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列一个书单?

  你有没有想过给孩子列一个书单,在孩子还小的时候? 是从你的阅读经历中挑选,还是有其他方法去鉴别?

  睡前一答。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总感慨“小时候怎么就没读这些书呢?”,所以我把这些遗憾收集起来成为一个书单,希望我的孩子(如果有的话)不要留下遗憾。

  在列书单之前,我先说一些背景。我爸爸酷爱读书,家里藏书超多,但多半是文学艺术类,导致我的知识面在小时候没有打开(还好我现在还留着那些好奇心)。我看到本答案下有很多都是推荐儿童文学的,觉得不寒而栗。回想我小时读过的文学作品,大部分只当作故事读了,根本没有获得太多真正的收益。毫无疑问,只读文学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好的启蒙书单,不是单纯为了让孩子读着高兴,而是要为孩子打开各种新世界的大门。

  因此,依我的宗旨,“如何为孩子列一个书单?”的答案就是把各个领域的优秀启蒙读物挑选出来。如何挑选优秀的启蒙读物呢?自己对该领域有所了解,或者听听靠谱的专业人士的意见。

  下面我试着列举一些,假定孩子年龄为10岁以上:

  首先,应该有一套百科全书。具体哪个版本我觉得都差不多。百科全书是启蒙读物的总纲,可以让孩子快速地了解到我们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其次,可以挑选一些各专门领域的读物。

  文学方面,特别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凡尔纳三部曲、《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个带有个人偏好,我小时最崇拜的就是凭借智慧力挽狂澜的人,他们激励我理性、冷静地面对困难。其他的经典,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鲁迅的杂文、“四大名著”等等,我想学校的语文教育中都会涉猎,因此也就不展开讲了。

  在哲学领域,不看《苏菲的世界》,看所罗门的《大问题》。之后可以试着读一些柏拉图的对话,毕竟对话体更易读。再大一点,就一定要读卢梭,他的书读起来畅快淋漓,哲学家里面没有第二个能把书写成这样的。注意一点,重要的不是记住先哲提出了什么理论,重要的是问题意识。

  伦理学领域,推荐《牛津通识读本:伦理学》和桑德尔的《公正》。之所以把伦理学从哲学大类中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伦理学对于人的生活实在是太重要了。还是那句话,关键是问题意识。网上那些因女权、狗肉节、穆斯林等引起的低级争论,很多是因为没有伦理学的基本意识而产生的。

  传统文化领域,《论语》、《庄子》。孩子在阅读传统经典时,可能会觉得厌倦,因此我推荐易中天先生的《先秦诸子与百家争鸣》来激发兴趣;

  历史方面,可以看看《全球通史》。历史方面读起来可能枯燥,因此可以辅以BBC的纪录片(如《中世纪的生活》、《基督教的历史》)等,如果兴趣浓厚可以再查找具体领域的书籍。此外,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历史学,看看《牛津通识读本:历史之源》。

  宗教方面,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启蒙读物。不过,这方面的书一定要有,防止孩子以后在宗教问题上变成SB。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中只有《佛学》有中译本,其他宗教方面待补充。

  在经济学领域,我推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牛津通识读本:大众经济学》,智商正常的小孩完全读得懂;

  社会学领域,推荐《牛津通识读本:社会学的意识》;

  心理学领域,推荐《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

  语言学领域,推荐《牛津通识读本:缤纷的语言学》;

  (推荐了不少牛津通识读本系列,因为想不出更好的入门读物了。其他入门读物,比如《心理学与生活》等,对于孩子来说太厚太难了,因此还是推荐简明的牛津通识读本。)

  法学领域,听说《法学的邀请》还不错;

  政治学领域,听说《政治学的思维方式》还不错;

  人类学领域,听说《人类学入门: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还不错;

  此外,自然科学、计算机和数学等领域,本人才疏学浅,开不出书单,还望知友们多多补充。

  最后,有人可能觉得,这更像是大学生的通识读物,小孩子读这些书是不是太早了?然而我觉得,这些知识恰恰是要从小接触。我提出两点理由:第一,对各门学科的综观有利于个人生涯的规划,最直接的就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不至于太过迷茫;第二,有利于使孩子对知识产生兴趣,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对知识没有真正的兴趣,完全为了分数而学习,如果孩子在大学前就成为了这种人,那么大学里给他学什么科目都没救了。

  因此,我的书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始终拥有着认识世界的好奇心、眼界和能力,避免孩子成为那种麻木的庸人。

  好了,书单列好了,现在就差孩子了。首先……

  (悲伤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