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的粮饷问题,看李成桂对女真的和平招抚政策
明朝方面因粮饷难济等问题,对辽东经略发生收缩,这给了高丽北上扩张的时机与空间。
由于历史上记载的威化岛回军后,高丽基本由李成桂主政,而李成桂本身即负责高丽东北面女真事务,且因李成桂与女真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使得这一时期高丽对女真的政策主要表现为李成桂对女真的招谕。
01一、对外势力扩张形势变化
1.明与高丽关系缓和
高丽政局基本稳定后,新任高丽国王昌王即对明遣使,“告禑逊位,请承爵,兼奏崔莹兴师攻辽之事”。
尽管,当时明朝认为辛禑逊位为权臣之谋,对高丽“东夷狡诈”的印象也只增未减。但由于北元已亡,威胁制约明朝辽东经略的外部阻碍已然消失,因此明朝开始重新考虑与高丽的关系。
与此同时,高丽也因北元的覆灭、国内亲元势力的消失一心向明,并为减小辛禑攻辽之举对双方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积极对明遣使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从高丽对明朝平均每年高达 5 次的遣使、 对明朝推行人口及贡物要求的满足与配合,甚至欲请明朝派遣王官监察王政,遣子弟入朝为质,并准备国王亲朝等行为,无一不体现高丽对明朝事大的决心。
然而,高丽之所以如此,除与其为缓解辛禑长久以来与明朝紧张的关系,及减小因辛禑攻辽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关外。这一时期高丽以上行为,亦有欲通过宗主国的介入维持高丽王朝统治的意图。
威化岛回军后,崔莹被执,李成桂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曹敏修。待曹敏修被流放后,李成桂一派开始掌握军事大权,并逐渐控制政治大权,其势力遍布高丽王廷上下。
2.高丽王权的反应
高丽王权派为此倍感威胁,为延续高丽王朝的统治,高丽王权派决定通过王官监国,国王亲朝、子弟入学等方式,加强与明朝的紧密关系,希望得到明朝的干预抑制李成桂势力的发展。
然而,明朝对高丽此类之请未作应允,这主要是由于自威化岛回军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高丽经历辛禑、辛昌、恭让王两度王位更替,这不禁令明朝对高丽君臣之礼产生怀疑,以至于怀疑高丽对明事大的诚意。
另外,王官监国为元时独有,明朝作为华夏之族,不愿与蛮化之族的政策苟同,这或许也是明朝对高丽此请未作应允的原因。
虽然明朝未应许高丽亲朝、监国之请,但从上表格中亦不难看出,明朝自威化岛回军之初对高丽的冷漠回应、对高丽“东夷狡诈”的形象认识在后期高丽持续遣使的过程中有所改变。
3.明太祖与高丽和亲
同年四月,明太祖提出与高丽做亲,明太祖做亲一事的提出,一定程度上说明明朝对高丽的“狡诈多端”的现象有所改观。另外,明朝在当时高丽贡物要求方面,也未经历辛禑时期那般却贡、停贡的试探。
当时明朝要求高丽贡马一万,高丽仅献一千五百匹,并对明陈情,“高丽非产马之地,且所产之马躯干矮小惧无以复命,且御倭致远负重耐寒,遂请献其余以次奉进”,明朝应允其请,以示体谅。
这一时期明朝除前期因王位更替一事,及辛禑攻辽一事对高丽的态度较为冷淡外。后期明朝在重新考量高丽在辽东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且在高丽为维系其统治而频繁遣使入贡的情况下,明朝开始对高丽的态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高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外交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丽获得了继续北向扩张女真势力的时机。
02二、明廷辽东经略收缩
1.三万卫的故事与记载
三万卫即指《明史·地理志》及《辽东志》所载“兀者野人、乞例迷、女真”三个军民万户府。由于元朝时主要设路、府、所三级行政机构作为少数民族自治机构,明朝在经略此处过程中,以女真首领更为熟悉的行政机构或官职称谓作为奖励,更能够收买人心。
因此,在明朝初设三万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机构称谓上的变化。
从明朝欲收归元朝辽阳行省版图的目的来看,笔者推测,明廷初欲将三万卫设置于元时“斡朵里”即黑龙江依兰一带。然而,此卫设立不久即因粮饷难济,迁至开元(今辽宁开原)。
三万卫的后撤,标志着明朝暂时放弃了对松花江与黑龙江一带的直接管控,对女真等少数民族继续采取招抚、自愿来归的政策,这便为高丽北上扩展势力提供了可能。
2.铁岭卫引起的故事与学问
对于铁岭卫的位置,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明朝欲将铁岭卫设于今朝鲜境内之咸镜南道与江原道的界岭,支持此观点的主要有日本学者田和清、韩国学者李基白、金九镇及中国学者如董万仑、李健才等。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朝本意设在鸭绿江以北的古铁岭,高丽与明朝所指的铁岭是两个地方,是一次两国所指地点不同引起的误会,此观点由日本学者池内宏提出,中国学者李花子等也支持此种观点。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铁岭卫于设在今朝鲜平安北道的江界,因为江界旧名秃鲁,与铁岭名称相似,此观点由日本学者稻叶岩吉提出。①以上关于铁岭卫设置地点的观点,笔者倾向于铁岭卫设置于高丽境内的观点。
03三、李成桂北上招抚女真
李成桂在恭愍王、辛禑内忧外患之际军功显著,逐渐在高丽军政界占据一席之地。威化岛回军后,李成桂首倡大义的形象更加深得民心,在崔莹、曹敏修等高丽权臣相继倒台后,李成桂及其拥护者开始掌握军政大权,势力遍布高丽朝野,开始主掌高丽政权。
李成桂之所以能够跃居成为高丽的实际主政者,与其以女真人为主体雄厚的麾下亲军势力不无关系。由于这一特殊的渊源关系,使李成桂在主政高丽后,在对女真扩展势力过程中以平和代替武力,以招抚替代征伐。
1.李成桂与女真的渊源关系
李成桂以女真为主体的军事基盘并不完全是李成桂通过恭愍、辛禑两代对女真的势力扩张获得的,而是李氏家族在东北面不断积累的结果。
李成桂祖籍初在全州,时李成桂高祖李安社居于全州,因与当地知州有隙,畏其报复,遂举家迁居江陵岛三陟县,后闻全州知州将至于此,携其家族继续北迁于咸吉道宜州泳珠里(今德源),李氏家族始居高丽东北面。
从李氏家族在东北面的活动情况来看,其与女真保持相对融洽的关系,势力范围以咸兴为中心不断向四周扩张。李成桂时继承了李氏四代先祖在东北面积累的军事势力与家族威望,这为其日后势力的再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长期与女真混居一处,李成桂在与女真人交往中也结成了相对亲密友好的关系,尤其是李成桂与李之蘭关系尤为亲密,事实上,李之蘭真正投服的并非高丽而是李成桂,这样无疑强化了李成桂的军事政治地位,此后李之蘭随侍李成桂左右,成为李成桂对外征伐的得力猛将。
基于对与女真长久混居一处所形成的深厚情感,及势力再扩张的考量,李成桂十分注重其与女真的关系。在李成桂主政高丽后,对女真人多加招抚,女真人也因李成桂的威德声望纷纷来附。
2.李成桂对女真招抚之举
威化岛回军后,高丽与明关系缓和,因此高丽获得了相对和平的外交环境。且这一时期由于明朝辽东经略暂时收缩,高丽获得了继续北上扩展的空间。
由于辛禑时期仅是维持恭愍王时期的地域范围,因此在因铁岭卫一事向明朝陈情地域归属问题时,也将公险镇的位置定位在吉州一带。然而,这一时期公险岭的位置进一步北移。
笔者推测,这与李成桂主政高丽后,将其先辈所居之地视为自己的领地,以及为新建王朝的地域扩张做准备有关。以此来看,李成桂这一时期对女真的招谕,不仅是因其与女真的特殊渊源关系,还可能与其作为新王朝缔造者欲将女真人及地域纳入王朝统治有关。
3.高丽北上扩展女真势力
威化岛回军后,北元覆灭促使高丽彻底转向明朝。与此同时,明朝也因北元威胁消失及对辽东战略的收缩,重新考虑与高丽的关系,双方关系趋向缓和。高丽因此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外交环境,且因明朝辽东战略后撤,明朝对辽东的管制有所松懈,高丽得以北上扩展女真势力。
这一时期高丽在李成桂的主政下,因其与女真族亲缘、地缘关系促使其对女真政策较前两个时期均要平和。此外,这一时期李成桂与女真族的亲密往来也为日后朝鲜王朝继续北上扩张奠定基础。
04结尾
作为政策实施者的高丽而言,其女真政策反映的是其国家利益要求与统治者的政治意图。14 世纪中后期高丽王位经过多次变更,其统治者的政治意图也不尽相同,这也影响着高丽对女真政策的具体实施。
如恭愍王在位时期推行“反元中兴”,因此其对女真人的政策表现的相对激进。李成桂主政高丽时期,为扩大其军事基础及为新王朝营造和平的氛围需要维系其与女真的亲密关系,为此,李成桂在对待女真人方面表现的较为平和。 也正因此,才有了新的故事,才使得读者有了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