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四季:廉价的美式焦虑和娱乐泡沫

  任何科技最开始被创造出来都是用来帮助人类的,但人并非如科技那般中性,他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技术必须借助人的使用,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一旦人对科技的使用不慎或受到诱惑暴露出自私的倾向,人性中脆弱的一面很可能通过技术的放大触发伦理问题。这是《黑镜》一以贯之的命题,只不过原本深刻严肃的英剧到了这一季已经丧失让人惊惧、令人反思的价值,变成一抹用低廉的美式焦虑调配出的娱乐泡沫。

  2017年最让影迷期待的电视续集《黑镜》第四季在年末终于如期而至,Netflix不仅将资源全部放出,而且还贴心地为中国影迷提供了官方中文字幕。可想而知,翘首期盼的影迷中有许多选择了元旦不出门、窝在家里观看《黑镜第四季》来渡过漫长又短暂的三天长假,其中又会有多少人在回归工作岗位后表示对这一季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像我这样自第一季开始便死守的忠粉,在看完全季后自然难以掩饰内心的失望之情。自六年前,如同发现一件珍宝一般,《黑镜》被我偷偷“藏起”(深怕被越多人知道越会减损这部神剧的魅力),然后期盼每年的新剧到来。第一季和第二季,再加上2014年的圣诞特别篇,都让我觉得这部神剧是可以永远追下去的。无奈的是,自第三季被Netflix接收,《黑镜》一季三集的篇目被扩展为六集,长度也从每集一个半小时缩减为一个小时。原本按照电影标准来制作的模式如今越发向电视剧靠拢了,播放平台也从电视换到了网络的流媒体。

  这不仅是拍摄方式与播放平台的转变,同样也反映出英美的电视制作人在手法与观念上的殊异。英剧向来以制作精良著称,像《唐顿庄园》《神探夏洛克》(乃至其他庄园剧),都具有一种深厚的人文底蕴。相反,美剧中则充斥着速食主义般的低廉感动。因此,当《黑镜》被Netflix“收编”后,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拍摄质量失去了保证,而且背后承继的技术伦理反思也丧失了应有的人文关怀。

  如果说《黑镜》有着一以贯之的深刻主题,那么正如片名“黑镜”所直白显示的:黑色代表未来世界因为技术发展不可避免带来的人性陷阱,而镜子所要映照的正是技术高速发展背后人性的真实。第一、第二季海报上出现的那块碎镜将不同的角色“围困”其上,暗示着人类因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引渡到了善恶的彼岸,不得不做出人性的抉择。不得不说,这张海报形象地诠释了《黑镜》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所要传递的核心思想。

  但第四季崩坏的点也正在于此。当一种观念被反复植入,企图从中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并发展出更多故事的时候,一种过度的消费式生产便产生了。科技伦理既然已经讲了那么多,要想再获得一个能精妙传达思想的原创故事可谓难上加难。况且,《黑镜》自诞生起便引发了“黑科技”类似主题的创造热情,越来越多探讨未来某个时期科技创新带来伦理困境的影像被不断生产了出来,有些甚至与《黑镜》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在这样的情况下,《黑镜》自然难以逃脱自我复制的困境,甚至描画出来的还是一幅低劣的自画像。这就是我们在第四季所看到的情形:除了第一、四、六集还多少能看到《黑镜》惯常的深刻主题,其他几集恐怕都不再能被当《黑镜》来看,只剩一些浅薄的概念:比如第二集《方舟天使》反思科技如果成了父母监控子女的工具,那会怎样?其实有点为黑而黑了;或者第三集《鳄鱼》中的记忆盒子原本应该用来破案的,结果却触发了连环命案,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更不必提最糟心的第五集,到底想讲什么呢?

  在第四季中,将“黑镜”理念贯彻最为彻底的还算第四集《绞死DJ》。本集探讨的技术是当下红火的大数据,如果未来某个时期选择终生配偶也需要借助大数据,人是会更幸福还是相反?这个设定要成立,首先建立在找到最终对象前的试配过程都得是机械行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就预先找到了真爱,那该怎么办?这就是本集的情侣遇到的难题,他们在发现对方是真爱后无法停止程序的继续运行。这显示的是技术与情感的冲突,数据是没有情感的,但人无论如何都带着感情。

  相似的困境也出现在第六集《黑色博物馆》中。论复杂与深刻,这一季中出现的其它几集没有比得过这集的了。该集讲的是未来如果可以下载人的意识并将其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我们就可以体验别人的痛苦,这种体验能让人获得快感,原本是想帮助人重获深度的感知能力,结果却酿成了悲剧。这里显示出“黑镜”真正的核心论题:中性的科技如何变“黑”的?因为它被人使用了。

  最令我陷入反复思考的是第一集《卡李斯特号》,也是全季最有趣的一集,看的时候一直引发我哈哈大笑,同时也令我惴惴不安。与马特达蒙神似的男主角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位落魄的程序员,经常遭受同事的冷遇。在他自己所开发的一个类似《星际迷航》的虚拟世界中,他是绝对的王者,同事们在里面如果不对他言听计从,就会遭受惩罚。VR技术在这里成了某些人报复他人的工具,而主角个性上的蠢笨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反思的严肃性。确实太不像英剧了,更像大多数廉价的美剧:把观众看爽,目的就达到了。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黑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