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成年人的读书,是一场自我救赎

  一直坚持读书还有一个好处在于可以对照生活。在一段足够长的岁月里,《读者》是我的必读刊物,每期必读。在单位变动时,还留了几年的《读者》杂志在原单位,接手的年轻人在搬办公室还拍了照片发给我。

  近一年时间里,我一直在读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起因是有位同事写了一篇《月亮与六便士》的书评。几十年前我曾经读过这本书,看了书评后想再读一遍,读完后又想了解为什么毛姆被称为“人性大师”?接着又陆续重读了以前读过的《刀锋》《面纱》等书。看吧!读书就像一根线牵着的铃铛,每读一本,铃铛响几声,提醒你后面有更多更好的内容。

  有位朋友让我推荐一本天天看天天看不懂的书,长途旅行的路上读。我理解,他要的是那种常读常新的感觉,昨天读了一遍,今天再读感觉没有看过;去年读过,今年再读理解不一样了。我把《哲学的殿堂》百度链接发了过去,这本书,五年了,不仅没有读完,有越读越厚的感觉。

  这样的书很多,《易经》《道德经》,读吧,读一遍不懂,再读一遍似懂不懂,再读一遍,好像又不懂了。

  成年人的读书,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有李松山为例证。读书真正读进去了,会让人慢慢变得平和乐观。

  晴耕雨读,心灯不夜。读书点亮心灯,这样最简单最有益无害的行动,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