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艾尔登法环》的翻译水平有何看法?

  有些地方翻译得不太好,在翻译的时候把其中的双关意和蕴涵、暗示意给去掉了。有些地方显得太过于“直译”,有些地方又显得太过于“意译”。但这些都是不同语言背景所带来的文化沉淀中在翻译问题的具现,是没有办法直接避免的。解决方法要么是把不同语言的历史沉淀进行同步化,要么就是读者自己具有多种语言的阅读能力和相应的沉淀。

  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虽然我不知道日文的原文是什么,但就英文来说,女武神在落败于玩家后的自白台词(旁白)是:“O, dear Miquella... O, dearest Miquella, my brother... I'm sorry. I finally met my match...”

  而在中文翻译里,前面的两个“米凯拉”直接就翻译成哥哥,这里问题不大。重要的是,却把后面这句“I’m sorry. I finally met my match”翻译成了“对不起,玛莉妮亚输了”。这个翻译要说是“直译”,又完全不像是“直译”,因为改了太多的词;要说是“意译”,又不太像是“意译”,因为句子所蕴涵的意思又没完全翻译出来。

  如果单纯只看文本,以及对文本背景有简单了解,那么确实是可以翻译成这样的。但是假若深入了解了整个游戏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等的设定要素后,会第一时间感觉到这一句话的英文原句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在读音和意思上的,双关句。在英文原句中,这一个一语双关不容易被察觉,但要是仔细阅读,也不难被发现。但是在中文翻译中,却把双关意的另一层蕴意给直接去掉。

  也许你会问这个句子的另一层意思是什么。那么请试着把“match”换成“man”,那么原句就变成了:“O, dear Miquella... O, dearest Miquella, my brother... I'm sorry. I finally met my man(match).”

  所以如果由我来译,若是选择“直译”,我会把这一段话翻译成:“噢,亲爱的米凯拉…噢,我最亲爱的米凯拉,我的哥哥…对不起,我终于遇到了对手。”

  若是选择“意译”,则:“噢,米凯拉…我的哥哥米凯拉(我的米凯拉哥哥),我最(亲)爱的人…对不起,我终于遇到了那个(男)人。”

  更好的方法是选择把两种翻译结合起来,保留原先的一语双关和多层蕴意的美,但还是会损失读音上的双关。那么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沿用上面的“意译”,半部分则改为“对不起,我终于棋逢对手。”

  为什么用“棋逢对手”这个成语?因为“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女武神玛莲妮亚憎恶自己体内的腥红腐败,却又不能不使用它、依赖它、任从它,因为正是它,构成了她自己生命(身体)的全部。这正如玛莲妮亚之于米凯拉的情感。

  从翻译上的问题延伸开来说说一些剧情设定。

  一位作家相邻的两部作品,通常来说在要素和构思上面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似性的,特别是如果这位作家的前一部作品(如果同时还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他所有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创作的时间跨度几乎为他的一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作家有什么好思路、好想法,只要能够以及合适,他都会将其使用到他最为的那一部作品当中。

  所以说,从理论上上来说,《冰与火之歌》和《艾尔登法环》在其中的一些构成要素和人物关系的设定中应该是有一定的相似的地方的。实际上,以我的角度来看,这两部作品中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这两部作品都有“冰与火”,都有“围绕着权力的争权夺位和勾心斗角”,都有“极其强大刺客组织”,都有“死诞者”,都有“无上意志”等等(其中具体用词并不一致)。当然也有着更多的不同的地方,例如《艾尔登法环》有“自交”,而《冰与火之歌》没有。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为最为读者津津乐道的要素之一的,《冰与火之歌》中的“姐弟恋”,在《艾尔登法环》里有没有类似的?如果有的话,对应的会是哪一对人物关系?

  与圣树逐渐融为一体,最终将成为参天大“树”的稚子米凯拉,和三次绽放必将成“神”,最终将成为盛开的花朵的玛莲妮亚,他们本该是结为一对,组成伴侣和繁衍后代的。因为古树开花便能结果。

  反过来看,在《冰与火之歌》中的那一对“姐弟”恋。他们是孪生姐弟,他们理应相爱并结为夫妻,为家族繁衍后代。他们中的一方被迫嫁给了国王;一方是另一方的“护卫”,心甘情愿地为另一方做“脏活”、“累活”,却又在历练当中爱上了他人。稍加联想,是不是就有了非常强的即视感。被“鲜血君王”蒙格窃走的“圣树”米凯拉,和被称之为,甚至还自称为“米凯拉的锋刃”的玛莲妮亚。鲜红绽放的花朵之于一棵参天古树,正如锋刃之于宝剑。

  这段关系中,最为隐蔽也最巧妙的便是“针”这一个线索。当我们玩家把从米莉森处得到“纯净金针”归还给由玛莲妮亚战败后得以绽放(变身)而成的鲜红花朵的时,得到的是可以用于压制“颠火之欲”的“米凯拉的针”。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一枚针叫做“米凯拉的针”,而不是“玛莲妮亚的针”呢?又为什么使用了这一枚针可以压制“颠火之欲”呢?有没有想过“花中之针”这一意象象征着的是什么呢?

  米凯拉对应的是圣树,而玛莲妮亚对应的是花,那么按照从哪里来就以哪里命名的原则,这一枚针应该是叫做“玛莲妮亚的针”,除非:1)“树”和“花”本是一体;2)或者这枚针的确就是从“米凯拉”处得来,只是它身在花中。

  花,是开花植物的性器官。而“花中之针”的这一意象所象征的就是“花针”、“果针”。“花针”是一种通俗说法,准确地说应该叫做“花蕊”。“花蕊”又分为“雌蕊”和“雄蕊”。(一株开花植物的)“雄蕊”是生产、存储、运输和注射它的“精子”—“花粉”的工具。“雄蕊”像“针”,与之相比,“雌蕊”的外观更像是一个“托盘”。同时存在“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只有“雄蕊”或者“雌蕊”的叫做“单性花”。

  “授粉”方式从“花粉”的归属来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花授粉”,另一种是“异花授粉”。“异花授粉”,也称之为“异交”,指的是授粉过程所需要的“雌蕊”和“雄蕊”不来自于同一朵花,或者可能不来自于同一株植物上。所以这也便是为什么玩家们从“玛莲妮亚的花朵”处得到的“针”叫做“米凯拉的针”的缘故。

  它既象征着家人们(玛丽卡、拉达冈和米凯拉,特别是米凯拉)带来的美好,象征着他们(特别是米凯拉)留存在玛莲妮亚心中的爱,以及玛莲妮亚对他们(特别是米凯拉)的爱;也象征着他们(特别是米凯拉)留在玛莲妮亚身体和灵魂当中的“精华”,正如“雄蕊”中的“花粉”之于“雌蕊”,必要而又致命—没有“花粉”则永远不能“结果”,但若“授粉”完成便又是花朵自己的凋零和死亡。但“针”终究是“针”,终究是“利器”,所以又象征了他们(特别是米凯拉),所带给玛莲妮亚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挥之不去、无法忍受和抗拒的痛苦和折磨。这正像是“猩红腐败”和“命运”给她所带来的“恩赐”和“奴役”,既有“好的”(遭遇),也有“坏的”(遭遇),但却又都是她无法自控和选择的,无法自拔地爱上一个人,却又无法自控地离开一个人,在等待之中,用那平时都卸下义手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这便同时也暗示了玛莲妮亚和米凯拉在肉体和灵魂上的关联性和依赖性。

  假若这一枚“针”来自于同一个体,例如把玛丽卡和拉达冈代入到这个情况中,就既可以称之为“玛丽卡的针”,又可以称之为“拉达冈的针”。

  至于说为什么“米凯拉的针”能够压制“颠火之欲”。这是因为“颠火之欲”本质上就是想要毁灭世间(交界地)的一切,包含“圣树”,的欲望。而米凯拉,通过各种媒介、途径和方式所传达的思想是守护和保护圣树(自己),以及围绕圣树(自己),聚于圣树(自己)之下。当“米凯拉的针”进入肉体和灵魂时,便就和“颠火之欲”所引起的作用相中和,“守护”和“毁灭”相抵消,从而获得了清醒的理智和自由的身体支配权。这大概也许就是为什么说,或者从旁观者角度觉得,米凯拉有“魅惑”他人的能力的根本原因。试想,假若打从一开始,打从一出生,这枚“针”,“有形”或者“无形”地,就存在于玛莲妮亚的肉体内或者灵魂当中。

  对于玛莲妮亚和米凯拉的父母辈(玛丽卡和拉达冈)来说,他(们)的情况便(像)是“自花授粉”。“自花授粉”,也称之为“自交”。指的是授粉过程中的“雌蕊”和“雄蕊”都来自于同一朵花。当然,对于他(们),即玛丽卡和拉达冈,来说大概也许还存在着(既是植物学上的,又是游戏中的神学上的)“无性繁殖”,例如“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和“营养体繁殖”等等,的事例。

  我个人认为,在游戏的设定中,“腐败女神”并没有一些玩家想象中的那么不堪。“腐败”是帮助“死亡”的,是“死亡”这一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死亡”是帮助“新生”的,是“新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黄金律法”中,“死亡”被排除。没有了“死亡”的“腐败”,便变得让人无比唾弃,成为了剧毒。而“尊腐一族”所计算和相信的“腐败女神”重生之时,便是“死亡”回归之时。

  简直垃圾到爆炸,很多地方都没眼看

  

  我至今不知道观星者和辉石魔法师到底谁是谁的后裔。

  看完英文版本就知道简体中文翻译有多烂...

  比如说「史东薇尔城」,是不是看了一头雾水,什么什么城??当你一看英文,就会发现英文地名起得特别好。 Stormveil Castle,“风暴面纱城”,一看就知道是长时间被风暴环绕的城堡,并且游戏中也是,前往 Stormveil 的路上会一刮风落下一波狼...

  Stormveil 地形从地形分析,Stormveil 城一面是悬崖,一面是大海,正前方是 StormHill(风暴山丘)。那风暴可不就是城堡的面纱嘛。个人认为翻译成风隐城会更好。

  Limgrave,一眼看过去没什么含义,只知道 grave 是墓地的意思。那 Lim 是什么呢?Limit?在Stormveil 你会遇见接肢者,了解过游戏背景的玩家都知道,接肢者为了让自己变强,到处掠夺这片大地的肢体为己用。于是你明白了,Lim = Limbs(肢体)。Limgrave 的意思也就不言自明了。

  明白了意思,想信雅达地传递出来确实有点难,这个我也想不到怎么翻。再次向冰与火之歌的字幕组投以敬意。

  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呢?因为最近制作法环地图的中英双语版本,英文看得太熟了。如果你也是艾尔登法环的玩家,在玩艾尔等法环的时候没有找到一份顺手的离线攻略,那我推荐你看看

  App Store 工具榜排名第7 的 《艾尔登法环地图 》

  https://apps.apple.com/cn/app/id1615288664?apps.apple.com/cn/app/id1615288664

  首先这种英文原版-日文润色-中文再翻译的难度就是极大的。为什么中文翻译没有办法和英文翻译水平比较?原因很简单,制作组本身参与制作的员工的的英文水平和中文水平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印象最深的,当时看FF14的重生纪录片,你明显感觉到两点不同:

  1. 英文翻译组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对于整体开发程度的了解和参与远高于正常的翻译组,甚至你会觉得翻译组本身就是开发组的一部分。

  2. 本身开发组有核心员工能够全程英语接受采访。

  如果这是日本开发团队的语言能力的普遍水平,那你觉得基本中文翻译靠外包和英文翻译有差距有问题吗?

  整体来看,法环的中文翻译已经算是游戏翻译里面的上乘水平(战无不败除外)。被抱怨有很大原因是FS社叙事碎片化,人均谜语人,导致文本本身就是解谜的重要方式,所以对翻译的准确度要求不单单是字面的准确,同时还需要对内涵能够准确体现,你可以想想这个翻译难度有多大。

  我就不说多,你去看看让子弹飞那段“什么叫惊喜”名场面的官方英文翻译版本,自己体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