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四大美女之一,却沦为祖孙三代的妻子,最终忍不下去服毒自尽

  对于女子,人们总是有些苛刻,“祸水”也好,“薄命”也罢,总是如浮萍一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封建制度下的女子总是逃不过皇家选秀,但宫廷争斗太过惨烈,人命总是太容易丢失。有时她们也会被统治者送人拉拢人心,还会被当做政斗的棋子布局搞垮对方。

  总之无权无势的美人,最后的结局都称不上一个“好”字。若是君王清明还好,不然若是如周幽王、纣王这般,那国灭山河破往往都是美人背锅,承千古骂名。

  的确,有些事是因美人的贪心不足所引起的,但那些只是少数人。大多数美人都是家教极好,极为明事理的,其胸襟、家国心绝对不输男子,其行为坚决、果断纵使男儿也是佩服的。现在我们与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个倾国美人,她是“四大美人”之一的塞外和亲者昭君。

  在当时昭君她是绝色美人,但因从小就进宫了,为人又有些清高孤傲,看不起其他人私下的钱易行为。受到他人的排挤,画师还故意在她的画像上弄出瑕疵。所以在昭君出塞前,未曾被皇上召见过,一直在深宫中寂然生活着。

  待到匈奴求亲时,昭君便自请远嫁匈奴,从此远离中土,孤生入塞,为与匈奴交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昭君在塞外的后半生却沦为祖孙三人的妻子,忍受不住侮辱而服毒自尽,至死都未曾回到故土。

  昭君在皇宫内因为长相,常受到旁人的嫉妒与孤立。再后来当时的皇帝为与匈奴的关系更加紧密,就将昭君封为公主,令其远赴匈奴。但和亲得来的平和只是暂时的,一旦战火重起,首当其冲的便是和亲公主,所以皇室后代几乎没有一个心甘情愿远嫁匈奴的。

  上天对昭君还是有些钟爱的,她的丈夫呼韩邪单于非常尊重她,爱护她。但好景不长,公元前三十一年呼韩邪单于离开了人世,留下昭君孤孤单单的。丈夫死了,昭君很是悲伤,她希望回到故土,回到她长大的地方,但没有被允许。后来单于的儿子继位,因形势所逼,她嫁给了新单于雕陶莫皋。

  从当时到现在,这都是有悖于人伦纲常的。可想而知,这个令人敬佩的女人做了多么大的思想斗争。让人较欣慰的是日久生情,新单于待她还不错,两个人共生育两个孩儿,但好日子不长,雕陶莫皋也奔赴黄泉了。这使得昭君又一次经历丧夫之痛。

  并且匈奴与中原不同,这里民风彪悍,女子甚少有守寡的,且昭君身份尊贵特殊。所以她要按匈奴风俗嫁与新的一任单于,她的孙子,她第二任的丈夫的儿子。这使得昭君最终因经受不住心理,精神上的痛苦,这太违背与她从小接受的教育了。所以昭君选择饮毒药而去,结束人生。

  昭君一生孤苦,先是孤身一人远赴他乡,后是伴侣一个一个的离她而去。更难受的是纲常伦理的束缚,让她一直在经受着巨大的压力,最终服毒离世。

  但是人们会记得她,记得她为国为民所做的奉献,记得她的伟大胸襟。我们要铭记昭君出塞的历史,也要为即使在我国古代也能出现如此优秀,甘于为祖国和百姓做出一辈子远离故土为代价的决定,只为国家康乐而感到骄傲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