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六祖故里,探寻禅都文化;重访禅宗圣地,感受禅宗魅力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中国禅宗,由初祖达摩开始,历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五祖弘忍。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被尊为六祖。清初秀才李蜚粤在诗中道:“岭南本是禅宗地,世世传灯有姓卢”。惠能生于岭南,传道岭南。惠能对于禅文化的改进与传播,标志着印度禅彻底转化成中国禅,也奠定了岭南作为禅文化发祥地的重要地位。
达摩祖师到六祖是一脉传承,六祖以后,禅宗演变为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五派。故有一花五叶之称。
这些是在九十年代末,随着旅游的兴起,第一次到新兴泡龙山温泉、游国恩寺后才知道的。
后来,又有多次机缘到新兴,游览国恩寺,才对六祖和禅宗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当有人谈论起此话题时,也能班门弄斧,“头头是道”一通。
今年8月19-20日组织活动。尽管曾多次参观国恩寺,还是建议过来,再游六祖故里,开启学习禅宗历史文化之旅和体验禅意之旅,进一步在游走中较为全面的了解六祖和禅宗。以期在行进中,暂时摒除杂念,放下一切烦恼,抛开喧嚣浮躁的生活,离尘脱俗,静心和净心,感悟生活禅,参禅、修心、悟道,给予心灵的沐浴。
六祖惠能,俗姓卢,其父谪官到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公元638出生,3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卖柴为生。24岁离开母亲,投黄梅五祖求法。25至29岁隐遁五年,30岁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落发受戒,次年春去韶州曹溪宝林寺(今南华禅寺)弘法。公元713年七月八日,从曹溪再回新兴国恩寺,于八月三日坐化,时年76岁。
六祖故里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云浮市的东南部,东与佛山高明区、鹤山市交界,东南与江门开平市接壤,南邻江门恩平市,西南连阳江阳春市,西北为云浮市云安区、云城区,东北接肇庆高要市,距广州市160公里。交通方便,开车大概两个小时。
我是先知道六祖,尔后才知道新兴是六祖故里的。对于六祖的了解,最早源于高中时游大余丫山灵岩古寺时与寺僧的攀谈,开始知道惠能的传奇故事。惠能经“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的黄梅求法,在东禅寺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碓坊作偈得五祖认可,获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再“迷时师度,悟了自度”的九江驿渡后,被追杀而一路南下到达我们大余庾岭梅关。
被在最先头的陈姓僧俗惠明追赶上,想抢夺证法的袈裟和钵盂时,惠能无奈将此扔在一块大石头上,说:“袈裟钵盂不是法,只不过是传法的信物而已。”随即隐匿草莽中。惠明上前提掇不动,若有所悟,喊道:我为法来,不为传法的信物来。于是惠能出来,盘坐石上说法:“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大悟:“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行礼辞别后,慧明回到庾岭山脚,对众人说,山高陡峭,没有踪迹,到别处再寻吧。惠能得以脱身,返回岭南。这就是“大庾岭夺法和说法”的传说。
袈裟钵盂是一祖达摩至六祖惠能代代相传的主要信物或者说表征。也就是说,谁得到了这一衣钵,谁就是祖师。但六祖惠能经历“黄梅求法”、“大庾岭夺法说法”出现的那些事,考虑和反思就不往下传衣钵了,因而以后也就没有七祖了。这也许就是禅悟,是禅心智慧吧。说明传衣虽表征传法,但并不代表有法的道理。而且传衣也是传承过程中争端起祸的原因,大家因需要求衣争衣,为徒有其表争斗,却实质忽略了求法的根本和初心!
回到一千三百多年前,惠能隐遁数载后,到广州法性寺(光孝寺),拟开启传道愿望。有一次看到大家对“风吹幡动”、“幡动而知风吹”议论不已,争执不下。惠能听后上前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此言一出,惊动了寺院僧众,大家骇然:此人此言非凡。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思维很奇葩,脑洞很大。
在“风吹幡动”的讨论现场,印宗法师听闻此事后,询问和看过黄梅传来衣钵,确定是传说中的六祖。于是,印宗主持为惠能剃发,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次年到韶关宝林寺(南华寺)开启了一生的弘法之旅。
是啊!风吹幡动,本是一个外在现象,没有风,幡就不会动;没有幡,就看不出风动;没有心,就不知道何为动。惠能当然也看到风吹幡动,但他却说是心在动。我心不动,风幡就不动了吗?显然还是在动,只是我不去理会罢了。无论风动、幡动,外物还是以它本来的样子存在于那里,只是人“心”主观地赋予它“动”“静”的诠释。不论外在环境怎么动,你的心不要随它去动,这就是禅定。
其实,风吹幡动本质上表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动”和“静”是相对的,这才是客观的世界。怎么认识世界,就会以对应的方式融入世界。惠能禅悟的道理,观照于生活,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人的心灵,若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在这方面对禅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与认知、理解。
我们两天的旅程,虽有大致计划,但仍可变化,临时安排。随行六祖故地,随心、随性、随意、随缘、随愿寻访六祖事迹,随时随想、赞叹随喜。
中午在农庄吃完饭,开车十多分钟,先游藏佛坑。
藏佛坑位于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寺田村东侧,距国恩寺3公里。藏佛坑内有约2公里的长坑延绵于两山之间,原始自然生态保持良好,坑内浅流飞瀑,奇岩怪石,绿荫山色相映成趣。
藏佛坑有两个得名传说。
相传在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农历八月初三日,六祖惠能大师于国恩寺召集众门徒传法告别,他端坐三更时,就对众弟子说:“我去了”,说完化作一道华光升天而起,直往南方而去,白光过后,六祖惠能大师的身体不翼而飞,众门徒大惊,慌忙走出国恩寺,沿白光逝去的方向寻去,直到寺田村时发现一条坑中,只见六祖端坐在一方大石上,脸色安详,后来人们就叫这坑做藏佛坑。
另外一个故事说,其实是六祖的大弟子法海因担心六祖的真身圆寂后被人抢夺,故在惠能坐化圆寂后,趁众弟子打瞌睡抱走送到了寺田坑,原本想藏在坑中一个瀑布下的石洞中,但由于洞口被沙石堵塞,便把六祖安放在瀑布顶上的大石上。不过,是天一亮,很快就被四处找寻六祖的和尚发现。这是藏佛坑由来的第二传说。
藏佛坑溪中有一平面石头,名叫术雨石,据说是六祖在生时曾为新州百姓打坐术雨的地方,每次都很灵验,六祖圆寂后,每逢天旱,村民就捧上六祖的金身(铜质贴金)安放其上,找来国恩寺的和尚念诵经文,据说结果也一样灵验。在术雨石的对面山上有一块高数十丈的巨石,酷似韦陀佛像,故名“韦陀石”。坑两侧山麓有数块巨石,如四大天王,排立此地,俗称“金钢石”。坑内有瀑布从峭壁上飞泻而下,数米以下是一个大深潭,潭边有一个岩洞。传说是当年六祖圆寂后其弟子收藏六祖佛身之处,现因淤积而不见了。这个六祖真身安置的地方就被命名为“化身潭”。
传说惠能圆寂后,国恩寺周围都出现了“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的殊胜法相,曹溪也“异香氤氲,山崩地动,林木变白,日月无光,风云失色”。六祖圆寂的消息很快传开,广州、韶州、包括新州本地的僧俗都到国恩寺,却发现六祖真身不知去向,马上分散到各地去寻找,最后他们就在曹田村山坑,即现在的藏佛坑上找到了,但接下来他们又为六祖真身的去向问题展开激烈争斗。
十一月,广州、韶州、新州三地官员和门人僧俗都争相迎请惠能真身供奉。新州的官员说:“惠能是新州人,出生在新州,圆寂在新州,国恩寺在新州,惠能的根在新州,叶落归根是理所当然的,惠能真身应该留在国恩寺供养。”
广州的官员僧俗说:惠能在广州法性寺削发受戒,按佛门教法,根性在广州法性寺,要求祖师真身请到广州法性寺供养。
韶州官员僧俗也要求真身迁回曹溪宝林寺供养,说:祖师生在新州,得法在蕲州,剃度受戒在广州,开东山法门在韶州,在宝林寺弘法36年,广结众生,祖师涅槃后,真身迁回曹溪宝林寺供养,可弘扬南宗,使代代瞻仰,世世不绝。
广州、韶州、新州三地官员和僧俗为迎六祖真身,各说各的道理,互不相让,争得不可开交,一时僵持不下。
有人提出由天意定夺,最后决定用焚香办法,看香烟飘往哪个方向去,就表示六祖示灵真身归那一方供养。大家觉得有道理,一致同意这办法。于是大家到在藏佛坑正西面,寺田村口对出的三坪村前面的一个小山岗,燃香祈愿后静观,只见香烟飘向新兴北面韶关方向。最后,韶州方面的人员得偿所愿;广州方面的官员、僧俗见香烟去向正是六祖弘法之曹溪,也感满意;唯独新兴官员与国恩寺众法师,因为留不住六祖真身在国恩寺供奉而悲伤痛哭不已,失望至极:六祖难道就对我们没有感情了吗?
就在那天晚上,六祖托梦给国恩寺的僧人们,开示道:“你们争什么呢?我是身在宝林心在家,会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有来有去,我去了曹溪之后,你们把我当作在家一样就是了,今有一偈语留给你们:任从天下乱,此地永无忧,任从天下旱,此地一半收”。昭示六祖真身不在新州,也会护佑故乡的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保当地安享万世太平。
于是韶州曹溪宝林寺代表准得进入“藏佛坑”,将六祖真身迎请至韶关宝林禅寺(现南华寺)供奉至今。后来燃香问卜的地方就被称名为“香灯冈”。
突然想起之前有人听过这个事情,心中有所的禅悟:在这场争相迎请惠能真身供奉中,新兴人同意采用焚香的办法来决定六祖真身的去留,虽占地主之利而不强夺,反映了新兴人是淳朴的;采用众人都能接受的折中办法解决问题,表示了新兴人是中庸的;恪守承诺,让六祖真身顺利运到韶州,表达了新兴人是诚信的;使六祖禅宗思想的传承不拘于一地,让更多的信众可以广沐六祖恩泽,说明了新兴人是务实的。我也同感。
妥善处理争迎六祖真身的故事,隐含了处事的智慧和与人的相处之道,有祈愿、有祝福,散发出的人性光芒,照亮世途,温暖人间。我们尽可从中学习、传承、感悟。
游完藏佛坑,回酒店拟稍作休息后去探岭南第一圣域国恩寺,不巧下起了雨,无奈行程略有影响。等了两个小时才雨停,继续按计划走。却也发现,下雨虽然滞后了我们的出发,但对炎日天气降了温,荡涤了尘埃,清新了空气,何不是为了我们能够舒适游玩、更好领悟禅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迎接准备呢!
国恩寺,始建于唐代,是禅宗六祖的故居、弘法地、圆寂地以及《六祖坛经》的辑录地,背枕龙山,故又叫龙山寺,被誉为“岭南第一圣域”、“中国禅文化的发祥地”。国恩寺是六祖示寂的圣地,与六祖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弘法道场曹溪南华寺并称禅宗三大祖庭,形成六祖般若、解脱、法身三德之禅系网络 ,已成为人们探寻禅宗根源、祈福安康的圣地。
前几天疫情形势较紧,不开放,不过今天运气好,刚好重开,所以知道的和过来的人还不多。手机预约,照要求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后,走近国恩寺,开启一场如刚才下雨洗尘的洗涤心灵之旅。
国恩寺有寺前石牌坊,寺前山门、护法殿、放生池、珠亭、第一地牌坊依次递进;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连成主轴;寺前后左右两厢分别设有地藏殿、达摩殿、文殊普贤殿、大势至殿、钟楼、鼓楼、客堂、斋堂、禅堂、录经堂等;寺左侧有报恩塔、佛宝舍利遗址、佛宝舍利殿、六祖纪念堂、功德堂、圆通宝殿(观音殿)、方丈室、六祖手植千年佛荔树;寺右侧有六祖父母坟、净心亭、思乡亭、铭泉阁、龙山碑林、浴身亭;寺后有卓锡泉。 每一处都有来历、传说或故事。
站在龙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建于明万历年问(1573~1619年)的国恩寺第一地山门牌坊。
天王殿是国恩寺的前殿,重檐歇山顶,供奉四大天王和韦陀像。殿前两条明代石柱承托斗拱作梁架,斗拱及屋檐雕刻龙、凤、花草、卷云图案。门口立着两座刻有“道光六年”的石门墩。门额“敕赐国恩寺”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门处那块“敕赐国恩寺”牌匾,相传就是女皇武则天手书,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穿过天王殿,大雄宝殿殿前,立有五块龟驮汉白玉大碑石,每块都镌刻有碑文。正中一块刻的是唐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下给六祖惠能的圣旨,右边第一块刻的是唐代柳宗元撰写的《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第二块刻的是唐代王维撰写的《六祖能禅师碑》,左边第一块刻的是唐代刘禹锡撰写的《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第二块也是唐代刘禹锡撰写的《佛衣铭》碑文。表明六祖和禅宗在唐代深入人心,广为人知,不单只是僧侣信仰传修,也普及到民众当中;而且不仅得到上层阶级的认可,也受到精英阶层的推崇。
在大雄宝殿门口两旁,有清朝新兴知事姚永宁所撰的同字异音楹联:“朝朝朝朝朝敬朝朝朝敬,齊齊齊齊齊戒齊齊齊戒”。细细品读对联,禅意十足,很有趣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和读法,变化无穷,不一而足。如按内容大体意思:天天早上朝拜,天天早上敬香,早上朝拜早上敬香;大家一起用斋,大家一起持戒,一起用斋一起持戒。或可断句处理和解读为:朝(zhā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zhāo)敬,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敬;齊(qí)齊(qí)齊(zhāi),齊(qí)齊(qí)戒,齊(qí)齊(zhāi)齊(qí)戒。
大雄宝殿之后是六祖殿,六祖殿左侧是舍利殿。目前国恩寺是免门票参观礼佛,但瞻礼舍利子是需要收取50元门票费用的。
2006年12月28日,国恩寺职工在报恩塔西侧挖排水沉沙井时,发现一批文物,随后经广东省文物考古所进一步挖掘、勘察、研究,最终确定了地宫文物是隋唐时期珍贵文物,其中舍利子舍利七粒,骨质,珠粒状,坚圆莹润,乳白色,有光泽感,剖面近圆形,最大的直径0.35厘米,最小的直径0.15厘米,是广东省有史以来第一次考古发现的珍贵佛宝,有可能是释迦佛舍利。2007年1月23日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确认这批出土的文物属国家级珍贵文物。
舍利殿旁边是六祖纪念堂,纪念堂的正面是报恩塔,它位于国恩寺的左侧。公元712年,六祖惠能在宝林寺弘法时命门徒回新兴历时一年所建。据称报恩塔之名取六祖的“报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师长恩)之意。报恩塔数度崩毁,1990年9月在原址上重建,恢复昔日风采。整座塔呈八角形,高达28.88米,七层结构。
在国恩寺左上方,有一株葱郁繁茂的古树,据传是六祖惠能于712年由韶州曹溪宝林寺回故居时带领门徒亲手所植,有一千三百多岁了。经历了三次火烧,可以看到荔枝树内部已经镂空,但历经千年,依旧巍然挺拔,屹立不倒。有些佛教信徒称此树为“圣树”,荔果为“佛荔”,认此树为圣物,也予以参拜。
寺的背后20米处有“卓锡泉”井一口,据传是六祖惠能由曹溪回故居时,遇天大旱,乡民与僧众用水困难,因而六祖以锡杖卓地而至泉涌,故名“卓锡泉”。泉水甘甜清凉,不管天旱水涝,不管用水多少,此井水位依然,从不干涸。
国恩寺的右侧,有“六祖浴身池”,据说此处原本无水,六祖回到国恩寺后,忽然从石池上边缘处一个小孔中不断地流出泉水来,滴入石池中,到晚上刚好滴满一池,六祖晚上即在此乘凉洗澡,奇怪的是,六祖浴罢,水即自动从底部之水槽排出,然后上孔又继续滴入清水,日日如是。
六祖父母坟也在寺的右侧。相传在唐贞观年间,一位风水大师寻龙追穴来到新州,因长途跋涉,衣衫不整,饥寒交迫,形似乞丐,所到之处无人理睬。后来到龙山惠能母子居住的地方,惠能母子见他可怜,便热情地招待他。惠能把床让给大师睡,自己则睡于地下。由于床凳高低不平,当大师躺着转身时床板就摇动,怕影响入眠,于是慧能在半夜里悄悄爬进床底把床凳垫稳,避免摇动,让大师能睡好觉。第二天早上大师起来,看见惠能还睡在床底下,十分感动,同时大师也看出惠能将来一定是个有所作为之人,于是便对惠能母子说明了身份,并将所寻得的龙穴告诉惠能,让其安葬父亲,并问惠能母亲:“我所寻得的是万佛朝宗穴,不同的向法出不同的人才。不知你要的是九代状元;还是万代香烟呢?”惠能母亲说“他父亲就是因为当官才贬到新州的,还是安分守纪,我不敢奢望九代状元,只希望祖祖辈辈安安稳稳过日子,卢家香火不断就足够了。”
后面惠能母子按大师指示把惠能父亲的骨骸安葬于龙穴内。果然,后来惠能出家学佛得道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受世人万代香烟敬仰。惠能母亲去世后,六祖惠能大师将父母合葬于此穴,当地人称此墓为六祖父母墓。
从国恩寺左侧有径连通到下面的龙潭湿地公园。公园内有龙潭寺,因寺前原有一潭,称为龙潭,故名。据史料记载,为缅怀惠能禅师,当地人于明朝末年在国恩寺背后山麓——六祖与其母亲生活过的龙山旧居建起寺庙。现在龙潭寺旁边,有一小块平地,树牌标示为六祖惠能旧居,大概是惠能3岁时父亡,家境贫寒,无钱读书,后迁居于此,以卖柴为生,这里就是惠能与母亲那些年居住生活的地方。
此处一片绿色,山水相应,宁静祥和,入眼皆禅境,心顿生禅意。漫游其中,使人暂时远离喧嚣尘俗,身心都归于平静。有些类似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
第二天,到国恩寺西边约一公里处的夏卢村,那里是六祖故居,六祖惠能诞生之地。
六祖家原在夏卢村所居房舍,因年代久远,早已崩毁。20世纪80年代,为纪念六祖功绩,在故址上建“六祖纪念祠”,供世人瞻仰。也是善信男女慕名前来祈福、朝圣、旅游的理想之地。
还未到村,就已闻到空中弥漫飘散的清幽檀香气味,似乎不知不觉中就置身和沉浸于禅文化的熏陶中。
惠能于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子时诞生在这里。说来传奇,惠能母亲李氏,“先梦庭前白花兢发,白鹤双飞,异香满室,觉而有娠,遂诚斋戒”,怀娠六年,才生。惠能出生时,满室红光,异常芳香。第二天黎明时分,有两位和尚来访,对惠能父亲说:“听说你家昨晚生了个男孩,我们专门来给他取名字,就叫他惠能吧! 可上惠下能。”惠能父亲问:“为什么取名惠能?”和尚回答说:“惠者,以佛法惠济众生,能者,能做佛事。”说完后两位和尚离开他家,不知去向。说来也巧,在世俗在丛林都使用同一个名字的,也就是惠能。
这里附近,处处散落着六祖惠能的遗迹和传说:戒疤荔、惠能太公坟、人称“仙人奶”的古井、别母石等,每一处都有着道不完的传说故事。千年以来,这里也一直受到这样的禅宗文化熏陶洗礼,积淀了深厚的历史,禅已融入到生活中。
最后安排到禅域小镇一游。禅域小镇是基于六祖禅宗文化历史打造的文旅项目,广告说是”禅游的福地,心灵的净土”,为游客打造一片灵魂的栖息之地,能“住下来 · 沉下来 · 静下来 · 放下来”的地方,在这里“领悟生活的禅意,体验禅意的生活”。建筑、环境确实也处处透露出禅味。2019年看的那场共有“禅域、禅脉、禅缘、禅音、禅法、禅境、禅圣、禅悟”八个篇章的《六祖大典》实景演出,震撼心灵,常常回味起来。现在的新兴,可依靠六祖故乡禅宗文化,发展特有的文化旅游产业,吃上六祖饭。由此想来,可谓是六祖福荫泽被、永久提供当地可资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六祖也兑现了在香灯岗上卜烟后,对失望的新州人民托梦时的护佑承诺啊。
不过疫情影响,小镇的游客只有我们,基本都关门谢客的状态,静静地。这里一景一物,一桥一屋,一阁一台,一池一小品,都建造、布置得有禅意,既有美的享受,又有禅趣禅味。
期望疫情尽快过去,旅游的和提供旅游的,都有更大的收获。
这两天禅游了六祖出生、生活、求法、弘法、圆寂之地,对六祖的生平事迹有较深的了解,可谓行程圆满。禅是什么?六祖说: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禅是放下执着,是回归本心平常心吧。禅也是生活,生活也是禅。禅理、禅心、禅意、禅机、禅修在哪里?在游迹中?在故事里?不在还是无处不在?生活禅,源自于生活,不好好生活、不正常生活,而向生活之外求禅,无异于椽木求鱼,徒劳无益,说有禅悟,也是自欺欺人罢了。
活在每刹那当下。禅缘自在,不向远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阅后请随喜点赞关注,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