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齁hōu 齁hōu抱

  方言,承载了很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是先人留存给我们的宝贝文化遗产。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可惜现在的人谈起非物质文化来多半想到的是某种技艺和物质。殊不知语言才是真正的非物质的属性,只是不能给人带来什么产业和收益,所以搞非物质文化的,方言搞的少,很少有人热心来搞这方言的保护。但还是有很多地方的有识之士开始做了。

  荆楚是楚国之都城,这地方的方言承载了很厚重的楚文化。只可惜认识的人不多,谈起来的人也少。说的人也很少了,再隔几十年就濒临灭绝了。

  荆楚方言中的文化深厚,很多方言词比现在正统的词还要精准和精妙。举几列。

  方言:“一”,“有一”就是有用的意思,“无一”就是没有用的意思。古人在选材料和人才时是列了几条的,对上其中的一条就为有用,所以有“一”,就是有用的意思。你说这样的方言词不精妙?

  方言:“蹬革”,相当于普通话马上的意思,表示很快的意思。但“蹬革”相比“马上”要精准,古时战马好马才是配了革的(马鞍),马上只表示你已骑在了马上,但马很可能就是一匹很普通的马,但“蹬革”就不同了,我是蹬上日行千里的战马或者好马而来的,已经蹬革了,你说能来的不快吗。相比较,你能说“蹬革”不比马上要精准吗?

  方言:祏shí,是“藏”意思。"孔颖达疏:"每庙木主皆以石函盛之。当祭,则出之。事毕,则纳于函,藏于庙之北壁之内,所以辟火灾也。"这是荆楚方言中保存完好的古文化例证,古人把庙中的神主木雕像放在石匣子中,再把石匣子藏在石墙中,这个石匣子称之为祏。祏就有了藏的意思。但应该没有几个知道这个字更不会考证这样的来历。

  方言:旐(zhào):搞错了的意思。画有龟蛇的旗,人口少的郊县所建。旟(yǔ):画有鹰隼的旗,人口众多的州所建。 楚人祖先来到南蛮楚地,当地人是很落后的,完全没有教化。楚国推行教育,使蛮人归于王化。但当地土著原民常常把这两种旗帜认错,搞反,人少的用 旐(zhào)旗,人多的旟(yǔ)旗,可能大家当时候没有记住多少人叫人多,多少人叫人少,所以大家都插上旐旗,这就是把搞错说成搞旐(zhào)的来历。旗帜最早的来历(zhào)就是远古上人开始放牧时用鸟的皮毛置于杆头之上。《尔雅》曰:“错革鸟曰旟。”郭璞云:“此谓合剥鸟皮毛置之竿头。

  你能说这样的方言土吗?没有文化没有历史吗?我们能使这么有文化,这么有历史的方言词在我们这一代消失吗?方言文化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加与保护和传承,是应该的,也是有意义的。鉴于此,我写了这本《趣说荆楚方言》

  荆楚地区是荆州、江陵、松滋、公安、石首、监利、洪湖、仙桃、潜江、天门、钟祥、京山、沙洋共13县(市),也包括荆州北门外的荆门十里铺一带。荆楚地区是楚文化的核心区域,荆楚方言,作为一种快遗失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区域文化特色,厚重的历史韵味。随着中华语言文化的大溶合,方言正在缓慢的消失着...... 我们这代人不能有负先人的智慧,应该肩负起保护和传承荆楚方言历史文化的责任。《趣说荆楚方言》是一种将现在留存于荆楚五十上下年龄人群中的口语中的方言,进行趣味推理,解释对应语意的书。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没有年轻人再知道的这种方言的语音语意

  目录

  前  言 1

  觊楚 6

  不腕 6

  一 7

  旐zhào 7

  九命祏shí化 8

  墙土 9

  祏 10

  祧供 10

  零点 11

  六皇 皇退 二皇 11

  画神子 12

  炮元钱 炮个 13

  机(jī)日 磨日 候日 外候 13

  克抱 14

  好江湖 14

  相应 15

  老倌字老把bā字 16

  河宝 16

  包子 17

  积做包 18

  低卡 18

  卡qiā 19

  卡qiā眯故 19

  枪 20

  格 20

  耸sǒng 21

  耸过 21

  浪lǎng么 22

  么字 23

  挒个 落个 扔个 23

  磨 24

  苕 24

  猪 猪胞pào,苕猪 25

  自地磨地 25

  脓疱 疱疱 26

  磨气 27

  夜过 27

  嗯啊 28

  嗯拉 28

  礼行 29

  郞会 29

  赖太 30

  撩撇 31

  岔斗 31

  火向 32

  被火 33

  日白 33

  日子嘎 34

  女伢子嘎 34

  姑娘嘎 35

  嘎斗 35

  不上贤 36

  绝人 36

  巴 37

  引阿儿 37

  爹爹 38

  爸爸 39

  老把 39

  嘎公爹 嘎嘎 40

  杨树 柳树 40

  克 41

  郭人 42

  染 rǎn 42

  眼浅 43

  混徜 43

  厚脸 44

  噫晒 44

  哈哈 45

  眨哈 45

  哈哈 站哈 眨哈 46

  站哈 眨哈 47

  阿字们 47

  爱小 48

  闪 48

  吊 49

  欠 49

  ta 50

  干 50

  克豁 51

  捞 51

  损 52

  扒灰 52

  皮烦 53

  领个 53

  道床 54

  不胎孩 54

  该 55

  铆 铆起 铆该起 铆得 56

  婆花子 56

  剪粑郞 57

  见怕 57

  蛮邪咧 58

  车巴子 58

  夹卵了 59

  没来信 60

  见姅bàn 60

  蛮消停 61

  拐哒 61

  哈 62

  夫人 63

  嚼白  瞎嚼 63

  日大侠(日大瞎) 64

  戳驳 64

  黑焌打 夋qūn 65

  蒿老 65

  裾衣 66

  摸 66

  胎绽 67

  几拙 几拙疱 67

  德弃 68

  清白 清汤 69

  得函 69

  稀糊 70

  砍脑壳地 70

  打庹tuǒ 71

  打泡鬏 71

  髫尜郎 72

  一合 73

  淤湖 74

  慢点 75

  垾 76

  下不得地 76

  套 77

  啰唸 77

  桥晃 78

  嫜疖 78

  蛮翻坯 79

  克劐huō 80

  斗喝字 80

  茅伺 81

  染 81

  县饭 82

  尸气 83

  斗把 83

  夹生 84

  遭孽 84

  孽果 85

  懂眼 85

  在拐 86

  方打稼禾 86

  记色 87

  庹把长 庹过来 88

  解交 88

  丱guàn阿儿 89

  送食 89

  嘎事 90

  缗mín杆钱 91

  火屎 91

  会得 děi死 92

  歉死你 92

  想得齁hōu  齁hōu抱 93

  不服周 93

  好躁人 好疾人 94

  幺爷 姑娘 丫头 95

  母妈 95

  假妈 97

  阳弃 97

  火供 祖宗菩萨供的高 98

  贾伙 99

  日野谈 99

  姊妹 100

  转zhuǎi 101

  跩zhuāi 101

  搭篙子 102

  板 103

  三没之二 103

  解溲 104

  吵夕骂 104

  答白 105

  麽mǒ 106

  缣jiān 107

  奈不活 无奈何 油炸 107

  参商 108

  谝piǎn佻tiáo 109

  放骗 110

  坵qiū 110

  讲盘子 111

  点水 112

  来米了 113

  猫(貓)māo 梆báng 113

  好鳞醒 114

  清楚 115

  板眼 115

  赶人不过百步 117

  普通话音 觊楚。

  普通话意思 觊,本意是希望得到,这里是思念、相念的意思。楚国亡国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楚人非常希望回到过去,思念那个繁华的盛世楚国,他们太想念他们那个楚国了。

  趣味联想推理 这是一个纯字面意思的方言词,是楚文化方言词明证。现在很多流传来了的方言词都有楚国的影子和韵味。在那个时代,楚国文化和物质是最鼎盛的,亡国的伤痛在楚人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复,他们对故国的思念是那样刻骨铭心。觊楚是楚人那最真实的景况,很多家庭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格外是王公贵族,书香墨客,文人雅士,抑或是普通百姓,对楚国的那种思念是很深沉很深沉的。觊楚是文人说出,百姓跟说,渐成俚语,再沉淀成为永久的方言,她记载一段沉痛的历史。作为楚人的后人,觊楚一词说出,如想起词的来历,我们都会神情肃穆起来。

  延伸扩展 好觊楚,蛮觊楚。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

  流传区域 楚国大部地区。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好经典的历史文化词,如果你是用墨写出,那一定是浸润着楚国先人的泪水。这难道算不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我好觊楚你啊。

  方言串烧 你把我孙儿带回来吧,我好觊楚他的,没有他在我身边闹我还不腕咧。

  普通话音 不腕。

  普通话意思 就像人失去手腕那样不习惯。

  趣味联想推理 这个是纯字面意,也是楚国时代的词,说明我们荆楚的楚音传承的很好,完全是古代的音和意。腕wàn手掌和前臂相连的部分。那时楚国靠开疆拓土,武力征战带来繁荣的。那时战事多的时期,有很多伤残手脚的,失去手腕的人。在生活中很不习惯,好想以前有手的日子,所以以后指对人事的一点改变后,人心中感觉很不习惯,甚至还想念改变以前的状况,这种状况就为不腕。

  延伸扩展 蛮不腕,好不腕。

  形成区域 古楚国。

  流传区域 楚国大部地区。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好经典的历史文化词,如果你是用墨写出,那一定是浸润着楚国先人的泪水。这难道算不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你们走了我好不腕呐。

  方言串烧 现在大家都去打工了,家里就我们几个老倌老把子,阿们回来过一个年就走了,阿们一走心里就好不腕呐,现在天天都觊楚阿们拉。

  普通话音 有一yī。

  普通话意思 有用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方言字,也应该是一个古老的方言,估计是在楚国鼎盛时代就产生了。1、有可能是木匠选木材时产生的,把做各种农具和家俱房屋等需要的木材列了几条,派人到各地收购木料,满足其中一条的就是有用的,一般人不会问这个木料有没有用,可能是这样问,有没有一,意思是有没有一项对应的上,一条对应上了,这人就会说有一,这样这个木材就留下来。2、也可能是官府选人或者征兵时也列了几条,什么样的人才录用,下来选人的人就按上面一条条对照,对上一条的人就被留下来,要有一,有一说的多了,就形成了一个特色的方言。

  延伸扩展 有一,有没有一。

  形成区域 荆楚古老城区域。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监利,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古音的活化石,失传是中华口语文化的一大损失。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这个人一点一都没有。列个东西有没有一。列个还有一。

  方言串烧 那家老三阿儿点一都没得,把个鸡子都嘿不跑,你看养领个阿儿有么用,当时叫他不生他偏要生,咋哈搞个负担到手地了哒,第二个还有一,还能帮忙拿个东西什么地,老大也没有一,这屋地最遭孽,他们吃低保没有人有意见。

  普通话音 旐zhào

  普通话意思 “错”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很久远很经典的方言词,此意从《小雅·无羊》而来。原文: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23。译文:牧人悠悠做个梦,梦里蝗虫化作鱼,旗画龟蛇变为鹰。请来太卜占此梦:蝗虫化鱼是吉兆,预示来年丰收庆;龟蛇变鹰是佳征,预示家庭添人丁。                                                                                                                 古代最早旗帜两种:旐(zhào):画有龟蛇的旗,人口少的郊县所建。旟(yǔ):画有鹰隼的旗,人口众多的州所建。 楚人祖先来到南蛮楚地,当地人是很落后的,完全没有教化。楚国推行教育,使蛮人归于王化。但当地土著原民常常把这两种旗帜认错,搞反,人少的用 旐(zhào)旗,人多的旟(yǔ)旗,可能大家当时候没有记住多少人叫人多,多少人叫人少,所以大家都插上旐旗,这就是把搞错说成搞旐(zhào)的来历。        旗帜最早的来历(zhào)就是远古之人开始放牧时用鸟的皮毛置于杆头之上。《尔雅》曰:“错革鸟曰旟。”郭璞云:“此谓合剥鸟皮毛置之竿头。

  搞旐,弄旐,旐了,没旐。

  形成区域 古楚国。

  流传区域 楚国大部地区。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好经典的历史文化词,古文化保存很完好的的方言词,现在荆楚人只会说而不知其来历,更不知其字应该怎么写,且非遗憾。这难道算不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你说我搞旐了,但我认为我没有搞旐。

  方言串烧 现在的人没有几个知道方言中的文化和来历,很多能说不会写,要是写出来没有几个不搞旐的。有的人搞旐了也不承认,还理直气壮说别人解释不对,是别人搞旐了。

  普通话音 九命祏化

  普通话意思 指一个人很厉害,一般人惹不起他,说不赢他。后来多贬用,多指这人很多心眼,且多指心术不正。这个词应该要失传了。

  趣味联想推理 这是一个要抢救的方言词了,现在没有几个人知道,五十岁上下的人都几乎不知道了。这是我很小就听母亲一辈人说过,现在想起来,问了几个人,没有人知其意。我考证了很久,才确定下来应该是这几个字。这是很久远的方言词,它承载了很厚重的远古历史文化,可惜就要在我们这一段失传了,但没有人会意识到是一个损失,很遗憾,我们楚文化中心的荆州人却没有几人意识到,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荆楚方言可以说比中国的任何方言所承载的古文化要多,要厚重,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学者和专家只重在语法语意的研究上,对其中方言中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很不够。本人写的《趣说荆楚方言》全是有文化、有历史、有内涵的方言,浅显和近代方言我都没有收集,主要是抢救一些快消失的承载很多历史文化的方言词。

      周代官爵的九个等级。据《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九命包括:伯为上公九命,王的三公八命,侯伯七命,王的卿六命,子男五命,王的大夫及公的孤四命,公、侯、伯的卿三命,公、侯、伯的大夫及子男的卿再命(即二命),公、侯、伯的士及子男的大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九命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各按其等级加以区别。南北朝时期西魏恢复西周六官制度和九命的等级,后废。周人立庙,是根据贵族们身份地位的高低,确定为祖先立庙的数目。亲缘近的祖先立庙,远祖为祧,再远的祖先只有在祈祷时,设坛祭祀。在坛上也享受不到祭祀的祖先,不再是神,而称为鬼。周代贵族就是通过这些庙、祧、坛、 等场所来祭祀祖先的。文献记载,周代宗庙已经产生。 上了周九命官爵的人才有资格进宗庙。

      祏,宗庙中藏木主的石盒。 "《昭公十八年》:"﹝子产﹞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庙,告于先君。"杜预注:"祏,庙主石函。周庙,厉王庙也。有火灾,故合群主于祖庙,易救护。"孔颖达疏:"每庙木主皆以石函盛之。当祭,则出之。事毕,则纳于函,藏于庙之北壁之内,所以辟火灾也。"“祏”代指宗庙中的神主。荆楚方言藏东西意思的方言:祏斗哒,就是由此而来。化,在我们荆楚也是一个方言,意思是什么东西消失了,改变了形态叫“化破了”。祏化:就是就是祏在庙中的“木主(刻或者用笔画的祖先像)因年代久远腐化了。

      九命祏化就是指很久远的厉害先人,我们现在一般人是惹不起,有什么事也说不赢他的,他是很厉害的人的意思,后来传的久远了,就失去了那份尊敬和敬畏而流于贬用了。 母亲说出来的意思是:这人很厉害,心眼多,你是惹不起他的,少和他搞在一起。

      延伸扩展 蛮九命祏化,化了。

  形成区域 楚国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已经要失传了,很少人知道了。

  理解难度 很难。

  文化分值 12分,化石级的方言,已经濒临消失了,几乎没有人会说了,更不用说知道其中的意思了,我估计我们先人的很多有文化的方言已经消失了。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他九命祏化的,你和他在一起只有你上当。

  方言串烧 阿儿啊,我叫你不和他玩了,他九命祏化的,到时他把你卖破了你都找不倒。                                                                                                                                                                                                                                                            

  普通话音 墙土。

  普通话意思 偷东西的人。

  趣味联想推理 这也是化石级的方言词,应该在“桥晃”的前后时期,墻 <名>(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这时人开始垒土成墙做房子。啬 <动>(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粮食收入谷仓形。小篆从来回,“来”是小麦,“回”是仓库。(嗇)此字本训当为收谷,即穑之古文也。转注为爱濇之义,或借为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濇sè 1.不流利;不通畅。  2.害羞。从三个啬,穑,濇sè 来分析,远古人粮食稀缺,人们对粮食都很小气,该用的财物不用,吝啬,这词开始就是指粮食舍不得,小气。但带水的濇sè字,表达的是第二个意思,害羞,为什么害羞呢,家里断粮了,孩子都快饿死了,只有找有粮食的人家去借,但粮食太金贵,谁也不是很富余,都不愿意借,流着泪,哭着,羞着脸皮去找人借,但没有人借。但民以食为天,饥寒起盗心。这家男人只好夜里去粮食最多的一家的偷,方法是提着水,把土墙淋上水,挖了个洞,取了一点粮食救命。第二天,一家人去求被偷的人家,那家人饶了他们,但罚这家人为奴,奴隶社会便慢慢地开始形成。这是最早期的偷盗,远古荆楚人就把这样事叫墙土,把这样的人叫墙土,现在荆楚人东西丢了,都说是出了墙土。

  延伸扩展 出墙土。有墙土。

  形成区域 远古荆楚部落。

  流传区域 荆楚部分地区。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化石级的方言,悟到后无语。墙土,强盗,小偷,三者的区别,荆楚古人分的太精准清楚,墙土指有羞愧意和胆小地小心谨慎地偷东西,多指偷家里和屋里东西。而强盗,就是胆大妄为,甚至明火执仗地偷东西,接近于土匪了。而小偷,是心坏但胆小且小心谨慎地偷东西,多指偷人带在身上的东西。我们不能不能感叹我们楚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瑰丽的荆楚方言文化不愧为中华文明中的一朵奇葩。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我们这里有墙土。有墙土偷东西。

  方言串烧 现在吃的穿的大家都有了,墙土几乎没有了。强盗更没有了,只是小偷偶尔还遇上几个。

  普通话音 shí

  普通话意思 “藏”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祏,宗庙中“藏”木主的石盒。《左传.哀公十六年》:"﹝孔悝﹞使贰车反祏于西圃。"杜预注:"使副车还取庙主。西圃,孔氏庙所在。祏,“藏”主石函。"又《昭公十八年》:"﹝子产﹞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庙,告于先君。"杜预注:"祏,庙主石函。周庙,厉王庙也。有火灾,故合群主于祖庙,易救护。"孔颖达疏:"每庙木主皆以石函盛之。当祭,则出之。事毕,则纳于函,“藏”于庙之北壁之内,所以辟火灾也。"这是荆楚方言中保存完好的古文化例证,古人把庙中的神主木雕像放在石匣子中,再把石匣子藏在石墙中,袥就有了“藏”的意思。祏,估计只有现在荆楚人才说到这个字,用这个字来表示“藏”的意思,估计也没有几个会写这个字,更不知道有这个字的来历了。

  延伸扩展 袥斗。

  形成区域 荆楚古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荆楚大部地区。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古文化的活化石,但谁还知道这么久远的事呢,很多人只说说,不会写,更不知其字也,可叹啊,楚文化中的方言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这代中消失着。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他把东西祏斗了。

  方言串烧 列个鬼阿儿啊,不知把东西祏到那里了,这么多人找了半天都找不到。

  普通话音 祧供

  普通话意思 指人说话和行动是经过思想后故意做出的

  趣味联想推理 祧,(形声。从示,兆声。从“示”与祭祀有关。本义:祀远祖、始祖之庙)。祧,祭也。――《说文新附》,祧,祭先祖也。――《广雅》迁庙,帝王对世数远隔之祖,依制将其神主迁入远祖之庙,故迁移神主也称祧。祧迁,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之庙。祧供一词,又是荆楚古人的发明,其实很直白,就一个人功成名就,进入富贵之后人给先人做了一个远祖庙,把分散的几代祖一起迁入祧庙供奉起来,这叫祧供,祧供是主观故意而为,且是思想计划好后再做的事情。所以以后就把思想好后故意搞的事叫祧供。

  延伸扩展 祧供说的,祧供搞的,祧供做的。

  形成区域 荆楚古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荆楚大部地区。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很有历史文化的一个方言词,而且这个方言词口语化,生活化,使用频率很高,所以流传自今而不变其音其意,楚文化真是太深厚了。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他祧供搞的。他祧供说的。他祧供做的。

  方言串烧 列阿儿好克抱,他祧供把这个绳子解松,到时别人不晓得直接爬上去,还要搭死克地。

  普通话音 零点。

  普通话意思 很少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祖冲之的原籍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在西晋末年,祖家由于故乡遭到战争的破坏,迁到江南居住。公元461年,他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的从事。464年,宋朝政府调他到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东北)作县令。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数学研究,特别是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读小数点后边的数,我们都要读零点几。零点就是少于1的数字,就是很少的了,荆楚古人很有文化,很聪明,没有什么词比用零点来表示少的意思了。

    揣测是不是祖冲之在南迁时路过荆州,荆州是古时名城,祖冲之一定会住上一段时间,期间和当地著名文人有过交流,不然无法解释零点这个说法。从这个方言词更可以佐证荆楚的古文化的深厚,因为在祖冲之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都没有产生这样有文化有意义的方言。而楚人听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达到小数点后七点,谈论零点零零零零零零壹时惊奇,那表示的是多么少啊!用零点来表示很少的意思,那且不是很贻切。楚国文人感到神奇之时,佩服之情溢于言表:“零点”这词就脱口而出了,以后很多人跟说,就用零点表示很少的意思。一个神奇方言词就产生了。

  延伸扩展 零低低,零低卡。

  形成区域 荆楚古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荆楚大部地区。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很有历史文化的特色方言词,用这个词来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也不为过。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零点事,几个人搞了半天还没有搞完。零点东西。零点时间。

  方言串烧 磨日就三八了,零点时间搞么字都搞不好了,大家机日就提前下班算了。大家把桌上的东西一人分一点,东西虽说只零点点,但还是老板娘的零点心意拉。

  普通话音 六皇 皇退 二皇.

  普通话意思 指不讲礼貌,大名小氏地直呼长辈,前辈,尊者的名号的人为六皇,也可称其为皇退。后指更广泛,指凡不尊重前辈,直呼老人名字,打骂父母,前辈的人为六皇,皇退。

  趣味联想推理 氏,姓氏。――《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氏:⒈〈古〉同姓贵族若干分支各有的称号叫"氏"。如屈原是楚王的后代,姓芈,"屈"是芈一个分支的"氏"。周代以后,姓氏才不分。⒉旧时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在娘家父姓后加氏:张妻王~。或在夫姓与父姓后加氏:张王~。古代对同姓的人一般是五代以内为亲,五代以外为疏。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同高祖父的为齐五服,这样的是为亲,相互之间有亲情,讲辈份,之间的称呼是不能乱喊的。但出了五服就不亲了,之间是可以乱喊的。民间如此,皇家也是如此的,皇家后孙出五服后便可以乱喊,估计六皇便出于此。六皇本意是指可以乱喊,不再约束,如果一个出了五服的皇家小孩子,把一个在五服内的几辈皇族前辈,而直呼其名讳,但知其根底的人听起来总感觉不舒服,心中总有那么一丝不悦。于是就说他是六皇,怎么喊是他的自由了,但听者心里还是会记恨这样的人不讲礼貌。所以六皇这个方言词就有嗔怪的这个意思,这个词的文化历史太深厚了。皇退也是这个意思,就是皇族身份退去之后,再不受皇辈份约束,可以直呼某皇族前辈的名字了,但和六皇一个理,让知情的人听到,总感觉心中有一些不悦。二皇是相对六皇而言,是指皇族中分两类,一类是在五服之内,受皇族宗人府管理约束,二类是出了五服不再受皇族宗人府约束的人,和六皇是一个意思。

   延伸扩展 皇退。

      形成区域 荆楚古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荆楚大部地区。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很有历史文化的方言词,此词已经很多地方开始失传了。如果失传,我们荆楚后人就太对不住我们聪明智慧的先人了。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他是一个六皇阿儿。我们村列样的皇腿还有几个咧。

  方言串烧 他一皇腿阿儿,连他姆妈老子都打地。他哥哥也是一个六皇,连他姆妈也打,有一回还报了警,把他关在派出所还关了几天,但狗改不了吃屎,过几天有一个样。

  普通话音 画神子

  普通话意思 短命的而死的小孩子叫画神子。

  趣味联想推理 荆楚自古比较讲究的家庭的堂屋一般有一个神龛子,是供神像或祖宗牌位的小阁子,这个也不是只荆楚独有,很多地方有,但画神子一说却是荆楚独有的方言。荆楚古文化深厚,对很多事物都有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一种意思。神龛子上供的祖先的遗像叫神子,这个说法词典可查,说明自古有这个说法。但小孩子早死是不能上家里的神龛上供奉的,一般生前也不会画神子(遗像),但慈母思儿痛苦,有的母亲会请人还是为早死的小儿画神子(遗像),但慈母见后会更痛苦,几乎天天是声嘶哀泣,以泪洗面,害苦家人,整天一家人生活在悲痛里。邻里相劝:此儿就是一个画神子,是来讨债的,做父母是前世街(欠)他的。他早死早投胎,再生到一个富贵人家就享福了。人们边劝边有人帮忙把小孩的遗像(画神子)帮忙去烧掉。古时小儿夭折的太多了,慢慢把夭折的小孩叫画神子。后来宋时形成风俗﹐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祝福长命百岁,因为古代人寿命都不会超七十,说八十就是长寿,说百年不吉利,因为“百年”代指老死。后来诗家多以“八十”入诗,叫八十孩儿。

  延伸扩展 画神子鬼。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这个方言用法很微妙,有褒用和贬用两种,骂人是用画神子,但欢喜时和比较亲近的人开玩笑也可用画神子。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列个画神子啊,好克抱,他郭把我的一哈抱走了,我郭人都只零点点了(此句不为骂人,是亲近人之间的玩笑骂法)。不知是那个短命的画神子搞的(此句是骂人话,一般是骂小孩的多)

  方言串烧 亲近玩笑版:你真枪个画神子,怎么不给我多留一点列,零点还搞个鬼,么字都搞不好了,你列画神子啊,一点都不讲规矩。

    骂人版:小画神子们,你们好吃了克死克地,母妈老子一天到黑人都会搞死,就跟你们几个短命鬼搞的啊。

  普通话音 炮元钱 炮块钱

  普通话意思 十元钱

  趣味联想推理 这方言可能是有了炮,后来阿拉伯数字传入荆楚形成的。

    阿拉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后传入阿拉伯人那里,由阿拉伯人再传播到世界。很多当地人就称这个方便先进数字为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大约大六世纪,相当中国南北朝时期。但没有大批量使用这种先进阿拉伯数字。中国大量使用是在一百多年前清晚期。

    但从“炮”在荆楚方言中有阿拉伯数字“10”的意思。就再次证明荆楚人有楚国人优良的文化基因。我们无法考证此方言的形成年代,但你看了古代炮的图片和阿拉伯数字“10”,就应该大致认可我的推理。

    当时应该荆州城有了炮台,也有炮车。炮车的形状一个炮同加一个0,很像阿拉伯数字10。那时识字的人很少,军队里的人也没有什么文化,可能先从军人和匠人中说起,以后逐渐传播,渐渐演变成特色鲜明的方言。

  延伸扩展 炮个人,炮张牌,炮把个人,炮把块钱,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文化分值 10分,估计是后楚国的荆楚依据炮车和阿拉伯数“10”的象形所说,这只是揣测。

  方言例句 老板,这东西炮块钱卖不卖?

  方言串烧 进价都一炮块多,你说我卖不卖的起拉?总共就炮把多块钱的生意,紧赚赚你好多钱咧,你诚心买就炮块多一点点,不然就卖不起了。

  普通话音 机儿 磨儿 候儿

  普通话意思 今天,明天,候天。大候天

  趣味联想推理 估计是古时候受灾了,要同时做房子的人很多,木匠很少,三个读书的体面人去请匠人,一个先到的读书人起了个早第一个请到了师傅,于是感慨说今天真是机会,终于遇上师傅还没有被别人请走,为了纪念这个好机会的日子,就把当天称为机日。匠人答应了第一个读书人后,第二个读书人也到了,恭恭敬敬恳请匠人明天给自己做房子,匠人被他软泡硬磨终于答应他了,第二个读书人为了纪念就把明天称为磨日了,第三个读书人这时也到了,给师傅说尽了好话,匠人只好叫他等候,并说把他们两人做了第三天就做他的,第三个读书人为纪念得到第三天的好机会就把第三天叫做候日了,以后再来的就自动在候日的外边了,所以就有了外候和外外候之说。

  延伸扩展 机日挨(ái)磨日,磨日挨候日,候日挨外候。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文化分值 10分,估计楚国形成说法后有象形文字,后被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的过程中消失了,这只是揣测,暂时没有的考证。

  方言例句 机日日子不好,不能动土,磨日天又要下雨了,还是候日给你搞吧,万一候日又下雨就只能外候了。

  方言串烧 你请他,他机日挨磨日,磨日挨侯日,就是不给你搞,你说烦不烦,会一点手艺就像不得了,他外候再不给我搞,我就不找他了。

  普通话音 克抱

  普通话意思 阴阴地使坏,暗暗的害人,有时又指冷不丁的做些使人不舒服,使人尴尬的恶作剧。

  趣味联想推理 楚人早期最盛巫术,《楚辞.招魂》中有楚巫招魂的记录。是楚人信奉巫术的明证。巫术能救人招魂,也能施巫害人性命。有时候,仇人会施巫害对方。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时自己不能生育孩子,一般会抱养一个别人的孩子。这家人仇人暗地里用巫术施咒谋害这家人抱养的孩子,就是克抱,古人相信万事万物都有相生相克道理。读书人把这种不道德的、很不幸事叫克抱,这词流传开后,时间一长就定格为区域特色明显的方言了。

  延伸扩展 克抱的狠,狠克抱、克抱鬼。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文化分值 10分。

  方言例句 他好克抱,他克抱的狠,你不克抱拉,你真克抱,这个克抱鬼呀。

  方言串烧 这事他做的出来,他克抱的狠。列阿儿狠克抱,他把这个绳子偷偷可(锯)断了一半,到时四喜不知道,一坐上去这绳子一断,他不搭死克地就一个鬼哒。

  普通话音 好江湖

  普通话意思 在荆楚引伸义为漂亮,标致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自古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楚之地多水患,有的地方年年溃堤,常有十年淹九水之说。有长江水患形成的湖泊众多,古时说的江湖,开始应该是指在江和湖里讨生活的渔民,因为这样的人是有本事的人。古时,千里荆江,八百里洞庭湖,乃荆楚之地,在荆江上和洞庭湖上讨生活是以船为家,居无定所,漂泊一生,所以便有了跑江湖之说,这样的人是有本事的,以后演变为凡有本事到外边讨生活都叫跑江湖。以后荆楚经历代君王治理水患,慢慢的以农耕为主,大部分渔民上岸农耕,渐渐在当地没有把打渔叫跑江湖的说法了。后来反倒是从外地来唱戏玩把戏的叫做跑江湖的了。好江湖一词可能是指比较好的的跑江湖的戏班中,都有比较很好看名角。人们往往希望劳作之余常常盼着一个好江湖的戏班来唱戏,看看里面那些描得浓抹艳彩的角-美人。所以好江湖一词慢慢就演变为一个很有特色的方言,凡指漂亮,标致的事物,甚至作物长的茂盛,都在当地叫作好江湖。

  延伸扩展 江湖,好江湖,江湖的很,真江湖。

  形成区域 公安。

  流传区域 公安,部分荆楚地方。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列女牙子(丫头)长的好江湖。

  方言串烧 也枪出鬼哟,他不只人长的江湖,种的列菜籽也长的江湖,她养的猪都枪比嗯啊(人家的意思)养的江湖些。

  普通话音 相应

  普通话意思 便宜,占便宜,傍着某人或者某事得到便宜。

  趣味联想推理 楚国乃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最讲究人情事故。最大的人情,莫如结亲,别人把女儿嫁过来来就是天下最大的人情,估计人情一词也可能是从结亲始。现在荆楚都有结亲如结义的说法。楚人结婚,一般女家一方都要送亲,送亲的人都被称作亲嘎gā,女方亲嘎gā人数一般是按直系至亲的家数定的,有几家就去几人。男家一方要按女方来的亲嘎gā人数回礼,一人一份,一般办亲事时,事先男方一般是问清楚女方来的亲嘎gā的人数的。或许,当时出了一个特例,本来有一家应该是去一个男亲嘎gā,当时有点急事出去了,古时发亲是有时间讲究的,吉时到了就要发亲,时间到了,男亲嘎gā没有按时赶回来,只好去了一个还在给孩子喂奶的女亲嘎gā。这个情况男方无从知晓,所以没有准备礼物。男方管事去问东家,东家回答:孩子也是一个人头,也应该给一份礼物,但置办一样的礼物是来不及了,只能“相应”给一份不一样的礼物。所以这一家亲嘎gā除得了和别家亲嘎gā一样一份礼物外,还另外得到一份“相应”。相应一说法从此传开,由于这样的事例也不少,说法自然渐渐多了起来,说的多了,就演变成很有意思的方言了。

  延伸扩展 蛮相应,赚相应,搞相应,搞了相应,得个相应,占你相应,搞你相应。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很有文化韵味,可见楚文化中的方言文化的博大精深,相应和便宜,棋鼓相当,如果是楚国统一了中华,估计便宜就成了方言,相应就成为官话了。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机日搞了个相应,他搞你的相应,他赚你相应,相应吃死人

  方言串烧 赚不尽的相应,上不尽的当。机日老李赔了一百元钱,其实老李也没有赔,反倒是赚了个相应,白得了一个儿子。原来是老李跟老张打赌,老李说谁如果叫他一声爸爸,他就给谁一百元,老张是个滑头的人,从不看重口舌上的虚话,喊人爸爸就得一百元钱,这么相应的事,不搞白不搞,于是,他便喊了老李一声爸爸,得了老李一百元钱,心里欢喜的不得了,谁知他是上了老李的当,原来那一百钱是老李代替老张领的工钱。老张知道的后,肠子都悔青了,本以为自己赚了个相应,谁知反被老李搞了个相应:自己做了一回老李的儿子。

  普通话音 老倌子老把子

  普通话意思 老倌子就是老头子,在荆楚多指六十岁以上,显老态的年纪大的男人为老倌子,也指自己的父亲,老年女人也称自己的老伴。老把子就是老妈子,在荆楚指上了年纪的女人,可称自己的母亲和上年纪的女性长辈。老年男人也称自己的老伴。现在年轮人,有的农村地方也这样对自己的爱人,一般当伲称用。

  趣味联想推理 古时把专管饲养某种家畜的人和茶、酒、饭馆等处服杂役的人称为“倌”,牛倌,羊倌和堂倌,男人老了在家里一般也只能分担这样的轻活,所以,老倌子这一称谓还是好理解的,老把子就有点特别,一般人不怎么明白这一称谓的出处和解释。荆楚地势低洼,湖泊众多,农村是水田多,旱田少,古时乡野之人多半烧火用稻草,稻草烧火,一般都是先扎一个把子后放在灶里烧,火势才不会烘很高,并烧的久。这样的比较脏和轻的活就落在家里年长的女性长辈身上。女人老了就给儿女们緾把子,所以,老女人就有了一个俗称:老把子。说的人多了,慢慢就演变定格为方言了

  还是一个说法,荆楚地把少女说婆家为说“老”,“老把”的意思,就是把这女人老把给哪个人做媳妇的意思。女人没有结婚,别人把这女人对象称“老把阿儿”。所以女人老了,称“老把子”和这个称谓有关。

  延伸扩展 列老倌子,死老倌子,鬼老把子。

  形成区域 古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荆楚很多地方。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很有世俗味的称呼,接地气,有人气,在荆楚的很多农村现在都说的很多。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你的老倌子列,你老把子好能干嘞

  方言串烧 列老倌子,还好硬走列,他老把子身体也不错,天天俩老一大清早就克田里去了,有时中饭都不吃,搞得黑区了回来,一年还搞几万块钱嘞!比我们屋老倌子和老把子强多了。

  普通话音 河宝

  普通话意思 傻瓜的意思,指一个人很笨,反应迟钝。

  趣味联想推理 这个主要来源于以貌取人,主要是从外形上,主观认可一个人的憨态可掬,荆楚人一般把比较傻的人称作“猪”。古时楚人就认为猪是很傻的动物,因为主人喂它吃就是想吃它的肉,而它自己不知,还无忧无虑地憨吃憨睡而不知忧愁,而且外形长的浑身赘肉,一副憨像。古时荆楚就把长江称作大河,河中有一个宝,像猪一样,一身肉滋滋,当地人称为江猪子,也有叫江驹子的。古有渔民用挂勾常常挂住这种江猪子,江猪子肉好吃,油据说是治烫伤和烧伤、冻伤的好药,可以说一身是宝,当地人把它叫河宝,因样子像猪,楚人把笨的人称为猪,所以人们就把比较傻的人叫河宝了。现在荆江中已经很少见到这种江猪子了。估计古时开始荆楚的把河的读音是读作hé的,和现在普通话音一样。只是后来有河宝说法后,觉得把河念hé音不好,便改念活huó音了,因为在河里讨生活,把河念活huó音好听,活的意思也是很吉祥的意思。所以现在荆楚很多地方把河念活huó音呢,和普通话hé不一样。

  延伸扩展 河宝,像河宝,真河宝,好河宝,太河宝。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古荆楚乡野。

  理解难度 荆楚很多地方。

  文化分值 难。

  特色星级 10分,很有世俗味的称呼,接地气,有人气,在荆楚的很多农村现在都说的很多。

  方言例句 列阿儿好河宝,你真是河宝,他太河宝了。

  方言串烧 你枪猪一样,那地领河宝哦,把这个东西给他不就行了,没有再比你河宝的人了。

  普通话音 包子

  普通话意思 指把金钱和劳动果实不加珍惜地随便花掉和浪费掉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荆楚乃渔米之乡,主食大米,面粉乃北方人的主食,当面粉这种食料传入楚地时,大部分人是不习惯吃的。但遇上灾年,本地粮食不能自给,当官府从外地调面粉入楚赈灾,也想到用做包子的做法,包子的馅用的是肉,以这样的方式吸引当地人习惯吃面食,但有的人还是不喜欢吃,直接把包子扔了,当地有一读书人看到,感叹道:真是包子?里面还有肉啊,你不吃可以把肉吃掉啊。于是,包子一说就有了独特的意思,把不应该的扔掉和乱花掉的行为称为包子。而且把本应该珍惜而不加珍惜的行为称为“包”。

  延伸扩展 枪包子,真是包子,太包了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很有文化韵味,可见楚文化中的方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你太包了,你真是个包子。

  方言串烧 列阿儿太包了,真是把绿豆子不当粮食,这也是钱买的啦,用都没有用什么,就把它扔了,太可惜了,你不晓得他妈赚两个钱多不容易,真是个包子啊!

  普通话音 积做包

  普通话意思 和包子的用法接近,但包子是指识货而不加珍惜扔掉和浪费掉,而积做包,就是指傻,把本来很好的东西因为不识货而扔掉和浪费掉的人叫做积做包。和包子的用法接近,但包子是指识货而不加珍惜扔掉和浪费掉。

  趣味联想推理 这个说法的应该来源于一个包子之说的形成之后的时期,由纯文化人从字面解释而来,在荆楚之地,现在都有一个说法,积积攒攒,攒把雨伞,狂风一吹,吹成光杆。所以,积就很好理解,就是一代人和几代人的筚路蓝缕地积累,做,就是把积下来的钱财做一番生意而创下一份家业,包,就是后来出了一个像包子一样的子孙而败光家产。连起来就是积做宝,读书人把这家人几代出的这个,傻到不知先人的创业的艰辛困苦,而不加珍惜败光家业的人叫积做包,所以有一代积,二代做,三代包,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延伸扩展 太积做包,真积做包,是积做包。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包子和积做包用意思近似而不同,用法精妙,这是楚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真是个积做包,你太积做包了拉

  方言串烧 沈万三富可敌国,但出了个积做包的儿子,他要吃鸡蛋,叫人架着对窝子煮鸡蛋,下面用灯草在对窝子下面烧,你说煮一碗鸡蛋要花掉多少银子,就是沈万三再家大业大,也搁不住这积做包儿子这样折腾,没有几年,他老倌子的金山银山就被这河宝阿儿败光了。

  普通话音 (dī kà)低卡

  普通话意思 很小,很少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荆楚自古盛产水稻,但粮食都是很贵重的东西,格外是灾荒之年,古时人收水稻之时都要检查水稻熟了没有,熟好了的稻子是硬的,俗语叫硬浆,现在都有这个说法。水稻熟时由于稻子重,穗子承受不了稻子的重量会低下头,农民检查稻子时就会卡(kà这个音在方言中相当普通话的掐)下最底下的一颗稻子,最底下的是最低的部位。在最低的部位卡(掐)一粒稻子,就叫低卡,以后演变为指很小,很少的事物了,这是极具特色的地方语言,是普通话的语音,但能懂普通话的地方的人怎么也不会明白这个词的含义。这方言词汇真上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延伸扩展 一低卡,零低卡,低卡东西,一低低,零低低。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文化分值 10分,kà估计楚国形成说法后有象形文字,后被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的过程中消失了,这只是揣测,暂时没有的考证。

  方言例句 零低卡个人勒,还搬得起领大个东西。一低卡事情,搞了半天都没搞完。零低低东西,吃一个人都做不倒。一低卡东西零多人分,列不是都只分的一低低。

  方言串烧 你是说小王吧,这阿儿啊,我刚看到了地,一低卡个子,手里拿着一低低小筐子,端着一低卡糖果,说是喜糖,来给大家分地,估计每个人分得一低低啰。

  普通话音 卡qiā,普通话中没有这个音调。

  普通话意思 卡qiā在荆楚言中就是藏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qiā这个卡qiā可能当时就是卡qiǎ的意思,可能是某人或者是某东西,卡在某个隐秘的地方,很多人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后无意中发现了,荆楚古人就把卡(可能当时土音卡和卡同音)当作了藏的意思来用了。

  延伸扩展 卡迷谷,卡斗,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文化分值 10分,估计楚国说qiā,后被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的过程中保存了字了,但这个读音没有保留下来。

  方言例句 卡迷谷

  方言串烧 列阿儿不知卡qiā的那里克了地,找了半天都找不到,真不知道的他卡qiā到么壁弯地玩克了拉,这见鬼了地,再过会找不到,就么字都不要搞的了。

  普通话音 卡qiā眯故

  普通话意思 就是捉迷藏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卡qiā在荆楚方言的意思就是藏的意思,古时地方荆楚之地,眯故可能是和迷谷同音,迷谷应该是指迷雾缭绕的层层叠障的山谷,藏在迷谷中,是很乱找到的,荆楚古时儿童的应该有一种像现在捉迷藏的游戏方式,就被有学识的人取了个土而又雅的名称:卡眯故。

  延伸扩展 眯故眯故,现在在荆楚大人逗婴儿都还有这样一种逗婴儿的叫法。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文化分值 10分,估计楚国形成说法后有象形文字,后被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的过程中消失了,这只是揣测,暂时没有的考证。

  方言例句 领么大了还在卡qiā迷故,我们小时间都卡qiā过眯故。

  方言串烧 现在的阿们还没有有我们那是好玩,那时候天天卡qiā迷故,每到晚上就到我们队里禾场里钻草罗空,卡qiā在黑区打地角老地,气都不敢出,生怕被他们找斗了。

  普通话音 枪qiāng

  普通话意思 像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楚国是个大国,强盛时兵器众多,但最多的是枪,过去的枪因为枪杆和枪头都不是很大,对铁和木材的大小要求都不太大,所以几乎外观都是一样的,一把枪都像是一个磨子压出来的,军队列阵时,威武雄壮,一列列枪头耸立,分不清有什么不同,于是,楚人的文化人就把这样分不清有什么区别的事物都说用一个字来表述:枪qiāng。

  延伸扩展 枪,太枪,太枪了。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文化分值 10分

  方言例句 枪qiāng个模子压出来的。

  方言串烧 列老王啊,枪qiāng个鬼,一天搭黑鬼话连篇,一是说李四的阿头(女儿)枪qiāng老张,一是说老张的儿子枪李四,一说不打紧,认真一看是还有点枪,罗儿字阿(儿子)连走路都有一点枪,他们俩人是不是干脆把老婆也换打(了)算了。

  普通话音 哥gē

  普通话意思 穿过去,钻过去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荆楚地处长江中游,自古水患严重,湖泊沼泽众多,芦苇众生,古时楚人做房子都是用芦苇做壁子材。做房子时先用木料做好房子的架子,四周的木架子叫穿架子,穿架子之间再用小木棒分邦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再用草绳将整理好的芦苇邦在木棒分成一格格的架子上,一面壁子快做成时,往往在一面最后留下一小格不扎芦苇,为的是进出拿工具等东西方便,这样,人们从那面壁子进出房子都要从小格中低头进出,于是,格gē就有了穿和钻的意思,格gē过去,格gē过来就成了一个俗语了

  延伸扩展 格gē过去,格gē过来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文化分值 10分,这时语言和文字从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证据之一,是很有历史文化韵         味的方言词汇,如果失传,有负先人的智慧。

  方言例句 这里有一个小洞,一个大人都格gē的过。

  方言串烧 那里没有门,就一个小洞,不知是那家的狗子,天天从这里格gē过去,格gē过来,列洞都讨它格gē圆了,搞得现在一个大胖子都格gē的过来了

  普通话音 耸sǒng

  普通话意思 在荆楚土话中把比较快的反复一推一拉,一上一下,左右摇摆的动作称作“耸”,对应普通话的摇晃,抖动,振动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比普通话精简又生动,耸,有高,直之意,高是相对的,高是相对于基础的宽度的,一个东西基脚很小会显得高,所以就有高gāo耸sǒng一词之说,楚人文化深厚,从耸字中体会到深意,高gāo耸sǒng的东西顶尖上的就会有晃动,摇动和振动,所以楚人就有文化人把这种动作和现象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耸”。

  延伸扩展 耸过,不耸,别耸,耸么字拉,耸倒了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区域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文化分值 10分,荆楚方言中极富文化底蕴的一个字

  方言例句 别耸了,再耸就倒了

  方言串烧 这么高,你耸sǒng不得的了地,再一耸我就搭斗了地,旁边你也耸不的,一耸,那个老倌字就要讨你耸回去地,不开玩笑拉,等我们下来。

  普通话音 耸sǒng过

  普通话意思 相当“什么”,不明白,不知道的意思,一般在对话中,一方没有听明白对方说什么,或者不明白对方说话的意思,常用在返问对方:耸过。说话的人一般会重说一遍或者解释一下刚说的意思,使对方明白自己刚说的话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现在荆楚人都有打赌的习惯,常常听到“你赌么字,我怎么怎么样,你怎么样怎么样”的打赌的话,这说明荆楚古人有喜欢打赌的习惯,耸过一词,很有可能来源于打赌最早的摇骰子赌博。有一个在赌场中摇骰子的高手,自己要出什么点就能摇出什么点,别人摇他也能够听出摇出的点数。一天和别人打赌,赌猜点游戏,当时人群中有一位有文化的高人,也许是一位职位不低的文官在现场,趁别人摇好骰子杯子放刚到桌上,他刚要说出点数之时,文官轻轻地耸了一桌子,杯子里面的骰子自然就变了点数,这个是出于猜点高手的意外的的,他自然说出的点数就不对了,这是他第一次猜错点,别人要他认输认罚,当时估计罚金也不少,他当然不会承认他输了,所以就喊:这不算,桌子耸过,耸过!别人自然知道不是他猜错点,但仍是用耸过,耸过来天天取笑他猜错点,这自然成了一个笑话,那文化官员自然在官员的圈子中讲出了这个笑话,于是耸过,就慢慢在文化圈内成了调侃遇理不明白,不清楚,不知道的的一个词和话语了。

  延伸扩展 耸过,耸过拉,

  形成区域 古楚国都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很有区域特色和历史感的一个词,如果失传,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损失。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耸sǒng过拉,你再说一遍,我没有听清。耸sǒng过啊,你还没有去啊。

  方言串烧 一个人请客,对一个人打电话:你说耸sǒng过,又没时间来,我不知道你是么字(什么)意思,你不说了,你朗么(怎么)都要来。我真不知道你是耸sǒng过意思,是那个得罪你了,你是耸sǒng过人拉,一点人味都么得了,大家都来了,就缺你,你说你不来枪么字(什么)话,每次请你都是鬼说鬼说,烦死了。

  普通话音 朗么

  普通话意思 不清楚的意思,和方言么字,耸个是近义词。不清楚什么情况和什么事就用朗么来相问,没有听清什么话就用朗么来相问。

  趣味联想推理 荆楚古时就有一种美食了,叫豆筋子。朗么,这个话产生在生产豆筋子的劳动中。用一种把湖剐的工具在锅中把一种用大米和碗豆磨的浆向四周荡开,浆很稀,荡的时候有点像浪,当地人把这个动作叫做浪,但读作朗lǎng音,把这个活叫朗豆筋子,这个活有点技术含量,一般的人朗的厚薄不均,或者有的是浆没有朗散就干了,豆筋子到处有洞,不好看。所以生手一般做,都要在师傅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好朗的动作,锅温又跟烧火的人有关,烧火的事也是有一点技术的,不会烧火的人,烧的锅温有时是一边高一边低。浆放到锅后,朗的动作要根据锅的四周温度来决定朗的动作快慢和方向,手法要轻巧灵活,朗的豆筋子才厚薄均匀,蒲而不厚,又好看又好吃。生手学习时要时时问师傅:朗么,师傅说朗,就开始朗,快慢方向师傅会根据锅温来指导。所以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就用朗么来问,说的多了,就成了一种方言了。

  延伸扩展 朗么,你要朗么,朗么啦。

  形成区域 荆楚乡村。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朗么,这个事你还没有做?你是朗么搞的啦?朗么回事?这里朗么在搞?

  方言串烧 不知朗么搞地,那里围了好多人,肯定出了耸个事啰,没有么字事是不会围这么多人的,你看还有好多人朝那边跑,估计出了么字大事,刚小王从那边来,说耸个都没有看到,他也不知朗么回事。

  普通话音 么字

  普通话意思 和方言朗么,耸个是近义词。什么都没有听明白和不清楚事情的情况下就用么字来问,有时也用朗么、耸过来相问。三个词的用法有时区别并不大。但有轻微的区别。

  趣味联想推理 古时也有法典,但读书识字的太少,一般都有一个机构和官员来负责老百姓对法典学习。一般会组织百姓学习,学习时会有人朗读法典并解释意思。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很多人学习了很久也没有记住一条。官员考试百姓学习效果时,把凡一条都没有记住的人就用一个好记好写的么字来标记,最后,凡是标记上么字的人就是什么也没有记住的人,这样的人相互交谈会相问,就会说,我是么字,还那个那个和我一样也是么字,慢慢就有了么字这个说法,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方言

  延伸扩展 么字,么字拉,你说么字,么字事,么字人。

  形成区域 荆楚乡村。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搞个么字鬼拉。你是么字人拉。你说么字。么字,你还没有搞

  方言串烧 么字事都不说了,大家心里明白就行了,以后有耸过事,你只要搭个信就行,在这里,没有哥办不了的事,以后不管你朗么搞,我看那个敢说一个不字。

  普通话音 挒个 落个 扔个

  普通话意思 挒个和落个在普通话中就是这个和那个的意思,扔个在普通话中没有对应的词。

  趣味联想推理 这三个方言词比普通话的意思丰富和更准确一些,挒个,落个,扔个这三个词可能产生在生活中搬运东西的劳动中,普通话的这个和那个几乎没有远近区别,但这三个词有远近区别。挒个,是指拿在手里的一个,落个,是指落在旁边不远的一个,扔个,是指搬运时扔掉的没有了多大用处的一个,意思准确而分别定位区域范畴。

  延伸扩展 挒,落,扔,挒个人,落个人,扔个人,挒 人,落人。

  形成区域 荆楚公安县为主的局部区域。

  流传区域 荆楚公安县为主的局部区域。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区域特色鲜明的口语词,文化底蕴厚重,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是中华民俗方言文化中的瑰宝,公安三袁之后的文化衰落,使国人只知有公安局,没有几人知道公安县了,但这个公安县独特的挒人,落人方言口语词,是公安历史文化深厚的明证。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挒个人和落个人性格有很大区别,但扔个人和他们俩人的性格又不一样。

  方言串烧 你把挒个搬到落个人那里去,挒个人的东西不要你搬,扔个东西你就不搬了,落不管了,但挒个你还是要问清楚需不需搬。

  普通话音 磨mó 方言读音三声,这个字的普通话没有三声,这个情况在荆楚音调中很普遍,很多字和普通相近,意同而调不同而已。

  普通话意思 一读二声,赖着别人讨东西。二读三声,只到处找着向别人讨东西。后边有几个方言词都是这个字的延伸扩展而来的。

  趣味联想推理 这个在普通话的意思去找人讨东西,但这个方言字比普通话的含义要丰富的多。一个意思是找别人讨东西时要有石磨磨东西的那样耐性,反复和对方说话,好说歹说地磨对方的脾气和性情,搞得对方没有办法,只好把东西给他了事。这个在方言中叫磨,读音二声,有普通话中软硬兼施地赖讨的意思,但比普通话精练、含义更丰富的。二读三声音,指讨东西时主要在找,这个东西稀少,也不知那个地方和人家有,要跑很地,要找很多人,费很大的时间,精力去问询查找,这个情况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磨。可见荆楚方言文化的精妙。在普通话中没有这个对应的词和字来表达这样的情况。

  延伸扩展 磨东西,难得磨。

  形成区域 荆楚公安县为主的局部区域。

  流传区域 荆楚公安县为主的局部区域。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区域特色鲜明的口语词,文化底蕴厚重,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是中华民俗方言文化中的瑰宝。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这个鬼东西好难得磨到了,他磨死人嘞,只好把这东西把他了。

  方言串烧 这个东西只要磨,还是找得到的,但就不知道那个地方还有。你能不能给我透个底,哪个地方还有,或者哪个人知道,我给你钱,不白郞会你的,或者请你喝酒。你说啦,我都磨了你半天了,你好意思,我都不好意思,我真的需要这个东西,不然我不会这样死皮赖脸地了。对方被磨得实在没有办法说道:不是我不告诉你,真不是我狠,那地方那么远,我也是听说的,到时你去了磨不到这个东西,白跑一趟我怕你怪我。

  普通话音 苕sháo 红苕,即甘薯。

  普通话意思 很傻的意思,在荆楚方言中有很多表示这个意思的词。

  趣味联想推理 上面说的“河宝”,和下面说的猪,苕猪,自地磨地,磨气,夜过是近义词,几乎都是和猪有关,都是从猪傻的意思中延伸过来的。苕捂子(方言中把藤科作物的藤条叫作捂子)是荆楚喂猪的主要食物,苕是人吃的,它很实,很重,水份和营养很足,过去几乎是人们的主粮,荆楚把很老实本份的人叫苕,苕人。也是根据实在,诚实有苕的实和重的意思而叫的。在当地被称作苕,有两种含义,一是说这个人是个老实本份的人,诚实的人,二个意思是赋予了贬义,就是猪的意思,现在人用作第二个意思,一般是指猪的意思,这是道德观的沦丧的表现。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是变革的时代,也是物欲横流,道德下滑严重的时代,历史值得铭记。

  延伸扩展 苕,苕猪,苕宝。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列阿儿太苕了,苕的膀pánge腥气。([膀胱]俗称"尿脬"。它是暂存尿液的囊状体,在盆腔内。荆楚方言叫尿虚泡)

  方言串烧 你太苕了,把这个差的给他拉,这外边又看不出好歹来,我跟你说了,那个有一点点迹的是好的,没有迹的是差的,发给他们就给那个没有迹的,说了半天都记不住,真是太苕了,苕得膀腥气。

  普通话音 和普通话读音一样的。

  普通话意思 蠢和笨、傻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荆楚古人认为猪是很傻很笨很蠢的动物,人养它是为了吃它的肉,但它浑然不知,它还以为人对它好,还和人亲近互动。猪胞,字面上是指猪的膀胱,俗称猪尿泡,自古荆楚乡野杀年猪时,都把猪的膀胱拿出来 ,吹上汽后给小孩玩。有时小孩之间抢着玩会争吵哭闹,有的大人护自家孩子,假意骂自家孩子:你真是猪胞,你抢他都抢不赢,母妈还好意思哭。猪胞比猪在笨的程度上更进一步,猪还乖一点,猪胞是猪的一个物件,当然更傻。苕猪一样,也是比猪在笨的程度更进一步,从荆楚方言可见古时楚人的语言智慧精妙。

  延伸扩展 猪胞pào,苕猪。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那地领么猪哦,列阿儿枪猪胞,枪苕猪。

  方言串烧 你说列,真没有这么猪的人了,我见过苕的人蛮多的了,但还是没有看到这么猪胞的人,就是一个苕猪都告(教)会了啦。

  普通话音 自地磨地,磨在方言中读平声。

  普通话意思 指胆小怕事,不合群,不够机灵乖巧,言语和行动都有点缓慢迟钝的人和动物

  趣味联想推理 古时荆楚乃鱼米之乡,乡野村庄,鸡鸭成群,女儿生了孩子,娘家人都要送好多大米和鸡,鸡蛋等礼物,叫送足米(现在说吃满月酒)。女人的娘家人多,送的鸡子就多,一时吃不完,就会把鸡子在自家鸡笼旁用细绳子邦几天,等送来的鸡子和自家的鸡子熟悉后再放出去。这里多半鸡子都会自家鸡子合群,但有极少的鸡子因胆子小,和别的鸡子不合群,单独在一边,在一个很小的领地范围,东张张西望望地在原地走动,像在磨地一样,晚上也不回鸡笼。这样或许有一“语言大师”,见景生意,随意就说出了自地磨地,磨地磨气这个话,以后闲话时这样说出去,跟说的人多了,慢慢就成了方言。以后引申到人,指大脑不灵活,胆小怕事,语言和行动迟钝缓慢的人。

  延伸扩展 磨地磨气。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下里巴人的词汇产生方式,很有民俗乡土气息的方言词。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他磨地磨气。列阿儿枪自地磨地。

  方言串烧 列阿儿啊,苕的很,一天到黑枪自地磨地,只怕是脑筋有点问题,磨地磨气的样子,一看蛮可怜的。

  普通话音 脓疱 疱疱在方言音调中前疱和后疱有区别,前平声后二声,说起来上口。

  普通话意思 皮肤上所起的水泡或脓泡,费物的意思,指很傻没有什么用的人。

  趣味联想推理 古时荆楚之地比现在热,人中热毒,喜欢长疱,长脓疱了的人,很疼,溃烂了会有很多并发症,会死人,所以长了脓疱的有的就像费物了,干不了农活,病的也没有生气。所以人们就用脓疱和疱疱来形容没有什么用的人了

  延伸扩展 枪脓疱,枪疱疱。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下里巴人的词汇产生方式,很有民俗乡土气息的方言词。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你是脓疱,他真是个疱疱。

  方言串烧 他那人在我们那里就是脓疱一个,再没有比他枪疱疱的了,什么事都搞不好,吃饭涎水都吊到口丫地。

  普通话音 磨气,方言中读平声。

  普通话意思 指什么都不晓得,什么用也没有,像快要死了的人一样,喻很笨很蠢的人。

  趣味联想推理 这个方言词,跟孝有关,古时很重孝道,很看重养老送终。儿孙一般在老人临终前都要守在家里,只有老人咽尽最后一口气时在老人身边的人才叫送终了。老人在死时落下的最后一口气叫落气,儿孙们这时要马上烧落气纸,死者要马上用纸钱去买通来勾魂的鬼差,不然老人会受到鬼差的虐待。但有的老人死时就是咽不了最后一口气,一拖上十多天的都有,一息尚存,人无意识,不吃不喝,现在叫植物人,过去叫傻子。这样人活着的和快死的都像受折磨,快死的人就是在磨最后一口气,磨气一说就成了傻子的代称了,在荆楚说人傻和蠢的词太多了。

  延伸扩展 磨里磨气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下里巴人的词汇产生方式,很有民俗乡土气息的方言词。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你那地领磨气啦,这个东西你放到这个里面不就行了。

  方言串烧 你真的太磨气了,教了这么久也不会,都枪你这样就见鬼了,你还要把我气死地,没有比你再磨气的人了。说落阿儿苕,我看你比他还猪些,再苕的猪都教会了啦。

  普通话音 夜过。

  普通话意思 傻里傻气,无精打彩的一点生气都没有,像行尸走肉一样的人。

  趣味联想推理 和磨气一样,和孝有关,当临终的老人咽尽最后一口气可能就在今晚了,一夜过后老人得到解脱入冥,阳气散去,后人终于也解脱了夜过的辛苦。夜过,就是夜里过的很辛苦,守夜不能说熬夜,也不说过夜,过夜是正常睡觉的时候,不能说过夜,只能说夜过。其实是希望这夜过后老人得到解脱,后人也得到解脱。夜过成了一种特殊的说法。一夜过老人死了,后来就用夜过来代指像死人一样没有生气,没有思想的人。

  延伸扩展 夜过的狠,好夜过。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下里巴人的词汇产生方式,很有民俗乡土气息的方言词。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你真的夜过,列阿儿好夜过。

  方言串烧 你真的太夜过了,这样的好事我就遇不到啦,你不去找,他怎么晓得列,你去找,一找一个准,你一说是李书记的外甥,那个不求你列,给你办都办不掣。

  普通话音 这个普通话没有这个音,拼音无法拼出来,这在表达上是一个很遗憾的事,也是拼音的一个缺陷。这里用的是一个较接近的字音。

  普通话意思 人家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这个可能产生于荆楚古代版的夫妻吵架,很可能是一个怕老婆的,但心里又对老婆有点牢骚的人。当面不敢对老婆说一个不字,背后免不了和人说老婆的不是。有时传到老婆耳朵里,老婆在家质问丈夫那家老婆比她好时,男人口中不敢说,只是嗯啊着吱吱唔唔说不出所以然来,老婆再在外边评人说道,就说男人只向嗯啊,嗯啊的,又说不出那家媳妇比她好。嗯啊一词从此便有人说道,慢慢就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方言,现在这个方言,很多都是夫妻间吵架把自家的对象和别人家对象相比,比如:嗯啊,老公怎么怎么啦,嗯啊媳妇怎么怎么啦。

  延伸扩展 嗯啊。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下里巴人的词汇产生方式,很有民俗乡土气息的方言词。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嗯啊就是比你好,嗯啊好,你和嗯啊过去拉。

  方言串烧 唉,嗯啊的老公好会搞钱,姆妈我们屋地人枪憨巴,一天大黑只向搞列样的河保事,人又吃亏,钱又赚了不几个,你说急人不急人,跟嗯啊比,只有去沙牛卡巴里乓死他克。

  普通话音 这个普通话没有这个音,拼音无法拼出来,这在表达上是一个很遗憾的事,也是拼音的一个缺陷。这里用的是一个较接近的字音。

  普通话意思 就是您的意思。

  趣味联想推理 这个可能产生在荆楚人办喜事请客的场合中。荆楚古人最讲长幼尊卑,只说前二三十年,我们荆楚人请客都是很讲究礼行的(礼仪),以前每家都有一个大桌子,叫四方桌,请客人吃饭就用大桌子,摆桌子时都是有讲究的,桌子是用大木板拼做的,中间一般是有两到三条缝的,缝要横对着门的朝向放,尊贵的客人坐在面向大门的座位,一方坐俩人,左边一人为最大最尊贵的客人的坐位,第二尊贵面向大门右手位,这叫坐上席。还有两人个正席位,是面向上席位、背对大门的两个坐位,叫下席。以前建房子一般是坐北朝南向的,因为南天门在南为大,坐在上席的人是面向南天门的。东家一词也是从坐席而来,坐在上席左边的那方是坐西向东,乃东家主人的坐席,坐在东家对面的是坐东向西,是陪客,是陪上席和下席尊贵客人的,因坐向朝西,陪客又叫稀客,因西和稀同音,这也是稀客的来历。一家办喜事都有一个管事的,当地人叫都管,现在都在这样叫。那时都管最难办的有一件事,就是排客,也叫排席,那个客坐一号和二号上席,那个坐一号下席和二号下席,那个坐陪席,那个是代主人东家敬酒的,这是很有技术的一个活,也是很不好办的一个活,搞的不好,就得罪了主人的客。用都管的好处是得罪了客是都管得罪的,不能怪主人。都管一般都是最清楚东家客人的关系。主要是按远近亲疏,长幼尊卑来排的,但排席时都管点到那位坐上席,那位坐下席,客人讲礼行客套的话,就要叫帮忙的人拉客人上席,嗯拉,这个方言便从从这里产生了。都管像点将一样,口里发着嗯音,眼睛在寻找合适坐上席的客人,找到后,手指着这客人,说拉,帮忙的人就上前拉客人上席,从桌上四个上下席主位坐好,一桌席才基本叫排好了。嗯拉,一词是很意思的一个方言词。口说的出,但字写不出,拼音都拼不出。

  延伸扩展 嗯拉嘎。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r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下里巴人的词汇产生方式,很有民俗乡土气息的方言词。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嗯拉到那里去,嗯拉吃饭没有,嗯拉嘎礼行大哦

  方言串烧 嗯拉这么大年纪了,还领么大的礼行,老人嘎真不容易,走了五六十里地哦,就为还这个人情,交通不便就不来了啦,阿们又不得怪嗯拉嘎。

  普通话音 礼行,和普通话同音,但包含意思是不一样。

  普通话意思 就是对人讲客气,用言语和金钱和物资表示感谢,叫讲礼行。

  趣味联想推理 荆楚人最讲究礼仪,长辈对新娶进的媳妇都要给开口钱,就是新媳妇按丈夫介绍喊家里长辈并行礼后,长辈都要给开口钱,新媳妇一般会客套地推托一番后再收下,这就叫礼行,也叫讲礼行,双方都讲了礼,行了礼,所以叫礼行。

  延伸扩展 讲礼行,礼行大。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下里巴人的词汇产生方式,很有民俗乡土气息的方言词。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嗯拉礼行大,嗯拉嘎太讲礼行了。

  方言串烧 礼行讲不尽地,大家随便一点,和在自己家里一样,想朗么搞就朗么搞。

  普通话音 郎会

  普通话意思 就是谢谢您

  趣味联想推理 古时很多地方礼俗,成婚后新郎随新娘回娘家会亲,女家设宴款待,谓之"会郎",古时荆楚也有,会亲一词在现在的词语中收录的有,但荆楚人没有传下这个说法,但保留了会亲仪式时说的郎会一词,这只是趣味联想推理式的揣测。遇上双方门当户对,女家人遇上乘龙快婿会招呼大家准备好打发(人情钱),钱给的越多越给自家姑娘长脸(有面子)。荆楚古代很讲究迷信,家里人之间讲究八字冲克,旧时阴阳五行术数中的一种迷信说法。以地支配方位,相抵触的叫冲。如子(北)午(南)冲,寅(东)申(西)冲;以天干配五行,相制伏的叫克。如甲(木)克戊(土),丙(火)克庚(金)。占卜星相者据此为人推断岁运休咎,遂有天克地冲的说法。认为至亲的人之间的八字有相克的就要改口,有的要把自己的爸爸喊成叔叔和别的称呼的,妈妈也喊成大姑和别的称呼的,与别的亲人八字相克也要改口。会郎时,新娘会给自己的相公介绍家人的称呼,新郎要跟着叫一声这个亲人的准确称呼,比如把爸爸叫成二爷的,新姑爷就要跟着新娘子边行礼边叫:二爷,郎会嗯拉,这时二爷(其实是爸爸)会把准备好的打发钱给这新姑父。新娘子把每个家人都要介绍一遍,新姑父把每个家人都要这样叫一遍,每个家人都要给一份打发(人情钱)。慢慢这个郎会就有了讲客气和感谢意思在里面,以后延伸到别的场合也用郎会这个说法了,说的多了,就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方言词了。

  延伸扩展 郎会你,郎会嗯拉

  形成区域 荆楚乡野。

  流传区域 公安县,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天门市,仙桃等古荆楚之地。

  理解难度 难。

  文化分值 10分。下里巴人的词汇产生方式,很有民俗乡土气息的方言词。

  特色星级 五星级。

  方言例句 郎会你了,机日你不来帮忙是搞不完的。

  方言串烧 郎会嗯拉了,以后再请嗯拉嘎吃饭,别的客气话我也不会说,这点钱嗯拉嘎拿克买烟抽克。嗯拉嘎拿起,不要是不是嫌少打拉。

  普通话音 赖太

  普通话意思 就是脏,,指身体和衣服、物件脏,喻人人品差,一般指借东西和钱不肯还,少还和赖帐为赖太。

  趣味联想推理 荆楚人是语言大师,很会发明有意思的方言,比如现在打麻将游戏的的“赖字”用法,就是取这个赖字的纠缠之义。现在汉语词典中收录带赖字的词有四百多个,唯独没有赖太一词,其实这个词,实际表达的是太赖的意思,正过来念太直白,很得罪人的,估计是古时哪个读书人的发明。读书人胆子小,脑子聪明,遇上太乱緾的人和事,向人不好明说就用了一个倒着说的隐语,遇上被说的人听到后来问狠时,读书人就拍拍身上灰说,我是说自己身上赖太,有灰蛮脏的,这样这个词便有了新义,表示脏的意思,其实是喻这个人人品蛮脏,但那个问狠的人没有文化,不知脏是喻他人品不好。

  延伸扩展 太赖太,赖太鬼,鬼不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