疫苗的原理和前景,同时将本次西安疫情中体现的抗疫精神有机融入教学中,让同学们通过这场特殊的“战役”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我们必须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人文学院彭瑾副教授所在的《公益与慈善》课程团队有两位教师在这次疫情中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陕西省志愿服务项目,助教也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学校的志愿服务,他们将此作为课程思政的一个素材,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跟同学们交流和分享。她说:“这次疫情其实就是一次‘大思政’‘大课堂’,我们要用好这个课堂。”
军事教研室李科所在的《国际关系分析》课程团队及时建立了选课学生和老师间的沟通渠道,和学生“点对点”交流,并提前测试教学平台,熟悉各类平台的特点,根据课程特点选取最合适的线上教学直播平台。团队改变教学策略,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充分合理使用直播平台的文字弹幕、随机点名、分组讨论等互动功能,解决直播教学师生交互困难的问题。团队把抗击疫情的案例转化为课程思政素材,在直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情况,引导学生在疫情下合理规划时间,积极展开互帮互助,理性看待暂时的困难,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荣谦教授在讲授《医工交叉技术总论及磁外科技术》前进行了课程预演,以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预案。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粘滞力,他把前沿研究和当下的抗疫热点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等相关主题内容,进行思政教育。
1月17日晚是《西迁精神与大学文化》新学期课程的首讲。主讲教师、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将同心战疫的内容融入课程,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疫情防控指挥体系、疫情志愿服务情况以及交大人科技战疫的案例,激励大家胸怀“国之大者”,传承西迁精神,奉献报国、心系人民。
除了充分挖掘抗疫思政元素外,老师们还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更加游刃有余地驾驭“云端课堂”,促进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和育人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能动学院吴伟烽副教授使用雨课堂-视频直播了《压缩机优化设计技术》,课程中与同学们通过视频、弹幕和微信保持交流。“经过2020年春季线上授课的锻炼,本次线上授课总体上比较流畅。考虑到研究生课程有部分同学是在职研究生,建议未来线下授课也同步开启视频直播,方便远程学生交流,同时课堂生成的回放有利于学生加深学习和回放复习。”
生命学院田中民教授第一天线上授课使用了腾讯会议作为授课平台,全程语音、视频、PPT共享流畅,交流自然。除选课的研究生外,还有2名学生旁听了课程。与之前的线上授课相比,授课平台使用简洁、方便,课堂讨论比较容易。不过线上课程的交流活跃度依然不是很够,今后的授课过程中还需要加以改进。
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黄蓉副教授首日讲授了《新闻学理论研究与应用》这门课程,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老师互动,整体来说比较顺利。黄蓉希望学生能从这堂课中有所收获,学会从新闻史视角去理解受众。
前沿院鲁广昊教授讲授的《科技英语实践》为实践类课程,注重学生面对面实战能力培养,因此线上授课难度较大。得益于学校组织的在线教学培训以及学院组织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他提前合理设计了线上教学方案,学生到课率100%,互动充分。鲁广昊表示-该课程在疫情期间的“实践”尝试,本身就是对这门课“实践”内涵的真情诠释。
协同作战,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辅人员的全力以赴,默默支持。
人文学院张蓉开展全校12个院系的本科课程督查
从今天起,本研共有91位督导专家与师生们共入课堂,保障教学质量。2022年线上开课第一天,人文学院张蓉参与了全校12个院系的本科课程督查工作。她告诉记者,开课第一天,她所在组的督导老师们都按时上线,分别在雨课堂、腾讯会议、智慧树等平台开始了巡课工作,一切都比较顺利。这得益于前期充足的准备。据介绍,针对督查学科多、督导人员少、线上督导的技术操作难度大等问题,督导组根据大家的学科背景合理分配对应的听课学院,积极组织参加学校的线上培训。“有的老师率先进行操作实践,总结了一套简便的操作程序分享,还有的老师主动将全校课程表化繁为简为有关巡课学院的课程表,精准便捷实用。”
督导专家柯大钢通过雨课堂平台线上听课
外国语学院左佳这段封闭在家的日子非常充实,除了唯一的户外活动“核酸检测”外,每天都是跟电脑、手机、老师、学生甚至家长打交道,半个月来参加的线上会议累计超过20小时。过去的这一周,为保障新学期的线上教学工作稳步进行,他们马不停蹄地准备各项工作,统计落实需要返校取教学材料的教师名单、督促研究生助教的聘任、检查了400多名学生的选课、进行思源学堂课程异常的问题收集,而所有这一切,她说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保障新学期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
继续教育学院长期借调教务处的刘敏一直负责雨课堂、思源学堂等平台和工具的技术支持工作。刚收到居家隔离的消息,她就立即开始准备线上教学的相关事务。从思源学堂、雨课堂、爱课程等5个教学平台的教学数据对接,72份操作手册制作及6场培训活动的举办,到随时答复7个教学技术支持QQ群师生的问题……刘敏每天都要和信息科的同事们完成大量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虽然每天都累得虚脱,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全校师生顺利开展线上教学添上一份助力,我感觉内心充满了力量。”
网信中心的王强在接到思源学堂平台计算资源扩容任务后,他立即协同教务处针对平台进行全面巡检和问题排查,并针对性的制定了数据存储、数据库和负载均衡的升级和调优方案,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运行。“我将持续为思源学堂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保障思源学堂稳定可靠运行,做到系统零故障。”
学工部的顾蓉表示,为保障2022线上教学第一课的顺利进行,他们积极畅通“各学院-教务处-学工部-各书院”教学保障通道,做好本科生春季学期线上教学通知协调,及时搜集学生疑问及困难,高效处理反馈,确保第一时间传达教学讯息,解决教学问题。同时,学工部还组织线上学业辅导活动,丰富学生的多样学习生活。
受疫情期间物流影响,管理学院ACCA专业使用的全英文进口教材无法如期运抵西安,在接到学校关于提前启动春季教学工作的安排后,管理学院教学管理与服务中心的杜世清连夜与教材供应商联系,多次沟通后,在不到15小时内为任课老师开通了电子教辅账户和电子版教材,及时解决教师备课问题,确保ACCA专业课顺利开课。“教务员的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但为了学生课程的顺利开展,再多辛苦也值得。”
经过前期部署与统计,春季学期前2周全校共有125门次实验实践类课程将开展线上教学。实践教学中心张炜丽根据部门统一部署,积极协助教师和教学督导及时发现并解决课程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实验实践在线教学有序开展,同时做好疫情过后线下实验实践教学补课、考核工作的组织预案,确保全校实验实践教学有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她说:“期待春暖花开之时,再次在实验室中遇见老师、同学们忙碌的身影。”
图书馆魏青山全力保障电子教材
图书馆的魏青山主要参与的是电子教材的保障工作。据介绍,在电子教材建设过程中,为保证教材数据一致,图书馆对来源研究生院和教务处的教材课程进行查重核对工作,面对一些不规范关键字段,通过规范数据系统逐一补充核对,确保提供的电子教材与来源数据一致。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精确教材数据,为线上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电气学院李睿洁在本科教务管理工作岗位已经有4个年头了,回顾这些年的工作,她说就两句话:“教学无小事,管理重细节”。在学校开启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的通知发出后,李睿洁彻底开启了“疫情就是命令,教学就是责任”的居家工作2.0模式,“白+黑,五+二”,无论白天晚上周中周末,通过QQ群、微信群、选课答疑共享文档等各种方式,帮助解答师生问题。
公共卫生学院S0127班的陶利梅是《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的助教。她告诉记者,同学们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助教的工作就是应该因地因时制宜的去发现问题并帮助沟通解决问题,“作为助教,就要扛起维持课程教学正常运行,帮助同学们顺利进行课程学习的责任。”
网课学习效果“不打折”
经金学院2021级研究生陈嘉盈今天的线上第一课是《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线上授课于我而言体验感极佳。一方面,任课老师通过点名发问等师生互动环节来检验学生上课效率,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丝毫不输线下;另一方面,线上授课让我们的关注点更集中于教师的PPT,在此感谢老师夯实的PPT架构、畅通的教学逻辑以及代入感极强的授课风格。”
能动学院研究生张静表示,在这“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特殊时期,老师与同学们在“云端相聚”,虽然线上形式缺少了一些面对面交流的体验感,但同时也节约了我们的时间成本,锻炼了自我驱动与积极沟通交流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公管学院博士生张静雅早在周末就提前调试好了线上听课需要用到的平台和设备,为新学期的线上上课做好充足准备。“疫情期间的线上授课让我们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可以感受到老师的授课内容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作为学生更将应该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医电001班的吴文欣今天有三门课程在线上学习,《复变函数》《大学物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虽然学习方式转成了线上,但他感觉没什么太大的影响。细细想来,他认为会有这种感受,其实是得益于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离不开老师们的坚守。“今天上午的第一课挺顺利的,老师在讲课的同时还不忘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在其他方面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教学秩序的平稳正说明了学校的努力。新的课程,希望一切都好。”
仲英书院谢昕今天的线上第一课是《高等数学》,她最深刻的感悟就是授课过程更加细致与具体化了,“老师会提前发布本节课的PPT,我们可以预习,同时有雨课堂与腾讯会议的双向支持,保证了课堂的流畅,也没有影响我们和老师的交流。”
微电子003班徐颖博的线上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雨课堂平台进行的,他说:“老师和同学们都提前进入课堂准备,老师课讲得很认真,使用教学直播工具也很熟练,课堂效果很好,同学们互动也很积极。”
信息001班薛雨卓今天的课程有一些“小插曲”,线上教学撞上了核酸检测,虽然有些波澜,但一切还算顺利。“讲授《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张安学老师提前半小时就进入了课堂开始调试设备,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林星老师利用下课时间去做核酸检测,爬十层楼梯赶在上课之前回来,同学们做完核酸检测也加快脚步,争取不耽误课程。”薛雨卓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学校依旧保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网课质量,学校及时更新了思源学堂的配置,老师们也及时建立了课程群。教授《模拟电子技术》的徐正红老师提前三天就让同学们一同测试雨课堂,并设计了PPT和问答题,帮助同学们熟悉网课平台的使用,提高上课效率。老师们的努力让我们挺感动的。”
管理学院工商001班董梓竣同学说:“在雨课堂、腾讯会议上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程,同学们以弹幕的形式积极互动,体验真实的课堂环境,这让我感到十分温暖与幸福,我会继续珍惜在交大的每一天学习与生活的时光。”
“课程是经过充足准备的,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是规培2107班赵家瑶在上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后的感受,“老师的线上讲解非常流畅,并没有出现因技术或技巧上的失误而中断上课,一切挺顺利的。”
自疫情发生以来,管理学院留学生John Archison Duku和其他学生一样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躁和情绪低落。今天,在上过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后,“我认为线上授课会给我们的心理状态带来积极的影响。”
面对来势迅猛的疫情,2021年12月中旬以来,学校及时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按照“聚焦一个目标、做好两手准备”的工作思路第一时间部署教学工作。自1月10日学校做出提前开启春季学期课程线上教学安排后,教务处、研究生院协同教发中心、图书馆、网信中心和出版社教材中心等多个部门周密安排、密切联动、加班加点,制定发布完备周全的线上教学工作方案,提前启动完成选课工作;面向全体开课教师、督导专家、教学院长、系主任及教务员开展在线教学培训覆盖近3940人次;协调对469门本科课程聘用助教1100人,340门研究生课程聘用助教738人;采取多种渠道为本科课程1620门选用教材1194种、保障电子教材984种,研究生504种教材清单开展电子资源建设,目前可提供电子教材366种;强化线上课程督导并实时收集学生的课程反馈,确保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如期开课、有条不紊、有备无患,为今天的“线上第一课”发挥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