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女性电影,为什么能代表巴西出征奥斯卡?

  近些年,关于女性主义的电影层出不穷。不同国家地区的女性们都或多或少地在职场、家庭等各方面遇到打压或轻视,拥有类似的遭遇与困境。

  尤其是在阶层固化、男权主义根深蒂固的拉丁美洲,女性不被重视的问题仍难以解决。

  为了能让全世界听到女性的呼声,巴西导演卡里姆·埃诺兹将玛莎·巴塔莉娅的小说《我的隐藏人生》改编成电影——

  《看不见的女人》

  

  电影在IMDb上得分高达 8.0,入围第72届戛纳电影节,荣获一种关注大奖,还代表巴西角逐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这一奖项。

  电影用145分钟的时长,借由巴西一家的日常生活,以阴郁气氛为主基调,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两姐妹的一生是如何因男权社会的压制,最终被牺牲自我的故事。

  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1950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那时西方即将迎来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

  电影开头便是一片令人晕眩的亚马逊丛林,姐姐吉达和妹妹尤丽狄茜在回家路上的热带雨林里迷失,她们找不到彼此,声音也渐渐消失在这片五彩斑斓的静谧之地。

  

  随着夜色渐黑,月色摇晃树影,深粉色天空下是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熟悉本片导演风格的人,都了解他在电影中惯用高饱和度色彩的画面,以传递故事的情感深度。仅仅开头这段,就采用了红、黄、粉、绿等色块铺叠场景,用激进的视觉效果,推动了剧情发展。通过这段姐妹迷失,彼此找寻不到的情节,与之后的姐妹陷入生活困境,一生都在挣扎的故事相呼应。

  

  电影里,这对姐妹从小到大都活在父权的压制下,也自觉地恪守传统社会下所有女性应承受的义务。即便想出去玩,也要先经过父亲的同意。长大后,面对父亲的客户,也要遵从父亲的意愿去陪笑。

  但久而久之,随着两位女性成年,独立、自我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与长期被控制欲牢牢侵占的思想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

  姐姐吉达梦想自己的爱情能自己做主,妹妹尤丽狄茜希望能成为钢琴家。双线并进的方式下,我们看到了两个女人华丽又悲情的一生。

  

  姐姐吉达与水手相爱私奔,在发现所爱之人不可托付后,只能选择回家。

  男权当道的社会里,谁肯真的去理解身为女人的不幸。回到家里,吉达遭受的是周遭的冷眼旁观,父亲的荡妇羞辱与拳打脚踢,母亲地位低下,在家也只能懦弱地苟活着,不敢多言。

  

  已怀孕的吉达还被父亲赶出家门,父亲还对她编制了谎言,说妹妹去奥地利求学去了。

  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姐姐由此被迫失去了第一个重要的属性——女儿身份,成为了父系社会下,男性维护尊严的牺牲品,女性需要父母呵护的情感与意义就此看不见。

  自此之后,两姐妹无法相见,命运也就此交错。

  

  而姐姐首要面对的难题才刚刚开始,在之后的生活里,未婚妈妈的母亲身份显然是不被社会认可并接受的,女性另外一个重要的社会属性又被迫“看不见”。

  姐姐吉达的一生,也就此毁灭于现实社会中的不被认可里。

  

  妹妹的一生也并未好起来。

  在当时的社会下,女性的一生在由父系当道过度到更惨烈的夫权至上后,注定迎来更加悲剧性的宿命。

  妹妹尤丽狄茜身为乖乖女,其一生不仅未完成成为钢琴家的梦想,还被父亲强迫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在被丈夫婚内强奸时,遥想起当年听着姐姐描述与爱人温柔地缱绻场景,不得不说还真是鲜明又讽刺的对比。

  

  拥有钢琴家梦想的妹妹也因生育和家庭的琐事,最终囿于精神上的空虚之下,沦落为红尘俗世的庸常之人。

  至此,两姐妹的遭遇和经历,也宣告着理想主义的灭亡。

  导演借由这一剧情,展现了一个欲望的社会里,巴西某个普通人家,那些悲情病态的女人们和疯狂残暴的男人们,是如何在霜降的夜里渐渐消亡。

  那些心思悄悄生长,躲在家规伦理后伺机而动,有的日复一日衰老臃肿,有的笑盈盈的背后却早已满目疮痍,有的果敢任性被赶出家门,有的被侵蚀轻视压抑成疾。

  男权至上的地方,谁会去在意女性个人人格的尊严,谁会去关心她们未知但又可以预见的命运。

  

  而电影后半段,两姐妹在失联后,也只能靠臆想中对方完满的生活来支撑着自己苟延残喘的后半生。

  姐姐幻想妹妹进入奥地利音乐学院,成为了富有名气的音乐家;妹妹以为姐姐拥有疼爱自己的丈夫,活泼开朗的孩子,生活幸福。

  

  但现实呢,令人悲痛。

  为了能以女性的视角真实地反映她们的思想,导演用了软焦、近景、特写等拍摄手法,体现出女性细腻敏感的直觉和唯美细致的风格。

  

  比如两个人在误会与错过的几十年间,吉达用并未寄出的信件倾诉思念,来表达对妹妹的关切与惦念,在私人化的镜头语言下,仿若人生的旁白与注脚。

  还有电影中大量出现的绿色元素,无论是姐姐穿着绿裙子私奔、生孩子,亮黄的火光映着墨绿的墙,还是常出现的绿色树叶,绿色既传递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疏离感,也暗示了女性梦想被阉割。

  

  当然往更深处说,绿色还有着积极的一面。不仅暗藏女性自我身份认同,女性自我意识回归的含义,还隐喻了生活中充满希望之意。

  姐姐在离家后,虽物质生活匮乏惨淡,却收获了友情,虽不复存在于自己家庭的记忆之中,却真正地实现了意志自由的愿望。

  

  而妹妹由于姐姐的离开,婚姻的不幸,终其一生被掌控,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全感,更别说梦想的自由与理想了。

  不过好在结尾处,妹妹看着姐姐的那些信,打量着那个长相神韵和姐姐颇为相似的孙女,终于自我和解,明白此生,原谅一切。

  

  真实的回声再刺耳,也是指引每个人努力逃脱,改变未来的唯一可能。

  大环境下,面对命运与世道的无力,女性仍可以坚强,拥有自我修复和适应能力,从而获得另一种心灵上的快乐。

  

  其实看完整个影片,不由得想起前一阵大热的剧集《我的天才女友》。该剧讲述了五十年代的意大利,一对好闺蜜因大环境和原生家庭的因素,最终迎来了各自宿命的故事。

  这种双生的设置,精巧而又细腻,诉说着女性难以展露的内心渴望。

  

  她们听之任之的处事方式,任由父权社会下男性摆布的性格,或者用乖张坚决的姿态抵抗周遭一切,被现实重锤却仍不回避的态度,从本质上说就像是同一个人。

  现实中渴望逃脱的愿望由另一人实现,这种矛盾的感受和思想带有极端的同化,却又无法避免地合二为一。就像记忆深处受到了伤害,我们渴望找到救赎自己的灵魂,但最终还是需要自己能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勇敢与现实对抗,方才获得成功。

  

  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导演用两姐妹不被看见的经历与坎坷,呼唤着每位女性能敢于向不公say no,从而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自主权。

  就这点来说,这部现实意义超越本身剧情的佳作来说,尤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