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有考虑生孩子的问题吗?女同可以通过捐精者的精子来完成人工受孕,那男同怎么解

  针对下一代的问题,同性恋是怎么想的?

  同性恋生孩子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还需要面对很多的法律问题。

  下面这个故事是一对女同性恋去美国生孩子的过程以及她们的故事,希望能够解答题主的疑问。

  -----------------分割线-------------------

  在北京一家名声不错的私家医院,芝麻饼正在进行产检,肚中的双胞胎都很健康,不到10天就要出生了。生一对双胞胎并不容易,肚子比一般孕妇大得多,走路得有人扶着,距离稍长都需要坐轮椅。这天陪她一起来医院检查的,是她的母亲、爱人豆子,还有豆子的父亲。

  这是芝麻饼和豆子一起的第五个年头,2014年两人在英国留学时于当地结婚,花了近两年时间“备孕”,期间做了三次辅助生殖手术,终得偿所愿。

  如果只看上面的文字,大概无人会否认这个家庭是幸福的,但豆子坦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自己的母亲也无法理解这种生活的幸福。

  因为豆子和芝麻饼是一对女同性恋伴侣。花40台iphone6s的钱生娃

  第一次见到豆子是在一个讨论同性恋公益组织发展的会议上,她说起伴侣通过辅助生殖手术怀了双胞胎,两人正在运营一个叫“彩虹宝宝”的微信公众号,希望推动少数群体的孩子得以生活在无歧视、无伤害的包容性社会里。

  豆子是一家NGO的负责人,不过工作的领域在农村发展而非性少数群体,颇有工作狂的作风,说话三句不离工作,也是在工作时认识了另一家NGO的芝麻饼。

  “彩虹宝宝”偶尔登出同志伴侣的来稿,多是“生娃指南”,作者分享自己“打怪”式的生育过程,如何克服文化、法律的种种壁垒,在其中一篇文章中,主页君豆子和芝麻饼在结尾写了一段读后感,开头便是“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其实,她们自己的经历也同样不容易。

  “我们在婚姻关系上更主流、保守一点”,“理性上来看,考虑到如果我们孩子要在国外,会牵涉到一些法律关系,包括结了婚的伴侣做IVF手术(试管授精技术)的手续也会更简单”。2011年左右,豆子和芝麻饼就有讨论生孩子的计划,不过大家工作忙,也感觉年纪未到,一直没有实际行动。到了2013年,正好两人都想出国深造,便计划到英国后“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孩子。

  2014年初,英国正式同性婚姻合法化,同年七月,当地婚姻登记的工作人员开心地告诉豆子和芝麻饼:她们成了镇上第一对登记结婚的中国同性伴侣。当时两人课业压力大,还要远程处理国内的工作,直到结婚时都未有搜索过生育的相关信息,生孩子的计划迟迟未有推进。

  在一次课上,芝麻饼的老师说起自己的女同志朋友在当地医院生了孩子,当时距离回国只剩下不到半年时间,两人都很着急,联系上这对女同志后,她们很快就在同一家医院开始手术。最开始时,她们以为生育手术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且医生也表示两人正是生育的好年纪,“电视剧上一夜情都能怀孕,感觉没那么难”。

  目前的技术,辅助生殖主要分人工授精技术(IUI)和试管授精技术(IVF),后者会先在试管中培育受精卵,再移入母体,所以成功率更大,而费用更高。除了更高的成功率,促使豆子和芝麻饼选择IVF手术的一大原因是可以:A卵B怀,即取出豆子的卵子来培育受精卵,再她的受精卵移入到芝麻饼子宫中。

  当医生将培育了三天的受精卵移入芝麻饼体内后,她们能做的事只有等待,后来芝麻饼在文章中写道:“从移植到孕检需要至少14天,我敢说这是我人生最煎熬的时段。”还未等到第14天,她们实在坐不住买了验孕测纸,可是试纸的颜色从最初蓝色的“喜讯”日渐变淡,到第14天在医院验血,结果是生化妊娠。她们的第一次手术就这样失败了。

  回国日期更近了,豆子很快通过网络发现英国有医院IVF排名,原来之前做手术的医院只排到16名,她以为找一家排名靠前的医院就行了。三个月的最低限度休养期一过,她们就到了IVF排名第二的医院开始新一轮“造人”,却依旧失败。

  “刚开始对整个过程都一无所知,一直到失败了”,两次手术失败后,豆子和芝麻饼才有时间慢下来,搞明白IVF手术是怎么回事,对比出手术在不同国家的成功率。

  现在,两人可谓成了这方面的专家,所运营的公众号提供了详尽的IUI和IVF指南,豆子说起英美IVF差别更是头头是道:英国看重人本身的天然选择,美国则更注重技术的干预,用药大胆,成功率也更高。2015年,这对同性伴侣飞往美国进行IVF手术,成功怀上双胞胎。

  这三次手术的成本并不低,仅是最后一次到美国做手术就花了近20万元,相当于40台iphone6s。不过,豆子觉得这都是值得的。母亲可以通感我们的痛

  “我们都是不愿活在谎言里的人。”豆子和芝麻饼在生活中都不会刻意隐藏性取向,同事和朋友都知道她们的关系,当国内医院的医生问到时,也会照直说,甚至会在办理业务时强调她们“不被法律认可”的婚姻关系,据理力争。面对自己的父母,她们更加不想瞒骗。

  芝麻饼和母亲的关系更像姐妹,出柜也很顺利,婚后母亲直接表达了对她们俩的祝福。而豆子的出柜,则花了三年左右,“她现在是理解,然后支持我们作出个人的选择,但不能说赞同”,对豆子来说,父母能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已经是一种支持了。她觉得,尽管出柜的过程有冲突,但总算能够就此对话,不似过去父母只能瞎猜,也有机会去修补这段被隐瞒、欺骗影响的关系。

  直到豆子与芝麻饼结婚时,豆子父母都只能做到“不反对”。幸运的是,当她们着手生孩子时,豆子父母的态度有了转变。

  “他们以前感受不到我们的快乐,我们很相爱,活得很快乐,但他们会觉得你们这少数群体有啥快乐的,但开始操作IVF之后,父母开始能感受到我们的痛苦,当手术失败、流产,这种痛苦是可以体会到的。”豆子的母亲也曾经流产,她完全可以体会到失去孩子的痛苦,会安慰女儿,跟她们说,不用着急慢慢来。

  “当我们幸福的快乐的时候,他们没法感同身受,但我们面对一些共同的困难时,他们反而很有局内人的感受,也在痛苦中让这种关系更加稳固。”豆子感概道。

  这位被豆子称作“共产主义战士”保守派妈妈,现在已经完全把芝麻饼当作亲女儿看待,并关心社会不公的环境,担心女儿们和宝宝将来会被歧视。

  常言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这话放在同性恋伴侣的婚姻中,其实也适用,尤其当两个年青人要生育时,没有父母帮忙的话实在忙不过来。现在豆子和芝麻饼的父母都到了家里帮忙,表面上跟多数异性恋家庭无异,但她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则更为复杂。

  豆子谈到,同性伴侣生育对两人关系是很大的挑战,例如跟孩子没有血缘的一方容易自觉被冷落;还未出柜的伴侣面对怀孕一方的父母时,更显得尴尬;如果跟朋友“借精”,将来可能面对复杂的伦理关系等等。

  经过深思熟虑,豆子和芝麻饼选择购买精子库精子,同时豆子父母更看重血缘,担心他们觉得芝麻饼生的孩子跟自己“没关系”,便决定第一胎让芝麻饼怀豆子的卵子,这样孩子的血缘是承自豆子的,让这个大家庭先融洽起来,也计划了第二胎由芝麻饼人工授精,那么第三个孩子便是在血脉上与芝麻饼相承。“这群体遇到的法律问题特别多”

  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同性恋是与生育绝缘的,“不能繁衍后代”、“会导致人类灭亡”等论调甚至成为攻击同性恋者的理由。事实上,中国已经有一些同性恋者借助生育技术有了下一代。更有意思的是,异性恋中的“不孕者”正在增加,这些异性恋夫妇也必须依靠辅助生育技术才能怀孕,可是同样的手术,同性恋借此生育却被看作“反自然”。

  根据卫生部门的辅助生殖相关规定,实施手术需要提供结婚证和生育证明文件,国外同性婚姻的证明并不认可,2003年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明确禁止为单身女性提供辅助生殖技术,从这些文件的用语看出,法规层面辅助生殖技术的适用对象仅限于不育夫妇。此外,男同性恋者生育需要代孕,而代孕也是被禁止的。

  即便女同性伴侣的一方以“形婚”方式“满足法规要求”,也不能做A卵B怀的IVF手术。这是因为技术局限吗?豆子觉得不可能,IVF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她的朋友曾遇到医生表示,可以私下替其做A卵B怀的IVF手术。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上海专家赵伟鹏曾表示,国内辅助生殖技术跟国际持平,基本上国际有的东西,中国都有。

  中国没有的是LGBT群体友好的生育政策。无法在国内做手术,徒增同性恋伴侣的生育成本,豆子和芝麻饼计算过,到美国做IVF手术再节俭都要18万左右。

  此外,孩子出生之后也会面临各种政策、法律问题,例如上户口、入学等,而且两个母亲或两个父亲之中,必定有一个跟孩子在法律上毫无关系。豆子的朋友在美国结婚生子后,孩子回国的旅行证一直办不下来,因为中国不认可孩子出生纸上有两个女性的名字,但两人确实是美国合法配偶,所以出生纸无法修改。

  收养中心明确表示不允许同性恋者收养,同性恋家庭不受法律保护,并指称同性恋有违社会公德,是精神疾病

  “这个群体遇到的法律问题特别多”,豆子和芝麻饼开办“彩虹宝宝”公众号的目的更在于公益推动,豆子分析对同志群体生育权利来说,撬动政策改变才是真正有帮助的,她们也希望在这方面出力,但当前精力已经顾不上,只能先做一些案例收集和分享。

  也许是看到这些三十出头的年青同志有更强的生育需求,相关的“粉红经济”开始起来,一些公益组织也在为同志群体提供生育相关的服务,与这一话题的火热相反,豆子觉得当前并非做同志生育权利公益的好时机,“我觉得商业中介能做的事,NGO真的不应该介入”,豆子认为有资本出国生孩子的同志并非弱势群体,给其提供服务没有多少意义,令她感到遗憾的时,提供服务似乎成了同志生育相关公益,甚至整个公益圈的主流。

  本文内容已得NGOCN授权转载。

  作者:小田@YY同学 ,原文《花了20万去美国生娃,回国后要面对多少坑?》为NGOCN原创,首发于NGOCN微信公众号(ID:ngocn05)。如需转载,请发送邮件到editor@ngocn.net获取授权。

  世界在沉默,我们有话说。点击关注-恩记猫奴-知乎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