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抢劫、寻衅滋事是未成年人犯罪高发领域
原标题:盗窃、抢劫、寻衅滋事是未成年人犯罪高发领域
4日,来自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有200多名“问题少年”被送往该中心进行教育矫治,其中盗窃、抢劫、寻衅滋事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领域,而大部分“问题少年”来自农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引人深思。
警惕三大犯罪高发区
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主要承担对已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问题少年”,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有必要由政府收容教养的未成年人,依法不起诉、不逮捕和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判处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未成年罪犯进行教育矫正。据中心管理组组长李雪雪介绍,自2009年7月至今年5月,中心共接收1816名“问题少年”,其中强制教育矫正的有1607人,犯盗窃罪的占总人数的33.7%,犯寻衅滋事罪的占13.3%,犯抢劫罪的占11.2%。剩余209人属家长自愿送来,由该中心对子女进行管教。
李雪雪举例称,2016年15岁的陈小雨(化名)因金钱的诱惑及讲朋友义气,伙同林天明(化名)在三亚市南山司马村盗窃一部鬼火牌女式摩托车,随后被公安机关抓获。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作案,此前他已多次伙同他人偷盗多辆摩托车,后被三亚警方送到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接受教育矫治。陈小雨出生时,父母已经离异,后来母亲改嫁他人,继父离世后留下了他的母亲、哥哥以及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因母亲一个人摆烧烤摊维持一家人生计无暇管教,加上缺乏和小孩的沟通,初二后他便经常逃学上网。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在外结交了一些不良青年,慢慢地走上偷盗这条路。
2016年,17岁的王天天(化名)因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被公安机关移送进来。2016年6月16日,王天天因与姐姐发生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途中他突然拿一把水果刀无缘无故将一名路人捅伤,被人制止后报警被抓获。王天天当时才从老家来海口一个多月,帮在海口上大学的姐姐经营一家水吧。
家庭因素不容疏忽
李雪雪工作中发现,这些“问题少年”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比例高达70.9%,单亲家庭占到11.1%。而“问题少年”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低,高中文化水平以下的占65.9%。
“家庭因素不容疏忽。”李雪雪反复强调,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长作为其第一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负首要责任。“俗话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影响特别大。一些家长素养低,平时对孩子关注少,陪伴孩子少,缺乏沟通,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不知道该怎么管,而是一味地打骂孩子,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抵触、逆反心理,跟家长对着干。”她表示,这相当于把未成年人推出了家这一避风港湾,未成年人一旦在社会上交友不慎,很容易被唆使走上犯罪道路。
而对金钱的盲目追求,在李雪雪看来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原因。“未成年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金钱盲目崇拜,一些未成年人自控力差,一旦缺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未成年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学校,跟未成年人犯罪也不无关系。“现在学校都普遍重视升学率,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太重视学生德育教育,有些只是流于形式,一些学校的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缺少关注,没有做正确的引导,这些都成为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隐形因素。”李雪雪坦言,学校应该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和法制教育,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组织学生与“问题少年”面对面交流,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另一方面全社会的法制观念淡薄,网吧等娱乐场所盛行对未成年人的诱惑大等因素,也深深影响着未成年人,李雪雪谈到这一因素时有些激动。
“我记得有个12岁的男孩因为多次拿石头砸过往村子的工程车被公安机关抓获,最终被送来教育矫正。”李雪雪说,当时这个少年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她认为职能部门应对娱乐场所加强监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源:海口日报)来源北青网综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