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脑有自己的发育时间表:30岁才成年,90岁还没老

  

  30岁才成年 90岁还能形成新神经元

  人类大脑有自己的“发育时间表”

  研究认为,18岁时人的大脑仍在经历巨大变化,30岁左右才达到成人状态。

  现在流行在迈入30岁后就说自己“已经老了”,脑子也“经常忘事儿”。

  不过,这只是嘴巴自作主张的说法吧?人家大脑可并不承认——英国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达到成人状态,要到我们30多岁左右。

  也是在近期,欧洲一项脑研究表明,直至人类达到90岁高龄时,健康大脑内仍有新神经元在持续发育。如此看来,我们的身体真是拖了大脑的后腿。

  30岁,我才成年

  当我们说一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应该想想,也许真的是他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

  在近期伦敦牛津医学科学院的一次会议上,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称,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并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达到成人状态,差不多要到人们30多岁左右。

  他的研究认为,在18岁时人的大脑仍在经历巨大变化,20岁之后也非常容易受精神障碍的影响,而这个问题到了30岁左右就会得到解决。

  大脑有自己的“发育时间表”,不过,大脑的成熟程度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心理状态。没有成熟的大脑,也意味着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都有待完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称之为“没有成人” 。

  90岁,我还没老

  与大脑的“晚熟”相对的,其“衰老期”其实也来得很晚。最新一项研究指出:直到90岁高龄时,健康人脑内仍会有新的神经元持续发育。

  大脑内的大部分神经元在出生时便已存在。在成年人大脑的特定脑区,如海马体,会形成新神经元,这个过程也被称作成体神经发生。过去的研究已经确定,在啮齿类动物和其它脊椎动物体内会发生这一现象。另外也有研究表明,新生神经元会融入人体组织。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对于人脑内的成体神经发生程度产生了质疑。

  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西班牙高级科学研究理事会的科学家们详细分析了58名人类被试者的组织样本。结果发现,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年龄相关性下降,但是人脑海马体内的成体神经发生终生都可观察到。

  这项研究还发现,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脑内,新神经元的形成明显减少。相关报告发表于25日的英国《自然·医学》杂志。

  重新定义大脑与成长

  我们对大脑发育过程的全新认知,很可能将对未来脑研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90岁还在发育的神经元,已经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科学家指出,他们的研究与过去未检测到成体神经发生的研究之所以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所使用的方法或者组织样本质量不同。新研究考虑了组织固定技术和组织获取与处理之间的延迟等因素,评估其对组织染色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而这个质量其实对于检测新神经元至关重要。

  彼得·琼斯则从社会学的层面分析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大部分国家都规定18岁就算步入成年,这或许并不是确切的生理上“成年”,而是可以行使投票、饮用酒精、抵押贷款等等权利,也让教育、医疗和法律系统运转顺畅。

  “我们真正想要说明的是,为童年转变为成年定义一个时间点这件事,看起来越来越荒谬了。”琼斯解释说,“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渡,大概会持续30多年。”

  换句话说,童年与成年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无论大脑和认知,我们始终都走在逐渐成熟的这条路上,沿着成长的轨道慢慢向前。

  News Watch

  一般来说,人们的大脑在30岁便开始衰老;40岁后,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变缓,大脑细胞功能随之减退,体力、记忆力、反应力下降,定位能力、身体协调性不及从前;60岁后,大脑以每年15%的速度萎缩。但与普通老人不同的是,美国一项对840个长寿家族及后代的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可能有一种基因,可以修复DNA错误和轻微损伤,有助于他们保持大脑的年轻和健康。

  除了基因奠定了长寿老人的先天优势,孩子早期生长过程也可能影响大脑发育,从而影响寿命。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儿童往往脑容量小,衰老对其影响更突出,寿命也更短。北京协和医院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1921~1954年出生的人在2003年重聚时,童年大脑发育尚未完成时接受良好教育、具有良好营养和生活环境的人,身体素质好,老年时认知损害少。美国近期一项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大脑皮质层厚,容量大,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可长时间保持精神充沛,使老年生活充满活力。

  五个因素加速大脑衰老

  

  先天的大脑优势或劣势无法改变,但有些生活因素会加速大脑衰老,从而影响人的寿命,我们应努力回避。

  1

  糖尿病

  糖尿病可使大脑微血管硬化闭塞、血液黏稠度增加,大脑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比普通人衰老得快。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也会加速大脑衰老。

  2

  吸烟

  吸烟时,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在吸入10秒内到达大脑,并在20~40分钟内保持活性,尼古丁会损坏血管壁,促进动脉硬化,降低大脑氧供应,损害逻辑思维能力,加速大脑老化。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吸一包烟减寿2.3小时。

  3

  空气污染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钟消耗氧气500~600升。污染空气中没有充足氧气支持大脑工作,还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通过呼吸进入大脑,造成记忆力下降或抑郁症,加速成年人认知能力衰退。

  4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后,人体为了消化过多的食物往往向消化系统调集大量血液和能量,大脑的能量供应变少,处于缺血状态,会损伤大脑细胞。

  5

  习惯熬夜

  不规律生活影响身体正常生物钟和代谢,大脑功能被打乱。熬夜会让大脑处在一个兴奋状态,而迟迟得不到休息使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修复,损害大脑神经元细胞。英国和法国一个联合研究发现,休息不规律,经常上夜班会损害大脑认知能力。

  News Watch

  1

  记忆力下降

  一般认为,年龄增大与记忆力下降之间通常可以划上等号。叫不出熟人的名字、忘记刚刚说过的话,做饭忘记放盐,忘记关火,重复问同一个问题,不知道时间日期等“记性差、老糊涂”的表现在医学上可能属于不同的脑老化状态,可分为正常的生理性增龄变化和病理性变化。前者也称常态脑老化,是一种随着增龄而出现的普遍现象,普遍伴发多种认知功能的下降,但严重程度达不到痴呆的症状。后者即老年期痴呆又称慢性脑病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脑部慢性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多种高级脑功能紊乱,包括思维、理解、计算、记忆、定向、学习能力、言语和判断等能力的减退和人格改变,而不伴有意识障碍,多数为不可逆,仅部分经治疗后可好转。

  

  2

  睡不着,睡不深

  70岁以上的人群有79%出现睡眠效率下降,老年人在睡眠过程中每小时出现觉醒15次;在患有睡眠障碍性呼吸疾病人群中,觉醒率是正常的2倍。失眠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为30%,年龄、疾病和心理问题是造成老年人睡眠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当老人对自己的睡眠时间或者质量不满意,而引起白天乏力、困倦、头晕、甚至烦躁、紧张不安、健忘,存在的基础性疾病加重,或者精力减退等就可能患“失眠”了。

  3

  性格像变了一个人

  与积累知识和经验有关的习惯性智力常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降,灵活性下降。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随着增龄而提高,情绪趋向不稳定,表现为易兴奋、激惹、喜欢唠叨、与人争论,冲动难以平静下来。

  4

  身体器官逐渐衰退

  进入老年期后,感觉器官开始老化,视力和听力逐渐减退,视野变得模糊,听觉障碍出现,"耳背眼花"成为显著特征,其它感觉如触觉、嗅觉、味觉也在发生退行性变化,老年人对冷热温度和味道的反应变得迟钝。感觉器官的退化使老年人产生衰老感。

  感官的老化使老年人对外界和体内的刺激的接收和反应大大减弱,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表现在:

  一是老年人对生活的兴趣和欲望降低,常感到生活索然无味;

  二是老年人反应迟钝,感觉不敏锐,由此导致闭目塞听、孤陋寡闻;

  三是社交活动减少,老人常感到孤独和寂寞。老年人患严重躯体疾病比年青人高2倍,86%老人有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存在,30%有听力丧失,10%视力减退。

  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小肠粘膜绒毛的高度较年轻人低,而绒毛的密度却有轻度增加,导致粘膜表面积明显减少,影响吸收功能,可能对食物及药物吸收不良。

  老年人对脂肪及钙的吸收减低,易出现骨质疏松。

  由于老年人肝脏合成作用降低,血清蛋白亦可降低,对药物的清除能力降低。

  因体力活动减少,肠蠕动缓慢;全身衰弱使膈肌衰弱;牙齿缺失,只能吃细软的食物,食物中的纤维太少,形成的粪便不足以使直肠粘膜产生机械刺激,不产生排便反射而使老年人便秘较多。

  由于消化系统的变化,导致营养和维生素的平衡障碍,加重了各系统器官的老化。此外,老化导致内分泌衰退,糖代谢失调;药物代谢缓慢,致使老年人在与成人同等药物剂量时特别容易引起中毒;骨骼肌肉系统老化,可致肢体活动力量及灵活性降低。

  看完觉的本片内容有价值,请给一个【关注&点赞】支持,(也可以在留言区发表您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动动手指不要忘记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我们帮助身边的人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