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生日,都是一场大型的自我添堵

  我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身份证上的生日,624,还有一个就是今天,618,是我实际出生的日子。 我常常会有两个生日混着过的念头。一个原因是624是巨蟹座,618是双子座。而我一向是以双子座自居的,我们双子座的代表明星可多了,有安吉丽娜朱莉,有小S,个个都是人见人爱的机灵鬼,跟这些人站在同一阵营里来代表一种性格,倍有面儿。 但巨蟹座有啥?我对巨蟹座一点儿也不了解,巨蟹就是星座荒漠,毫无存在感,我不太能接受自己被归类到这个阵营里。 还有一个原因是,624比618晚了一周,对于一个不再年轻的90后来说,二十出头的时光是要分秒必争的,哪怕只晚一周都是一种宽容。更何况是在24岁到25岁这个节点,这个时候身份证上延迟的生日就显得格外意义重大,我还幻想着接下来的一周有人问我多大的时候,我能甩出身份证让对方好好瞧瞧:我24,你看看清楚,我24啊! 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选了624,我就不再是双子,选了618,我就再不能说自己是二十出头。这样的抉择对一个不想服老的年轻人来说,真的很残酷。 说归说,最近几年我其实是更偏爱618的,但没想到后来互联网杀出个618购物狂欢节,我就有点懵,咋了,拿我冲喜? 别人都在晒购物车的时候,我突然发一条朋友圈说今天我生日,大家快来祝福一下,这不成心给人添堵么?

  至于跟室友一样办个大趴来庆祝什么的,我更是想都不敢想。 首先是邀请名单的问题。成年人的真朋友虽然不多,但能称得上一句朋友的,确实有一堆,请了这人没请那人,对方心里就会嘀咕:咋了,我跟你的关系还不如你跟他? 感情淡了虽然是一种默契,但绝对不能明摆着说。否则就是故意给人不痛快。 既然怕得罪人,还不如摆出一副“好啦其实我谁也没邀请,我跟你们都不熟”式的让人捉摸不透的酷劲。 朋友圈有个编辑,去年生日跟今年生日都发了合照,仔细一看,嘿,除了主角,邀请的朋友跟去年是完完全全两拨人,没一个重合的。我一想,这个编辑也没换工作地啊,除了叹一句人情冷暖,也佩服他是个真正的勇士。 另外,如果满心欢喜邀请了别人却遭到拒绝,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会暗自揣测:咋了,是真有事不能来还是不想来,是不是怕送礼? 还是那句话,你不能送自己“我俩感情可能没我想的那么好”的证据,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还有个问题是,人请来了,趴上要怎么暖场?一对一地寒暄都常常让我发怵,更别说敲锣打鼓让一堆人嗨起来。 室友今年的生日局上,前一个多小时都很干,大家都在没话找话聊,他自己也急得不行,过一阵就自嘲“好尴尬哦”来给大家解围。 宾客都要照顾到,大家虽然都属于自己的朋友,但朋友的朋友并不一定是朋友,有些甚至根本没见过,除了聊一聊跟寿星的故事,揭一揭对方的糗事,也实在是没什么别的好招。 我这样一个小鸟胃的人,硬是在局上化身成了看起来最能吃的那个人,一刻不停往嘴里塞东西,就为了避免对视无言的尴尬境地,还好夜色够黑,不然我的脸色一定很精彩。 虽然后来气氛热闹了,大家也都熟起来了,但我还是后怕,这要我是主角,恐怕根本熬不过暖场阶段,看着大家面面相觑相顾无言的样子,我大概只会憋出一句:对不住你们!然后偷偷跳楼自杀。

  更让人添堵的还有送礼的环节。我早就说过,生日礼物是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恶习,应该被消灭,作为一个怕麻烦别人也怕别人来麻烦我的资深人士,我常常陷入“太贵的舍不得送,太便宜的送不出手”的纠结里,换位思考一下,都是朋友,见什么外,讲什么投其所好?万一收到个不喜欢的礼物,转头还要放到闲鱼上去想文案,算了算了,我不送你,你也别送我,各自落得轻松。 那,不办趴了,也不收礼了,发个岁月静好风格的朋友圈来博赞博祝福行不?至少还能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这一招我去年用过,败得很惨烈。朋友圈一旦发出去,最后纠结的不是有多少人点赞,而是有多少人没点赞。特别是惊觉平时自以为关系还不错的人没来问候,这种时候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生日这么大的日子,都不来做一下表面功夫么?也不管对方是不是在忙,反正是要趁机自怨自艾心碎一下的。 所以生日发朋友圈,大概率会败给自己的执念,万一没有实现预想中的热闹,效果等同于自己在胸口插上一把刀,流了血还不能喊疼,更不能删朋友圈,只剩下你和你最后的倔强在这个盛大的日子里摇摇欲坠。 所以综上,我是不爱过生日的,成年人的每一次生日,都是对自己当下人际关系的一次梳理和检阅,是混合着血与蜜的残酷战场。

  我目前二十几年的人生里,过过的生日屈指可数。小时候在幼儿园,有个逢生日就给全班送东西的习俗,别的小朋友一到过生日,父母开来一辆小车,每人送一把小雨伞,一瓶AD钙奶,大方、洋气,轮到我过生日,我妈买了两大袋鸡蛋糕,一人两个摆在桌上,最后老师邀我上台,让大家拍手给我唱生日快乐歌。 当时的心情我至今记忆犹新,一点也不快乐,我觉得我的鸡蛋糕配不上大家的歌声,我妈怎么那么抠啊。 再后来的十几年好像就没过过生日,倒是记得自己常常厚着脸皮借生日的名义问我妈要一两百的零花钱来着。 上了大学以后,离家了,觉得还是要对自己好一些,那时候跟朱小姐在上海,每年的生日都拉着她跟我一块过,有一年是我自己买了个蛋糕,跟她约在青旅的咖啡馆里,拍拍照聊聊天,还有一年是一起买了件old navy打折的卫衣,套上,大晚上在胶州路走一走,最后一次,是请她在人民广场的避风塘吃了顿不怎么样的晚餐。 至于生日礼物,也有,印象深刻的是她有一年给我买了一千多个微博粉丝,还有一年送了我一个劣质飞机杯,两者的单价都不超过30块人民币,我质问她的时候,她还非常理直气壮:怎么,你觉得你还值更多的钱?

  来了北京之后,没了朱小姐,就更冷清一点。 前年的生日,室友大晚上给我叫了一盒小龙虾,结果一打开,他吃得比我还欢快,一个接一个,恍惚间我认定他只是因为自己饿了;去年的生日,跟另一位朋友去商场看了场电影,期间我说要给他机会,让他请我杯奶茶,结果遭拒,最后我在娃娃机前抓了两个娃娃,这才有那么点意思。 虽然听起来惨,但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开心的,生日嘛,不就图一个开心? 至于今年,可能是离家太久,我妈良心发现,主动提出要给我打500块红包,后来也确实履行了,虽然心里暖洋洋,但我嘴上不饶人:怎么?你觉得你儿子我还差这五百块?最后收钱的契机是脑中突然闪过朱小姐的那句名言:收呀,苍蝇腿也是肉呀! 收下钱后,心里又有点小伤感,哪天我妈不在了,是不是也就没人记得我生日了? 幸好,我脸皮够厚,热衷于给自己加戏,早上起来,我主动发消息质问远在上海的朋友们:咋没个表示? 这才收获了两句生日快乐。 那会儿我正坐在马桶上排宿便,看着手机聊天记录笑得龇牙咧嘴。 反应过来惊觉:啊,够了,25岁第一天,有开心的时刻了。

  作者:驴甲微博:驴甲那个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