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抄检大观园里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恨自己不是男儿,如果探春真是个男儿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到时候探春会有一番什么道理呢?

  传统士大夫的道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探春是一个有担当有心胸有抱负有才干的人。只可惜,身为女性,又时运不济,只能空自嗟叹。

  贾府的末日,唯有秦可卿和探春是真心为这个家族担忧,也是真有能力去做事情的人,只可惜,他们空有才干,不得其位。当然,贾府还有很多男人,但是唯一一个能上进的贾兰还小其他从上到下都是一群废柴。不惹事就算不错。

  王熙凤也有能力,也想办事,但是她本人私心太重,贪财好名,行事业过于很辣,不能服人。功与过要五五开的那种。而且王熙凤与探春秦可卿相比,缺乏了一种远见卓识。王熙凤的各种筹谋,都只停留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层面,缺乏制度层面的改革对未来重大危机的预判以及应对(王熙凤对未来得筹谋只停留在老太太丧事,各位姑娘少爷嫁娶所需银子上头)。

  于此相对的,探春能够开源节流改革大观园,在抄检大观园时清醒的认识到贾府的覆灭已然不远。秦可卿死前就看到荣华富贵从来不会持久,需在有时思无时,为王熙凤出谋划策,让她购买田地作为祖宗祭祀以及家学开支所用。因为这种祭祀田地,是朝廷抄家也不会动的。可以给未来儿孙留一个读书耕田的退步。

  这两人都具有远见卓识,在热闹繁华处冷眼看见危机。只可惜都身为女子,偏偏还出身不好。于是秦可卿在怎么有智慧,贾珍也只看见了她的青春肉体,出身寒微无力反抗,这样一个人,最终只能淹没在乱伦爬灰的丑闻中。

  探春呢,才自精明志自高,然而是个妾身的姑娘,她这一身都只能被困在深宅内院。英雄无用武之地。连喜欢个外面的小玩意儿,都只能托宝玉去买。有雄鹰的资质却被作为黄雀锁与金笼。所以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能走出去,自有我一番道理。

  她是个女孩子,读书被祖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不过认得几个子,不做睁眼瞎就好,那么自然是谈不上名师教导,只有靠自己领悟,做事呢,有改革的眼光和魄力,然而能给她施展的也不过一个小小大观园,就这个,还得刚巧王熙凤生病不能理事才能够给她这个短暂机会,不然,她也就只能在秋爽斋管几个丫鬟婆子。更糟糕的,她有一个争强好胜然而一肚子草包的母亲,差不多得罪了贾府上下三代,连丫鬟婆子都看不上瞧不起。探春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的体面,全部要靠自己有眼色,关键时刻说话办事到位来争取。

  探春好不容易有一个施展才干的机会,改革措施尚未提出,母亲已经为了二十两银子而哭上办公大厅谴责她有权利却不给舅舅开后门。这真的是有种滑稽的讽刺。人和人之间的不同其实有时候不逊于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异。当然,更搞笑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谴责探春认为她无情冷酷,为什么不多给亲舅舅二十两银子,为什么不给亲娘面子。压根就没想过,如果她开后门给面子,就算不被凤姐王夫人剥夺管理权,后面的改革还要怎么进行。可见自古以来,世上赵姨娘多而探春少。

  探春改制了大观园,一年进出之间,可以节约八百两银子,院子里的管事婆子也可以增加收入,可谓于公于私都有好处,把包产到户这种政策提前落实到了大观园。领导支持群众拥护,局面一片大好,读者都不由自主露出了慈祥的老母微笑。然后,非常有意思的是,贾赦每天去请安,不好好看老妈,却看见了旁边的妙龄丫鬟,讨要不成,花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嫣红。探春的改革成果瞬间就打了水漂了。贾赦后来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买卖不成,拖贾雨村把人弄进了大牢,花钱还是小事,关键是给贾府以后的罪状又添了一笔。探春在秋爽斋的运筹帷幄殚精竭虑瞬间变成了笑话。再然后,贾琏偷娶尤二姐,买房子买仆人,买首饰衣服,各种花销又是多少?因此而引出的官司就更是隐患。

  身在大观园的探春,身为女子再有才干,她也无法辖制父兄的各种荒唐奢侈,甚至她都不能发一言。性别即是原罪,也是枷锁。但是最终,这些恶行带来的恶果她却必须一起承受。

  探春有志于振兴家业,但是到了红楼中后期,外面,贾琏贾赦贾珍贾蓉各种赌博官司小老婆娈童,再内,邢夫人与王夫人妯娌只件,以及邢夫人与王熙凤,邢夫人与贾母,上下两对婆媳之间,因为权利面子,各怀心病,暗暗不满,最终,搞出了抄检大观园,抄捡之所以发生,本质上根本不是因为丫鬟行为不端,而是因为邢夫人与王夫人以及王熙凤的不合较劲,再加上邢夫人和王夫人都比较愚蠢被婆子就中挑唆所以最终闹出一场丑闻。,炒捡之夜,探春之所以如此悲愤,为的不是抄检大观园本身,为的是大厦将倾,内忧外患之际,自己人不图振作革新却热衷于内斗斗红了眼。愚蠢而无知。探春的眼泪是因为身为一个孤独的改革者她清新认识到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有心齐家,无力回天。贾府的覆灭已经是彻底无可挽回了。打在婆子脸上的耳光不过是无可奈何的悲愤。

  如果她是一个男子,她不用困于一隅,可以读书出仕,可以游览天下,如果她有权位在手,她可以约束那些废物点心一样的父兄,古代虽然讲伦理然而更讲权利,她有了权位,才能从根本上改革贾府,约束不孝子弟,让家族再次复兴。再进一步,她可以效仿古之名臣,改革天下,治理国家。这就是探春所谓的,我自有一番道理。可惜身为女子,她的道无法实践,她的理无人倾听。大观园的一切改革对于贾府来说根本无济于事。探春的一生,空有良才美美质,最后只能陷于赵姨娘每天的一地鸡毛,大房二房的内部斗鸡眼,以及大观园的小打小闹之中,最终,因为家族的败落而承担代价孤身远嫁。

  有人回答说探春身为庶出,如果是男子,只会更糟糕。真可以说是目光短浅,看不到本质。庶出的儿子,出类拔萃的不止一个两个。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庶出又如何。贾府中贾环和贾宝玉贾兰接受的教育是一样的,区别不过在于贾宝玉的日常生活待遇以及将来的家产继承。但是这些并不妨碍贾环读书自强,考试做官啊。他要正有才华有志气,贾母贾政难道不支持他考试做官?民国的谭延闿了解一下。

  贾府对女儿的嫡庶的确较儿子看的轻,因为女儿是姑奶奶,将来要嫁出去联姻,儿子是要内部分家产的。但是,在怎么在生活上优待女儿,他们所受的教育也是截然不同的。女子是以针织管家务为核心,男孩子,统一在学堂里读书,寄希望于考进士做官。对贾府三春的教育培养绝对不如对男孩子的教育培养。贾宝玉和贾环看上去很废那纯粹是因为这两人确实很废柴,心思不在读书做事上。并不是因为探春所受的的教育质量优于贾环。这个逻辑是不通的。贾府在怎么优待小姐,她们也是没有人权的,一辈子只能从一个深宅大院到另一个深宅大院。贾府在怎么不重视庶子,他也可以接受和嫡子同样的教育,可以有权利读书做官治国平天下。

  所以不存在贾探春如果是男孩子,好强而又没有知识才华,过的会更差这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