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mjc考研经验贴(暨大新传考研)
前言:本科杭州一本双非,广播电视专业,算是跨了点专业,报名学校是暨南大学mjc(专硕),刚刚结束复试回来。
4月4日补充:拟录取
4月6日补充:如何做笔记、真题内容。4月8日补充:如何找论文(专业课末尾)4月9日补充:复试经验412更新:拒絕只收藏不點讚,從現在做起???417更新:有问题在知乎评论/私信就可,看到一般都会回复。630更新: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系统删除,因此重新上传更新。(我快200的赞啊!心痛!)821更新:修改部分病句和错字,感谢大家的点赞,之后会视情况继续更新!
829补充:7月初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现在才记起来晒晒希望给大家也带来好运气~
提醒:因知乎限制,不可提供联系方式,需要问问题可留言和评论,看到一般会回复。
另:建议仔细阅读完经验贴之后再提问,很多人来问我经验贴中已经说明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我不会详细回复啦。
目录:1. 选择学校2. 说说专业课3. 公共课之英语4. 公共课之政治5.说说复试6. 一些小经验一、选择学校(通用)1、先考虑地区,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地方?城市环境如何(经济和风景之类)?2、再考虑学校,学校是否在这个地区有姓名?自己的水平是否有希望考上这所学校?3、其次考虑专业,这个学校的专业排名如何?报录比如何(主要看考研难度)?4、最后考虑学费和奖金(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查查)。专业排名专业排名我的择校功课部分截图
暨南大学新传专业等级是A-,这里补充一下。当时报考暨南大学是慎重考虑了的,首先暨南大学专业排名A-,专业强势,而学校也是211院校中很好的学校;其次地处广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依托在这,此外很多新兴互联网公司都依托广州与深圳,就业可选择的机会多;再次是暨南大学招收47人,2019年复试扩招至57人,招收人数多(然而没想到报考1000+,竞争也很激烈);这就是我的择校思路啦。小tips:搜索报录比或者学费奖助金等资料可使用考研帮。二、专业课(暨大专硕版)参考书目
图上这些+彭兰《网络新闻传播学》第四版拓展书目:《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曹林:北大熏出来的评论》、《南方周末特稿手册》、《华尔街日报》、孙祥飞《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拖鞋哥《新闻传播学校考研真题解析》先跟着我念三遍:新传绝不只是死记硬背!新传绝不只是死记硬背!新传绝不只是死记硬背!学习新传什么最重要?方向最重要,努力其次,理解再次,背书最次。在学习之前,先给自己的学习划好重点。
暨南大学的重点书籍是什么?史论:《新闻传播学》《中国新闻史》第一层级《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第二层级《网络传播学》《外国新闻史》第三层级业务:《新闻采访学》、《新闻评论教程》、消息和评论练习第一层级《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新闻编辑学》、《当代新闻写作》第二层级《广告策划与品牌管理》《《广播电视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第三层级Ps:因为我选择的是新闻与广电相关的题目,为了节省时间,没有看广告相关书目,但是《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是高频考点出处,如需要可以看看。重点书籍分析的依据是什么?1、近五年的专硕真题整理与分析。我自己整理了两份文稿,一份是11-18年的word,暨南大学2011年开始招收专硕,另一份是包括学硕和专硕在内的所有题目。如图所示:真题整理截图真题内部截图
2、2018和2019年暨南大学官网的考试大纲
综合以上两者可以发现,近年来新闻史占比愈发大,其次是新闻传播理论。以2019年新闻史真题为例,名词中有:循环日报、彭博新闻社,占10分;简答中有: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早期办报活动,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生涯及报刊思想,占30分;论述中有:比较1942《解放日报》与1956《人民日报》改版过程与启示,论述新闻媒体对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其积极作用,占50分,一共90分。虽然暨南大学是选做题,但是我们也必须重视新闻史的重要程度。其他书目就不在这里一一分析了,可根据真题合集自己进行比对。明确重点书籍,就等于自己在给自己划考试重点。
那么知道考试重点有什么用?有的放矢做笔记、分配时间和精力得当、明确不同书本的重要程度。(必须重视)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1、3-6月主要看书,我看了两遍,注重理解,尤其是《新闻传播学》《传播学》与《网络传播学》。2、6-8月写笔记,我是买的笔记,在其基础上自己补充笔记,包括画思维导图等。建议买笔记做参考,但是一定要自己补充笔记;另外花费了一个多月看论文,并且按照专题整理了专题笔记。3、9-12月刷真题、练习论述、背书,背书的时候必须信任自己的笔记,否则很容易消耗自己的情绪,到了后期需要一天到晚背书,背书会是很让人烦恼的事情,所以前期做好笔记能够很大程度减少情绪的消耗,而减少情绪的消耗有助于稳住你的心态,让你坚持下来没有那么困难。小tips:学会时间管理,让自己最大效率地利用好时间。我在考研之前就做过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阅读,效率永远大于努力时间,望周知!部分时间管理主题阅读的读书笔记
1、养成自己写计划的习惯,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月计划
周计划和日计划
2、自己完成每天的任务之后都要反省,反馈比自己闷着头学习更重要,能够检验自己的效率和问题。日计划和反省
3、日计划软件推荐App:timing。每日记录学习时间的软件,如果你爱玩手机,就可以用这个软件记录时间,在这个软件中可以加好友,和好友相互监督,一起学习。另外这个软件也有发布学习日记功能,可以用作每日反思记录。
辅助软件:forest,种树,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吧,一玩手机,你种的树就会死掉。 forest
如何看书?第一遍看书注重理解,用铅笔划出重点,在书上简单做笔记,比如打个问号或者做个注解;第二遍看书注重框架整理,理清作者的叙述框架,可以使用xmind做思维导图,有利于你脑中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读书前准备要明确这本书的重要价值,以及自己的阅读动机(如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对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有我有哪些疑问,这本书占我总系统什么地位),选择合适的精力分配。通览初翻一遍书,明确每一章的重点问题和概要是什么,哪些需要重点看,哪些不需要看,带着什么问题去看。二刷之后要明确这本书脉络如何,结构如何,作者讲的内容是什么。推荐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推荐软件:xmind-zen需要做什么笔记?书本笔记+专题笔记。书本笔记是基础,专题笔记是高分保障。因为书本笔记针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分数一起只50分。而专题笔记主要针对论述题和分析题,论述与分析题一共100分。由此可见,书本笔记是基础,专题笔记是关键,按部就班地背书本笔记不可能拿到高分,题目绝对不可能直接问你背诵内容(部分新闻史除外)。以2019年暨南大学440为例。论述题:1.比较1942《解放日报》与1956《人民日报》改版过程与启示2.论述新闻媒体对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其积极作用3.结合作品论述新世纪中国电视剧中新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4.智媒时代营销传播变革特征分析题:1.结合新媒体时代文化现状及理论相关,谈谈对“ 流动社会”理解2.结合传播学中涵化理论,谈谈对“抖音”短视频对未成年人影响及治理论述1和论述2是新闻史内容,但是书本上没有详细答案,论述1需要自己去对比,我当时看过其他学校的真题合集,有出过类似的题目,因此注意到了两者对比的差异,自己也背了。对论述2我很无奈,尽管我押准作为40周年庆的2018年会考到“真理标准”相关问题,但是考察形式却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会考察这么细节的论述题。论述3和论述4都是书上没有的,分析题1与2同样如此,对于此类题目,需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光背书一定行不通,必须要整理专题笔记+看论文,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大家都在背书,凭什么你在初试能超越另外的1000+人?当然是你的知识边界广度+消化理解能力。而在复试笔试与复试面试中,全部是考察你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没有一道是靠<背诵书本>可以解决的题目。所以我在这里必须强调专题笔记的重要性。如何做书本笔记?此前我也很迷茫,走过抄书本的弯路。后来我为省时间,买了学姐的笔记(如果资金充足,多买几份)。买笔记的目的不是一劳永逸地直接背诵,而是参考学姐学长笔记的框架和逻辑,再依据自己的脑回路进行补充,这有助于减轻后期背诵的理解压力。如何做专题笔记?1、根据真题分析结果,明确所报考大学爱考什么。暨大很爱考舆论、短视频、新技术等相关专题。以短视频为例,暨南大学在2019年有一道论述题,在复试中也有一道论述题,而且在我的复试面试中,老师也问了我短视频相关的问题,可见它的重要性。2、根据学业界热点,看论文、新传相关公众号等推断出前沿热点。3、我自己花近200买了学姐的专题笔记(我在笔记这块很舍得花钱,但是没有报任何班,看个人需要),根据她的框架/笔记形式+结合暨大常考热点整理了属于自己的专题笔记。我在暑期做了专题笔记,看完书之后就看论文,每天大概花5-6小时时间看论文和做笔记。依据热点分类再进行整理,比如我要整理新技术的专题笔记,我会先分为数据新闻、算法、vr等小分类,再依据分类进行论文阅读,再整理笔记。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最好看权威期刊的论文。部分专题分类截图部分专题截图
ps:专题笔记的正确用法是参考专题笔记框架/方法,自己看论文补充(每年学界大佬会发新的论文),绝对不可以买了本笔记就拿来直接背。如何找论文?途径推荐:知网、万方、中国社会科学网需要看的论文:1、自身学校导师的论文,暨大老师考自己的研究成果居多,博导、教授、院长,其研究方向就是学校的出题重点。以非虚构写作为例,范以锦院长近年发表过关于非虚构写作的文章,我考前依据这一趋势押题,果然在2019年的334中就考到“非虚构写作”这一知识点。2、学科带头人的论文,比如彭兰、陈力丹、喻国明等学术大牛的论文,他们的论文能够反映学界重点。3、核心期刊一年以来的重点趋势,了解当年的重点。期刊重点图,三角形为核心
记录下其中的热点,加上真题、大纲中所出现的热点。作为重点去详细分析如何看论文?1、读摘要:了解全篇的大概内容略读整篇:如果有一个核心观点,就找出观点;如果说是总分结构,则要了解所有的分论点;做思维导图结构图:可以不断添加内容2、抄写核心概念:重点概念的定义、分类或特征;可以被用在考卷上的叙述段落或结构3、略读五到十篇类似的文章,总结它们的相似之处,即为热点的核心(共同背景、共同理论)热点是什么、热点出现的原因、业界/学界对这一观点的态度立场即变化过程,对社会的影响4.热点总结:集中下载文献,一次可以下载多个热点的文章,每天做一个点的总结,先通过做思维导图掌握框架和逻辑,然后再抄写、记忆理论知识。如何背书?1、分散记忆,不要长时间集中记忆。我背书的时候是背1小时,停一个小时看公共课,之后继续背1小时,再停下看书。主要是分散记忆的方法,保持大脑的背书效率,让背书不那么疲惫,这个方法是看了最强大脑鲍云的网课学习的,效果不错。2、适度紧张地学习——给自己时间自己测验。注意: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内容;测查全面,测全部的内容;适当难度,掌握测验和甄别测验。3、思维导图,细分板块,形象记忆这是我的专题笔记框架图
4、理解记忆,找关键词。一定不要死记硬背每个词,考试绝对不是考你背书的能力,你记住关键词之后注重理解话语逻辑,然后用自己的话结合关键词进行书写,既能帮助你节省背书的时间,又能让你灵活使用书上的话语。5、重复记忆,尝试使用艾宾浩斯记忆法。你后期背书会到“背了忘,忘了背”这个阶段,非常痛苦,所以我后期会花费2小时复习旧的内容,再花2-3小时学习新的内容。Ps: 背书是考研期间唯一一个让我焦虑的事情,一边焦虑一边背吧,稳住。
如何练习业务?组队练习,有条件的话要和水平相当的人一起组队,不要在群里喊一声组队就去了,好队友是关键。最好4人组队,每周一篇消息和评论,我是在7月中旬开始练习实务的,一直到12月结束。真题重要嘛?重要!暨南大学真题重复率是很高的,针对这一问题,我根据历年真题按照科目做了一份合集,以便于找到考察重点。(努力之前先看方向对不对,考察重点就是你的方向。)真题整理合集截图部分真题重点截图
新闻与传播的内容非常多,无目的地学习只能让你事倍功半,多分析真题,看看暨南大学老师的研究方向,再进行有侧重点地学习能让你事半功倍。我自己10月之后会每天自己练习几道暨大真题,主要用来练手。此外也买了拖鞋哥《新闻传播学校考研真题解析》,这本书主要是2018年各个学校的真题解析,内容质量很高,有助于帮助你理清答题思路,我当时是和室友拼单买的(省钱小能手上线),买这本书主要目的是看其他学校的真题,总结考研热点,比如南京大学考了中央厨房与人工智能等内容(非常爱考新技术),所以鉴于南京大学和暨南大学往年出题风格有点类似,所以我也会着重看新技术专题,事实证明,2019年暨大考到了机器人新闻与人工智能等题目。三、英语我考的是英语二,83分。英语参考书有哪些?何凯文长难句王江涛/张晓燕作文黄皮书真题英语网课有哪些?唐迟的阅读理解唐静的翻译张晓燕的作文课何凯文的长难句软件推荐:扇贝系列产品,我的单词用的是扇贝刷的,考研单词刷了大概有两遍。注意:真题是你最好的资料,一定要珍惜真题!时间如何安排?1、每天花在英语上面2小时左右,有的时候超过2小时。2、3月-6月,学习单词,每天必刷。学习英语长难句,看网课和书。3、6月-9月,做英语真题,每周1-2套卷子,我会刷真题+翻译阅读理解,所以一周1套的频率。英语二真题比较少,且刷且珍惜;另外可以刷英语一真题练习,因为你肯定会到无题可刷的期间,所以英语一也是很有帮助的。注意:翻译阅读理解对做题很有帮助,我把英语二的阅读理解全部翻译了一遍,那段时间能明显感觉到做阅读理解慢慢不那么吃力了。而且之后写英语一也错得少了,大概错不超过5个。4、9月-10月,根据各个板块查漏补缺,我在翻译上花了很多功夫,把唐静的翻译视频全部看完了;同时二刷了真题。5、10月-12月,攻陷作文,我没有背王江涛的作文模版,很不赞同王老师死记硬背的方法,我选择选择理解+背好词好句,所以我的作文参考了包括王江涛、张晓燕、谭剑波等人的作文模版,然后自己整理自己的模版出来,之后12月份每天练习。不过必须要夸一下王江涛老师,他压中了今年英语二的大作文。(翻译练习)
阅读理解翻译
英语一
省钱小tips:网上很多英语一的PDF,自己去打印就好啦,答案网上也有的。四、政治我的政治69,不算高,所以这里我就简单写一下啦
参考书目: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徐涛小黄书肖四+ 蒋五+ 任四(pdf,肖秀荣四套卷、蒋中挺五套卷还有任汝芬四套卷,只做选择题即可)
网课:徐涛,强推
时间分配7月-9月正式开始刷题,看徐涛网课,刷第一遍肖秀荣1000题10月刷第二遍1000题11月开始背小黄书,再继续刷1000题11-12月做模拟题,看形势与政策,熟悉小黄书,背肖四和肖八小经验:跟着肖秀荣走是最正确的选择!五、说说复试复试成绩171.5分,面试86.5,笔试:85我真正好好准备复试是在复试前一周,准备复试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只需要把握对的方向,以及调整好心态。关于中文面试准备的资料:作品集,简历,获奖证书我依据以往学姐学长的经验贴准备了一份面试文稿,其中包括常问问题,简历相关问题,以及热点事件/理论的问题。部分问题整理
在准备面试问题中,切忌背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先应该尽量优化自己的答案,其次捋顺答案的逻辑,理解就行,不需要一字一句背诵,毕竟这不是笔试,这是面试,面试重要的是高质量的“交流感”,而非僵硬的背诵,此外我们也无法押准老师问的问题,所以不需要按部就班背答案。在这期间,我主要的任务就是优化简历,制作作品集,整理热点专题笔记,看自己之前的读书笔记。我在本科期间毕业测评是专业前10,参加过一些比赛,拿到过一些证书,老师喜欢根据简历问问题,所以我把自己之前参加比赛获奖的学术论文以及自己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全部仔细复习了一遍,事实证明功夫没白费,老师在面试中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之前参赛获奖的学术论文。众所周知,老师爱问我们读过什么书,在看书方面,由于我此前初试期间看过《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自杀论》、《南方周末特稿手册》、《华尔街日报》等拓展书目,并且做过详细的读书笔记,因此我大概复习了一遍读书笔记,这块并不难。(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在作品集准备方面,我主要分为三块:文稿、摄影、摄像。关于文稿,我准备的是此前在自己公众号发表的各类书评/影评/人物专访/评论杂谈等文章,不是在专业媒体发表的也不要紧,直接说自己写来练笔的也可以。老师在面试中问我这些文稿在哪里发表的,我直接告诉老师是在我自己的公众号,主要用来练习写作,老师反应还不错。(部分文稿截图)
关于摄影与摄像,我的本科是广播电视学,自己在本科期间拍摄过几部记录短片,并且参赛获过奖,因为面试中无法带电子产品,所以我采取截图+配文方式制作了一本作品集。而在摄影方面,我不是摄影大神,摄影技巧并不够好,但是也有拍一些自己满意的作品,于是也制作了一份作品集。在面试的时候,最左侧的老师一直笑着在看我的作品集,我觉得作品集应该是给我起到了加分作用的哈哈哈(部分视频作品集截图)
(摄影作品部分截图)
在专题热点整理方面,我主要通过浏览公众号进行热点总结,比如咪蒙事件、小猪佩奇事件、翟天临事件等热点事件,了解热点事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并且给出自己的评论。同时我会使用初试做的专题笔记复习比较前沿的热点理论,比如短视频、新技术等热点,在面试中,老师问到了我对咪蒙事件的看法,以及对短视频质量参差不齐的看法。这些我都有所准备。关于英语面试老师人很好,一直对着我笑,我有疑问的时候她会重复一遍,好温柔。在英文面试中,老师主要根据自我介绍和他们手边已有资料进行提问。例如,我在自我介绍中提及因为受《四个春天》的影响而计划拍摄一部关于父母的纪录短片,老师随后就让我介绍了记录短片的内容;此外,我的信息中有我之前的实习经历,另一位老师就让我谈论了我的实习经历。由此可见,要好好准备自我介绍内容,以及设想自我介绍可能衍生的问题。英语面试主要在于前期练习口语和听力,准备好常见的英语问题就可以,面试中遇到没有准备过的问题就即兴发挥,能够表达完整最重要。关于笔试由于我前期自己做过相对完整的专题笔记,所以我主要依据自己的专题笔记进行复习,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主要看的近年的热点;同时会看暨南大学老师的论文,边做笔记边背诵,这部分很重要,看老师论文能帮助我们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这次笔试比较难,对专业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尽管我着重看了“短视频”相关笔记,但是那道“后现代视阈下短视频的美学特征”题目还是出乎意料,能写出来完全靠自己初试的论文阅读+笔记积累+即兴发挥。六、一些小经验1、专业课公众号推荐:拖鞋哥新传考研、新传考研真经、考新闻、觅游新传考研、传媒志、新传土拨鼠、石牌新传考研(针对暨南大学)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评论、新闻实验室、沸腾、新京报传媒研究、南方周末、新媒体大趋势、侠客岛、风声评论、澎湃新闻评论、媒介360、传媒1号、传媒学术网、传媒茶话会等等2、你可能需要必要的鸡汤。我最难坚持的一段时间是10月,整天背书非常消耗我的情绪,当时感觉坚持不下去了,分享给大家当时给我安慰的一段话——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论文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写笔记时,极图中的夜空散漫了五彩斑斓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感觉从来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身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3、最后想对你们说——努力一直是一个人的事,不用恐惧打出自己的“努力”底牌。求而不得一直是常态,敢于索取,能被拒绝是生存能力。干,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