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参考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不定项选择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2 ).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3唯物辩证法是()A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6)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的形式取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8)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
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新事物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9)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10)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1)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12)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4)中国加入WTO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了“双赢”协议,它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15)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16)“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17)“否定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18)世界上各种事物可以相互区别是因为()矛盾的特殊性
(19)割裂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白马非马
(20)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又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联系看是()一因多果
(21)“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22)“挟泰山而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而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实不为也”说明()的区别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23)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2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
(25)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的哲学依据是()质与量的统一
(26)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27)“只有判断与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矛盾的”的观点是()A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B肯定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C承认了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反映
(28)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上升性
(29)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0)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④量变与质变
(31)真象与假象的区别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32)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努力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从因果联系看,是()多因一果
(33)“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②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3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④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3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36)马赫认为“没有物理上的因果性,只有逻辑上的因果性”,他的观点属于()
夸大了逻辑上的因果性
(3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唯物史观