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代替未成年人所签署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第一,为什么好多人问有没有法律“效应”?效应这个词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我很好奇。按说,效力和效应音也不接近啊,为什么总说效应不说效力?
第二,为什么看了好多问题,都是题目下面不写事实,然后题主在用回答来补充问题。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是咋传出来的?
先贴上题主的问题补充 监护人代替未成年人所签署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吗?
现在开始回答:
1、监护人被被监护人所签订的合同,当然是有法律效力的。相反,被监护人自己不能签订合同,如果自己签了,还需要监护人同意才能发生效力。
2、但这不意味着监护人签了合同就一定有效,因为合同本身也可能存在无效的情形。举个例子,监护人替被监护人签了一个买卖毒/品的合同,那当然是无效的。
3、就本案来说,题主写了一大堆,就一个标点符号,还是问号,字有小,看起来着实吃力。而且基本是单方面的控诉,所以合同到底有效无效,不知道。这个合同是谁和谁签的?(家长和学校?学生和学校?家长和教练?学生和教练?)也不知道。所以,这个合同是不是有效,答案也只能是,不知道。
4、姑且认为题主说的都是真的,教练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你们也不是没有办法。厦门大学篮球队,你们可以参考,不过要想清楚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