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08年内蒙一桩因男同性恋引发的伦理悲剧
张倩这么一提,让警方对一个人顿生疑心,他便是郭福的好友马礼臣。找上张倩之前,马礼臣看过那封给死者的信后,透露张倩有个前男友。也就是李飞,称当时两人还在谈恋爱,李飞却不断骚扰郭福。还威胁郭福不准跟张倩处对象,如果结婚,他就要杀了郭福。同时,警方在郭福的手机里确实发现他跟一个叫李飞的人频繁通话,因而一度怀疑李飞就是凶手。
可张倩却跟马礼臣的说法完全不同,他们两个人有一个人在说谎,为什么要说谎?会不会说谎就是为掩盖凶手身份?对张倩以及郭福身边的其他人挨个询问后,警方发现确实没有李飞这个人,至少绝对不是张倩的前男友。也就是说,马礼臣在说谎,此前行为是在引导警方李飞就是凶手。想到郭福的亲朋中,只有马礼臣与“李飞”接触过,警方遂调出他的通话记录。
结果发现压根就没有一个叫李飞的人,既然没有一个叫李飞的打电话,马礼臣为什么要说李飞给他打过电话?随后,警方又将马礼臣的笔迹拿去对比,却发现他就是那个写信的人!这样一切都说得通了,郭福是马礼臣约出去杀害的,所以他才会毫无防备。为掩盖自己罪证,马礼臣设计出李飞这么一个人,又伪造了那封信。
但问题是马礼臣与郭福为多年好友,他为什么要对好友痛下杀手?马礼臣供述犯罪事实后,人们才知道真相,一切都是因为他对郭福畸形的“爱”。两个男孩从小一起长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马礼臣对郭福生出了不一样的感情。为此想尽办法逼走所有接近郭福的同龄女性,导致他迟迟找不到对象,不得不去相亲。
没想到的是,马礼臣又化名李飞给张倩发了那么一条短信,闹得张倩也跟他分了手。此时郭福意识到了不对劲,他发现自己的好兄弟,似乎对自己并不是友情?案发前不久,马礼臣主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跟郭福表白了。然而郭福对他仅仅是兄弟情,渐渐与他保持距离,这让马礼臣十分不甘心。
没多久,郭福经人介绍认识了王婷,并很快走到谈婚论嫁那一步。马礼臣知晓后彻底疯狂了,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于是制造了这么一起凶杀案。当晚他约郭福出去,郭福想着跟他到底是多年的兄弟,接了电话也就出去了。随即马礼臣再度表白,并说出自己破坏他恋情的事情,两人由此发生争吵。让郭福万没想到的是,马礼臣早就起了杀心......
真正的爱,应该是让对方遇见更好的自己,应该是包容是让对方过得更快乐。但有些人口口声声称爱对方,却不断做着让对方不适,甚至是伤害对方乃至危及生命的事。此案便是如此,马礼臣喜欢男性没有什么好指摘的,喜欢对象为同性又或异性是他的自由。可他不该打着爱的名义去逼迫对方,到头来就是朋友都没得做,然而马礼臣却没意识到这种错误。
爱而不得,眼看郭福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竟为此生出自己得不到就要毁了他的心思。所爱之人死于他手,这真的还是爱吗?另外任何感情都不应该逾越法律的鸿沟,马礼臣因为爱而不得杀害郭福,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马礼臣犯罪目的十分卑劣,主观恶性极深,依法应当从重处罚。此案并未公布判处结果,但相信他一定会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只可怜郭福碰上他这么一个性格极端的人。仅仅是因为拒绝了他的追求,便无端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还是在结婚前夕。倘若不是因为马礼臣,郭福现在说不准孩子都有了,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