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研修总结范例
微课研修总结范文1
注重有效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科学先进的工作理念是有效培训的航标,立体互通的网络体系是有效培训的桥梁,注重发展的团队管理是有效培训的保障,不断创新的组织方式是有效培训的载体,精细务实的全程管理是有效培训的后盾。
关键词:
教师培训;管理;创新思维;创新人才;有效性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型教师。为了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当前应该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主导作用。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由此可知,增强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有效培训应该成为培训机构的重要目标。在教师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培训项目为载体,坚守“天、地、人”的工作理念,以教师培训需求为起点,以教育教学困惑为主题,不断优化培训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加强有效培训,探索内涵式发展的教师教育之路。
一、科学先进的工作理念是有效培训的航标
教师培训的宗旨是“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层教师”,在教师培训中要秉承“天、地、人”的工作理念。具体内涵为:“天———仰望星空,拓展视野,更新理念;地———脚踏实地,走向实践,解决问题;人———以人为本,关注需求,资源共建。”
二、立体互通的网络体系是有效培训的桥梁
在教师培训管理中,可建立“立体互通、职责明确的五级网络体系”,即市教育体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乡镇中心校(局直单位)———学校教学负责人———教师。要依据管理职责建立不同群体交流群,比如师训专干群、管理人员群、辅导教师群、学员交流群。在项目运行中,采用电话、飞信、微信、QQ群,实现即时、全方位、立体的互联互通,确保培训有效推进。
三、注重发展的团队管理是有效培训的保障
(1)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优秀的培训者,必须“顶天立地,能文能武”。他们是培训理论的研究者、培训资源的开发者、培训课程的设计者、培训教学的指导者及合作者,还是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基于此,要充分利用本地教师优势,组建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区域教师培训专家库。专家库中,有资深教授,一线的省市级骨干教师、教研员和名师名家,还有优秀的专职培训者。
(2)重塑培训队伍的专业能力。优秀的培训者,必须具备需求调研和问题诊断的能力、建构培训模式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源和开发课程的能力、组织活动和示范引导的能力、质量分析和研究培训的能力。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对这些人员进行打磨、重塑。
1)自我修炼,强化内功。主张以教学反思促进步,进一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积极在培训机构开展“八个一”活动。即每次培训后撰写一篇培训反思、每周至少听一次其他教师的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或公开课、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学期写一篇自修学习体会、每学期结合本职工作研究一个问题、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2)青蓝工程,助力成长。为了实现培训队伍的梯级培养,促进青年教师迅速转变角色,学校可以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队”,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下乡指导中组建“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智慧分享,助力成长。
3)集体备课,同伴互助。学校要以同类培训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师认真开展集体备课———课前说课———课中观课———课后议课,使大家在思维碰撞、智慧共享中得以教学相长,共同提升。
4)专家引领,开阔视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平台。依据上级安排,学校全力支持培训者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并要求外出培训者回来后与校内教师交流共享,共同成长。
5)竞技比武,锤炼技能。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每年一度的培训机构优质课大赛、微课大赛、教师教育论文评选等活动。从学校初评、郑州复赛到省级决赛,学校认真组织,选手积极参与,取得优异的成绩。
6)根植土壤,实践提升。为了更好地帮助基层解决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学校专门组建校本研修指导组,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指导工作。通过开展“望、闻、问、切”———如课堂观摩、评课议课、课堂示范、专题讲座、指导科研、研修通讯、网络教研等系列活动,基层单位在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四、不断创新的组织方式是有效培训的载体
(1)借助技术,创新培训。为了让培训更有吸引力,学校不断借助信息技术来创新培训组织方式。比如“创意破冰六步法”的运用,受到学员极大欢迎。第一步,借助技术,搭建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要求修改个人群名片,其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个网上交流的幸福家园。第二步,认识学友,超越自我。先在微信群中向大家打招呼,然后在A4白纸上画出左手,大拇指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再找学友签名并认识学友。鼓励大家迅速超越自我,快速融入大家庭。第三步,提供图片,组建团队。培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图片随机发放,每人一张。学员迅速行动,能拼为一张完整的图片即为一个团队。团队要摆出一定的造型,并到班级微信群中,然后迅速选出队长,设计团队口号、队徽、队歌,并在队长带领下整理出急需解决的教学困惑3~5个。这是重中之重。培训教师搜集之后,要及时将困惑反馈给相关主讲教师,或者到微信群中,让学员之间答疑解惑,真正做到关注需求、解决问题。第四步,风采展示,不拘一格。团队组建好后,要让各团队通过抓阄的方式进行风采展示,形式不限。第五步,微信投票,激励评价。团队展示后,每位学员登陆微信平台进行网络投票,选出“最喜欢”或“最有创意”的团队。前三名团队,由培训教师颁奖进行激励。第六步,任务驱动,引领成长。培训教师出示培训结束时团队学习成果的展示要求,实现任务驱动,引领成长。
(2)搭建平台,展示成果。为了使中小学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修学校通过技能比武、校刊《师说》、校本研修通讯、校本课程展示、论文大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师的优秀成果。这既增强一线教师的成就感,又增加培训的活力与魅力。
(3)因地制宜,灵活管理。在常规管理的同时,学校也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在国培计划“农村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中,对新密市499名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按50~100人进行随机分班。我们发现以后,在项目启动前积极与平台管理者进行沟通,采取“自己编班、安排辅导教师上报、继续教育网批准”的方法。编班原则:
1)城乡搭配,均衡发展。
2)按校分班和辅导教师日常校本研修试点相结合。
3)实践研修活动现场观摩,按区域班级两两组合,两班辅导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指导观摩展示设计。实践证明,这样的编班为后期集中研修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效果。
(4)课题驱动,研训一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工作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进修学校始终坚持扎根实践、科研引领,及时地把培训、科研结合起来,走研训一体化道路。比如立项的课题有:中央教科所子课题“农村地区教师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河南省级课题“农村地区小学教师有效培训”“小学数学名优教师的发展路径探索”,郑州市课题“新密市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技术有效培训研究”,等等。基于培训,学校还撰写“校本研修八环节”“教师培训道德课堂”“网络环境下开展教育技术的思考与实践”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小学教师培训栏目,被许多地区参考、借鉴。
五、精细务实的全程管理是有效培训的后盾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型教师。因此,要充分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对于每个培训项目,要重视全程管理。比如培训之前,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开班时告诉学员,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培训中,积极做好征询意见、改进提升的即时反馈工作,如随机交流、不记名的网络问卷、满意率测评等。培训之后,及时发现一些优秀学员,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如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展示其学习成果、担任学科辅导教师等,以加速专业成长的步伐。另外,学习成果中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学校管理中的优秀做法,可在校刊《师说》上刊登,在全市范围内分享、交流。这些管理举措,极大程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内驱力。师生心灵交融,共同演奏一曲曲优美动人、魅力无穷的教师培训之歌,为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梅玲 单位:河南省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士文.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师培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谢楚贤.践行新纲要创新教师培训管理模式[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微课研修总结范文2
(一)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方式单调难以形成其发展的沃土
由于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无法应对基于网络的深度交流互动带来的诸多问题,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为方便组织管理,多以讲座形式或者视频会议等取代各种研讨活动,上百人的教学研讨活动一天就能完成,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教学研讨的意义和作用。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缺乏校本研修的沃土,难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以近年来“国培计划”为例,短期班或网络远程教育形式上多为讲座,一连半个月的讲座把参与培训教师的头脑都洗了个遍,可是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做法没有学会,没有建立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一回到自己熟悉的岗位,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关的技术支持都没有了,面对自己熟悉的孩子们又不知道怎么样具体去应对,怎么样灌输学到的新理念,又回到了单打独斗的老起点,最后还是“穿老鞋走老路”,更别提实现“国培计划”目标中骨干教师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要起到带动和引领的作用了。
(二)U-S双方缺乏沟通,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互动互利长效机制
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是一名教师,又是一个艺术家,既具备弹、唱、跳、画等艺术特长又擅长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的教师,所以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更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文性、先进性及实践性的和谐统一。U是指大学(University),S指中小学学校及幼儿园(School),目前针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U-S双方缺乏沟通,没有形成互动互利的长效机制,培训前、中、后缺乏与一线参训教师的深度交流研讨,不能有效解决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再加上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技能水平、自我发展意识和专业成长等方面都处于比较低的起点上,培训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大而全并且统一的培训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很难完成教师教育本身所应该承担的任务。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和专业成长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拓宽知识领域
幼儿教师要善于使用无觅网(人工智能根据您的个性化喜好进行文章推荐)、百度、谷歌、360浏览器等信息化工具搜索文字、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扩展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通过利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囊括耶鲁哈佛等世界名校1200余课时公开课程录像课程的频道以及优酷、土豆、56网等优秀视频分享网站观摩名校名师的公开课,名师以最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一定会给幼儿教师教学活动树立专业成长的典范。利用鲜果网将自己经常关注的多个网站聚合在一起,第一时间展示给你这些网站的最新内容,这种个性化服务将节省大量的搜索资源的时间。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又拍网、QQ空间、博客相册等图片分享类网站构建专业知识、制作幼儿游戏及课堂展示用的图片素材。
(二)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深化专业成长
交互是网络的一大优势,网络技术为继续教育中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多种通讯机制与交流手段。为高校———幼儿园实践共同体之间创设一个沟通对话的网络环境。幼儿教师通过利用QQ和网易邮箱以及QQ语音(视频)通话、长话宝等网络沟通工具进行研修小组内成员的信息交流与探讨,加快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利用新浪博客、QQ空间等信息工具对所学教学知识记录、整理、、评价、讨论等活动来组合教师专业成长知识,有助于显性知识的存储、积累、传播和分享。
(三)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就是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幼儿教师要能够处理计算机多媒体素材文件,如利用Faststonecapture进行屏幕抓图、录屏、编辑图片、屏幕取色及放大屏幕等工作,能利用格式工厂进行各种多媒体文件格式之间的转换,利用微盘与微博账号绑定,将本地文件方便地分享到微博。会利用笔记管理网站如麦库,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用电脑手机随时随地在麦库中保存笔记、备忘、写文档、存资料,方便整理和分享。(四)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教师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决教学问题的实际能力。幼儿教师能利用在线的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思维训练,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在线网络会议,研修小组成员在线协作进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提高幼儿教师解决真实教学问题的能力。
(五)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增强评课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评课能力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评价自己的教学,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将自己和他人讲课的录像通过优酷、土豆、56网等上传到网络上并接受多元化的评价。研修小组成员要利用豆瓣网、贴吧、土豆网、人人网、ThinkSNS,打破小组的界限,把对话的群体扩展到所有的一线幼儿教师和师范生以及教学专家等任何可以上网的人。通过教学评价的综合化、社会化和外化,每一位研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其他幼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隐性知识最终“内化”到个人的隐性知识系统中,并产生更具创意性的联结,从而显著提高幼儿教师的评课能力和教学能力,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的幼儿教师培训策略
(一)以网络技术为纽带,构建幼儿园和高校远程互动教研平台
面对目前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高师院校幼儿教育见习、实习工作质量不高的两难困境,解决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批高校和幼儿园的发展共同体学校,在服务基础教育的同时,形成互动互利,互助双赢,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广泛的共享性、时空的准分离性、数据收集管理的便捷性,一方面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广泛的技术、资源和工具的支持,另一方面更是扩展了幼儿教师和高校教研人员实践共同体的广度和范围,使幼儿教师得到更广泛的学习支持。高校互动中心负责提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质教育资源案例库和点评课系统。教学案例库中包括专家教师、一般幼儿教师和新手教师的不同教学案例,案例都附有分析介绍、说明、专家点评、适用对象以及参考资料等,幼儿教师可以看到每项教学技能的视频示范片段,包括优秀教学范例、问题教学范例、基本技能的示范等。发展共同体学校的幼儿园远程点每学期进行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展示课,利用远程网络互动平台将幼儿园的青年教师展示课连接到高校的互动中心进行现场直播和录像,高校参与培训的教研老师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进行点评课,还可以和其他远程专家深度互动,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园实际教学问题,这种个性化的深度互动和问题诊断可以显著提高参训教师的专业技能。
展示课、互动点评都会被互动平台自动录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中,作为优质教育资源为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提供可视化的教学案例。这种高效、具体的网络化教研活动促使幼儿园教师团队相互砥砺,激励专业成长,推动一线教师在真实情境中丰富体验、深化认识、改进教学和科研方式,提高实践能力,能够有力地加快远程互动点幼儿园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同时也可显著提高高校教师指导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针对性和基础教育研究能力和水平。这种模式形成了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和高校师范生观摩反思研修三者共赢的局面,一方面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沃土,另一方面形成了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还可以地区教研室为纽带,以点带面,以示范点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示范区幼儿基础教育的良好发展。
(二)以研修小组为主体,践行自主学习加协助学习模式
幼儿教师教育必须立足于帮助教师自我成长,提高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于“授之以知识和技能”或使其获得某种证书上。应将幼儿教师教育目标定位在提高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技能与研究儿童、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上,不断地鼓励教师自我成长,促进其主动提高与发展。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幼儿教师教育是一个“合理边缘参与”的过程,从幼儿园新教师变成一个专家型教师,从一个实践共同体的边缘进入到中心,需要进行更多的参与和实践活动。幼儿教师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在实践活动中保留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动态互动结构,以幼儿园为基本单元,以幼儿园—高校远程互动教、研平台为基础平台,建立具有5—7人的研修小组,加上一名高校的指导教师专家,从而建立真实的实践共同体。要强调以研修小组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和研修训练,强调基于真实的幼儿园情况,通过研修小组间以及高校指导教师的交互和协作,并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资源来支持学习和交流,从边缘性参与者逐步过渡到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完成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被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研修小组的实践活动中,既需要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设计教案,观摩范例,也需要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开展协作学习,共享资源、共同研修、互相借鉴。在幼儿园校内可以灵活采用“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式、“专家指导”式、“双线交叉”式等多种有效的幼教培训模式,加速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
(三)以SNS网络为核心,建立网络化优质资源沃土
“国培计划”中学员来自各个地方,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以SNS网络为核心的研修小组学习与发展研究。借助Web2.0提供的Tag、RSS、SNS等技术,研修小组可以围绕某个研修主题如中班幼儿的时间概念,建立的个人或整个研修小组的Blog和Wiki,吸引更多对此感兴趣的幼儿教师参与进来展开交流、评价与讨论,并“主动”在实践共同体的Blog、Podcasting、Wiki之间建立起链接,这些讨论、反思和评价本身就是丰富的优质资源沃土。众多的幼儿教师被这种链接所聚集,可以很自然的搭建网上交流、多元化评价、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所有实践共同体成员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协作学习中去,从而大大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总结
微课研修总结范文3
1.主题不明确。
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变成了幼儿园教育保教常规计划或者某项具体活动方案。目标不明确,教研活动盲目;目标和教研活动安排不一致;目标不现实。
2.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形式单一,随意,内容空洞无物,泛泛,不具体。无主题、无目的。(2)计划一次制定,终身使用。每学期的研修背景、题目换一下,形式完全一样。(3)内容全面,指望通过一学年的教研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4)研修内容过多,实际难以操作。例如:每周一次全园理论学习,每周一次学科组理论学习,每周一次个人自主学习。并检查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问题解决有效途径
1.针对教师个人研修计划不切合实际,不能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的问题。
做到认真准备教研活动方案如下:(1)理清思路,明确本次研讨的关键问题,要了解幼儿的实际,了解教师在这些方面已有的认知经验、困惑问题以及需求等;(2)确定开展本次活动的形式,思考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如:教育信息、实践活动、人员的安排;预设与本次活动相关的问题链等。在幼儿的教学当中,教师个人必须要了解幼儿心理,并且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去展开与之对应的教育,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化的外物,所以教师研修内容需要采取情趣化的教学,将学习内容巧妙的融入到委婉的讲解之中,通过制定简单而有趣直观的研修内容,孩子们会更快的接受和领悟,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针对研修主题不明确的问题。
做好研修主题的确定,需要进行教研现场的掌控:(1)明确目标,紧紧围绕中心议题,不跑题,切忌拉家常,确定研修主题;(2)从实际问题出发,步步展开,突出重点,全线清晰,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3)及时把脉、营造氛围、提供信息,有牵引、有梳理和提升,使困惑得以澄清,为研究下铺垫。显现出平等基础上创所欲言,引发教师的思考,激活教师们的思维,实现教研价值:这样才能更好的排出无关选项,做好研修主体的确定。
3.针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脱节,只重形式不关注内容的问题。
幼教教研的整个系列活动均立足于幼儿园展开,研究主题植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活动的主体面向全体教职,教研内容本身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同时考虑到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将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四个环节完成一个主题的研究,有效防止形式和内容的脱节,整个研究层次清晰,过程充分。给全体参与者比较充分的实践体验、研讨反思的时间与空间,取得实质效果。教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活动强调以教育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让教师在教育理论引领、实践探索、交流反思等一系列过程中,实实在在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教师亲身经历研究过程,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逐步领悟教研的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认真撰写活动反思,梳理、归纳总结,提升经验,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新生的问题,思考下阶段研究内容与要求。关注研讨活动后的运用,不断调整策略。此外,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究园本课程,积累园本课程实施素材,内容当中活动形式可多样化,如:案例分析、说课、听课评课、现场诊断、参与式讨论、辨析式讨论、微格分析、理论学习等,注重教师的参与过程内容与主题相匹配,无关内容另行安排,如:秋游、节日活动、亲子运动会等。并非是一个阶段简单地开一次会、组织一次相关活动就行,要注意活动中的反复研究和深化研究。
三、结语
微课研修总结范文4
1.1强调结构合理,向一线倾斜
培训者既包含来源于国培专家库的理论前沿领军人物,也包含有着丰富的一线教育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和优秀教师。按照国培精神,培训者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从培训者队伍结构的要求可以看出对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培训者的重视,这也是基于对参训教师的实践与实际的关注。通过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培训,发挥其种子和示范作用,一线优秀教师用自身的实践为参训教师提供示范榜样作用。
1.2强调团队力量,各方优势互补
各培训机构要组建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负责方案设计和统筹指导等工作。组建名师讲学团,保障“送培送教”有效实施。其中专家的作用在于引领,帮助参训教师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作用在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因为她们贴近一线教师教育实际,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参训教师的现实问题;省域外专家的加入在于促进各地优秀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各方均有各自优势,最重要通过培训者会议和座谈交流加强彼此之间协作,围绕共同的目标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参训教师素质的提高。
2多种角度增强培训资源的实用性
2.1基于农村幼儿教育实际开发培训资源
“有学者通过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现状的特殊性入手,提出挖掘与利用存在于农村独特的民间游戏以及丰富的自然物质作为培训课程资源。”[3]同时我们需要注重结合时代特点,引导学员探索新形势幼儿教育方法;适时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等增添到培训资源中。根据参训教师需要积极开发《幼儿园教师应知应会集成》、《农村场域中的模块化课程资源包》、《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范例》、《幼儿园保育教育典型案例集成》等相关培训读物提供给参训教师,为参训教师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实用的指导。
2.2基于培训教师个体需要开发培训资源
在培训课程资源中我们可以增设选修模块,如幼儿舞蹈创编、农村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农村幼儿家庭亲子教育、农村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幼儿园区现场创设等不同的小规模培训活动,各位学员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要。
3多种手段提升培训过程的实践性
为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过程的实践性,我们综合运用实地考察、现场观摩、问题研讨、微格训练、实训操作等培训手段。在培训过程中,师德和理念模块采用互动交流、案例研讨和经验分享等培训手段;专业知识模块采用任务驱动、情境分析和问题研讨等培训手段;专业技能模块,抓住学员专业技能薄弱点,采用现场观摩、示范操作和技能训练等培训手段。一方面组织学员到优质幼儿园现场观摩考察保教活动;另一方面聘请优秀一线教师(教研员)上示范课进行教学研讨。在观摩与研讨之后,为参训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汇报展示的平台,由各参训教师开展成果汇报活动。培训过程中具体培训手段运用情况如下。实地考察:培训初组织学员到幼儿园进行实习考察,观摩幼儿园环境和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直观了解幼儿园教育;任务驱动:引导参训学员明确学习任务,带着实践案例、问题单、学习笔记、教学观摩与反思以及提交和学习成果展示等任务积极参与到培训过程中;专家讲座:讲座中具体采用案例学习、问题研讨和参与式讨论等方式;观摩示范: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安排与保育、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等专业技能的学习将采用此方式,同时辅以典型案例研讨;现场实操: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舞蹈表演与创编、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师幼沟通等技能的学习主要采用现场实操的方式;工作坊:针对学员的需求由一线优秀教师或者学校专业教师开设除培训课程外的主题工作坊。如农村幼儿园创意美术、农村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开发、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等工作坊;送培送教:通过名师现场示范课观摩、学员教学活动成果展示及半日活动观摩等环节,组织学员互评、专家点评,以研讨、互动的方式开展送培送教活动。
4多方合作建设网络研修平台
通过建设网络研修平台,为参训教师提供系统化专业支持。积极探索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机制,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目前农村幼儿园分布比较分散,教师难以集中,这也是造成农村幼儿教师缺乏专家指导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网络建立专业人士、培训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培训者多方合作机制,借助建设网络研修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专家—培训者—教师”之间的不间断的有效互动,专家以及一线优秀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答疑,还可以定期开展专业交流活动和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活动。这一平台不仅是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还可以成为参训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此平台参训教师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共同解决幼儿教育实践问题。
5多种思路规范项目管理和质量监控
5.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过程化管理
培训前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具体包括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教学督查制度;培训首席专家岗位职责;培训授课教师岗位职责;培训班班主任职责;培训后勤保障人员岗位职责;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班学员管理办法;培训班学员安全教育及管理办法;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学员评优办法;培训班班委会工作条例。通过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培训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5.2实行“双班主任”制,实现全面有效的管理
在培训过程中,每个培训班设教学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各1名。教学班主任负责做好本班学员的教学辅导管理,通过召开班会和座谈会组织交流研讨,收集学员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生活班主任负责做好学员的食宿安排,严格进行考勤,妥善处置学员意见和建议。班主任每日要及时查看班级日志,了解学员培训情况和学员意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每日记录工作日志,对培训组织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工作不断完善。培训管理方面两位班主任要通力合作,要细致入微。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员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培训之初,可以组织学员进行破冰的心理活动,增进学员之间的了解。在培训中采用学员分组的方式,一方面方便在培训现场进行小组讨论,另一方面方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业余活动。在培训结束的时候可以采用汇演方式或作品展示方式进行结业。
5.3公开化的质量监控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团队、培训资源目录、培训简报以及培训者培训效果评价和参训教师学习情况等。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形式,进行培训专家教学质量评价,收集、反馈培训对象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教学评价和培训对象要求及时改进工作。
微课研修总结范文5
1问题的缘起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和行为有了较大的改观,课程意识、生本意识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得到显现,但是不得不承认,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校,英语教师钻研意识不强,缺乏对阅读文本的深入解读,自身的英语素养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更新也不快,而比较突出的问题还反映在对课标中阅读教学要求的理解与领悟缺乏深度与广度。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很多教师知道阅读很关键,但是教材讲不完怎么阅读?读课外书需要时间会不会因此影响学习成绩?
2学生视角分析
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看问题的视角也不尽相同,就英语课外阅读而言,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必须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认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困难,才能做到寻求难点突破。
3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实践尝试
3.1从指导正确处理教材入手确保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与条件
3.1.1提高课程意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前面提到,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教材学不完,怎么进行课外阅读?”。面对这样的疑问,首先转变唯教材论的观念,帮助教师跳出教材看教材,让教师意识到只学好教材是学不好英语的。因此,提高教师的课程与课标意识刻不容缓。
3.1.2组织集体教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做到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发挥集体力量、团队合作以及名优教师引领辐射作用。考虑到乡村学校每个年级学科老师人数太少,难以进行集体教研,笔者借助培育站平台,把就近的学校组织起来形成片区教研组或集团教研组,除了定期开展面对面的集体教研,还充分利用线上微信群、QQ群等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与研讨,大大提高了集体教研的效率,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落在了实处。
3.2从教材阅读课入手打磨常态课堂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3.2.1基于学生视角,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为了确保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明确教材中课内阅读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更要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是研究阅读教学的主阵地。
3.2.2开展示范活动,助推引领辐射
为了帮助教师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笔者通过乡村培育站制定的系列研讨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解读。
3.2.3分析与研究优秀课例,形成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依托培育站平台研修活动,开展听评课、同课异构、示范研讨课、演课与优课评比等给老师提供更多的研讨、交流与展示机会。
3.3从重视语音教学入手引导学生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3.3.1语音教学缺失,“学困生”增加速度过快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标)关于语言技能五级目标中第六条对“读”明确指出: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笔者在大量的听课、观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到了九年级还让学生跟读单词,离开教师学生就不会读。可见,拼读规则没掌握,语音没过关,学生根本不会查词典,更谈不上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阅读,这给阅读尤其是课外拓展阅读造成了巨大障碍。
3.3.2重视语音教学,从培训教师抓起
自2012年以来,初中英语新教材把语音教学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材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教师本身语音教学知识就缺失,没有形成教学体系,所以避而不“教”,图轻松省事。如果三年的初中英语教学是这样的教学观,后果可想而知。解决了语音关,进而就很容易突破词汇量,可以说为课外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又迈出了一大步。
3.4从选择合适的英语课外读物入手给学生以正确的方向引导
3.4.1采用“滞后法”,灵活处理阅读难度高于学生水平的读物
课外阅读形式多样,阅读读物繁杂,容许学生自由的选择视频、App、听读等网络学习形式,而我们老师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读物。首先以本区域推荐的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为重点,阅读任务分配在每年的寒、暑假,开学后利用每周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来进行阅读指导。
3.4.2精选题材、体裁多样化的读物,体现“杂”而有趣
除了经典书籍读物以外,笔者认为一定要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语篇。如,文学类、叙事类、科普类、说明类、新闻类、诗歌类等。如,二十一世纪报、上海学生英文报等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既能读懂又感兴趣的时文。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有可读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向更高阅读层次“晋级”,从而获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一句话,就是本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原则。
3.5从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入手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利用学校宣传栏、年级(班级)黑板报等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好词好句、精彩故事片段等,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氛围。奖励阅读习惯好、阅读速度快、阅读能力进步明显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4反思与总结
微课研修总结范文6
关键词:传统优秀农耕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意义;困境;路径
国务院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拟从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困境和路径三个层面来探讨如何让传统优秀农耕文化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
1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记忆与情感纽带。传统优秀农耕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根”。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增加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有助于高校老师高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1.1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特别重视传统优秀农耕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2017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传统优秀农耕文化的务实与和谐等特点决定在其乡村振兴中能促进科技、社会与经济等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是传承文化的圣地,高校学生中有不少来自农村或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如果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有计划地了解传统优秀农耕文化,将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2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费孝通看来,文化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1]。传统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久远,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哲理,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指明了方向。如《齐民要术》“种谷”篇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汉代班固的《汉书·货殖列传》曰:“顺时宣气,蕃阜庶物。”这些阐明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中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观都体现了“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此外,传统农耕文化蕴藏和谐思想对大学生成长极具启示意义。东晋陶渊明描绘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自然美景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孟浩然描画的宜居美景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智慧不仅让我们感受传统农耕文化旺盛的生命气息,还启示我们要保护好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正如阿尔贝特·施韦泽所说,中国文化体现了人类的生态智慧,是最丰富的和无所不容的哲学[2]。这些传统优秀农耕文化意蕴深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必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1.3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传统优秀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农村文化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思想表达,其诸多理念是中华民族亿万民众在劳作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人与自然间规律的总结与反思[3,4]。高校教师要不断挖掘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并融入思政教育中,比如,日往月来艰苦单纯的农耕生活支撑起农民生命的全部,造就了农民“施恩报恩”等品行,这启迪学生要感恩戴德。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守望相助、向上向善等中国农民农家生活的道德智慧对学生学会建立人与人间互助修睦的人际关系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2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挑战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农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外来文化浪潮对当代大学生传承农耕文明特色的人文传统及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冲击,传统思政教育的弊端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农耕文化的认同。
2.1城市化工业化的冲击。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我们世代祖先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认识自身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汇集。近代随着科技进步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转变,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市场体系加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水资源等遭遇大量的侵蚀与污染,乡土建筑在快速消失,农村人口外流向城市的现象愈演愈烈,集体化时代的合作精神正在逐渐消失,农耕文明在发生基础性动摇,现代都市文化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中心,农村空心化使农村文化逐渐处于被边缘化境地,中华传统农耕文化面临着自身价值的合法性危机与承载主体后继乏人的困境。正如孟德拉斯所说,“城市和工业吸引着所有的能量[5]。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现代化,但是中华民族在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的守望相助、克勤克俭的人文传统与价值观念逐渐势微,也对大学生传承优秀农耕文化造成冲击。
2.2外来文化浪潮的冲击。全球化经济发展促使各国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加之大多数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外来文化见缝插针地宣传、匠心独具地包装,虽拓宽了中国大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认知的视野,但同时也侵蚀了不够成熟、盲目信从的大学生的思想,使其不重视母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传承农耕文明特色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外来文化通过竭力扩张其文化产品兜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价值观,以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助长大学生张扬个性,使其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观念,弱化了其对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认同。
2.3传统思政教育的弊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我国思政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然而,有大学生存在“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和不善学”的现象[6],这折射出传统思政教育的弊端。在教育内容上,传统思政教育是以“政治”为主,没有更多地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道德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拓展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内涵,导致过多传授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价值理念等育人本质的内容。在教育方法上,传统思政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说教式教学,教育者以不利于被教育者接受的缺乏灵活性的“独白”方式授课。这导致高校思政教育缺乏人文精神,只重服务社会,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高校教育出现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3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中国传统优秀农耕文化是世界上起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之一,具有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然而,当前中国传统优秀农耕文化面临香火中断的危机。高校思政教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教育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利用社会实践研修的补充作用,优化教育传播设计。
3.1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要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网络习惯的基础上,采取符合当代大学生喜好、“接地气”的有效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现有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有机连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发展及成就,并深刻理解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信仰、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从传统民间文学、手艺传承中领悟农村文化风采,从有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此外,高校还要开展听(讲座)、查(文献调查)、看(影视片)、讲(讨论、演说)、写(论文、报告)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挖掘传统优秀农耕文化的道德教育资源,深化民族大团结大进步的教育,不断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进行诚信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引导大学生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节约。
3.2利用社会实践研修。社会实践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马歇尔·萨林斯[7]曾说:“文化在探寻如何去理解它时随之消失,接着又会以从未想象过的方式重新出来。”要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与展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自成体系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生活习俗,如江南圩田文化、西南梯田文化、蚕文化与茶文化、东北狩猎文化、北方游牧文化等,通过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理解生物之间相生相克原理,还对带有较强生态环境特点的地域农耕文化加深印象,激发其爱国热情。众所周知,重农国家的人都有敬天地、敬自然的敬畏心,高校可借助中华原始农耕文化的踪影开展感恩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可组织学生观摩当地村民祭山拜地、丰收庆典、祈年求雨、开犁开镰,参与唢呐、秧歌、戏剧、舞龙、舞狮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农耕文化景观具有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这两种不同的要素和特征,要从资本主义农业发展历程中汲取教训[8]。要利用社会实践研修,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展农业要防止重走资本主义农业破坏式发展老路,要让学生学会对大自然和他人充满感恩,正确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利用自然,善待自然给我们的资源。
微课研修总结范文7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主题化、微型化、跨应用平台的新兴教学资源必将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与促进作用。文章在分析微课资源的特点和已有翻转课堂应用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翻转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关键词:
翻转课堂;微课;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0引言
随着关联主义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教学改革正在经历从单向传授向交互学习转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面对面师生交流向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自主学习转变。翻转课堂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随着翻转课堂在国内的日益兴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尝试着通过翻转课堂来优化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的传授。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等移动媒体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学习任何内容,但是这种学习的时间不宜太长,适合“微”内容的学习,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来看,高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也就在10分钟左右。因此微课作为一种主题化、微型化、跨应用平台的新兴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必将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与促进作用。
1翻转课堂与微课
1.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又可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TheFlippedClassroom),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Salmankhan),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上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且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到2011年,萨尔曼•汗和他创立的汗学院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1],翻转课堂开始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2]。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具有如下四个鲜明的特点:(1)教学视频短小精悍;(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3)重新建构学习流程;(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1.2微课概述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他指出,微课并不是指为了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根据戴维•彭罗斯的定义,微课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并且是为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服务的资源。关于微课有各种定义,“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3]
1.3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而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微课为翻转课堂提供资源支持,翻转课堂为微课走向应用提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看来,微课开发使用质量越高,翻转课堂的实现就越有成效;课堂的成功翻转,学生的有效学习,会促进微课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高质量的微课资源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中的认知负荷,增强学习效果,因而对翻转课堂中微课的设计与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转课堂中微课教学设计模式探索
微课教学设计是决定微课质量的重要指标。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要发挥其自身优势离不开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的支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又具有多重优势。分析微课资源的特点和已有翻转课堂应用的基础上,尝试将二者有机整合,探索一种翻转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微课的设计要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确保微课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4]为此,探索一种翻转课堂中微课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括微课分析、微课设计、微课制作、微课应用和微课评价五个部分的内容。
2.1微课分析
微课分析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选题分析。(1)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原有知识、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学生情感和学生身心特征等方面的分析。(2)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与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应注意的问题、需要探讨的问题。(3)选题分析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微课的选题要精准,要聚焦一个内容相对固化、能适合多媒体表达的知识点。选题分析主要包括选题依据分析、选题目的分析、微课类型选择分析。选题依据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①微课选题要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根据微课在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地位,首先要确定微课是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还是课后复习。如果是课前预习则选择简单的知识点,如果是课中讲解则选择重点和难点,如果是课后复习则选择易错点和易混淆点。②微课选题内容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微课内容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否则会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使观看者失去学习兴趣。③微课选题要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微课选题过程中,多考虑学生需要看什么,学生需要听什么,这样的表达他懂了吗?微课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④微课知识点的选择要精细。5~10分钟内微课能够讲解透彻,学生课程多,疑问多,微课时间过长,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也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选题目的要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提高新授课的上课效率,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微课类型可初步划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探究学习类,各学科可根据选题内容选择合适类型的微课进行制作。
2.2微课设计
好的微课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导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检测设计、教学小结设计、微课脚本设计、辅助资源设计、制作工具选择等。(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微课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微课一开始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目标是极为重要的,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尽量简单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目标。(2)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所选知识点考虑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选择采用合适的微课表现形式更好地传递教学信息。例如,演讲、解释陈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录像的微课表现形式;演示操作、推理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录屏的微课表现形式。(3)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是指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之一,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教学媒体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拟定的教学任务,需要在众多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最为合适有效的一种或几种媒体的组合。选择教学媒体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媒体特征和教学条件五个基本依据。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主要有基于视听媒体技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五种教学形式。(4)教学导入设计导入一般采用问题导入、目标导入、故事导入、情景导入和温故导入等,考虑微课时间短,不管选用何种导入方法,都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在导入时最好用一句话点明学习目标,做到教学导入新颖独到和有效性强。(5)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微课设计最关键的一步。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教学内容要尽量选取那些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学生通过自学难以理解和相对简短且完整的知识内容。教学内容选择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学内容要通俗易懂,有价值,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要求,让学生看得懂、学得会,同时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新颖性和吸引性。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微处理,使教学内容更精简完整、教学目标聚集单一、教学形式策略多元、表现方式多样化,使其更适合微课的方式来表达。(6)教学检测设计教学检测是微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微课知识掌握与否、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手段。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适时有效的教学检测,可让微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教学检测可以采用有效性的提问、有效性的练习和学习任务单等形式灵活运用。(7)教学小结设计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学小结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适当的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小结能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升华学生思维;能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求知欲。微课的教学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教学小结方法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小结形式,常见的教学小结形式有:归纳总结式、启迪思维式、分析比较式、图表小结式和交流评价式等。(8)微课脚本设计脚本是使用一种特定的描述性语言,依据一定的格式编写的可执行文件。脚本设计对微课的制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高质量的脚本是微课开发成功的保障,设计一部完整的微课脚本可以使任何人在不需要咨询任何人的情况下就可以录制出一节优秀的微课。脚本是沟通微课的构思者和制作者的桥梁,它为微课的技术制作提供了依据。脚本设计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一个好的脚本设计应该具有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交互性强,情节波折的特点。根据脚本设计,结合适宜的实现技术,就可以成功录制微课。(9)辅助资源设计微课的表现形式不同,需要的辅助资源也不一样,可以是高质量的课件、纸质或电子版的教学过程脚本、简单的测试题等。(10)制作工具选择。支持微课制作的工具很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选择不同的微课制作工具。微课制作工具可以是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录屏软件、录像机、录播教室的全自动录播系统等。
2.3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微课脚本、编制微课测试题、制作微课等。
2.4微课应用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远程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微课应用在实际的教育环境中可以上传至学校公共的学习资源平台,也可以上传至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学习资源平台。
2.5微课评价
微课最关键、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用微课很快捷地掌握了知识,这个微课就是好的微课。微课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部分,重点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自评阶段、专家评价阶段、一对一评价阶段,三个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完成后,可以将微课上传至公共学习资源平台,让更多的网络学习者评价,吸纳学习者的建议,为以后更新再改进提高。
3结束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前景非常广阔,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具有多重优势。高质量的微课资源能实现课堂成功高效的翻转,微课教学设计是决定微课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微课资源的特点和已有翻转课堂应用的基础上,尝试将二者有机整合,探索一种翻转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能更快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的发展。
作者:曾孝文 胡虚怀 严权峰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2]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8):11-13.
微课研修总结范文8
[关键词]高职英语;翻转课堂;微信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进入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口语素质远远达不到要求。结合当前教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探索高职英语口语翻转课堂的新模式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口语教学质量、深化翻转课堂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微信平台的“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概述
1.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将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融合,提供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借助技术工具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的课程,完成在线练习,实现知识传递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答疑,协作探究,互动交流和共享讨论等活动,从而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Strayer,2012:171)。
1.2微信平台
当前,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微信已经逐渐成为社交媒体的主流软件,其功能的多样化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便利。
1.3英语口语翻转课堂
就翻转课堂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而言,刘家位(2015)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对比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口语成绩提高较显著,学生听说能力得到提升。吕健、戚燕丽(2015)基于合作学习理论探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高职高专学生关于CMC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素质,并强化了小组合作的意识。
2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高职16级与17级入学学生,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英语口语基础薄弱。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长期以来对英语语音语调知识了解少。(2)日常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需要,与高职学生自身口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也不敢开口讲英语。(3)语言环境的缺失直接导致课堂内容得不到强化。英语在我国地方中小型城市日常生活中极少被使用,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处于停滞状态。(4)课堂上的有限时间难以满足高职英语口语的教学要求,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5)教学方法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与当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要求相去甚远,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3高职口语翻转课堂在“微信”平台开展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成熟,高职院校纷纷开始通过研修会等形式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不少一线教师借助喀秋莎等软件制作微视频,通过网络平台至网络以供学生分享学习。“微信”在近几年已经成为国内社交网络的主流软件,该平台“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功能的完善能够满足翻转课堂提供展示微视频、线上讨论与反馈、线上作业统计等需求。因此,高职英语口语翻转课堂借助“微信”平台得到实施与推广具有可行性。
4教学模型构建
教师提前注册高职英语口语学习的公众号,通过微信公告、张贴二维码、校内通告等形式将该公众号推送给本校高职学生。针对参与实验研究的班级,教师应通过面对面建群、自主建群等方式成立微信口语学习群,注明学生的真实姓名与联系方式。通过组内讨论,师生共同制定群规,组织学生课下认真学习微视频,并对作业完成量进行严格管理,同时鼓励学生及时在线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与存在的困惑。通过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微信翻转课堂,本研究对各个环节的内容及逻辑顺序应进行严密分析与整理,从而形成高职英语口语微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4.1课前环节(Pre-class)
①设置目标
教师通过微信平台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等,目标由大到小,使学生对所学口语目标有着清晰的定位。
②创设问题
教师定位每周学习的口语话题,通过微信群组讨论筛选出相关延伸话题进行扩展学习,通过列表的方式直观地显示本周所学内容。例如,周话题为Mycollege,通过讨论延伸话包括Myfavoritesubject、Morningexer-cises、Activitiesintheafternoon等方面。
③制作微视频
教师按照所创设的口语话题搜集相关文本、音频视频资料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口语水平与教学目标对口语材料进行整理,通过喀秋莎软件录制微视频,通过录屏或自主摄像的方式将本周所学的主要口语内容分别进行讲解,针对重难点词汇与发音技巧进行专门梳理与分析,帮助学生扫除词汇障碍。
④至微信平台
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组将微视频和配套练习于微信平台,学生通过课下观看微视频的方式掌握主要的口语词汇与表达方式,同时针对口语内容进行自主练习;学习中如遇问题,可再次观看,或通过微信平台讨论,或向教师在线询疑。
4.2课堂环节(While-class)
①展示成果
在课堂上主要是知识保持与概括深化,学生主要进行以对话讨论或演讲为主的口语成果展示活动。在口语课堂活动设计环节上应遵循“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原则,活动形式涵盖模仿朗读、口头汇报、编演对话、电影配音、话题辩论赛等。
②反馈问题
教师首先针对平台上学生的微信打卡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提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该环节可以自主提出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学习建议。
③集中解疑
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普遍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完成答疑,同时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组内消化部分一般性问题形成互补态势,小组间通过互相答疑与口语问题的方式强化学习内容。
④互动反思
组织高效的口语课堂反思活动,通过个性化口语辅导帮助“后进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巩固。通过反思与总结针对周话题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合理评价,督促学生课后通过微信平台强化口语训练。
4.3课后环节(After-class)
①在线点评
课堂环节结束后应及时开展作业点评与反馈,学生完成新的口语练习内容后再次上传至微信平台,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在线点评,反馈和总结,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发音习惯、母语环境等方面对英语口语发音与语调等方面的影响。
②强化练习
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克服自身的情感焦虑,通过口语练习的逐渐强化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进步与闪光点,增强其口语练习的自信心。
5结语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本身面临着种种挑战,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微信平台上开展口语教学能够增加课外口语练习的时间,深化口语学习的内容,提升学习兴趣。研究者将不断深化该模式的内容构架,分析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不断改进高职英语微信翻转课堂,从而为推进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竞.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与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7).
[2]吕健,戚燕丽.CMC环境下高职高专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基于合作学习理论[J].镇江高专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