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来演恐怖片、心理惊悚片等是否存在伦理问题,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问题?

  作为心理惊悚爱好者,我发现“孩子+恐怖要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但这类作品看过一些之后,我开始对让孩子作为演员参演恐怖片甚至直接化妆成鬼、在戏中表演杀人或虐待等剧情产生伦理疑问。比如说,饰演《咒怨》的小男孩,在演完了电影之后,第一,是否会有心理阴影?第二,学校里的其它孩子、家人等等会如何看待他?如果说《咒怨》的小演员只是在影片中简单地出现、吓人即可,那么还有很多影片中的孩子需要演很多内心戏。就比如《第六感》《潜伏》(“阴儿房”系列)里的小演员。他需要对故事本身有足够的甚至是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所有演出,这对于他来说是否会产生过大的心理冲击?还有,所谓“青春残酷物语”类的影片,比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告白》,或者孩子心理变态类的影片,比如《晚安妈咪》等等,是否也存在同样问题?如果确实存在这种伦理问题,那么现有这些作品的拍摄前、过程中和拍摄完成后,使用过哪些手段去规避这些问题,或者做补救?——因为我是做动画研究的,所以想先再做点儿补充。我认为通过动画,而不是实拍电影,来展现这些惊悚故事,可以避免这种伦理问题。但是,动画相对于实拍电影,要在惊悚感上差出一大截,很难达到观众的心理预期。各位如果对这个问题有想法也欢迎写下来。——多谢大家。

  小朋友的认知和大人的世界不一样~

  拿咒怨来举例子,公认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小男孩推上吊的人的脚这段,当时自己的心脏也一直跟着咚咚咚……

  和小朋友讲,你现在是一个遗落在地球的小精灵(解释脸上涂的白色颜料),在你面前的这面墙阻挡了回去的路,所以要用人偶的脚来撞击。

  钻被子里的情节可以这样解释。小精灵变坏了,和另一个怪物一起吓姐姐~

  总的来说就是,编一个新的故事给小朋友,不让他知道这是一个灵异题材的片子。但是原则上还是不要有血腥暴力的情节,毕竟小朋友的心境还是很纯洁的,希望不要被污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