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轻人沉迷成人VR:不再需要男女朋友
距离第一届日本成人VR展仅两个月,第二届展览又开幕了,之所以这么密集,是因为第一届被蠢蠢欲动的青年男女挤爆了场地,开场15分钟就被政府紧急叫停。日本历来性文化开放,宅男们越来越热衷于虚拟情色,现在的日本正在经历一个年轻男女都拒绝恋爱的时期。
日本年轻人拒绝恋爱生娃?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了挽回出生率,日本和儿童相关的公共支出几乎每年都在增加,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不断出台。
政府甚至承诺养孩子,每个日本孩子15岁前每月发1.3万元儿童补贴;给家长发放生育和入学祝贺金,生得发得越多;兄弟姐妹越多上幼儿园学费越便宜;大公司给员工开3年产假制度,但,这些都没用。
日本总务省曾在2015年5月公布过一次人口统计数据,到2015年4月1日为止,14岁以下的儿童数量比2014年减少了16万,儿童数量连续34年下降。在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里,在世界上人口超过4000万的30个国家中,日本是儿童比例最低的国家。
随着日本经济环境恶化,对年轻人来说,在大都市中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而由于整体学历提高,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政府这点福利无法抵消年轻人遇到的生存压力。对于年轻人们来说,没有精力结婚生娃,这会进一步增加生存压力。有这时间和闲钱,不如去玩游戏、逛成人展或歌舞伎町!
于是,年轻人连恋爱都不想谈了。2015年曾有日本婚恋公司做过调查,发现日本年轻20出头的有74.3%都是单身。同一年对7000名年轻人的调查显示,20多岁的单身者中有40%的人是因为不想谈恋爱,原因是“很麻烦”,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连近些年的日剧和日本电影都有去爱情化的趋势。当韩剧还在谈论家长里短和狗血爱情的时候,日本电视剧开始思考职场和人生,出现大量探索爱情之外的领域的电视剧——刑侦、法医、公司斗争等等。也有《深夜食堂》之类的电视剧,关注市井小民生活在大都市中的孤独感。就是出现爱情线如《昼颜》,也是讨论婚姻的伦理。
电视剧和电影中的年轻人,大多在探索个人成长和人生意义。如《垫底辣妹》之类的青春电影,男女感情也多是到“友达以上,恋人未满”为止。
不谈恋爱不生娃,日本这些年轻人哪来的底气?
商业化解决了人情感的多重需求
生活带来的压力,瓦解了日本年轻人恋爱生娃的动力。但大多数日本人并不是无欲无求,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高度商业化满足了人情感的多重需求。
在日本,恋爱中生理和心理的欲望都可以通过商品来满足。普通的如性需求,脑洞大开的如虚拟女友、情感培养,恋爱中的每部分感受,都被日本人细致地拆分、制成商品、贩售。
在日本,性是可以随处解决的。
AV降低了年轻人对性的神秘感,片子和种类数不胜数。此外,情趣用品的种类没有你用不到只有你想不到;成人杂志随手就能买到,超市都设有展柜。一些变态需求也可以被满足——日本街头的AV专卖店里,有少女“原味内裤”贩卖,甚至附有主人的年龄、工作甚至照片等个人信息。
如果想谈情说爱,获得心理安慰?宅男可以买少女服务或在游戏机上养一个虚拟女友。甚至诞生了一种“纯情陪睡专门店”,在陪睡专门店里,店面被隔成一间间半开放的小隔间,铺着榻榻米和枕头。
客人进去不久,一名穿着睡衣的少女进入隔间,客人便可枕在少女的手臂上,与少女聊天、静静对视,或者安然入睡。如果愿意,你还可以多付一笔钱让少女换上指定制服。最后,还可以枕在少女的大腿上,由少女给你掏、耳、朵——曾有外国人体验过后感慨:感觉老妈和女友在此刻合为一体。
想谈情说爱,还可以在游戏机里养成一个美少女。冰山美人或者热情萝莉、各种身材、各种性格的虚拟女友任你选,她们的性格从一而终,百依百顺,哪像现实生活中的女人——脾气捉摸不定,还得花钱花心思哄着。
只要肉体欢愉而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是日本年轻人越来越热衷的情感态度。
连日本的家庭主妇们也逐渐的开始转变,几年前,还在抱怨丈夫回家后对自己缺乏关心和互动,现如今越来越多主妇巴不得老公离开家,给自己留点空间处理自己的事情,甚至利用各种社交偷情软件疯狂出轨,希望邂逅下一段、再下一段激情。
于是,日本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他们从惯常的日本文化里解脱出来,谈论爱情的人越来越少了。
科技和互联网让日本人越来越孤独
集体崇尚孤独和个体自由的日本人,大都会越发冷漠和孤独,电车上只有上了年纪的欧巴桑会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聊天,年轻人则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不仅不谈论爱情,也越来越少谈论和他人的关系。
上世纪80年代任天堂打造出一个使人沉迷的电子世界后,科技和互联网孕育了日本的初代“阿宅”,便是如今这代年轻人。
O2O在日本并不发达,没办法足不出户解决各种生活上的问题。所以“不出门”并非日本宅的精髓,个体感和孤独感才是——一个人生活,不仅物质和情感上依旧不会感到空虚,反而让人找到了个体独立和个人发展的方向,还能逃避家庭和爱情带来的责任。
这是一个循环:科技发展孕育了宅文化和阿宅们,宅群体的壮大,科技和互联网变生出许多满足阿宅需求的服务,最后,宅着的生活越来越无可挑剔,更多的人便乐于脱离传统观念,疏离他人而成为阿宅。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宅着,整天胡思乱想,日本才会诞生诸如“吹面筷子”、“自动往面里倒芝士粉装置”、“溜手机机器人”之类脑洞大开的怪异发明。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愿意被打扰,阿宅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生出日本人的“不打扰”哲学:为解决年轻人午睡而修建的胶囊旅馆,把人一个个隔开来休息。公共场合不允许私自拍摄。
连自杀,也得选在交接完工作的4月,还不能死在出租房,因为房子成了凶宅会害房东租不出房子。他们还得到指定的自杀地点结束生命,以方便警方和家人收尸。卧轨自杀的人会自觉选末班车,怕影响其他人上班。这些这在日本已经形成社会规范,人们习以为常。
不打扰的处事哲学是日本社会的高度冷漠的体现。工作、性、游戏占据了日本人生活的大部分,活着就在奔波劳碌着,别人的生死和情况我不关心,也没空、没耐心去处理恋爱中需要处理的复杂问题,想想就头疼。
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疏离至此,一旦年轻人认定了恋爱和生娃没有意义,一个人过也没什么差,所有为鼓励生育和鼓励恋爱的措施,也便通通难以撼动他们单身的决心。
在《人类简史》中,提出了一种质疑,到底是人类驯服了小麦,还是小麦驯服了人类?
从人类的角度上来看,是自己主导改良、培育了小麦。但是,从进化的角度看,小麦操纵了人类。为了小麦不断的耕地、播种、灌溉、收割等,越来越依赖小麦,人类是被小麦奴役了。从此,再也离不开小麦了。其实,科技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