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中外家训交流与互鉴之:维护家业延续的日本家训

  

  白益民

  2005年之前曾在具有400年历史、拥有几十万亿资产的、日本规模最大的产融财团"三井财团"工作12年,著名的丰田集团只是三井财团的几十家成员企业之一。

  2005年之后,先后担任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环球财经》编委,CCTV经济频道顾问,大庆市经济顾问,国资委研究中心经济顾问,世界500强民企首席战略顾问、中国投资协会新基建副会长。

  白益民著作:

  《三井帝国启示录》、《三井帝国在行动》、《三井帝国在布局》、《三井帝国在暗战》、《瞄准日本财团》、《财团就是力量》、《商社就是天网》、《产业就是脊梁》、《能源就是命脉》,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外家训交流与互鉴之:维护家业延续的日本家训

  中日两国隔水相望,一衣带水,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家训治家在文明交流中被东邻日本积极借鉴和模仿,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家训文明。

  日本家训发展史与儒学传入史相一致,最早产生于奈良时代,在封建时代的江户时期发展至顶峰,名篇辈出,影响深远。日本以家业为中心建构的“家”与中国以血缘缔结的“家”有着根本不同,因此日本家训主要目的是维护家业延续。

  由于日本人普遍认为有无家法直接关系到家族的盛衰,家训在日本并非仕宦儒者专有,贵族、武士、商人、普通百姓之家皆有之。正因如此,日本的家训虽然受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家训的影响,却又具有尚武、功利、实用等鲜明特点。

   

  《私教类聚》

   

  日本的第一部家训产生于奈良时代,是由吉备真备所撰的《私教类聚》。奈良时代(710—794)是中日历史上友好文化交流的盛世。吉备真备于716年和749年作为遣唐留学生和遣唐副史曾两度入唐,在唐朝生活20多年,博学众艺,授以左补阙、仪王友等职。

  回国后他在日本广泛传播中国文化,在孝谦天皇时期官至右大臣,推动仿效唐制的各种改革。吉备真备用所习中国文化教育训诫子孙,参考号称中国“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撰写《私教类聚》。在这样的教育下,他的长子泉、女儿由利和末子枚雄分别仕于奈良政权。

  《私教类聚》共有三十八项,多处引用《论语》《礼记》《史记》,兼融儒佛,文武并重,指出子孙必须遵奉的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提出要全面学习中国文化,务实重用,兼重武道。之后,皇族与贵族中兴起对后代的训诫,产生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帝王家训,即宇多天皇总结政治经验而写成的《宽平御遗诫》。

   

  整体来说,奈良和平安时代的家训文献并不多,集中出现在大化革新后。这一时期,日本仿效唐朝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建立了文职政府,在长达四个世纪的时间里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家训才得以发展。

  平安时代后期,日本社会矛盾促使以武艺和战争为业的武士阶层崛起,并于1192年建立了武家政权——镰仓幕府。从此,日本列岛进入以庄园经济为基础、以武士为统治阶级的武家社会,尚武精神成为武家社会的主导精神,武家家训文化充分发展,商家家训文化开始萌芽,其他各阶层家训文化随之产生。

   

  《明君家训》

   

  德川家康开创的江户时代(1603—1868),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创立的朱子学被幕府定为官学,儒学在日本迎来了极盛时期。江户时代武家家训深受朱熹学说影响,而且尤为强调君臣关系、身份差别,体现出儒学教化的特点。这方面的典型家训是《东照宫御遗训》和《明君家训》,这些家训向武士阐述了儒家伦理思想。

   

  《明君家训》由江户中期著名朱子学者室鸠巢撰写,主要讲述藩主君要求家臣的行动规范,共20条。室鸠巢曾任幕府儒官,担任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侍讲。家臣即“武士”,《明君家训》首条开宗明义指出“士”的职责是直言进谏,在第四条和第二十条分别指出士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即“谨守士道”和“士守义理”。其余十七条从践行角度将儒家的修齐治平贯穿到武士的日常践履中。

  《明君家训》以儒学思想为依据建立武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影响深远,当时重要的大名家训、细川宣纪家训、酒井忠进家训、松平定信家训都是在《明君家训》基础上改造出来的。1715年,京都书肆柳枝轩出版《明君家训》以后,广为流传,有登城士人怀揣一册的说法。

   

  儒学对日本家训的影响

   

  儒学对日本家训的影响深刻,首先体现在义理观的构建上。日本家训自诞生起就包含若干儒学因素,在江户时代深受儒家纲常思想影响,北宋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创造出来的“天理”转化成为其核心价值——义理。

  室鸠巢在《明君家训》中指出,“只将义理一事定作士之职也”,在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中,士专司义理。义理指的是宋明理学“存理去欲”“舍利取义”的儒家伦理道德观。

   

  其次是五常观的运用。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根本准则,五常和五伦是天理在人类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治国的根本,也即日本家训中士以及其所代表的家臣阶层尊奉的“义理”。

  战国武将多胡辰敬提到“仁义礼智信五常”,五常所包含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道德价值观被认为是“武士之心”,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伦则是“武士之操行”。

  儒学修身齐家思想在家训中广泛运用,武士在武道职责之外被要求有严谨的自律和道德上的追求。《内藤义泰家训》直接引用《论语》关于孝道的论述:“父母不可不孝。论语云,事父母能竭其力。”兄弟之间应该“应敬兄爱弟”“兄弟不可稍有轻慢。后汉书云,兄弟,左右之手也。”

   

  最后是和众观的建立。中国家训文化吸取了儒家思想中的“和”思想,在帝王家训、仕宦家训、平民家训中均用“和”来教导家族成员,形成父慈子孝、长幼有序的和谐局面,以期永保家族昌盛。

  这种“和”的观念对日本家训影响甚大,圣德太子在7世纪颁布的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十七条宪法》中第一条就规定“以和为贵,无忤为宗无”。许多家训明确规定:“要有一颗正直和平之心”。近世商人三井家说“单木易折而林木难折,汝等应相协和睦,共图家运之巩固”。

  儒家“和”思想强化了日本家群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了上层恩惠和下层奉献的拟血缘家族式共同体的稳定,确保整个社会结构的内部秩序。日本号称大和民族,正是汲取儒家“和”思想的直接体现。

   

  日本家训的民族特点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写出了深入洞察日本文化和国民性格的《菊与刀》,提出“文化形貌论”,认为不同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特征。

  以家训而言,同样产生于东亚儒家文化圈,日本家训文化却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质,建立了独树一帜以忠义、实利、重兵为精髓的家训文化系统。这样的家训文化导向了与中国儒家文化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完全不同的以民族生存为首要意义的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传统。

   

  首先以忠义为根本。日本家训虽然援引了儒家文化的“五伦”和“五常”,却尤其突出其中的君臣关系,以忠义价值为主体涵摄其他思想,以君臣大义为首要义务。儒家文化是以仁为核心建立的价值体系,“人者,仁也”,从早期儒学的“泛爱众”到心学的“万物一体”,理学的“民胞物与”,仁所包含的是天地万物生命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但日本家训却以“忠”代替了“仁”的价值主体地位,以对本国和本民族的“忠”为根本,使义、礼、智、信其他五常观念围绕“忠”展开。在以忠义为本的价值建构中,逐渐缺失了儒学中的人本关怀和终极思考,民族共同体被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上。

   

  其次以实利为导向。日本家训在主旨追求上和传统儒家文化截然不同,求取现世的职业和谋生,以及未来家业的延续性是其家训文化的实利性体现。儒家文化却追求修身成圣,修齐治平,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道德取向和功利取向的歧异凸显出日本家训的鲜明民族文化特点。

   

  最后以尚武为手段。日本家训中反复强调“弓马”之道的重要性,一直突出尚武的精神品质,认为武道比文道更为重要。日本家训的武道传统可以追溯到吉备吉真,他在唐朝学习时,深入研习了《孙子兵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勇”和“尚武”带回本国,《私教类聚》中阐释了武道对于治家理国的重要作用。(作者:柯昊  来源:《学习时报》)

  《三井帝国在暗战》揭秘日本财团打垮美国高端制造业的无间道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财团企业全方位打垮了美国的制造业,虽然遭受美国金融霸权的猛烈打击,却暗渡陈仓,越战越勇。

         表面上,日本“失去了二十年”,却实现了在工业母机、高新材料、关键部件反控美国制造的局面,并且在海外打造了3倍于本土的GDP。

         《三井帝国在暗战》(——揭开日本财团的美国博弈》(白益民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京东、天猫、当当有售

   

  【新书上架】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22年5月出版

  【核心看点】

         很少有中国人意识到,日本三井财团的丰田、东芝、索尼、东丽、新日铁等日本著名企业,都是经历过日美贸易战的洗礼才真正强大起来的。

         在持续60年的日美贸易冲突中,从产业战、金融战到科技战,三井财团构建起完善的“产商融”(海陆空)立体作战的商业军团组织。

         如果说美国的强权主义和经济“讹诈”是一种“霸道”行径,那么三井财团则奉行的是一种“王道”护国思想,到了该学习日本的时候了!

         一位亲历日本三井财团12年的中国人,揭示“三井商道”源自中华文化的千年传承,对美国模式说不,开创“东方经济学”新天地。

   

  【本书简介】

  美国发起声势浩大的贸易战,从纺织品领域到钢铁产业,从家用电器到高端芯片,不但没有阻止日本相关产业的崛起,反而在客观上加速了其产业升级的步伐。不断紧逼的贸易战,迫使三井财团的企业群放弃了过去通过品牌组装占领市场的模式,引领日本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广场协议》原本是美国设下的“无底陷阱”,反而成为日本收获的“天大馅饼”。三井财团借助价值翻倍的日元,暗中渗透和布局海外,持续投资和并购矿山和企业,悄然打造“海外日本”。同时,日本国内完成了产业升级,将低端制造剥离出去,转向高端制造,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

  日美贸易战表面上是对双方产业发展、经济增速的挑战,实质上是对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在三井财团这片大森林里,不只有丰田、东芝、索尼这样的参天大树,同时还有与其共生的灌木和花草。日本财团是所有企业发展的产业系统,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对于日美贸易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从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两个角度,观察其对社会的影响,却忽视了对中观层面上的研究分析。《三井帝国在暗战》一书从三井财团企业群的角度重新解读贸易战,相比于宏观决策和微观实操,日本财团体系实际上更多扮演的是“稳定器”和“减压阀”的角色。

   

  【本书提要】

  日本工业品大举涌入美国市场,在美国的城市和乡村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商店里陈列的商品,到处都充斥着日本货和日本商品的广告。对此,美国媒体这样描述到:“在1980年代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在纺织、钢铁、造船、家电、汽车和半导体等制造领域,美国完全输给了日本。”

  ——摘自“第六章 群雄争霸芯片产业”

   

  1989年,在“日美结构性问题协商”前夕,日本索尼公司(属三井财团)创始人盛田昭夫参与出版了《日本可以说不》一书,提出日本应该在包括经济和外交的各个领域提高自主地位,尤其是相对美国的自主地位。这本书迅速成为了当时的热点,也代表着日本国内经济界反美声音的日益高涨。

  ——摘自“第十章 产业就是脊梁”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并没有将美国提出的“华盛顿共识”奉为金规玉律,转而开始资助关于“东亚奇迹”的研究,试图以此对抗欧美国家正统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日本正在逐渐挑战美国建立起来的美元霸权体系,进而夺取世界经济领域的话语权,而这显然引起了美国的极大敌意。

  ——摘自“第一章 敢于对美国说不”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日本财界发出“一辈子才有一次的黄金机会”的声音。在这次漩涡中,日本成为有力的资本参与者,注资对象都是美国的证券和资源企业。通过收购和入股,获得更多顾客人脉,并充分利用拥有高超金融技巧的专家团队,日本财团的企业群在海外的扩张和投资更进一步。

  ——摘自“第八章 不做美国的金融奴隶”

   

  2019年,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征汽车关税的决定,日本丰田汽车第一个表示“不能忍”。在声明中,丰田汽车明确了对加征汽车及零部件关税的反对态度,此举被外界定义为“态度强硬”、“措辞坚决”。丰田此前一直避免就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表明立场,此次罕见的强硬回应似乎是在释放某种信号。

  ——摘自“第五章 刺刀见红的美日汽车战”

   

  【本书目录】

  第一章     敢于对美国模式说不

  日美全面经济战争爆发后,日本并未衰落,反而呈现出很好的上升势头。在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的带领下,1995年可以说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当年日本的GDP达到了美国的69.9%,日本在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雁行模式”也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节 利大于弊的广场协议

  l  买买买,深思熟虑的策略

  l  日美结构性障碍倡议

  l  依旧强势的综合商社

  l  日本选择的是商社先行

  第二节 商战史上的住友铜事件

  l  中国恩人带来创新技术

  l  在国际期铜市场崭露头角

  l  对冲基金发起强大攻势

  l  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

  第三节 美国引爆东南亚金融危机

  l  以日本为中心扩大吸收外资

  l  泰铢任由国际炒家宰割

  l  “华盛顿共识”剑指“东亚奇迹”

  l  危机之后就是生机

  第四节 涅槃重生的综合商社

  l  推进经营资源合并与重组

  l  综合力必须在平衡中推进

  l  经营重点呈现两端业务

  l  投资最有希望的领域或企业

  第五节 发现商业新大陆

  l  WTO带来的“美国模式”

  l  盛和塾背后的三井哲学

  l  东亚模式PK美国模式

  l  中国经济需要一国两制

   

  第二章     “纺织立国论”叫板美利坚

  在纺织品贸易战过程中,以三井财团的东丽公司为代表的的日本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由过去传统的OEM(代加工生产)向 ODM(自主设计和加工)和 OBM(自主品牌生产)演变,并逐渐形成了“日本品牌、本土设计、海外生产”的生产方式。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东京已经成为了新的全球时装流行中心。

  第一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

  l  纺织立国,奠定产业基础

  l  商社助力,战后复兴

  l  美国衬衫和中国“的确良”

  l  确立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地位

  第二节 第一次的正面交锋

  l  吹响进军美国市场的号角

  l  尼克松政府努力寻找替罪羊

  l  旷日持久的日美贸易谈判

  l  极限施压促使协议达成

  第三节 从“纺织时代”到“时装时代”

  l  时装企业迎来大发展

  l  脱颖而出的优衣库

  l  《一胜九败》的新零售密码

  l  三井引领日本时装业崛起

  第四节 日本商社织就中国产业网

  l  三井物产布局两端业务

  l  伊藤忠把产业链组织起来

  l  东丽在南通兴建纺织城

  l  以中国为基地开拓新市场

  第五节 快人一步的东丽

  l  三井物产助力技术革新

  l  掌控未来产业战略主导权

  l  彰显在高科技领域的存在感

  l  优衣库背后的隐形王者

   

  第三章 击败美国的东洋钢铁侠

  对于三井财团的新日铁公司而言,旷日持久的日美钢铁贸易战,实际上并没有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明显的影响。在策略上,日本钢铁企业追求的不再是数量的扩张,而是质量的提升,将向美国市场出口的产品转向了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强化美国当地的营销网络,树立起日本钢铁产品高质量、高技术的形象。

  第一节 铸就日本钢铁力量

  l  沦为日本钢铁产业的殖民地

  l  没有铁矿资源的钢铁王国

  l  突如其来的中东石油危机

  l  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第二节 新日铁的巴西样本

  l  挺进美国的后花园

  l  占领巴西产业制高点

  l  掀起建设炼钢厂的风潮

  l  让巴西冲在对美国最前线

  第三节 引领韩国腾飞之路

  l  学习日本,从钢铁开始

  l  相互持股,构建钢铁同盟

  l  各执一词的技术纠纷案

  l  你所不知的韩国浦项商社

  第四节 中日友好的激情岁月

  l  炼铁高炉比中国的大十倍

  l  帮助中国建设现代化钢铁厂

  l  三井物产扶持宝钢快速成长

  l  铁矿石价格的高明玩家

  第五节 不一样的海外战略

  l  变换马甲,布局澳洲

  l  中铝入股力拓遭毁约

  l  上海宝钢遵循三井的行动逻辑

  l  宝钢与武钢合并,三井跟进

   

  第四章 彩电市场的龙争虎斗

  为了规避日美贸易摩擦与国际汇率风险,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三井财团旗下东芝、索尼公司为代表的日本彩电企业,在美国掀起了直接投资设厂的浪潮,疯狂挤压美国本土彩电品牌的生存空间。随着美国电视工厂大量被日本厂商所收购,美国彩电行业实际上几乎都成为了日本彩电公司的分支机构。

  第一节 后来者迎头赶上

  l  踏上电视新纪元的门槛

  l  索尼获得三井的大力支持    

  l  扭转败局的“特丽珑”

  l  “二流品”的迅猛崛起

  第二节 把彩电卖到美国去

  l  索尼绑定“带头牛”

  l  全面攻占美国市场

  l  美国产业受到了损害

  l  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

  第三节 隐身的日本彩电

  l  多方位进入中国市场

  l  扶植中国彩电企业

  l  把风光让给韩国

  l  日企放弃疯狂的投资策略

  第四节 反倾销诉讼的幕后推手

  l  通过代理商进入新市场

  l  中国彩电价格“Very good”

  l  是谁策划了反倾销

  l  中国企业输在哪里?

  第五节 日本已被全面超越?

  l  索尼始终占据高端市场第一

  l  电视叫什么不重要

  l  芯片才是制胜之道

  l  最赚钱的不是彩电

   

  第五章 刺刀见红的美日汽车战

  美日汽车贸易关系已经陷入“严重失衡”,2015 年日系车对美出口额是美系车对日出口额的49倍之多,日系车占据美国市场近40%的份额,美系车在日本市场占比仅为0.3%。此外,三井财团旗下的丰田在美国的投资金额高达600亿美金,直接解决就业9.3万余人,间接解决的就业人数更是高达40余万人。

  第一节 丰田汽车与三井商道

  l  三井商道文化的传承

  l  不能依赖外国工厂生产

  l  显示超凡的魄力和胆识

  l  汽车战进入白热化程度

  第二节 全面打入美国市场

  l  美国市场并不是铁板一块

  l  在美国销售,必须在美国生产

  l  不放过每一个成长中的市场

  l  利用好感遏制保护主义政策

  第三节 汽车领域的世纪大战

  l  坚决不接受美国的要求

  l  隐藏在幕后的谈判家

  l  构筑合纵连横的全球化体系

  l  丰田惨遭美国“刹车门”迫害

  第四节 中国越来越重要

  l  轿车项目好像太早了一点

  l  借一汽重组,道路豁然开阔

  l  丰田章男很喜欢中国

  l  丰田通商:各个环节全面开花

  第五节 丰田大战特朗普

  l  美国总统推特“宣战”

  l  敲打还在继续升级

  l  丰田第一个表示“不能忍”

  l  贸易协定不是终点

   

  第六章 群雄争霸芯片产业

  尽管日本封装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已不到10%,但其在材料、精密机械、基础科学上的科研能力堪称世界第一。以三井财团旗下的东芝、索尼为代表的日本芯片企业只是从“台前”走到了“幕后”。 在芯片材料领域,日本企业几乎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如果没有日本,全球的芯片制造企业都会无米下锅。

  第一节 勇夺世界第一的日本芯片

  l  世界消费电子企业的领头羊

  l  半导体产业超级联盟

  l  取得成本和可靠性优势

  l  挑战美国高科技霸权

  第二节 新珍珠港事件

  l  获取IBM的核心情报

  l  掉进FBI设置的陷阱

  l  硅谷日本间谍庭外和解

  l  开启日美半导体战争

  第三节 半导体的明争暗斗

  l  美国挥舞“301条款”大棒

  l  小题大做的“东芝事件”

  l  一面指责,一面赞叹不已

  l  被埋没的日本电脑系统“TRON”

  第四节 不可避免的日韩大战

  l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l  三星接过东芝接力棒

  l  一直都在默默掌控

  l  无法完全摆脱对日本的依赖

  第五节 三国演义成就东亚力量

  l  中国芯片制造的探索之路

  l  东芝开启在华半导体事业

  l  三星渗透中国完整产业链

  l  中日韩上演“新三国时代”

   

  第七章 文化渗透无孔不入

  1989年,三井财团旗下的索尼公司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并将其更名为“索尼影视娱乐公司”。2006年,索尼影业的全球总票房就达到了35亿美元,如果再加上DVD销售和电视版权,索尼在电影领域获得了超100亿美元的收入。短短十多年时间,索尼就发展成为了一个领先全美的文娱品牌。

  第一节 动漫王国的文化碰撞

  l  《白蛇传》迎战《白雪公主》

  l  三井在幕后时隐时现

  l  让美国人换个角度看世界

  l  索尼牵手三井,拓展海外市场

  第二节 任天堂的游戏王国

  l  三井帮助淘到第一桶金

  l  从山寨游戏机到自主研发

  l  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机遇

  l  “差别共存”的全新经营理念

  第三节 日本电通:世界的广告之王

  l  将市场营销观念引入广告运作

  l  具有参与重大事件的商业潜力

  l  携手丰田进入中国市场

  l  合纵连横的互利共赢关系

  第四节 日本拿下好莱坞

  l  第一家日美合资公司

  l  一波三折的并购谈判

  l  日本买走了美国魂

  l  索尼编织文化产业帝国梦

  第五节 用文化产业打开新市场

  l  中国人对日本的时代记忆

  l  免费赠送的动画片

  l  在音乐上更容易接触日本

  l  在中国可谓是名利双收

   

  第八章 不做美国的金融奴隶

  “脱实向虚”的美式金融投机,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日本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金融机构大举进军日本,给日本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以三井财团旗下三井住友银行为代表的财团金融机构,纷纷开始通过合并形成金融控股集团,提高对外应战能力。

  第一节 金融自由化的巨大风险

  l  避免成为美国解散的对象

  l  逐渐打开的资本市场

  l  刺破虚拟经济的泡沫

  l  过度金融自由化埋下恶果

  第二节 金融联盟势不可挡

  l  金融改革和市场开放“大爆炸”

  l  三井?住友引领合并浪潮

  l  最大金融并购案的背后

  l  外资银行被排挤出日本

  第三节 收购美国华尔街

  l  次贷危机撂倒美国银行

  l  日本三井住友心系美国高盛

  l  “股神”巴菲特的卖力搅局

  l  从未停止的拓展脚步

  第四节 中日金融合作的蹉跎岁月

  l  东亚金融合作的开端

  l  亲华日本高官的离奇死亡

  l  石原慎太郎挑起外交争端

  l  中日关系进入协调的时代

  第五节 走进中国的三井樱花

  l  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l  脱离中国市场是不可能的

  l  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布局

  l  为中国企业架起合作桥梁

   

  第九章 能源争夺永无止境

  以三井物产为首的日本综合商社不是页岩气的直接使用者,却深入渗透进美国页岩气产业的每个领域。它不仅为日本能源供给多元化战略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而且成功杀入“美国页岩革命”的核心领域,努力掌控页岩气深加工的整条产业链,成为了巨大受益者之一。

  第一节 觊觎石油资源的特殊使命

  l  在中国东北寻找油矿

  l  触犯了美国忍受的底线

  l  政治友好是能源合作的基础

  l  东南亚:日美博弈的新战场

  第二节 东海的纷争与迷局

  l  美国“拉拢”日本共同开发

  l  中日积极开启合作之门

  l  中美达成开发东海协议

  l  同中国进行坚韧不拔的谈判

  第三节 三井对伊朗情有独钟

  l  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l  不接受美国的经济制裁

  l  两伊战争,断送最后的希望

  l  日本油轮遭遇“可疑”袭击

  第四节 “页岩气革命”的大赢家

  l  美国“能源独立”催生新商机

  l  日本能源战略的优秀执行者

  l  掌控整条页岩气产业链

  l  至暗时刻前的全面撤退

  第五节 日本光伏引领世界

  l  三井物产响应“阳光计划”

  l  日企结盟共建,抢食全球商机

  l  日本要求的是全产业链竞争

  l  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第十章 产业就是脊梁

  在经历了股市和房市的双重虚火之后,日本正是依靠着三井财团强大的体系支持,基于产业链发展进行合理布局,而不盲目追求利益,真正把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那些投资回报慢,但附加值高的高精尖行业。可以说,日本“逝去的二十年”正是其完成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苦练内功的二十年。

  第一节  三井创立“产商融”体系

  l  将民营经济摆在核心位置

  l  结束与政府的旧关系

  l  “产商融”结合的财团体系

  l  三井财团不是只有三井

  第二节 师夷长技以制夷

  l  “山寨”是一种强大的商业模式

  l  奉行政府提出的“模仿战略”

  l  有日本特色的“世界工厂”

  l  让别国做外壳,日本来做内芯

  第三节 “日本第一”并非空穴来风

  l  快速崛起的经济猛兽

  l  早已空心化的美国制造业

  l  倒逼之下的日本产业升级

  l  中国更须向日本学习

  第四节 潜行的军工王者

  l  “军民融合”越来越深藏不露

  l  结合日美最高科技的战斗机

  l  波音787:日本的准国产客机

  l  财团助力日本航天大国梦

  第五节 知识创新”力压群雄

  l  向“知识产权立国”战略转移

  l  警惕“贼喊捉贼”的行为

  l  知识共享,收入创新高

  l  发明创造要能转为生产力

   

  【作者简介】

   

  白益民

  中国战略经济学家

  中国产业经济学家

  国际商战情报专家

  财团模式实战导师

          1993—2005年就职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中国)有限公司,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业务;2006年创建了“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率先提出“东方经济学”理念,并陆续出版揭秘日本财团商战模式的畅销书《三井帝国在行动》、《三井帝国在布局》、《三井帝国在暗战》,引起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对日本商社和财团模式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2008年至今,先后担任《环球财经》编委,CCTV经济频道顾问,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大庆市经济顾问,国资委研究中心经济顾问,世界500强民企首席战略顾问,中国投资协会新基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8年完成“财团商道”系列4部文集出版;2020年启动“三井帝国”、”三井商道”系列书籍的后续出版工作。

  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

  微信:15712899525

  

  长按二维码 即刻京东购书

  商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