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第124弹)·别叫他们吉普赛人,了解罗姆人的10个点

  罗姆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吉普赛人,是这个星球上最神秘的民族之一,也是被误解最深的一群人。

  上世纪80年代,印度电影《大篷车》和墨西哥电影《叶塞尼亚》在中国上演,引发了国人对罗姆人的兴趣,也让我们第一次知道这个一直在流浪的民族负载着多少刻板印象。对罗姆人的印象通常停留在他们穿城过镇,居无定所,所到之处偷走一切能偷的东西,有时还拐走小孩,男人贪婪奸诈,女人装神弄鬼……那么,这是罗姆人的真实面貌吗?

  1. 吉普赛人是蔑称

  了解罗姆人的第一步,是不要把他们叫做“吉普赛人”,虽然我们从来不曾意识到这个称呼中带有种族歧视的意味。罗姆人可不这么看,他们从来不把自己称作吉普赛人,并且认为这是一种饱含恶意的称呼。英语中“gyp”这个词的意思是“骗子、欺诈”,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的说法它正是源于“gypsie”,也就是吉普赛人。许多地方已经把吉普赛人与骗子和小偷画上了等号,纳粹在德国当政期间,许多吉普赛人被纹上或烙上“吉普赛人”字样,这段历史也让罗姆人更加反感被称为吉普赛人。著名的语言学家兼罗姆人活动家伊恩·汉考克教授认为,几个世纪以来外界不顾罗姆人的反对,坚持把他们称为吉普赛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孤立和异化他们的行为。

  2. 来源之争无定论

  罗姆人的起源一直是一个谜,他们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欧洲大陆,仅仅是这一点就赋予了他们足够的神秘感。多年来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直在探寻罗姆人的来源,并提出了诸多相关的理论学说,他们之间的争论至今还在继续。比如上面提到的汉考克教授就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罗姆人是伽色尼王国苏丹马哈茂德征服印度西北部时俘获的战俘后裔,在几个世纪内通过三次大迁徙到达欧洲,不过他的结论招来了不少反对的声音。目前支持者较多的罗姆人起源理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公元5世纪为了躲避宗教迫害从印度逃出的低种姓平民,他们首先逃到今天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地区,再从那里前往欧洲。在几个世纪的西迁过程中,这些流亡者的后裔分裂成三个不同的分支,其中一支就是今天的罗姆人。

  3. 四海为家非本愿

  罗姆人在英国被叫做吉普赛人,在法国被叫做波希米亚人,在西班牙被叫做弗拉门戈人,在俄罗斯被叫做茨冈人……无论称呼怎么改变,长期以来罗姆人都被视为天性就喜欢流浪,这种生活状态甚至被美化成一种浪漫,比如形容一个人自由奔放时,就说他有“吉普赛人的灵魂”。罗姆人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远离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坐着大篷车四海为家和时常伴随他们的歌声与舞蹈,让这种生活看上去很美。然而只有每天都过着这种生活的罗姆人自己知道,他们根本无法选择,历史上他们也曾试图在一些国家安顿下来,但最后等待他们的都是被驱逐的命运。直到今天,对罗姆人的驱逐也没有停止,近年来法国就一直在把他们赶往其他国家。在看似浪漫的漂泊生活背后,罗姆人的流浪其实只有一个简单的理由:生存。

  4. 没有国籍的民族

  罗姆人是一个没有国籍的民族,即使他们出生在某个国家,也很难获得公民身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让罗姆人很难融入外部社会,而且他们广泛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属于少数民族,难以争取自己的权益。1977年国际罗姆人联盟的成立,并没有让罗姆人的处境有多大的改观,没有国籍的状态使他们成了“法律上的隐形人”。罗姆人无法获得教育、医疗保健和其他社会服务,由于没有护照,甚至不能乘坐现代交通工具跨国旅行。没有国籍的罗姆人在骨子里却是骄傲的,他们把所有非罗姆人称作“加杰人”,意思是“土包子”、“乡巴佬”、“野蛮人”。这种排外情绪的形成,固然与罗姆人长期遭受迫害有关,但是也成了他们融入现代社会的绊脚石。

  5. 传统宗教被吃掉

  擅长塔罗牌和水晶球占卜的罗姆人竟然没有自己的宗教,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几个世纪前,罗姆人确实有自己的宗教,他们还是欧洲大陆最后的一批女神崇拜者,主神就是印度教里长着四只手臂的时母。在欧洲的民间传说中,罗姆人用奶油干酪为他们的神建造了一座神殿,一次饥荒年间他们吃掉了神殿果腹,所以从此以后就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宗教。传说当然只是传说,罗姆人没有正式宗教的真实原因还是多年颠沛流离造成的,永远在迁徙的他们也不可能建造教堂或寺庙之类的建筑。今天罗姆人多数信仰他们所在国家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时他们的习俗里也保留了部分自己的宗教传统。罗姆人相信上帝和恶魔的存在,对符咒和治愈仪式也深信不疑,他们还相信前生来世和亡灵复仇之类的轮回报应。

  6. 具体人数全靠猜

  历史上很少有专门针对罗姆人的人口普查,今天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罗姆人也是一个未知之数。罗姆人在法律上处于隐身状态,新生儿大都没有出生证明,就算是成年人也经常突然间去向不明。再加上罗姆人基本不能享受社会服务,他们的资料也就不大可能在各个服务机构存档。《纽约时报》在一篇关于罗姆人的报道中,曾估计他们的人口总量约1100万,不过这个数字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其他信息来源对罗姆人的数量估计也相差甚大,比如《大英百科全书》估计全世界只有200万到500万罗姆人,汉考克教授估计的数量是600万到1100万人,而维基百科列出的数量是2000万人。没有哪家信息来源敢断言自己给出的数字是绝对正确的,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在欧洲之外,美国、巴西、伊朗和加拿大也有数量可观的罗姆人。

  7. 一部血泪迫害史

  罗姆人是世界上受迫害最深重的民族之一,从14世纪到19世纪他们在整个欧洲都被视为低人一等的下等人,经常被奴役、交换和售卖。早在1510年,瑞士就立法驱逐罗姆人,规定在该国境内发现的任何罗姆人都要被处以死刑。英国在1554年通过了类似的法令,丹麦也在1589年起而效仿,葡萄牙则是从1538年开始把国内的罗姆人流放到巴西北部等海外殖民地。1880年,阿根廷成为美洲第一个对罗姆人关上大门的国家,5年后美国也立法禁止罗姆人入境,到1896年挪威当局强行把罗姆人儿童从父母身边夺走,大约有1500个孩子被抢走送进孤儿院。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灭绝广为人知,其实罗姆人也在他们灭绝之列,在德国和德占区,被屠杀的罗姆人少则20余万,多则150万。直到今天,罗姆人遭受的歧视和迫害也没有终止,2011年9月还有数千保加利亚人在街头示威中高喊“把吉普赛人做成肥皂”的口号。

  8. 民族性决定命运

  平心而论,罗姆人遭受的迫害多少也与他们的民族性有关,对自己文化的固守和对外界的排斥令他们与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说得更直接点,罗姆人算不上一个勤劳的民族,他们从来没有扎根一地辛苦谋生的传统,从而被打上了好逸恶劳的烙印。历史上罗姆人也不是没有机会改变这种民族性,西班牙早在1619年就对他们采取过同化政策,强制他们定居下来,靠劳动谋生,这样的努力一直持续到19世纪,还是没能成功。18世纪中后期,统治波西米亚的哈布斯堡王朝也执行过类似的政策,不允许罗姆人拥有马和马车,希望他们成为长期定居的“新公民”,结果也不出意料地失败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认同罗姆人的生活方式,行踪不定的他们也很容易被视为不稳定因素,罗姆人的命运也因此变得更加艰难。

  9. 罗哩回回在中国

  像浮萍般漂流不定的罗姆人也曾来过中国,而且是早在元朝时期就来了,他们都是蒙古西征时从中亚地区带回的俘虏,被称为“罗哩回回”。来到中国的罗姆人被划为色目人,地位比汉人和南人更高,他们保留着歌舞流浪、偷窃抢夺的传统,足迹遍布从西北到东南沿海的广大区域。安徽出土的明朝吏部尚书胡松墓,墓志为明初十才子之一的高启撰写,其中记载了胡松在宁国路泾县做典史时,与滋扰地方的罗哩回回交涉的故事。胡松把流浪到当地的数百罗哩回回骗进一座寺庙,派兵团团包围,威胁他们若不离开就全部法办,成功消除了地方上的一害。在明朝的史籍中,不时有罗哩回回滋扰民众、杀人抢劫的记载,不过到清代时他们就不再见于文献,历史学家认为他们是被中华文明同化了。

  10. 音乐和舞蹈遗产

  能歌善舞的罗姆人为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在音乐、舞蹈和娱乐表演方面。太阳马戏团等许多世界著名马戏表演团体的节目中,都有向罗姆人致敬的痕迹,许多著名的歌手和舞者也有罗姆人血统。美国歌手杰里·梅森和凯莎,以及英国歌手涅翁·希契和谢尔·劳埃德都有罗姆人背景,法国著名作曲家和吉他手金格·莱恩哈特作为一个罗姆人,更是独创了吉普赛爵士这一风靡世界的音乐风格。莱因哈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巴黎附近的罗姆人营地度过,他在那里学会了小提琴、班卓琴和吉他,不过最擅长的还是偷鸡,这被罗姆人视为一种杰出的技能。在舞蹈方面,罗姆人贡献了了不起的卡门·阿马亚,她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弗拉门戈舞者。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过往精彩文章可戳这里→→→涨姿势系列总目录

  我的新文章会在个人公众号弄影记(微信号:feiyumylife)提前首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答案和文章转载请私信征得同意,并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举报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