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观】凌宗伟:老师怎么教好自家孩子?(好教师,首先得是好父母)

  ??欢迎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刊社出品的好老师微信,点击标题下方的“好老师”可以订阅哦!

  很多老师的子女都很优秀,但是也有不少老师教学业绩响当当,但遇到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是伤透了脑筋!一些教师家长不解,别人的孩子教得好,自家孩子怎么就教不好?!

  对于这个问题,还真是有不少老师反映:“很苦恼啊!”

  对此,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凌宗伟认为,好教师,首先应该是好父母。“如果连自家孩子都带不好,家长如何放心让我们去教他们的孩子?”

  当然,这里的“教好”,可不等于有个好成绩、上了所好学校、混个好文凭、找了个好工作,而是好个性、好性情、好人品。

  那么,这究竟如何做到?老师如何告别教育孩子的“灯下黑”现象?快来听听凌宗伟怎么说!

  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学棒棒的,可就是教不好自家孩子?

  为什么一些教师能带好学生,却带不好自己的孩子?我和我夫人都是老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是角色错位,缺乏耐心。

  认为自己孩子的基因比别人好,看轻孩子的困难

  我们多少有这样错误的认识——我们孩子的基因多少要比别人家好一些,因为这样的潜意识,有许多问题是孩子觉得困难的,但我们觉得很简单,一旦孩子遇到这样的困难来求助的时候,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显出不耐烦,或懒得搭理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抱希望了,好奇心与上进心也就慢慢给打压下去了。

  忘记父母角色,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其次是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的父母角色,总是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忽略了师生关系与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的不一样。

  师生关系是一种职业关系,相处虽也和谐、亲切,但这种和谐与亲切是有一个度的,这个度其实就是职业伦理规范;但是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不一样,血缘关系需要的不仅是和谐与亲切,更多的还有那种割不断的舔犊之情,天伦之情。而我们总是以教师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孩子,严肃、正规,难免让我们的孩子敬而远之。

  认为孩子一定比别人强,孩子压力大负担重

  最为可怕的是我们骨子里的面子文化,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能够走在别人家的孩子前面,如果哪个方面一旦不如人家的孩子,我们心里那个急呀,远远超过那些不是教师的父母的。

  一急问题就更大了。其实许多教师子女就是这样被父母给急坏的。教师家庭出生的孩子与非教师家庭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有,或许他们身上负担可能会比非教师家庭的孩子要大一些。

  教师如何带好自己的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带好自己的孩子,我们夫妇的体会大概有以下几点:

  身教远重于言传

  想要带好我们的孩子,就要让我们成为孩子的范本,所谓身教重于言传,不是没有道理的。

  谈及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没有给女儿辅导过功课,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们夫妇俩都是教师,常在家里备课、看书,这种身体力行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不断的积极影响。孩子看在眼里,慢慢地就喜欢看书了,即便是我们到朋友家去,她都是拿了一本书在旁边一坐就是半天;我的朋友送给她的东西也都是书。

  我从不教她背唐诗,也坚决反对让她写日记——因为孩子没有什么可写,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抄袭和说谎。但我始终坚持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聊天,这种聊天也是“无主题”的:遇到什么聊什么,在聊的时候就渐渐教给她许多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她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各种关联词语、各种成语用得就非常准确了,甚至她造句子的流畅程度都让我们大为吃惊。我想,这里的原因跟环境有很大关系。

  从这一点讲,要让孩子读书,父母就一定要读书;退一步讲,你就是不愿意读书,也得做出读书的样子来。

  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做到,同时也要求她答应的事情也一定要做到。

  女儿从小有个习惯,就是大人讲了个故事,她总是会自己学着讲一下。上幼儿园了,老师讲了她就在下面又重复一遍。幼儿园常搞这样那样的比赛,老师就让她讲故事。但孩子往往只是兴之所至,真要让她像模像样地在大庭广众讲,多少是会有些忸怩,且没有耐心,讲着讲着就不愿坚持了。遇上稍微长一点的故事,就记不住了。

  怎么办呢?为讲故事,我们常常会要求她对着录音机边讲,录下来,然后放给她听,再让她接着讲。不讲好,就不让她玩其他游戏和玩具。这以后,老师再布置其他什么任务也就再没有不好好完成的了。

  习惯的培养万万松懈不得

  粗心,几乎是每个孩子的通病。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是家庭教育的难题。在这方面引导固然要讲究方法,但最为关键的是需要父母的耐心。

  女儿小学时也发生一些抄写错误,“2”会抄成“3”,“3”会抄成“5”。解决这粗心的问题确是费了一番心思。她母亲跟老师商量了一个对策。给她买了一份资料,请老师布置给她回家做。要求一份作业,原来用45分钟完成,现在一个小时,做完自己检查,然后交给妈妈检查,妈妈会告诉她错了几道,让她再去检查,改正。几天后,回到45分钟完成一份作业,检查后会告诉她有没错,但具体错了多少不告诉她,让她自己去找、订正。慢慢地复查订正又改为45分钟内完成,这样经历了整整两个月,抄写粗心的毛病就基本改掉了。

  家庭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对很多事情是不能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强化、不断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她才会慢慢地加深印象,最终形成一种习惯。

  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做父母的最大问题就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我始终认为“字”是一个人的名片,更是人重要的门面。我们夫妻俩字都写得不错,自然就有一个很朴素的期望:我们孩子的字也不能写得太差吧。女儿刚上一年级,我就跟她商量去练练书法,她倒是答应了。由于天气非常热,下午两点钟去,五点钟回来;结果去了两天,她就说不想去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太热了,身上长了痱子。我说好,不想学就不学了。

  孩子不乐意的事,千万不要强求,强求之后,孩子就会应付,还会扯皮、拖时间。其实,我很清楚,当初女儿如果坚持一下将书法学下去,还是能学出点名堂的。但是,既然她不想学就不必强求。孩子喜不喜欢,乐意不乐意是他(她)能不能学好的前提,潜能是可以开发的,但却要是建立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

  同样,孩子如果有某方面的兴趣.我们就要积极地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女儿进入中年级,学校开始教电脑,那时学电脑的还真不多,但她有兴趣,迷上了编程。我们就买了一台计算机,她妈妈还利用暑假,教会了她五笔输入法。她当时的输入速度居然超过了专业录入人员,她对计算机的兴趣也就变得越来越浓,还在各级各类计算机比赛中获得了一个个奖项。尽管上大学没有选择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但是,她在担任校报编辑时,录入、排版还是派上了用场的。

  分享和体谅是成人的基础

  好家长,注重的是让孩子慢慢成人,这当中,分享和体谅显得相当重要。

  我有个习惯,凡是买了好吃的或新玩具,我总会要求女儿先给我吃、先让我玩。有时工作很累,回到家我就会要求:“凌馨,给我倒杯茶”、“凌馨,给我捶捶背”。后来,我们夫妻俩,不管谁生了病或者不舒服,她都会主动倒水给我们。她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到学校附近住。碰到下雨天她在家,她就会揣把伞咯噔咯噔地跑到办公室来,同事们总是很羡慕地说她懂事,我们也都很高兴。这些品质都是无形中养成的习惯。

  女儿上初中的时候省里组织初中生到香港澳门旅游,她和她的堂姐报了名一起去。她们都只有11周岁,自己凑钱在香港给爷爷奶奶以及各自的父母都买了礼物。尽管我们并没有让她买,但她们已经知道出去就要给父母带些东西的。

  玩,是很好的一种学习途径

  我们当初在乡下一所学校任教,有了女儿后,每到星期天我们都会千方百计地抽出时间陪孩子去城里的公园、广场、景点游玩。然后是本省的旅游城市,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孩子还不会走时,我们就轮流抱着带她去看,孩子会走路了,就跟她讲“今天不抱、不买东西,好不好。”只要能出去玩,她也不要什么东西,其实“玩"本身就让她非常开心了。

  古人早就说过:“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关在家里的孩子是长不大的。父母要创造机会带着孩子到外面走走,玩玩,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去听,去看,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人世间的美好,在玩中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积极地和孩子去玩,是我们又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式。我们从不在课外布置任何―道题目给孩子,也从不阻止她看电视。女儿过生日,简单地买个蛋糕,弄点菜弄点饭,小孩子们一起吃吃、玩玩。

  通过这个机会,孩子跟她的朋友有了进一步交往的可能:一方面是领她的小朋友到家来,另一方面是到她的朋友家里去。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孩子的身心发育就更全面更健康了!

  到小学高年级,女儿就常常在我们不在家的时候邀请小朋友们来家里玩。还学着我们的样子,煮点面条,煎个荷包蛋,做一点自己“发明”的烤面包烤火腿肠给朋友吃。虽然也曾烧弯了筷子,但她每次都会很得意地告诉我们:“大家都说我手艺好。”

  我觉得,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做人”的教育:处世规则、独立自主、人际交往等。此时,“自然”和“人”是两本最深刻、最有益的书。而积极地和孩子去玩,是阅读这两本书最有效的方式。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渐渐体会到了世界的五彩缤纷,发掘出了自己的兴趣增长点和志趣,也更容易在父母引导下形成种种终生受益的良好品质。

  人生的道路在孩子自己脚下

  每个小孩子都有他的梦想,这梦想未必是我们可以施加给他们的。女儿最初的梦想是做老师。后来同我们到一个记者朋友家玩,他跟女儿讲:“长大以后考复旦。叔叔就是这个大学毕业的,长大做记者!”加上朋友每次都会送她几本书,慢慢地她的梦想变成了当一名像叔叔那样的记者了。但是我们从来不讲你一定要考哪所大学,一定考“新闻系”之类的话。她上初二时正是《焦点访谈》和《南方周末》最火的时候,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影响,她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在经历了老师、图书管理员、律师之后,变成了记者,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过。

  女儿对文科的兴趣远大于理科。但到高二开学选科的时候,她思考了几天之后说:“我数学不是很好,一定要读理科班,到文科班,大家数学都不好,会越念越差的”。这完全是她自己的选择,我们只是把她所在学校的历年情况告诉了她,并分析未来可能的出路,她希望将来能“文理兼修”。

  在高中,女儿的数学成绩真的不算好,但还是主动参加各种竞赛。为了参加省里的集训,女儿落了一些课,回来第一次考试,生物就不及格。我和妻子一句都没有责备她。我们对她的态度就是,只要努力就行了。

  我们好多时候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其中是有私心在作祟。什么私心?我们把没有达成的愿望、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了。

  说到底,为人父母要为自己的孩子而存在,无论你是不是教师,所谓为孩子而存在,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

  本期编辑: 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实习生 方艺芬

  征集令

  亲,有什么问题想问凌宗伟老师吗,留言告诉我们吧,小编为您带到!

  “好老师”QQ群在等您加入:

  459093669(长按复制),好老师的话题聊起来!

  还想看到哪些名师出现在“好老师”上,也告诉我们一声呗!保不准,“好老师”就给您来个惊喜哦!

  精彩集锦

  亲,想了解更多“好老师”吗?

  想了解华应龙,请回复“01”查看

  想了解窦桂梅,请回复“02”查看

  想了解魏勇,请回复“03”查看

  想了解于漪,请回复“04”查看

  想了解吴正宪,请回复“05”查看

  想了解钱梦龙,请回复“06”查看

  想了解吴非,请回复“07”查看

  想了解俞正强,请回复“08”查看

  想了解于永正,请回复“09”查看

  想了解美国年度教师,请回复“10”查看

  想了解李俊和,请回复“11”查看

  想了解李镇西,请回复“12”查看

  想了解邱学华,请回复“13”查看

  想了解王崧舟,请回复“14”查看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好老师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