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85岁母亲半夜被关在门外冻死,4个儿子全被判刑
从前家贫如洗、缺衣少食,一对父母能养活七八个孩子,如今家道小康、席丰履厚,八个孩子却无法给一个母亲养老送终。不得不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文明的倒退还是人性的悲凉?

八年前,在重庆万州一个山区,生养了七个孩子的八十五岁老太太解昌荣,被几个儿子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居然在大年初二活活冻死。消息传出后舆论一片哗然,央视也派记者赴渝采访并做了报道,各类媒体讨伐逆子的声音持续炸裂,最终不负众望,那几个不孝儿子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锒铛入狱。
虽然事过多年,当地人提及此事仍旧感慨不已。那么,这位可怜的老人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对待,让大家时隔八年仍要为其鸣不平呢?

1.含辛茹苦养育半生,晚年只换来四个儿子的嫌弃
解老太太和丈夫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几天学,一生从没离开过家乡,几十年间两人一共养育了三男四女,可谓勤劳简朴、老实本分的模范。
就在含辛茹苦将儿女们拉扯长大,还给最小的儿子盖了楼房后,老两口却功成身退,默默地搬进了早年建好的老土屋住下。
四个儿子在楼房里过着冬暖夏凉的舒服日子,从不关心两个老人是否吃饱穿暖。村里人开玩笑说是儿子们太自私,不让老两口住楼房,解老太太便马上解释是自己住不惯楼房,土屋住着更习惯一些。

其实即使住在土屋,儿子们也没少让老两口操心,那时候老二老三夫妻俩都在广州打工,老俩口需要帮忙种植他们的庄稼地,拉扯他们的孩子,身心俱疲,没过上一天安生日子。
到2012年春季,老头患了不治之症离开了人世,孤苦无依的解老太一下子老了许多,她伛偻得更厉害,不拄拐杖都直不起腰来。
但厄运并没有结束,那年夏天的暴雨又冲毁了她住的土屋,邻居们见她可怜,帮忙从倒塌的墙垣里拽出来几件衣服,同时提醒她的儿子们赶紧把老母亲接回家中照顾。

四个儿子躲在各自家里怯不露面,解老太守在废墟前衣食无着落,村支书看不下去了,骂骂咧咧将他们喊到现场,要他们给个说法。
老太太说想跟儿子回家去住,不论跟哪个都行,可是四弟兄没有一个愿意领老人回去。
支书气急败坏地大吼一声:“难道你们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没有你妈这么多年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你们几个早就饿死了!”

现场安静了好一阵,老大终于挤出几个字:“我都六十多岁了,身体不好,我还需要别人照顾呢。”
瞅着三位兄弟都低头不语,老大又说到,“我被爹妈分出去另过都四十年了,这些年来老人给他们干活、帮他们带娃,现在没地方住了,他们不能不管啊。”
支书又问老二有什么想法,老二吭哧了半晌没说出话来。
老三倒是直截了当:“我跟二哥自幼出去打工,在外面受了多少苦谁知道呢!我们成家没花家里的钱,不像你和老四,连媳妇都是爹妈给你们娶的。”

老二这才接腔:“是,是。我们不跟媳妇说好,也作不了主啊。”
老四一听急了,“你们这么说就不对了!你们在外面生下了娃往家一送就不管了,娃都是爹妈给你们带大的,不像我家的孩子都得自个儿带。要不是老人在家给你们种地带孩子,你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凭什么说这种话!”
“咱们的祖屋给老大了,老大应该管。”
“老四的房子是爹妈建的。”
“老二的娃上大学是爹娘供着呢。”
……

支书见他们争执不下,大手一挥:“好了好了!我建议每家一个月,轮着来,先从老大开始!”就这样,解老太开始了在儿子家轮流过的生活。
然而,这个貌似公道的赡养方案,却埋下了一个重大隐患:四个儿子都是被迫接受了老娘的,他们心里其实很不忿。
这种不忿直接表现在对待老母亲吃饭穿衣说话的态度上,导致老人在谁家住都像客人一样如坐针毡,很不舒心。

儿子们的不情愿也让他们的姐妹们很难受,在2013年夏天,也就是四个儿子轮流赡养老太太一年之后,老太太的三个女儿看不下去决定接手养娘,便将解老太接过来自己养。
可是解老太在二闺女家才住了一个月,大儿子便怒气冲冲找上门来,原因是老太太长期住在女儿家靠女儿养活,会让儿子们脸上无光,会让人笑话。

2.被四个儿子二次弃养:养儿不如养条狗
三个女儿对大哥的说法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你们几个儿子能照顾好老妈,哪还需要我们几个女儿出面呢?三个女儿以为哥哥弟弟们痛改前非了,就同意大哥将母亲接回去。
可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解老太回老大家才几天,大儿家的狗竟然将解老太咬伤了,可见解老太是多么不被老大一家待见。

为什么说狗是最通人性的动物呢?狗毕竟是畜牲,它不懂得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即使再不待见老太太也得硬着头皮接纳她,好歹将轮到主人赡养的这一个月捱过了将她送走便是。它的想法很简单、直接,家人不喜欢谁,我就咬谁。
没想到它这一咬,恰恰为其他几个儿子提供了拒绝接手的机会:你家的狗把任何人咬伤了都得给人家看伤,更何况咬伤的还是咱妈。出于兄弟亲情,咱不谈赔偿,但你无论如何也得给老娘伤养好了才能交给我们不是?

这一咬,就将解老太在老大家额外多留了两个月时间。解老太不得不屈居在老大家楼房后面的小平房里,平房阴暗、湿冷,物件简陋,蚊虫不断,但对解老太来说已是难得的安身之所了。
因为她在老大家多住了两个月,打乱了弟兄四人轮流养娘的节奏,为老太太日后失养埋下了祸根。
2013年最后一月是老四养了娘的,次年元月他把老娘送到大哥家去,开始新一轮轮转,交接时间也是当初同支书面说好的,每月第一天为交接日。
等到2014年的元旦那天,理应由老大接管老娘。可是老大心里不畅快,因为夏天时老娘在自己家多养了两月,公平起见他就应该轮空两转。

所以在2014年1月1日的早晨,他们全家借故躲了起来,一把大锁将屋门锁了个严实。他是在用强硬的态度在向三个弟弟暗示,让他们自觉承担公平的养娘义务,不要占他的便宜。
但老大想轮空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他没公开说明,其他兄弟更没这么想。
元旦这天大清早,解老太才刚刚起床,老四媳妇便将老太太的铺盖衣物收拾好,连老太太睡的床也拆除了。她为老太太做了早饭,吃完饭就要将老太太送到大儿子那边去。那天她做的早饭是馒头加稀饭,很平常的一顿饭,但没有人预料到这竟然是老太太在人间的最后一顿饭。
当老四媳妇将老太太送到大哥家门口时,才发现大哥家屋门上锁,不见一个人影。她二话没说,便将老人和老人的铺盖卷儿都扔在了大哥家门前。

老大家的楼房很宽敞,但并没有老太太的房间,她住在后面的小平房里。因此老太太径自去了那间小平房,坐着等大儿一家回来。她在里面等了两个多小时,又冷又饿,实在等不住,又返回老四家里。
那天给老四家帮忙杀猪的人说,老太太回来时大概是上午十点多,当时大伙都忙着帮四儿杀猪,因为第二天是四儿岳母的生日,要在四儿家大办一场。
四儿当时就跟母亲说,明天有很多客人要来,家里没地方住了,让她还是回大哥家去,于是老太太又颤巍巍地挪到了老大家。

等到晚上六点多,老大两口子终于回家了,他们是在外面酒足饭饱后才回来的。到家时天已黑尽,他们看见了放在门口的铺盖卷儿,但没见母亲,不知道母亲吃过饭没有,也没去小平房看一眼。
或许解老太对他们来说只是负担,看不见还省事点,因此他们心安理得地上床睡觉了。

3.元旦半夜被冻死屋外:不作为就是犯罪
新年元旦,寒风刺骨,数九寒天,几个兄弟都以为老母亲已安然睡下。但是,当她的声音突然飘荡在寒冷的夜空里时,带给整个山村的却是震撼。
那天夜里,兄弟四个的邻居们都听到了一种可怕的声音。那是一种无声却又试图扬高的腔调,带着乞求,带着急迫,哆嗦着,颤抖着,高一声低一声,似吟似泣,一遍又一遍,不甘绝望地呼唤着一个个儿子乳名的声音。

这声音时飘在这家门外,时而落在那家附近,象槌子一样在村人们的心头上敲打了一夜,但村里没有一个人吭声,更没有一个人开门看看,这声音虽然搅得他们无法安眠,但他们无能为力。
这哀怜的声音带着巨大穿透力,串起了山村的前世今生,就如照进早年茅屋窗口里的月光,也像将来儿孙们要晒的暖阳,能从每个人的心头拂过,但谁也无法捕捉它,更无法更改里面的冷和热,只能顺其自然,由它自生自灭。
与村人们被迫冷漠不同的是,老太太的四个儿子是主动视若无睹。其中老大和老四都没听见母亲寒夜呼唤自己的声音,老二和老三倒是听见了,但他们没有开门,而是在窗户边劝母亲回去找老大,因为这个月轮到老大供养她。

不知道是解老太固执,还是因为饥寒难耐不愿再挪步,那天晚上她的声音在老二老三家逗留很久,最终都没叫开任何一家的门。
那天房间里滴水成冰,那天夜里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无助地呼唤过儿子们的乳名,但这一切都成了往事。直到元月2日早上七点,二儿子早起送孙子去上学,开门后才发现老母亲倒在门外面。
老太太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世了。就在几个儿子推诿着该由谁家置办丧事时,村里人却联名报警,将他们告到了法院。

4.弃养老人被判刑:善恶到头终有报
经法医检验,解老太是因为摔倒导致创伤性休克才死亡的,摔倒的地点就在离二儿子家不远的稀泥路上。尽管摔倒后留下的伤痕并不明显,但由于年事已高,且经受了饥寒折磨导致抵抗力极低,摔倒后内出血达到20%就可以致死。
警察对当晚的情况进行调查,大儿子终于吐出胸中郁结,他觉得母亲之前在自己家多住了两个月,所以这个月不该再由自己轮值,而是应该在四儿子家。对于母亲夜间在外面的呼唤,他真是没有听见。
元月一日是规定好的交接母亲的日子,老大因为不想接纳母亲才出去喝酒,而且还故意回来得很晚,便如愿错过了接收母亲的时间。

老二老三则表示当月不该由自己供奉母亲,所以在夜里虽然听见了母亲的呼唤声,也只是劝母亲赶紧回到老大那边去,始终都没给母亲开过门,从没想过要让她到自己家里来避避严寒。
老四更委屈,他说自己才刚刚结束一个月的供养,昨天早上才将母亲送走,不想竟然没人接手。
因为兄弟四个都觉得委屈,所以才将85岁的老母亲拒之门外,不是故意让她在寒风中冻死的,他们也觉得自己没错。
法院在村里对这个案件进行现场审判,最终判决四个儿子都犯有遗弃罪。其中大儿子责任最大,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其余三个儿子各领刑一年零六个月。

在法律面前,四个理直气壮的儿子终于不再嚣张,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但不管怎么悔过都为时已晚,他们的母亲已故去,而且老母亲的去世如同一枚拔不去的钢针,将永远扎在他们心头,让他们时时承受他人的谴责。
而今痛定思痛,我们不妨再探讨一下解老太悲剧的根源,是因为儿子们自私、不孝吗?
答案是肯定的,都是因为几个儿子不愿吃一点亏,才直接把老太太送上了黄泉路。但我们再放开思维想一想,如果只是一个孩子自私、不孝,也许是孩子自身修为出了问题,但四个儿子全都自私冷漠,对老人漠不关心,那恐怕是他们成长的环境出了大问题。

回顾解老太的生平,她和丈夫年轻时倾尽所有,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儿孙,这表面上看是无私伟大。然而,正是这些自以为完美的付出,才让儿子们习惯了攀比和索取,理直气壮地抱怨老人给予自己的不如给其他兄弟的多,导致老人愈发卑微,更加牺牲自我,陷入了恶性循环。
其实这已成了当下农村常见的一种怪象,那些被父母无微不至地呵护最多的孩子,似乎越自私、不明事理,越容易啃老,且嫌弃、挑剔老人。而那些从小被父母要求做这做那、自力更生的孩子,却更有孝心,更懂得体谅关心老人。

不知是因为懒人习惯了索取和抱怨,还是良善之人总是心软,即使不被珍惜也还一如既往地付出,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