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协和医院医师培养体系感悟青年医生的责任
点击上方“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可以订阅哦!
【引用本文】徐 强. 从北京协和医院医师培养体系感悟青年医生的责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10):1114-1115.
从北京协和医院医师培养体系感悟青年医生的责任
徐 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10):1114-1115
摘要
青年医生在成长中应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做到“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提高临床水平;更要重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学习和培养;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应不忘医者初心,牢记治病救人使命,以病人为中心,勇于付出,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北京100730
E-mail:xuqiang@pumch.cn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走过了70年历程,从医疗资源短缺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并不断完善,一代代卫生工作者艰苦奋斗、风雨兼程。将个人的成长放置在这个大背景下,当代的青年医生可以感受到身处这个时代节点的无比幸运;在这个重要的契机,忆记历史能够帮助青年医生明确发展的方向和肩负的责任。笔者基于自身在北京协和医院从大外科住院医师到基本外科主治医师共10年的培养经历,从临床培训和人文精神传承的角度浅谈青年医生的成长及责任。
1 完善的培训体系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成为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2015年10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实施办法(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实施办法(试行)》,这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出了更科学系统的要求,也是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
在北京协和医院近百年的发展史中,培养造就了一批医学大师和众多中国现代医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并向全国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其人才培养的重要经验之一即是建立并坚持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1-2]。北京协和医院每年从全国各地招收的优秀毕业生均实行统一的住院医师培训标准。随着时代进步、医学发展,通过与国内、国际医学界交流,培训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与时俱进。早在1921年建院之初,北京协和医院在我国率先建立了严格、规范、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住院医师“24 h负责制”、总住院医师制度,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严格的聘任与淘汰制度使住院医师保持了非常高的成才率[3-4]。住院医师制度的核心是基础广、造诣深的多专业、宝塔式培训。多专业是指住院医生要求在多个专业学科轮转,早期共有8个专业学科,轮转时间为普通外科1年,其他各专业约为半年,轮转期间按照规定指标,学习一定内容,掌握规定技术,逐年淘汰,最后只有1人达到总住院医师的地位,即所谓的宝塔式培训[5]。笔者于2009年入职,虽然培训淘汰率较早期略有下降,但住院医师需要根据培训表现排序上岗总住院医师,这实际上也是延续了“老协和”制度的竞争性。笔者接受的住院医师培训为期3年,对基础的要求更广,包括基本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心外科、神经外科等11个外科临床科室;同时,北京协和医院还坚持住院医师的跨学科培养,住院医师需要轮转麻醉、ICU、超声、病理、放射共5个相关科室。住院医师实行“24 h负责制”,即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全程、全面对病人负责。3年培训结束后还须接受外科急诊一线的高强度考验后才能有资格竞聘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为“24 h工作制”,在这一阶段,接受全面的强化培训,负责大外科的急诊一线管理、急诊手术、常规会诊、人员排班、科内协调等工作,前期各科轮转的积累迅速得到了应用和巩固。总住院医师的经历,既是锻炼,也是荣誉,弥足珍贵,很多人将其称为淬炼优秀医生的“大熔炉”。完成了总住院医师的培训后才有机会被专科选择并进入专科医师的培训。当然,由于专科化的深入发展,新入专科的年轻医师还需要经历各专科的住院医师培训和总住院医师培训。北京协和医院的“大查房”制度、临床病理讨论会、多学科联合查房、各种学术报告会为青年医生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大查房制度这项传统从建院之初一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可以看到多个学科的教授从问诊、查体、辅助检查、手术、病理等各个角度分析疑难病例,是住院医师临床学习的宝贵课程[6]。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步发展,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北京协和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诸多新问题,如公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分科过早过细带来的冲击、住院医师实践机会不足、科研工作比重增加等,这些客观情况无论对医院、师资、受训人员都有一定的影响。北京协和医院积极改革创新,结合当前国情、医情,对培养医师队伍进行分类:第一类是合格的临床医师。其培养体系强调规范化、职业化和专业化,注重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手术技能的提高。第二类是临床学家。除了具备基本临床医师的能力以外,还要具备领导力,具备转化医学的知识,具备开展医学研究以及更强的拓展能力。北京协和院长赵玉沛院士在百年协和倒计时1000天启动仪式上明确医院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以临床医疗为核心,但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做科研,提倡以临床为基础,做出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并推动临床问题的解决。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医院还设立了“百人计划”项目,每年选派100名青年骨干到世界各著名医学中心学习,不仅学习前沿的技术,更有先进的服务理念[7]。
当然,除了医院平台创造的良好培训条件,青年医生也应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克服各种困难,打牢基础,用临床工作外的时间做科研,协调好临床与科研的关系。
2 积极的文化熏陶除了专业技术能力,青年医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工作作风的养成也极其重要。2016-08-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高度赞扬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这也是全社会对医务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北京协和医院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文化,曾有一大批令人景仰的医学大家: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吴英恺、吴阶平、曾宪九……他们留下了一笔独特而厚重的文化遗产。北京协和医院坚持文化育人,通过院史馆、病历展、出版医学大家传记等形式进行传统教育,通过开展“当一天病人活动”、急诊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实践教育,让青年医生体悟 “忠于科学的事业精神,忠于人民的奉献精神”。
除了仁术的培养,青年医生更应重视仁心的养成。赵玉沛院士在2018年的新员工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以德为先,严守底线,恪守诚信,不论是看病人、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要坚守医者仁心和诚实守信的品质”,这是医院历史文化对每一位医生的基本要求。而曾宪九教授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刻心里还惦记着病人,写信催病人就医;张之南教授看到病人呕血立即拿痰缸去接,鲜血染红白衣[8]。这些“大医”的感人事迹更是对青年医生起着促进和激励作用。郎景和院士曾说:“关爱,是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维护病人的尊严,就是维护医生自己的尊严。我们不能保证把每个病人都能治好,但我们能保证好好地治疗病人”。北京协和医院浓郁的学术氛围、厚重的文化传统、严格的制度要求、老师的言传身教、医院的关心爱护,使年轻医生在这座熔炉里砥砺品质,在这块沃土上全面成长。医院尽全力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铺路搭桥,青年人亦要敢想敢拼,要有作为,传承人文精神,以满腔的热情干事创业,以一往无前的意志攻坚克难,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
笔者作为普通的青年医生,从北京协和医院受益甚多,尽管认识浅显,但也从所了解的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和现在看到了我国一代代卫生工作者艰苦奋斗、风雨兼程的缩影。身处这个时代节点的青年医生无比幸运又责任重大,在成长中要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做到“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更要重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学习和培养;成长必然也会面对新的问题,青年医生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病人为中心,勇于付出,努力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略)(2019-09-15收稿)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原创文章。其他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部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合作!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体验中国实用外科杂志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