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要懂心理学阅读(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感1500)
1、设计师要懂心理学2这本书适合电商设计的人看吗,还是适合ui设计看? 2、成为设计师必看的书 3、想学心理学要看什么书? 4、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5、对于UI及UE的设计基础书籍,有哪些好的推荐 6、UI/UX设计师都要懂哪些心理学原则
设计师是要看心理学,要了解客户的需要,才能设计出客户想要的东西
设计是一条不断成长的路。永远别说你已经通透了这其中的奥妙,因为你要学的还有很多。我读过的,认为值得入门者和高阶者一读的书。按由浅到深,必读到可读的顺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成为设计师必看的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尽在。
1.《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3版)
作 者:[美] Robin Williams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评 语:虽然它很薄,但是非常经典的入门书。如果你从来没有尝试过做设计,这可以成为你需要读的第一本设计书。但千万不要以为读完它你就够了。
2.《点石成金》
作 者:[美] 史蒂夫·克鲁克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评 语:虽然这本书已经被推荐烂了,但我还是会它推荐给入门者,因为它够薄够有趣。书本身的体验和它所讲述的原则保持了一致,成为一本阅读体验非常好的书。读完它你具备了一些对于用户体验的基础知识和原则,但是要记住,非常基础。不要看完就出去吹牛皮,这是设计了给CXO们在飞机上看的扫盲读本。
3.《平面设计法则》
作 者:德比·米尔曼(Debbie millman)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4.《美国视觉传达完全教程》
作 者:威廉·瑞恩 / 西奥多·柯诺瓦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评 语:视觉传播的经典教材,所有涉及传播行业的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涉及面非常广,信息量很大,视觉传达是设计的必要基础。
5.《设计心理学》
作 者:(美国)唐纳德. A. 诺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评 语: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的一本书,改变你的设计评价标准。虽然很薄,很老,但里面讲述的原则却长久不衰。设计是双向的。设计是为了要解决问题的。形式追随内容。
6.《艺术的故事》
作 者:[英] 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评 语: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艺术史,这个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不爱读艺术史是因为学校里读了太多坏胃口的教科书。作者和译者都是顶好的,艺术史会改变你的看待和评价艺术的方式。
7.《现代设计史》
作 者:大卫·瑞兹曼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评 语: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设计史,这个是最好的选择。不要去看王受之的版本。这本书翻译欠点,读起来会稍有枯燥。读历史的时候,不要为了当一个知道分子而去记忆或背诵。在读的时候要随时去思考,设计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在一个时代背景下,为什么一个设计会是那样的形式。你还可以从百年前的经典作品里获得灵感,并惊异于它们居然毫不过时。还可以从许多大师的身影中看到,要成为一个卓越的设计师,你需要懂得远远不止是设计。
8.《平面设计视觉词典》
作 者:(瑞士)加文·安布罗斯/(瑞士)哈里斯(Harris. P.)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评 语:适合初学者放在枕边,睡前随便一翻。里面有一些基本的解释和典故,知道那些专业名词英文怎么写也是很必要的。
9.《产品的诞生》
作 者:(英)哈德森 编著,刘硕 译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评 语:告诉你真正的设计是如何运作和产生的。你在纸上、鼠标上完成的,那仅仅是链条中的一环。不要把视野局限在你的专业范围内,工程、工艺、材料、调研、分析、商业运作、策略,了解得越多,站得越高。
10.《文字设计基础教程》
作 者:(英)加文·安布罗斯.保罗·哈里斯 译者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评 语:浅显好读的Typography入门读本,里面具备你应该了解的大部分字体相关的基础知识。
11.《七日掌握设计配色基础》
作 者:[日]视觉设计研究所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评 语:关于颜色原理和配色的书,可推荐的中文书实在不多。这本还不错。不过你也买不到了,可以找到pdf下载。
12.《设计中的设计》
作 者:[日] 原研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评 语:请看全本,虽然我不喜欢畅销书,但原研哉的创作还是非常令我惊讶,里面他关于设计史的理解那一章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
13.《美国广告设计实用教程》
作 者:罗宾·蓝达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评 语:又一本大而全的教程。一本解决基础知识、产业、历史的问题,也是很省事的。不管你是不是准备干广告设计,它都很有阅读价值。
14.《栅格系统与版式设计》
作 者:金伯利·伊拉姆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评 语:栅格系统历史悠久,现在也并不过时。了解这种设计方法论也是很好的,特别是涉及排版的时候。但我个人并不用这种理性主义的设计方法。
15.《平面设计材料表现与特殊效果》
作 者:凯瑟琳·费希尔/梵非 绘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评 语:中国设计师在材料和工艺上一直非常薄弱,工具和实现手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想法,局限你的创作力。
16.《平面设计工艺》
作 者:[英] 丹尼尔·梅森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评 语:同样是帮助你了解工艺与材料。书里提供了许多不常见的材料,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平面材料。不过光看书还是没有用的,多搜集各种材料和实现工艺的样品,一定要看到实体,观察组合实践后,你才能有感觉。
17.《品牌标志–顶级设计150例》
作 者:(美)安妮丝塔西娅·米勒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评 语:不过你做哪类设计师,最后都逃不过要做logo设计。这个既是基本功,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需求提炼,概念抽象,思维发散,灵感捕捉,进一步分析取舍,实现:构图,配色,排版,质感,最后一步,介绍你的设计并打动客户。这本书里对于整个设计过程的追溯和分析非常有价值。比大量案例的罗列要好得多。
18.《标志字体设计圣经》
作 者:莱斯利·凯巴加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评 语:除了在LOGO设计中用到,你还可以顺便学习一下字体设计(拉丁字体)。再顺便学习一下矢量造型。
19.《大师之路 :Photoshop中文版完全解析(附光盘)》
作 者:赵鹏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评 语:全书我没有看过,看过里面的一些节选。因为ps cs2 wow! 不是很适合初学者,但是我当正式学习PS时的大部头教科书现在早就绝版了。《PHOTOSHOP 6 大全》。大师之路是本书列里唯一一本国人写的书。我觉得赵鹏写得这本体系性还是很强的,当用户手册来看也是很不错的。
20.《PHOTOSHOP CS/CS2 WOW!BOOK》
作 者:戴顿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评 语:PS入了门以后,一定要看的PS 工具书。 无论你是PS的几段高手,里面还是会有让你惊喜的发现。但我觉得结构设计得不是很好。看wow!系列丛书不用介意软件版本。3代之内差别都不大。
21.《The Adobe Illustrator CS3 WOW! Book》
作 者:斯得渥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评 语:我所见过的最好的教程书。最好最好最好,同时适合初学者和高阶用户。而且幸运的是,它属于AI这个重要的工具。在某些程度上,我认为AI比PS更重要,因为PS是处理工具,而AI是创造工具。你做平面、角色和UI设计更是离不开它。
22.《THE Painter X Wow! BOOK(附赠1CD)》
作 者:彭达维斯 (Cher Threinen-Pendarvis)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评 语:如果你准备干设计,我建议你买个数位板,然后尝试一下painter(不管你是不是接受过绘画训练)它们会拓展你的创作方式。这是Painter 目前最好的教程,《Painter X 的标准培训教程》也不错,可以作为用户手册备查。另外我建议一定要去学一种3D创作工具,不用学很深,能够做基本的造型和建模就可以。最后将几种工具结合起来运用,对你的创作提升帮助也会非常大。但这个我目前也没有做到。所以就先不推荐3D的书了。
23.《消费者行为学》
作 者:L. G. 希夫曼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评 语:设计师还必须要去了解的两个领域:心理学和传播学。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我还是推荐最为实用和密切的消费者行为学。(《设计心理学》和心理学没有关系,烂出版社翻的烂名字。)如果你觉得这本大部头难以消化,我建议你先读《影响力》和《社会性动物》也许你会爱上心理学。然后可以读一些知视觉,格式塔,和认知心理学的书。很有用。
24.《情感化设计》
作 者:[美] 唐纳德·A·诺曼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评 语:我认为这是一本被低估了的书,有人说它和设计心理学大同小异,也有人说它翻来覆去就在说那么几句话。但是我每一阶段都会能从这本书里读出不同的心得,在遇到许多成功和伟大的案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本书里的话。建议去读英文原版。
25.《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作 者: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评 语:做设计师怎么能不会摄影呢,哼哼哼。很快你就会发现图库不是一个什么好东西,除了要花钱,还会让你的设计变得俗气和程式化。许多好的灵感和配图,你都可以用自己的镜头去捕捉,只要假以时日积累,你会得到一个金矿。
26.《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下册)》
作 者: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评 语:反正现在单反那么普及,产生数字垃圾或财富,都是如此轻易。如果有一个iphone4 就更好了,随时拍下能激发你的东西。
27.《Designing Interfaces中文版》
作 者:Jenifer Tidwell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评 语:如果你要从事UI/web方面的设计,此书必读。非常出色。译者和作者我都非常喜欢。既是一本工具手册,也充满了理论、智慧和经验。光读前4章,你都深深沉醉。
28.《Web信息架构(第3版)》
作 者:Peter Morville / Louis Rosenfeld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评 语:IA设计,我认为许多设计师都需要这方面知识,不光是UI或交互设计。因为信息革命已经深深改变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可以与工艺革命的影响相媲美。掌握关于信息的知识、梳理分析方法,把数据变成有用、直观、甚至有趣的东西,是多么伟大的事情。
29.《About Face 3 交互设计精髓》
作 者:Alan Cooper / Robert Reimann / David Cronin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评 语:交互设计入门。作为一个UI设计师,如果你不想最后沦为一个“装修者”,去看看这本书,站得更高点。
30.《Web界面设计》
作 者:Bill Scott / Theresa Neil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呀,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来分享一下心理学方面的书。都是心头爱呀!
心理新手入门组
学了三级之后,如何从心理学徒进阶为“可以做咨询的咨询新手”?
严文华的几本书很有帮助,她是上海一位老师,专门带心理初手进行成长,以通过他们上海巨难的心理二级考试。
所以她对于心理咨询师新手容易犯的错,怎么进行自我成长,怎么进行训练,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有她两本书,一本是《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一本是心理画中画。都是讲她在学员培训中的故事。
而《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非常适合新手读。
另外一本《诊疗椅上的谎言》是欧文亚隆的小说,新手可以通过它进入有趣的心理咨询世界。
童年与心理的关系组:
我们的童年如何影响成年后的心理?
人的心理形成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制?
这三本书讲得很不错。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安全感这两本书——比较建议在学习后期,整合时期读,因为当我们累积了相当的案例和心理学知识后,再来读这两本书,会有助于我们自身知识经验的整合与思考。
孙瑞雪的那本书,是从儿童心理学家的角度提出的儿童成长规律,给了我很大启发。
经典灵修组
心理咨询让我们探索“错误”,但“正确”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灵修类的书可以给人以很好的启发。
比较经典的,如克里希那穆提系列(没在照片中)
还有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我当时花了大量的精力来看,读起来很费劲,但读完后收获满多)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来比较轻松,我把它当成是《当下的力量》的通俗版。
《我与你》,武志红极力推荐的好书,但我好像感觉自己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了,就没有太认真地读它。
房树人与释梦组,这是我学习房树人和释梦最喜欢的几本书,都翻得很久了。
心理学帮助生活类
扫除力让你爱上家务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的思维来看心理学
习惯的力量——了解习惯的知识,为自己培养好习惯
生活策略——从怎么样才能过好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心理学
身体知道答案——武志红的书,帮我们去倾听身体,增加感受性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学习一些设计方面的心理学,把心理学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
心理学的40项研究——历史上有名的心理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很多很多
撒提亚冥想——可以用来做晨读好材料,读一读,就是满满的滋养
关注渡仁心理,带你了解更多生活中的心理学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这本书讲了100个心理学的知识。内容很好,但是感觉看完就会忘记,结合之前看过的版式设计原理一书,于是我整合了下并试着分析几个可以证明其观点的案例(全以app端为例讲述),作为自己学习的方式之一。
第1章:人如何观察
视觉是一切感觉之首。人的大脑有一半的资源都用于接收和解析眼睛所见。但眼睛所见并非全部,因为视觉信息还要经过大脑转换和解析。真正用来"观察"的其实是大脑。为了更快地解析周围的世界,大脑会偷懒:大脑每秒要接收约4000万次的感官信息输入,并试图完全解析出它们的意义,所以它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猜测我们看见了什么。
大脑认为左边有两个三角,右边有个矩形,其实只是零碎的线条和有缺口的圆拼接而成
合理进行排版布局设计,运用内容组合方式、形状和色彩可以影响人们所见,从而传递信息给观察的人。总结了四种可以影响人之所见的方法如下:
一、根据版面率、颜色、图片外形来调整页面的效果 (版面率一词主要运用在印刷品设计中,此为手机版面率)
1、版面率对页面效果的影响
版面率可理解为各信息元素占手机屏幕大小的比率,版面率越大(界面留白越少),则页面包含的信息就越多,反之则反。由于手机屏幕较小,信息的展示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屏幕展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每个设计师都该考虑的。
版面率的不同给用户带来的印象也会发生改变。版面率的降低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典雅印象或是形成一种高级的效果(适合整体效果较安静和稳重型设计)。版面率的升高会给人以充满活力而又非常热闹的印象。
调整版面率的方法: (1)调整留白-扩大留白降低版面率,缩小留白提升版面率;(2)调整图片数量和尺寸-图片数量越多版面率越高,图片尺寸越大版面率越高;(3)改变版面底色-必要时,在文字数量多,图版率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页面底色,从而改变页面所呈现的视觉感受
2、颜色对页面效果的影响
页面中对颜色的处理不一样也会给人不一样的心情,白色给人冷静,红色给人热情,纯度高的颜色比纯度低的颜色更加显眼。
这基本就是为什么每次打开淘宝都觉得很热闹,而京东则显得低调的多的原因了。电商最主要的还是要烘托一种购买的气氛,在这上面,淘宝还是略胜一筹。
3、图片外形对页面效果的影响
对图片外形来说,大体上可分为几何形与自然形两种使用方法。拍摄出来的图片都是围在四边形方框之中的,如果图片在使用时仍保持了四边形、圆形等形状则叫做“几何形图片”;如果图片是按照被拍摄对象的轮廓来进行裁剪,突出被拍摄对象的独特形状的叫“自然形图片”
几何形图片主要分为四边形图和圆形图,越偏向于四边形图,效果越自然,而圆形图则能够取得人为特写的效果。按轮廓线来剪裁的自然形图片可以有效地强调物品的形状,让页面富有动感,这种方法多适用于杂物及衣物、食品等物品的展示。
可以根据页面想给人的感觉使用相应的图片外形,在做页面设计的时候最好不默认显示边框,这样可以选择添加自然形图还是几何形图从而给页面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二、通过对内容大小、方向性的处理来引导用户视线
扫一眼屏幕后,人的视线一般会是从左向右或自上而下,但如果旁边有张大图或动的东西,这类内容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打破原本的阅读倾向。
当存在一些希望用户能首先注意到的内容并形成先后顺序时,必须通过设计将其明确地提示出来。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将希望用户注意的部分放大,根据尺寸的大小来安排顺序先后。这种情况下的各部分内容所占的尺寸比例,在设计领域内被称为“优先率”。
左边虽然也有大小的差别但并不明显,右边更明显更具有节奏感
如果页面整体内容的优先率比较高,则页面的内容就会富于变化,产生富于动感和节奏的效果;优先率较低的页面就可能给人带来稳定平整的印象。
将重要的部分(可以是区域、图片、文字)放大使其变得显眼来吸引用户的注意,从而抓住他们的视线。
虽然大脑视觉皮质范围很大且占用了大量的脑力资源,但在视觉皮层之外还有一处特殊区域,专门用来识别人脸,称为“梭形脸部区”。所以我们在看图时一眼便能识别出人脸,且会不由自主地看向别人的眼睛所看的方向。
活动宣传页上能经常见到。
三、运用内容组合方式、形状和色彩传递信息
发现规律有助于快速处理时刻接收的感官信息。即使本无规律,人眼和大脑也会尝试创造规律。用户在进行观察时,并不是孤立地对不同的事物进行认识,而是会受到作为整体的大范围的影响的。
通过颜色或形状的对比来吸引用户的注意,传递重要信息。
如果两个东西距离很近,那人们就会认为它们之间有联系。
当页面有很多内容时,在需要进行组别划分表现的时候,必须明确地表示出属于同一组的内容相互之间的关联,同时,还必须表示出这一组内容与其他组别内容之间的不同意思和作用。这时可以通过分割线或底色来划分区域。
如果想使用线或底色填充分割内容,先尝试是否只调整间距就达到效果。有时,调整间距足以划分内容还能使页面具有简洁的视觉效果。
对于分割线而言,一般来说,实线比虚线相比区别更彻底,构成虚线的点与点之间的间隔的不同区分强度也会不同,而且颜色或粗细的不同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印象;对于底色填充而言,颜色不同的程度越大则区分程度也越高,但要保证可辨别性不能太低。
四、变化更加明显
人在观察事物时,即使看到了也不一定关注到了,很容易忽略实际发生的变化。不要认为物体出现在屏幕上就一定会被用户看到,特别是刷新页面出现改变时,用户很可能完全意识不到页面前后的区别,可以增加视觉提示(如使之闪烁)或听觉提示(如“哗”的一声)来保证用户注意到界面上某处的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手机上的广告要轮播,有些动态消息要动,以吸引用户注意。
第2章:人如何阅读
人经常阅读,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取决于此前的经验、阅读时的视角和阅读前的说明,别指望用户阅读时能记住特定信息。
举个例子:告诉我,你想看完吗?
都知道这样看整版文字很难受,为什么活动规则还是要这样写?
第3章:人如何记忆
1、不要让人们的记忆处于不同位置的内容,比如读取某一页上的文字或数字,然后再输入到另一页上。如果你这么干了,他们很可能会忘记信息,因此信心遭受打击。
2、如果要让人们使用短期记忆记东西,那么在完成任务前别让他们做其他事情。短期记忆很容易被干扰,过多感官输入会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
1、能把展示给用户的信息限制在4条固然好,但也不必强求。可以用归类或分组的方法展示更多信息。
有待求证。
第4章:人如何思考
大脑一次只能有意识地处理少量信息,设计师常犯的错误就是一次给用户提供太多信息。可应用渐进呈现的设计理念。
渐进呈现即每次只展示用户当前需要的信息,可以避免信息过量给用户带来不适。渐进呈现需要多次点击,你也许听说过,设计时应该将用户得到详细信息所需的点击次数尽量减少。但是点击次数并不重要,如果用户在每次点击时都能得到适量的信息,愿意沿着设计思路继续查看页面,那他们根本就不会注意到点击的操作。当应该考虑渐进呈现设计时,不要在意点击次数。如果不得不在让用户点击和让用户动脑之间做出取舍,那么多几次点击吧,少一点动脑思考。
使用渐进呈现,仅在用户需要时才展示他们需要的信息。用链接引导用户获取更多详情。
渐进呈现是个好方法,但前提条件是你得了解多数用户在多数时候需要什么信息。如果没做足这方面的调研,会让用户受挫。渐进呈现的方法仅在你了解多数用户每一步需要什么信息时才有效。
心智游移指在做一件事情时,沉浸在与之无关的思考之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很容易分心。比如你正在读一篇文章,突然想到应该煮饭了,这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心智游移它能让你快速在不同想法之间来回切换。
人集中注意力处理一项任务的时间是有限的,应当假设他们经常走神。
务必建立提示用户位置的信息反馈,以便他们回过神来之后还能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浏览。
认知失调:即人们拥有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时产生的不快感。人们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极力想要摆脱它,摆脱方向有两种,改变原有观念或否认其中一个观点。
1、受到强迫时,人容易改变原有观点
2、不受强迫时,人容易固执己见
3、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更加雄辩
这条比较有意思,也解释了很多场景疑惑。当我和朋友们因为某个观点而辩论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我们都强迫不了对方,于是最常说的一句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当一个值得你尊敬或身上有某种令你敬佩的特质的人来和你就某个观点来谈时,你容易改变原有观点,常说的一句就是“恩,你说的有道理”。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越多,就越觉得时间流逝得多,在做任务时如果每一步都得停下来思考,就会觉得这个任务耗时很长。
为了让处理过程显得短一些,把任务拆分成几步,并让用户少动脑子,因为进行心理活动会让人感觉过了很长时间。
善用任务分解,让多项任务变得简单(一股脑儿把所有任务挤在一起不是明智之举)。
心流状态指在执行某项任务或活动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完全处于忘我状态。人是可以进入心流状态的,如果你的设计视图引发用户的心流状态(游戏设计比较常见),那么:
1、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2、把很艰难的操作分成几步,既要让人们任务当前的目标可以完成,又不能让他们觉得太简单(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实现目标就不会进入心流状态,如果目标不具有挑战性,你也不会集中注意力,心流状态也会消失)
3、给用户持续的反馈
4、尽量减少干扰
第5章:人如何集中注意力
当人长期持有一个观念且从不改变时,无论你找出多少证据证明这种观念站不住脚。人们会主动找寻和关注能支持他们观念的信息和线索,而不会去找寻甚至会无视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悖的信息。
主动过滤通常很有用,因为它可以减少我们需要关注的信息量,但有时候这也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1、别指望人们一定会关注你提供的信息
2、别做假设。对你来说显而易见的设计也许对使用者来说并不那么明显
3、如果你担心人们会过滤某些信息,可以使用色彩、大小、动画、视频和声音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前面有提到)
4、如果某些信息需要人们特别关注,那么要让它比你想象中的明显10倍。
------分割线------
后面几章略,《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这本书有些东西还是讲的挺有意思的,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吧。
着手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京东还是旧版本,这不刚发出新的5.0版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照本文去看看哦~它都有做哪些改动。个人挺喜欢新版本哈,给个赞~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排版的一些理论,非常适合没有设计基础的学员,版式弱的一定要好好看看这本书。
《腾讯传》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腾讯公司18年的成长史,从早期的QQ产品的上线,到后期腾讯公司的上市,再到后期微信产品的上线。详细的讲解了腾讯公司的产品史和公司的成长史,对于产品用户体验思提升,这本书帮助很大。
《乔布斯传》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一生,从出生到创建苹果公司,到苹果手机的发布,乔布斯号称全球最伟大的产品经理,及的产品思维,简单达到了神般的境界。
正是因为乔布斯研发出来了苹果手机,才推动了智能手机行业的飞速发展,从而让移动端UI设计也是,飞速的发展。这本书强烈推荐一看,用于提升自己的产品思维,再好不过了。
《海底捞你学不会》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海底捞的用户体验,海底捞是一家火锅店,其的服务是火锅界,目前还是全国第一的水平。看完了这本书,才会理解什么叫做顶尖的用户体验服务,这种体验服务的思维,值得我们深思,之后可以看情况的用于我们的UI设计产品中。
《UI设计黄金法则》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UI设计界面中的一些排版法则,适用于对于UI设计界面设计,版式颜色这块不知道如何进行的学员,不过此书比较深奥,一般人看不懂,大家需要多看,细看,才能看懂。
《大话设计师》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设计师平常的工作,接单,的一些问题,比如面对领导,老板,客户,设计对接的时候如果和他们沟通。还有在平时接单时应该如何报价,何时跳槽等。
都会在这本书中讲到,适合没有工作经验的学员,对于工作的好多事情不等 的这本书建议大家好好看看。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用户心理学,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很多时候,要考虑到用户的心理是怎么想的,我们再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做设计,对于学习设计心理学,帮助非常的大的,强烈推荐大家一看。
为了帮助你理解用户的感知,我将介绍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及相应的常见实例,让我们首先学习雷斯多夫效应:
雷斯多夫效应
雷斯多夫效应(也叫隔离效应)表明当出现多个相似的物体时,与其他物体不同的那个最容易被记住。想起什么了吗?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app中的行动按钮(Call-to-action)看起来和其他的按钮不同。
我们想让用户可以区分简单行动按钮和唤起行动按钮,这样可以让用户更清楚地理解唤起行动按钮的作用,同时在使用app或者界面时可以记住它们。
位置排列效应
位置排列效应是指用户最倾向于记住列表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
从左到右, Twitter, Medium, ProductHunt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的app会放弃使用汉堡包导航而主张使用底部或顶部导航栏,把最重要的用户行为放在右面或者左面。上图是受用户欢迎的ios app的示例,每个示例都把“主页”和“个人中心”放在最左面或最右面,这样符合位置排列效应。
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是指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脑力总量。简单来说就是你完成一项具体任务中所需要的思维量。此处我理解认知负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一项任务的时思维活动所占用的脑力空间极限。
认知负荷理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内在认知负荷
2. 外部认知负荷
3. 关联认知负荷
这篇文章将涉及到内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因为我认为这两种认知负荷最适用于交互设计。
内在认知负荷
内在认知负荷是与某个具体指令相关的任务难度。这正是微文案和文案在好的交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例如,大部分app的空状态是敦促用户去完成任务,这里的文案应简短、恰当以便用户容易听从指令。
从左到右分别是:Stayful, Serist, Lucidchart
关联认知负荷
关联认知负荷是指在处理信息及导图结构中投入的认知负荷。反映了组织不同类别的信息及其间关系的思维模式。因此如果用户可以把新事物投射到他们已知的行为模式中,就可以更容易的认识和学习新事物。
希克定律
希克定律和格式塔定律都是最著名的原理。希克定律也非常容易理解和实践,希克定律指的是一个人做决定所花费的时间取决于他/她所面临的选择。所以如果可选择的数量增长,做选择的时间也会随之增长。
希克定律示例
相近定律
相近定律是格式塔定律的一部分,它指出人们容易把彼此靠近或接近的物体分在一组。简单来说,相比隔离开的里的很远的物体,我们的大脑可以更轻易的将靠的近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这种情况是因为人有一种整理和归档的人性。
相近原则示例
在上面的例子中,基于圆的距离我们把72个圆进行分组,从分类来看我们认为图像左侧有一个36个圆组成的组,图像右侧有3个12个圆组成的组。
我认为这些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在设计界面时我们需要把元素分类,同时也要注意用户会很自然的把放在一起的东西进行关联。
转载来源:?贾大壮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