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在线教育App辣眼睛!惊现大量软色情内容,配图大尺度

  原标题:个别在线教育App辣眼睛!惊现大量软色情内容,配图大尺度

  来源丨南方都市报(ID:nddaily)

  记者丨张雅婷 詹晨枫

  11月26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首次对线上培训机构做出规定。

  监管风暴之下,在线教育行业或将迎来行业洗牌。12月初,南方都市报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从主体资质、教育资源版权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教学与师资、游戏广告等内容审核、校内推广、特殊技术设计等7个方面推出30家热门K12在线教育类App的测评报告,取样时间为11月25-11月30日。

  测评发现,在教学与师资上,30家App中仅有1家进行了资质公示,有App甚至在招聘要求里写明“不需要教师资格证”。教学内容上,曾被多次明令禁止的奥数等超纲内容仍可在小猿搜题、100教育、天天练乐乐课堂、家有学霸这4家平台上找到。

  此外,学习宝、天天练乐乐课堂两家App的社区版块内含不良内容,其中学习宝内有未成年人发亲吻自拍、大尺度照片等软色情内容。

  

  教学:

  仅1家公示教师资质

  小猿搜题等4家有超纲内容

  30家App中,以拍照搜题、在线题库等工具类业务为主的有15家,主打1对1直播课的有12家,查分数平台有3家。

  测评发现,虽然分别以不同的形式介入教育类业务,但根据国家工商企业信息系统查询,大多数App所在公司的经营范围以教育信息咨询、教育软件技术开发为主,所测30家App中经营范围含有教育培训业务仅有菁优网1家,持有并公示其办学许可证的,仅有三好网1家。100教育则在官网公示了其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备案。

  教育部规定,线上培训机构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在资质公示上,仅有三好网1家提供了教师资格证公示,学而思网校镇江在线辅导教师2019秋季招聘公告中写明,“无教师资格证要求”。

  

  学而思网校镇江分校2019秋季招聘中写明:无教师资格证要求。

  有的平台老师不显示真名。如猿辅导的老师仅显示为真人头像,客服回应称,可以选择不显示真名,但信息经过了审核,真名是个人隐私,App无法提供。作业盒子则显示为娜娜老师、石榴老师等。

  51Talk、VIPKID等5家App上还有外籍老师。参照我国法律对线下培训机构任职外教的要求,在华申请英语教学类工作签证需满足:属于英语母语国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二年以上工作经历。

  测评结果显示,5家都未公示或可查询外教的资质,老师的背景介绍中一般只有真人头像及名字、教龄、学位、性格特点等。VIPKID介绍中有老师的国籍和学位,但无教学资质证明。51Talk的介绍中,并无外教国籍。

  教育部规定,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禁止在职教师授课。而在线上,此次测评中的猿辅导、阿凡题搜题、七天网络、100教育、学习宝、家有学霸6家平台均存在在职教师授课。

  

  猿辅导内有大量在职老师。

  在教学内容上,测评发现,曾被多次明令禁止的奥数等超纲内容仍可在小猿搜题、100教育、天天练乐乐课堂、家有学霸这4家平台上找到。

  

  天天练乐乐课堂首页有“奥数”栏目。

  

  家有学霸平台开设奥数课程。

  在线教育平台的辅导课程大多耗资不菲,但仅有51Talk、学习宝、三好网、VIPKID、DaDa英语5家在页面或询问客服后表示提供课程合同,其余均为在课程订单页面直接付款。

  纳米盒、小猿搜题2家App表示部分课程不可退订。有退课条款的App有时也有一定的限制。

  如果对所购买的课程不满意,也并不是所有的App都能及时反馈。有5家App无法提供教师或课程评价渠道,其中,学习宝的课程顾问表示,每年统计的内容仅是每个老师所带学生提升的成绩情况。

  隐私:

  14家无专门隐私政策

  12家没有涉及未成年人用户

  学生信息一直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培训学校等机构倒卖学生信息的黑灰产案件屡见不鲜。作为拥有大量未成年人用户的K12在线教育平台,其个人信息保护是否也更加严格?

  研究员在测评中发现,学霸君、阿凡题搜题等14家没有专门的隐私政策。作业精灵、青果学院、海风智学中心3款App既没有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也未承诺会保护用户数据。

  在用户信息的收集上,《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的最小化原则要求。

  通讯录权限方面,DaDa英语首次安装后会弹出访问通讯录页面,称目的是“为了帮您保存专属学习规划师的联系方式,若不允许,您的专属学习规划师将不能及时与您沟通。”

  在DaDa英语的用户注册协议中也特别提到,“用户注册成功后,我们将会主动联系每位注册用户,包括但不仅限于电话、短信”,DaDa英语还称“用户的注册行为即视同为同意接受公司进一步的电话服务”。

  

  DaDa英语要求获得通讯录权限。

  在用户的账号注销和信息删除上,仅有7款App在用户协议内提到了账号注销的相关规定,分别是一起小学学生、三好网、学霸君、掌门1对1、小学宝、VIPKID、51Talk。仅有学霸君提供专门的《用户注销协议》。

  在测评期间,研究员通过电话、App内联系客服的方式,咨询客服“作为用户本人或学生家长,是否可以注销并删除自己的用户数据”,加上用户协议本身有提及此条内容的样本,30款App中,包括猿辅导、智学网、作业精灵在内的20家不支持用户自行注销账户。

  注销账户是否代表删除了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在联系海风智学中心客服并成功注销账户后,研究员仍然收到了海风智学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的课程推销电话。

  根据201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收集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信息,应征得其监护人的明示同意。

  然而,一方面是掌握了大量未成年人用户的年龄、姓名、班级、学校等个人信息,另一方面,测评结果显示,30家App中有12家App没有专门设置或未在用户协议中提到未成年人用户的相关规定,其中包括海风智学中心等知名App。

  在设有未成年人条款的App内,小学宝表示,“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应事先取得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的书面同意。”然而,在未取得书面同意的情况下,研究员也可正常注册并使用App所有功能。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需要在那些情况下提供哪些信息,提供个人信息的后果和风险等,所测App均缺乏详细的警示和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

  内容:

  学习宝含大尺度软色情

  作业精灵现相亲借贷广告

  测评发现,在线教育类App上,除了学习内容,一起小学学生、智学网、阿凡题搜题、天天练乐乐课堂、纳米盒5家含游戏或诱导收费的答题游戏。学习宝、天天练乐乐课堂2家App的社区内含不良内容,其中学习宝含大量软色情内容。作业精灵1家App含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告。

  

  一起小学学生(左)需付费才可开通答题,阿凡题搜题(右)可用人民币购买道具。

  9家含有社区功能的App中,其中,以小猿搜题、阿凡题搜题为例,用户不可一对一私聊,但可在评论区跟帖留言。而在作业帮的学习圈、黑板报里,用户可通过发帖、点赞、评论、投票、分享等形式在学习圈、黑板报内进行用户沟通,所发帖子内容均与学习相关。

  天天练乐乐课堂、学习宝2款App在此次测评中被发现有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内容。天天练乐乐课堂的社区版块内,有小学生互表爱意,不少留言发帖时间为深夜。

  学习宝社区版块甚至存在大量软色情内容。测评发现,有初二用户发布“自慰”相关内容,认证为高一学生的用户发布真人亲吻自拍。一名初二用户发帖称,“找男朋友,十五岁多的”。“找对象”、“谁要我”等内容比比皆是,配图也多为大尺度图片。

  

  

  

  

  学习宝内有大量软色情内容,发布者均为未成年人。

  不良内容的出现,与平台是否有内容审核机制有关。测评发现,30家App中,9家无明显的反馈举报机制或在线客服,其中包括小猿搜题、学霸君、智学网、作业精灵、小学宝、家有学霸、三好网、天天练乐乐课堂、青果学院。

  《广告法》中规定,禁止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等。

  测评发现,作业精灵的开屏广告中出现相亲、借贷等广告,如“可借额度50000,每月还款496元”,“撩技,恋爱技巧,脱单法宝”等广告语每次打开应用都可看到。

  

  作业精灵中出现相亲、借贷广告。

  此外,根据裁判文书网判例及工商行政处罚决定,多款App曾因著作权问题产生纠纷。测评发现,提供网络出版物的平台共有10家,均未公示《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学霸君内有大量平台上传的教辅书籍答案。

  测评建议

  1、营业主体资质不明,办学许可未经审批

  在线教育类网站及App在资质报备、公示等环节透明度不高。

  我们建议,在准入阶段,在线教育类网站的开发和推广就应设置门槛,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类软件,开发者应当具有教育背景和资质,才能进入市场。在运营阶段,在线教育平台及时根据主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证照办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新增的业务板块如需资质许可,也应及时报批并在显著位置公示。

  在监管层面,建议主管部门出台针对在线教育的资质认证,建设全国统一的线上培训机构管理服务系统,及时更新信息,面向社会定时公布在线教育机构白名单、黑名单,以便用户在平台上自行查询,选择合规机构。

  2、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不够重视

  测评结果显示,10余家不提供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条款或相关风险提示,提供未成年人保护条款的App内,对于未成年人需提供哪些信息,提供个人信息的后果等都较为简单,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

  在线教育类App可以获知未成年人用户的真实姓名、班级、学校等敏感个人信息,在获取相关信息以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应履行风险告知义务,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3、教师资质透明度有待完善,超纲内容仍有出现

  30家App内,仅有1家进行教师资质公示,6家含在职教师授课,用户在购买课程前,主动提供合同,或在购买前提供在线或纸质版协议的也寥寥无几。

  师资、教学内容、课程条款均是决定在线教育平台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在线教育平台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设置督学等环节对师资、教学内容等进行抽查。在师资环节,在网站显著位置公示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外籍教师还需公示国籍和对应的教师资质证明。在购买课程前,应公示课程合同或在线协议,并取得用户的明示同意。

  4、内容建设和审核机制需要加强

  5款App在测评中被发现含游戏或诱导付费游戏,2款App社区内出现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大尺度、软色情内容,1款App内现相亲、借贷广告。未成年人辨别信息的能力较低,学习类App在内容审核上理应更加严格审慎。我们建议,应设置专门的内容审核团队,和明确的审核条款、惩罚机制等,对平台上的广告也应甄别类型。

  5、进校园时不应涉及成绩排名等隐私

  30款App中,8家采取了与学校、老师合作的模式。测评中发现,仍有App变相提供成绩排名。我们认为,应保护学生隐私,取消此项功能。

  6、资源版权纠纷高发,保护原创任重道远

  测评结果显示,许多在线教育App所在公司都曾经历版权纠纷。在知识产权意识日渐深入人心的当下,作为主体用户是未成年人的在线教育类平台,更应提高版权意识,加强版权审核,提供明显易得的版权投诉渠道。

  我们建议,将已有版权的作品提供明显标识,以供用户区分,同时也避免权利人之间的版权纠纷。平台应提供独立、完善的版权声明,以便用户在使用平台时,如发现侵权作品,可及时向平台或其主管部门反馈,第一时间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7、鼓励平台推出更多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设计

  根据测评结果,仅有一半的App开发了家长模式,不足两成的App有护眼功能。

  我们建议,在注册阶段,在线教育平台需收集和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可通过电话、已签名的父母同意书、要求填写家长或监护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并发送邮件通知家长征得其同意等方式告知家长。在使用阶段,设立内容黑白名单、限制软件使用时长,加大对护眼、防沉迷等信息的宣传等。

  在线教育类平台作为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日常使用工具,我们希望平台加强创新力度,推出更多特殊产品设计以陪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