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版苏联坦克发展史
涨姿势时间到!《坦克世界》虽好玩,但是你了解每辆坦克的历史背景、出处嘛?1.0更新前,趁此机会好好的体会一下也许在撸炮的时候有buff加成呢 (#^.^#)
今天我们就按照游戏中的车辆依据年代前后给诸位车长做一个亲爹系苏联坦克发展史。
一提到苏联坦克,T-34,KV-1,IS-2,IS-3,T-55,T-62,T-72,T-80……,这一大串耳熟能详的型号就会立刻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等历次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是构成了苏联令人生畏的“钢铁洪流”。
说到“钢铁洪流的源头”就得追溯到苏联的第一种量产坦克— —“MS-1小型护卫坦克”,1926年5月到6月期间,苏联开始了一个三年期的量产型坦克发展计划,其意图在于开发出一种能够突破由敌人两个师兵力防守的10公里长的防线。MS-1便由此诞生。
T-26是最早大量装备苏联军队的坦克。苏联在自身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引进少量英国“维克斯”坦克为蓝本加以改进制造,1931年正式定型,1932年装备苏联红军。
1931年苏联设计了一种基于“克里斯蒂”坦克的简化型坦克,称为BT-1快速坦克。BT-1坦克经试验不适合作战要求,生产了两辆样车之后就停产了。1931年底又设计出BT-2快速坦克,经试验后,在1932年1月BT-2坦克批量生产。BT-2坦克在火力上得到加强,主要武器换装为1门1932年式37毫米火炮。
T-28中型坦克 是前苏联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之一,从1933年起正式装备于苏联红军,一直服役到1941年。但其综合技术性能仍然较差。特别是它的行驶速度较慢,不适于快速机动作战。其装甲厚度不能满足作战要求,防弹外形也不够理想。因此,它只是前苏联军队的一种过渡性中型坦克。
BT-7于1934年提出设计,车体改为焊接装甲,同时增大装甲倾角,采用新设计的炮塔和新型发动机,性能明显增强,于1935年开始生产。苏联一直重视轻骑兵的作用,所以要求坦克具有很高的速度,这就使苏联坦克设计人员对美国的“克里斯蒂”坦克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种出色的传动装置使“克里斯蒂”坦克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80公里。BT-7是苏联骑兵坦克BT坦克的最后一型,在1935年至1940年间大量生产
根据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苏联军方提出了新一代坦克的装甲能在近距离抵挡37mm反坦克炮的直射,以及75mm火炮在中等距离的斜射。列宁格勒的哈尔科夫183工厂根据这个要求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他们的理念就是用最小装甲厚度换取最大防弹效果。因此他们利用BT-7坦克为基础,重新设计了车体与炮塔,并提出了新的轮履两用坦克A-20方案。
T-34于1938年开始研制,是A-20的延伸款,1940年定型并开始量产。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这辆车也是“钢铁洪流”这个名词的由来。
KV-1的设计工作自1939年2月展开,同年4月国防委员会通过其全尺寸的实体模型;到了9月,成品便在红军的参谋幕僚前进行展示,并于同年12月29日与T-34一道被列为制式装备。量产开始于1940年2月。KV系列虽然装甲厚实但机动性和火炮威力都不理想,它只有1个炮塔,部分车辆加装了螺栓固定的附加装甲。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至1943年底KV型都是苏联重型坦克编队的中坚。
二战前夕,苏联西北方面军指挥部要求为4辆试验用的KV-1安装上152mm的榴弹炮。KTZ设计局最优秀的设计师被召集起来完成这个项目。两个星期后,一种新的试验车型设计完成了。一开始设计者决定安装152mm的mod1909/1930型榴弹炮,最终更现代的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弹炮取代了它。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设计出来以适应这种重型炮,该炮塔被命名为MT-1。随着正式纳入军方采用而给予了“KV-2”的称呼,苏联士兵则称其为“无畏战舰”。搭载152mm榴弹炮的它拥有强大的火力,其巨大车体被德军称为“巨人”。从1940年到1941年,KV-2坦克(包含加产的试制型)共生产了202辆。
1943年,在研制各种新型自行火炮的同时,苏联设计师们还完成了一项更加长远的计划,开发出了新一代的重型坦克,以取代日益老化的KV-1重型坦克。KV重型坦克进行继KV-1-S之后的进一步现代化改进,KV-1-S是1943年中期引进的过渡型重型坦克。该项目的最后编号为KV-85。
IS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开始研制的坦克系列,它是以约瑟夫·斯大林(Iosif Stalin)的名字命名的。它的出现主要是为应对德国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的冲击。1943年秋,第一批三辆样车被制造出来,该车是KV-85重型坦克的改进型,所以也安装一门85mm火炮。故也称IS-85坦克。在向国防委员会派来的一个专门委员会作了表演并完成规定的试验以后,IS-1重型坦克即被批准定型。由于采用了新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结构,机动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装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强。IS-1的炮塔设计后来被移植到T-34中型坦克(T-34战车)上,形成了后者产量最大的型号T-34/85。
IS-2坦克1943开始研制,1943年10月31日正式命名为IS-2重型坦克,1944年2月装备苏军投入战场。一共生产了2250辆,连同改进型IS-2M共生产3854辆(1944-1945)。IS-2重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分别采用铸造和焊接结构,主要武器是一门122毫米火炮,火炮身管长为43倍口径,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以及穿甲高爆弹。其转向机构采用了新的"二级行星转向机"以提高机动性。该坦克良好的装甲防护性,其后期改进型装甲接近并略强于德国虎式坦克。
1943年夏秋,根据斯大林本人的命令,苏军装甲坦克兵总局的扎弗雅洛夫技术兵上校率领一个庞大的调查团来到了刚刚平息下来的库尔斯克战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仔细调查每一辆被击毁的德军和自己的重型车辆,根据战场上遗留的重型坦克残骸来开发新的重型坦克,然后又便有了IS-3。IS-3重型坦克于1944年开始研制,1945年即投产装备部队,1946年至1952年进行过现代化改装。IS-3重型坦克的批量生产一直持续到1946年中期,总产量为2311辆。
1943年7月,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开始了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新坦克应具备更强的火力和防护性能以适应战后更恶劣的战场环境。工程开始的领导人是Л·С·托洛亚诺夫(Троянов),而后又改为Н·Ф·巴拉吉(БалЖи),工程代号“К”项目。但是从1944年初开始,改为701工程。1945年4月底,701工程被列入苏军装备,并获得IS-4的正式编号。但是随着德国的溃败,更强大的重型坦克已无意义。IS-4在战争结束前共生产了6辆原型车和2辆量产型便被搁置。
苏联人将缴获的费迪南送到了库宾卡试验场的车辆检验中心,进行了电气传动的测试。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科京开始对该设备进行了研究和仿造。苏联政府和工厂于1944年6月对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设计局下达了设计新型电传动重型坦克的任务。基洛夫工厂随即开始针对性的研发工作,并命名为252工程。
1945年末,苏联科京设计局就开始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260工程”的重型坦克研制计划。在研制IS-7的过程中,一直将KV系列的失败作为反面教材,旨在生产一种集重装甲、重火力、高机动等特点于一身的新式重型坦克,以超越以往的重型坦克。对以往单纯的“厚装甲=装甲防御力“的传统设计构想进行了尝试性的挑战。通过增加坦克装甲板厚度导致坦克重量大增,从而大大降低了机动能力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1946年,260工程开发了出来。同年9月8日进行了成功的样车测试,1947年,对整体外形又进行了重新设计:大而扁平的新式炮塔和具有斜面的车体大大改善了它的避弹性能。样车最终于1948年初完成,不久,苏军将其正式命名为IS-7。但由于过于昂贵,该坦克最终没有进入苏联军队服役。
作为“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自然延续,1948底,红军装甲坦克兵总局要求研制一种重量不超过50吨的重型坦克。然后以IS-3重型坦克为蓝本,尽量应用在IS-4和IS-7重型坦克上已获得验证的可靠的设计。1949年,外形比较保守的730工程样车诞生了。在等待定型的漫长过程中,IS-8又先后改名为IS-9和IS-10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政局前景让人感到变幻莫测。嗅觉敏锐的科京立即把IS-10改名为T-10。1953年12月15日,T-10正式列入装备。1954年初,T-10正式在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投入批量生产,直至1957年生产结束。
T-44坦克的研制工作,是从1944年初开始的,1944年2~3月间完成了新型坦克样车的试制;5月间完成了使用试验;7月18日,正式定型,命名为T-44坦克。1944年底,开始装备苏联的几个近卫坦克旅。到1945年4月开始准备攻克柏林时,柏林前线的近卫坦克旅已经装备了70辆T-44坦克。但是,最终未能参加攻克柏林的战斗。到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时为止,苏军共装备了190辆T-44坦克。1945年内共生产了965辆。到1947年T-44坦克停止生产时为止共生产了1823辆。
T-54型的最初设计开始于1944年10月,原型设计于当年12月便告完成,原型车也于1945年2月制造出来。原型车于1945年3、4月间进行了测试并通过,被苏联军方定名为T-54型。这一原型的车体结构与动力装置与T-44相同,区别是装甲更厚。之后T-54型坦克迅速成为苏联及华约国家的装甲主力,并被输出到众多国家。因而T-54型坦克参加了20世纪后半叶的几乎所有武装冲突。T-54系列坦克也是有史以来产量最大的坦克,其总数据估计高达86000-100000辆。
T-55系列坦克于1951年定型,1955年正式开始服役。1955到1981年间制造共约57500辆。T-55坦克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造价低廉,具有装甲良好、使用维修简便等优势,经历中东战争、越南战场、印巴冲突检验,威力不容小觑。
T-62主战坦克,是苏联继T-54/T-55主战坦克后,于20世纪50年代末研发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属于美俄标准三代坦克,国际标准二代半坦克。T-62坦克1962年定型,1964年成批生产并装备部队,1965年5月首次在红场阅兵行列中亮相。T-62的生产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T-72投产时为止,共计生产约2万辆。
苏联坦克发展史到了这里还没有结束,在苏联解体前还有几辆坦克,但是《坦克世界》中就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