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文化与社会性别伦理-----以耽美小说为例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耽美文化经由日本动漫文化传入中国内地,耽美(たんび:tanbi)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最初是一种以追寻自然美,反对人性丑恶为宗旨的文学流派,后来经过日本漫画家改编,含义变为代表“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情感,即bl(boy's love)”[1] 。随之形成以喜好此类型文化的“腐女”群体。
耽美文化最初传播到大陆还仅仅只是一种小众文化,但是近几年来,耽美文化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笔者针对国内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2]2017年年度最受欢迎作者前50名作出数据调查,发现前50名中,耽美文学作者占到接近百分之七十,同样,针对2017晋江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年榜前100统计数据得出:耽美作品高达百分之八十,且皆处于上位圈。[3](数据如图1-1;1-2)图1-1
图1-2
耽美文化区别于其他网络文学,其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有明显的指向性特征。有研究者对百度贴吧腐女吧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4]发现耽美文化的消费者、活跃者均为女性,而通过对贴吧管理者的访谈也可以得出,生产耽美文化的作者也大多是女性作家,同时,耽美文化消费者的年龄段也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大部分都为青少年,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受众和年龄段来说,耽美文化属于青少年亚文化的一种。耽美文化的发展其实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的道德恐慌。腐女借助耽美文化打造出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外一个空间,在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之外传递出另一种观念,表达出这一群体对于现实社会一些现象的反思:对世俗的物质爱情的鄙视,对男权社会两性地位不平等的反抗。但是,这种反抗并没有被主流文化意识到,反而被视作文化毒瘤,通过各种途径对耽美文化进行道德批判与打压,以公权力介入强行阻止耽美文化的发展使得陷入“道德恐慌”,[5]耽美文化反而更加大行其道。
耽美文化传入大陆之后体现出新的特点,其一是对美的关注,这种美不再是男男之间的唯美爱情,而是纯粹的对男性外表的美的欣赏。女性是男性身体的观看者,对于男男的关注集中在二者的外表美形上,包括外貌长相、以及肉体身材。伴随出现的是大量男男图片与视频,以及与男性肉体相关的大量小黄文。第二个特征是与娱乐行业的渗透。最明显的是腐女根据娱乐圈热门事件中的男明星之间进行的配对cp,并且随之出现cp粉丝,比如伴随《仙剑奇侠传》影视剧产生的热门CP胡歌和霍建华,《神探夏洛克》中的夏洛克与华生。男子偶像团体superjunior内部的热门cp赫海等等。
“当银幕中的女性回眸而视时,男性观众之偷窥的色情心理仿佛被识破,这迫使他们暗地里羞愧难当,从而不得不承认女性之凝视对于男性之凝视的挑战。”[6]女性对男性的凝视代表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对男性社会的反抗,而耽美文化中女性以男性为创作和观看对象也蕴含了某种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耽美文学为例,耽美文学的创作者以创作男男之间的性与爱情故事来吸引女读者。它的文本类型不是单一的,每一类型中体现的男男之间的关系都是不一样的,并且这种关系都恰好迎合了腐女群体对于男男之间性与爱情的想象以及更深层次的对于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反抗。第一种类型是强攻强受[7],双方都为强势,主角之间势均力敌、且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级人物,如同狮虎相斗。这一类型是明显区别于传统浪漫爱情的叙事模式——男强女弱,女性在爱情当中处于弱势一方,需要男性的百般呵护与退让。在强攻强受文当中,双方没有谁处于绝对的弱势,爱情也不是缠绵悱恻,而是充斥着权力斗争、暴力血腥,作品渗透着一种古罗马式的英雄的惺惺相惜。作品要表达的是双方地位的绝对平等与力量,但反映的却是现实生活中女性在爱情中的弱势地位,男女恋爱的不平等使得女性寄希望于男男的文学创作。第二种类型是平胸文,何谓平胸?即外形柔美娇弱的男性与霸气粗犷的男性之间的爱情。是这一类的耽美文是隐藏着的异性恋文本,情节和传统言情文学一样,男男之间经历各种挫折磨难最后在一起,区别在于,这里的男受被赋予了浓厚的女性化气息,在此类作品中更加容易出现性暴力的描写,男受可以和多个男子发生性关系,但是最终还是会被男攻接受。从这个层次上来讲,其实表现了女性内心的渴望,因为现代社会三从四德的束缚,女性被要求从一而终,或者是一旦女性被甩,因为所谓的“处女情结”,女性的价值就下降。[8]男受的形象则反映了女性自身想从这种束缚中摆脱,想掌握自己的贞洁、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三种是男男生子文,也称ABO文[9],在这类型的耽美文中,男性被赋予女性怀孕生子的功能,受方男性真正做到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敲得了代码,打得了蟑螂,还能顺便生个娃”。原本专属女性的生育权被转移到男性身上,这其中反映的是女性对于生育现状的不满。考虑到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我将这种不满理解为对于生育的恐惧和对于身为女性的疑问,为什么结婚之后一定要生育?为什么生育的痛苦一定要女性来承担?为什么女性的责任一定要与孩子、家庭相关联?在男男生子文当中以男性怀孕生子来代替女性一方面表现出女性不认可主流社会所赋予女性的责任与规训。但是另一方面,又暗含了传统的家庭伦理并未在女性思维中缺失,传统由女性承担的责任在耽美作者的笔下由男人来承担,而并不是以丁克来代替。
耽美文化的创作者大多为女性(笔者在对晋江中最受欢迎的前100作者中,耽美文的男性作者仅一位),且年龄段分布在初中到大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女性正好处于青春期花季,女性对于恋爱的渴望、对于男性的幻想正在萌芽,当然,同时,这还与中国独特的文化有关,中国文化保守,家长从小对女孩儿灌输的理念就是学生时期不能谈恋爱,不要和男孩子接触,多和同性女孩儿之间接触,在女孩心中无意间形成一种男性恐惧,但是这种恐惧又带有一丝好奇,所以她们借助耽美文化抒发自己对于纯美恋爱的渴望和对于异性的幻想。
耽美文化隐藏的社会性别内涵使得其迅速吸引大量女性群体,但除此之外,这一文化的快速传播还得力于其它方面。
互联网是耽美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耽美文化初期通过漫画进行线下小规模传播,但是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化信息的流通,耽美爱好者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浏览相关耽美文学作品、漫画、动漫,获取资源更加便捷。同时,互联网的匿名性与相对自由性使得耽美写手和创作者可以自由的发表文章、创作更多的耽美文化以供浏览。耽美网站、贴吧、论坛在网络空间的建立使得耽美爱好者可以集聚并形成相应的集体。曾经的耽美爱好者是孤立单一的私人阅读个体,现在成为了可以相互分享讨论的集体,在群体当中,耽美爱好者增加了对耽美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形成了一种集体认同,这样的一群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正好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借助互联网在耽美群体中找到了自我认同。同时,自媒体时代公众对于耽美文化的“道德恐慌”则成为了推动耽美文化传播的推手,外界的争议和质疑使得耽美文化发展更为成熟,耽美爱好者这个群体更加凝聚,原先属于小众的文化开始被大众所知晓。
社会包容度的不断加深也是耽美文化传播的一个原因,同性恋在我国是处于一个尴尬境地的,主流文化避而不谈,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也不限制社会舆论。前期我国出于道德伦理考虑,大多是反对同性恋的,但是随着国外同性恋运动的发展,我国社会大众对于同性恋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耽美文化和同性恋文化虽然不能等同,但是二者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因为耽美文化的普及,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增高;而社会愈发容纳同性恋,耽美文化就越受欢迎,作品就越多。作为一种娱乐消遣方式,耽美文化模糊了性别界限,这一点对于性别文化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要注意的是,腐女并不等于同性恋,圈外人看待这一群体都会将其与同性恋联系,认为喜欢耽美就是同性恋,将耽美文化与同人相联系,但是其实,耽美文化和性取向无关。耽美文化不是在同性恋基础之上而是在日本漫画基础之上延伸而来的,腐女对于耽美文化的关注仍旧集中在“美”上面,无论是男男之间的唯美爱情还是男性的外表与身体。李银河认为,“她们喜欢少年,并不是因为她们有同性恋的趋向,而是她们体现出对美的需求,腐女的重点在于审美或者追求美,所以对于她们的性取向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她们真的是同性恋,那应该去看GL(girl’s love)而不是BL。”[10]同样,腐女也不是女权主义者,李银河认为,女性对耽美文化的狂热充其量不过是一次跨性别的尝试,距离真正的女权主义还有很大的差距。耽美文化背后虽然有女性意识觉醒,但是并不能改变女性现状,仍然只是女性单方面的一场狂欢。北美研究耽美文化的马修·索恩认为,耽美文化是爱好者基于对女性传统角色不满的心理而产生的对男性身体和性爱动态的好奇与窥探。除了反映出女性对现代两性地位的不满没有任何建设性作用,耽美爱好者们依旧沉醉在自己创作的虚幻的耽美世界中。同时,随着市场的介入,耽美文化不断被商业收编,前文所说的人热门影视剧中的cp,经过官方炒作吸引大量cp爱好者,《琅琊榜》也成为当年同时段收视率稳居榜首的作品。而男子偶像团体通过cp炒作吸引更多的女性粉丝,贡献演唱会门票以及商品带货榜。bilibili、微博、、晋江、LOFTER等耽美爱好者聚集区在大背景下也不过是男权社会商业化的典型模式,这使得耽美文化在女性意识尚未发端之前就已经被男权社会的商业文化进行收编,这使得性别平等意识难以付诸实践。
耽美爱好者通过创造文本、构建身份认同形成耽美圈,尽管她们带有女性主义色彩,但是是在现代男权商业社会模式下的产物,这注定了一开始即不能将其与女权相等同。同时,耽美迷群与同性恋群体也存在区别,耽美群体更加关注的是审美,在现实中的耽美爱好者仍旧是异性恋,但同性恋则在根本性取向上就不同于耽美迷群。笔者更认可与将耽美文化视为青少年女性亚文化中的一种,女性为了满足自己的幻想和表达自己的不满而通过文本写作而创造出来的属于这一群体的另一个空间,在这里肆意书写这一群体对于世界的想象,但是也只能止步于想象。
参考文献:
[1]郑静:《女性的集体臆想与狂欢:以百度腐女吧为例的耽美社群网媒使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6月13日。
[2]尤薇:《“耽”于之美:当代耽美写作中女性主义审美考察》,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5月6日。
[3]李思瑶:《耽美迷群在网络社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基于百度腐女吧的个案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6月29日。
[4]王铮:《同人的世界-对一种网络小众文化的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8月。
[5]马中红,陈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6]李茜茜:《娱乐节目“CP文化”奇观化解读与反思》,载于《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3期,第81-82页。
[7]杨揄熹,刘柏因:《全媒体时代的迷文化研究:以耽美迷群为例》,载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3月(下半月)。
[8]曾于里:《耽美文化:腐女的男性想象》,收录于:《文学报》编:《关于<知音>的是是非非》 2014年,第28-34页。
[9]马中红:《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3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10] 张亚林主编:“同性恋的形成过程”《高级精神病学》,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93-602页。
[1]周宁: 《当代日本漫画解读》,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9.1,第31页。 [2] 晋江文学城创立于2003年8月,是具备相当规模女性网络文学原创基地。站内作品题材多样,包括言情小说、纯爱小说、都市小说、玄幻小说等260余万部。(纯爱代指耽美作品) [3] 数据来源于南方财富网(http://www.southmoney.com/paihangbang/201709/1641792.html)并由笔者针对数据进行统计制图 [4] 李思瑶:《耽美迷群在网络社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基于百度腐女吧的个案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6月29日 [5] 英国约克·杨在《吸毒者》中首次提出“道德恐慌”:以青年吸毒为例,在青年人吸毒问题上,媒体不断将其道德边缘化,煽动公众的愤怒行为,不断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鼓动异常行为增加,使得社会更动乱。耽美文化即是如此。 [6] 劳拉·穆尔维:《视觉愉悦与叙事电影》 [7] 受是BL文化中两个男生的身份区分,攻属于性爱关系中的施动者,受属于性爱关系中的受动者。攻受是二次元ACG领域的耽美BL专用名词,不宜用到现实中男同性恋者的身上,他们有和攻受相似的专用名词,也就是1和0,如今对BL文化中攻受关系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攻为1,受为0。 [8] 二婚的女人谁都不想要,二婚的男人却很抢手。 [9] ABO是ALPHA、BETA、OMEGA三个单词的缩写,是欧美同人圈常见三大设定之一。具体分为最强的ALPHA,最多的但是很平庸的BETA,和负责生殖、体质很弱的OMEGA三种类,是一种同人世界观。 [10] 张洋:《耽美,与性向无关》,收录在《中国女人书》,2015,第154-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