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欺负孩子?实际是推卸责任、撇清自己
网上最近疯传一个微博的视频,你可能也看过。博主叫“他只是个孩子啊”,发的视频都是各个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实例汇总。不太建议睡前看,容易精神。不行,你试试。
我笑了,因为小小宝也经历过这样的拼音阶段,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我叫小小宝一起看,他在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这段三分多钟的视频里,出现了15位家长的声音,12位妈妈,3位爸爸,这个比例貌似很符合我身边的实际情况,爸爸们要加油了。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有3位摔笔的,1位拍桌子的,1位打到孩子手上的,有气笑了的,也有哑口无言的。你属于哪一类陪读?
一个视频,小女孩被一道算术题弄得眼泪汪汪的,我佩服这家长看着如此淡定,拍得手一点都不抖;另一个视频,一个女生弹琵琶吧还是什么,一位家长还是老师在她身后,双手搬着她的头,一下一歪的配合节奏,幅度很大,我看着好难受。
大人为什么总喜欢欺负孩子?

- 02 -
我们这一代人,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变成了老母亲。这称呼透着一丝沧桑,一丝自嘲,还有一丝无奈。
我们上班要面对和男人一样的职场压力,下班要变身成为会做饭,会收拾房间,会陪读讲题辅导的妈妈,还要耐心,温柔;而全职妈除了要做下班后的那些事,还要花多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在一起,没有自己的时间,且无法从很多社会上公认的维度上确认自己的价值。
于是无数电视剧和动画片中,妈妈都成为了那个非常容易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讲理的女人。
其实也很正常,我也曾经在休完产假后,无比享受上班的那8个小时,至少那期间,我可以踏实的喝口茶,吃顿饭,上厕所也不用担心有人随时呼唤。

你听过“踢猫效应吗”?一位经理不知因何心情不好,去了公司就训斥了下属,下属心情不好,回家就跟老婆吵了架,老婆也辛苦一天很郁闷,就骂了孩子,孩子不高兴,出门踢了路上的猫,猫受了惊,奔跑撞到人,抓花了那人的脸,那人就是最开始的那位经理。
这就是说坏情绪的一种传导,被欺负的人往往会欺负更弱的人,而且在此过程中,怒气一层层加深,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坏情绪不断传染并不断扩大。
你有没有因为在公司的不顺心,在路上的交通堵塞,甚至送快递的人打电话语气不好而心情不好,回家看到孩子写字有些潦草,你认为应该没有任何问题的算数也“随随便便”就错了,然后就立刻发飙了呢?

- 03 -
生气,从喊孩子的全名开始。
大人之所以总喜欢欺负孩子,首先是因为你也还是个孩子,所以遇到要发火的时候,你找的是比你弱势的孩子,而不是在家辅导孩子生气后,到公司跟上司发脾气。
其次,就是要推卸责任,撇清自己,当孩子在公众场合不遵守秩序,大喊大叫的时候,家长第一句话说:我说过多少遍了?当孩子做作业不会的时候,家长习惯说:我要跟你说几遍?其实潜台词都是,不是我的错。
最后,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从内心里接受,他只是个孩子。我们是高高在上的,而不是真正平等的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共情,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比对自己还高,比如孩子摔一跤,妈妈可能马上会说,不疼不疼,没事没事;
孩子说妈妈我饿了,妈妈说你刚吃完,不饿啊(反省一下,我会这样);
然后孩子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说话了,很多话就憋在了心里。试想一下,你在厨房做饭,不小心被柜子磕到了腿,你很疼,你爱人走过来说,不疼不疼,没事没事,你是什么感受?恐怕要吵一架了吧。
我们如果长期用忽视和否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会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
有时我们会看到,妈妈被孩子气的半死,甚至委屈流泪,但是孩子无动于衷,还会说,至于吗?等孩子到社会上,也会出现情商比较低,造成和他人之间的矛盾而不自知的情况。
不但如此,大人还很会记孩子的仇,一些人会选择用冷战的方式对待孩子,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再理你。你会发现,对小孩子而言,你越不理他,他越会来黏着你,讨好你,因为他怕被抛弃。而如果你坚持不理,孩子会经历恐惧、愤怒、失望、然后进入和你冷战的阶段。
大人会欺负孩子,还因为大人往往拥有很多“特权”,比如惩罚。孩子吃饭把碗摔坏了,那我惩罚你不许看动画片。
但其实,合适的惩罚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后果,但是不合适的惩罚,可能会让孩子学会欺骗。《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那本书里说到,一件事的后果,有直接后果和消极后果,建议用直接后果惩罚,不要用消极后果。比如你告诉孩子五点半吃饭,他贪玩没有吃,等之后要吃的时候,发现饭已经没有了,那么他要承受不能吃晚饭的直接后果,这是可以的。而我们刚刚说的把碗摔了和不能看动画片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孩子会觉得奇怪,也许就会学会欺骗。
至于体罚,虽然很多书籍也说过,适当的体罚是可以的,但是问题就是有大量的父母在体罚孩子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在酝酿情绪阶段的气氛会很可怕,孩子会很恐惧,害怕父母突然翻脸,会失控。
这样的情况,会把孩子拥有的人生安全感的屏障打破。一旦打破,很难修复。这也就成为了孩子成长中的伤痛,对他成年之后的生活会有预估不到的影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长期被强权压制的孩子,当进入青春期,他认为自己具备反抗条件的时候,就会突然开始对抗父母,挑战权威。
还有,如果大人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孩子的自控力就会差;总是对孩子喊叫,孩子的专注力会差。所以,从今天开始,学习不欺负孩子吧。

- 04 -
刚刚在写文的时候,我跟我爸爸说我写到的踢猫效应,小小宝竟然在旁边说,他们在学校的课上老师也讲到了这个踢猫效应。我很惊讶,要知道我比他晚知道二十多年呀,我问他,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呢?他说,就是不要随便发脾气,不要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责怪别人,别人会觉得很冤枉,也会把坏情绪给其他人。
我说到上面不能共情的例子,小小宝又说,下棋班上也有同学写了棋谱,被其他同学弄坏了,对方很不高兴,他就说:不就是一张纸吗?有什么可重要的。小小宝说这就是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如果要和孩子进行成人之间的沟通,首先要进行情感引导。要帮助孩子建立情感类的词汇库,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孩子才可以用成人的方式和你沟通。但因为情感不可见,所以家长教起来会难,容易被忽视。我在学正面管教课程时,有一张情感脸谱,当孩子想要表达的时候,你可以让他选择符合他心情的脸谱。如果你教给他什么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才不会选择撒泼打滚的方式去想要达到目的。
当我们遇到孩子磕碰的情况,我们可能最好的方式,是共情。通过表达“妈妈可以理解你”,确认“妈妈知道你很疼对吗?严重吗?需要我做什么你会好一些?”帮助孩子的情绪逐渐平静。

- 05 -
我是不承认自己是老母亲的,在儿子眼中,我是谁也无法超越的美少女,我“美丽,不胖,温柔。”我们以前总说,你说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在我这里,也挺适用。
那天我听了一本《不吼不叫》,然后接小小宝放学时,
我问他:你觉得妈妈很温柔吗?
他说:温柔呀。
我继续问:我平时有大吼大叫吗?(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自知)。
他说:没有呀。
我又问:那你觉得我们俩说话,你轻松吗?满意吗?
他说:可以,满意呀。
其实孩子对我还是包容的,我在给他的生日信里曾经这样回顾过我俩一起学习拼音的片段。
前一段时间比较流行的一片文章,我也比较认同,是以养植物的心态养孩子。如果你把小孩当植物养,就一定会同意 — 种子才是硬道理;如果你把小孩当植物养,就会理解 — 别人的种植技巧,只能随便听一听;如果你把小孩当植物养,就只能接受 — 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好。
我们总把孩子当成和我们一样的大人,我们自然觉得他们犯的错误是不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如果我们真的把他们当成孩子,我们可能还会从中找到有意思的点滴。虽然育儿路上有诸多艰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请记得,我们是大人,他们是小孩,我们比他们更强、更有自控力,为了他们,我们需要保持平和与正念。
本文经小幸福夜校授权转载,原标题《大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欺负孩子?》,作者:冰冰,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